绿林网

《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是一本由[日] 松尾芭蕉著作,雅众文化/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读后感(一):失望透顶

对那本一茶的句集感到失望,那么这本芭蕉就是失望透顶。也许是多而愈滥的缘故,短时间里翻译出这么多俳句,肯定差强人意。陈黎先生早年翻译的日据时期台湾短歌、俳句何等清新、凝练,与谢野晶子也是情意绵绵,可是现在这本芭蕉,完全是拖泥带水,添加诸多自己的主观创作。尽管翻译这活儿本身就是译者的再创作,然而陈先生在芭蕉有些俳句中全换做自己的想象了,失去了“蕉风”,也失去了俳句意在言外的留白之美。最有意思的是书里一再注解强调芭蕉的“同志”身份,难道是这次台湾通过“同志”婚姻法造成的吗?

《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读后感(二):引用你翻译的“艸”,这个字百度百科同“草”

翻译真的很不好,凸显不出所谓芭蕉金牌俳人的感觉,我只想看原汁原味的日文翻译,这本加入了太多译者个人的东西和额外演绎。尤其是“梦如黑胶片,回旋”、“川流皎月银,粉丝…上下游”,请问芭蕉处在一六几几年的清代,哪来的黑胶片和fans?芭蕉的诗就是你拿来演绎的吧。还有说“两只猫爱爱完后 卧室里月光暖暖”,我虽然看不懂日文但能从原文残存的汉字里看出是猫的恋爱或者猫之恋,作者的风格相对更加清冷节制,居然翻译成爱爱,太现代太中文化了。还有译者脑补芭蕉和曾良男男爱的事误导读者,纯属个人意淫,毫无依据。这本书真的是全靠装帧卖了,装帧设计是真的好,只是陈黎别再翻译芭蕉了,翻译的都不如小林一茶那本。居然序言里还称自己为20世纪的芭蕉,真是好意思!这个翻译“艸艸艸艸艸艸艸艸 兵兵兵兵兵兵兵:梦 艸艸艸艸艸艸艸”跟疯子似的。

《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读后感(三):在读诗与作画之后

总有人拿唐诗宋词傲视俳句,怎么说呢,大可不必。就像蒲公英飘到各地,既是它也不是它了;子女是借父母射出的箭,中不中靶心,都不再和父母有关系。

俳句打动人的,就在于短小轻灵的生活观。作画不在于画得好不好,而在于作画赋予人的那种观察方式:慢下来,细一些,发现对象如何将向周围环境投射自己的能量,超越表面声色的浮相,捕捉时空交错、物我交汇的刹那永恒。写诗也是如此。诗,是物象的琥珀,更是作诗者自我的结晶。俳句中的樱花、梅花、西瓜、蝴蝶、晨露也并非现实中的实在物,而是它们与东瀛俳圣遇合、在松尾芭蕉乃至本书译者陈张夫妇心中映下的镜像。写作是挽留的姿势,写诗也是,诗为诗中物和作诗人留住了相逢的剪影。

一直非常佩服“行动诗人”,能够用岁月写诗的人才是真正的诗人。

我们不必读诗,若我们活在诗中。

我们不必爱诗,若我们人人是诗。

Ps.翻译是件费力不讨好的活计。不过出版的文字,总是要文责自负的,引起批评也是好事。很感激陈张作为译者的努力和勇气。

《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读后感(四):捕捉生活细微之处的美

8 秋風

穿過拉門上的破洞:

真尖的嗓門!

11 花顏讓你

害羞嗎—

朦朧的月?

12 繁花燦開—

悲哉,我居然無法

打開我的詩囊

20 把富士山之風

收於我扇中,當作

江戶土產!

21 戀愛中的母貓

穿過崩塌的灶坑

幽會去了

39 海藻間銀魚群聚

伸手掬取—瞬間

全數閃逝⋯⋯

40 植芭蕉一株—

恨見一旁冒出

荻草兩株

41 布穀鳥啊,

麥子在招喚你嗎,

穗花搖曳⋯⋯

43 笨笨地,在暗處

想抓螢火蟲

卻抓到荊棘⋯⋯

49 八月十四—

明日即屆不惑,

今宵仍三十九之童

71 雲霧合工—

瞬息間

百景盡出⋯⋯

《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读后感(五):该当作全新的文学创作形式来阅读

我想称这样存在错译、误译以及添译的形式叫做“新译式文学”。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添加了日语原文,读者可以对照阅读。

俳句有3大特点:

诗意断句,指融汇不同意象。

留白存想,指尽力短写且留句外遐想。

词语凝练,指精准的用语。

遵循3点,我也试译3句玩一玩:

1,于马寝,残梦月远茶烟起。

2,白芥子众翼拱,遗物见形似蝶哉。

3,别像我,摔得香瓜两半儿碎。

我给三星,其中1颗给装祯,1颗给原文,1颗给为本书付出劳动的所有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