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DK大历史读后感1000字

DK大历史读后感1000字

《DK大历史》是一本由[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 / DK著作,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0,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DK大历史》读后感(一):以后可以躺在沙发上,给孩子翻看的书

#画质一流,图片也很好看#

知识体系从奇点开始,宇宙大爆炸,星系、恒星、地球,生物、人类、社会等等,属于博物的书了。

读完之后时间感拉的很开,有种上学时候的认知体验,讲到地球的起源,内外结构,外部星系分布,板块漂移假说,再到接近十亿年前的植物,七亿年前的动物和两三亿年前统治的恐龙,后续百年维度的人类进化,千年维度的人类文明,百年维度的工业革命和现代医学史等等…

小时候常说人类的渺小,其实不是的,是自己的渺小。

书中还有很多太有趣的知识点,像是地表元素、狗的进化,70年代发明的电话,煤炭的形成等等…

这本书花了一个月时间,看的时候需要垫两个垫子才不会咯,还是很有收获的。

以上,K。

《DK大历史》读后感(二):关于万物的故事——《DK大历史》

克里斯蒂安,“大历史”项目创始人,已经出版了多部大历史专著,最近的这一本,也就是号称“集大成之作”的《DK大历史》,国内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装帧之精美与DK公司的图文表现形式相得益彰。

何谓“大历史”?大历史是关于宇宙万物的进化史,是现代的起源故事,它鼓励我们在多种不同尺度中思考现实的本质,学习如何将细节与大局相联系。我最初接触大历史项目并非来自于书籍,而是历史频道的《人类大历史》纪录片,这种将各学科结合的历史观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前几年偶然看到同样由中信出版的中文版《时间地图》,断然买下。今年发现的这部收山之作《DK大历史》,图文结合的设计正合我的口味,于是再次入手。翻看目录,作者首先简单介绍了大历史项目,然后以8个临界点作为章节,强调了宇宙进化历史的8个关键过渡阶段,分割了自宇宙大爆炸至今日所谓“人类世”的全部历史,全书内容涵盖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门学科,场景之宏大令我叹为观止。

我们是否会想到这样一些事实:万物——时间、空间、物质、能量都起源于宇宙大爆炸?我们体内的每一颗原子都来自于垂死的恒星?古代植物的残骸化石是近代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今天存活的所有细胞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

这就是大历史的魅力。它引领我们以创造性的思维看待当今世界,在宏大的时空体系中,无论是数亿光年外的恒星,还是数亿年前的细菌,都与我们每个人密不可分。

《DK大历史》读后感(三):大历史阅读笔记

1,光速3亿每秒。想象一个光子先绕着太阳转一圈,用了14秒,然后径直出发前往地球,8分钟后到达地球,绕地球转圈,一眨眼1秒就转了8圈。然后出发前往离地球最近的星星-比邻星,用了4年多到达。再然后想冲出银河系,走近路需要1000年,走远路需要10万年。

宇宙有138亿年,想象宇宙在一天前从0点爆炸,则下午4点太阳,地球开始成型;下午5点细胞开始出现,进化的征程开启了;微生物形态一直保持到晚上10点20, 此时细胞开始形成躯体;24分钟至6分钟前恐龙统治;43秒前人族开始出现,1.2秒前智人出现。

2,宇宙是氢(75%),氦(23%)元素的海洋,其他元素要归功于恒星,它们是巨大而有效的原子工厂。

3,45.6亿年前太阳开始发光,45.4亿年前地球形成,45.3亿年前月球形成。

4,41亿年前,地壳中包含几十种化学元素,其中碳氮氢氧 原子开始组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分子(比如氨基酸),这种分子拥有碳原子结合形成的“骨架”,这些“骨架”进而又相连形成长链分子(蛋白质,DNA)。最后形成细胞,原细胞具有生命的全部特征:生长,繁殖,运动,感知,吸收营养,排泄废物。

5,然后一场生物进化的伟大征程开始了。细菌开始出现,蓝细菌发现了阳光,较大的微生物开始吞噬较小的微生物,有聪明的发现有些细菌吞下后不吃掉而是困在自己体内比较好,这也许就是现在真核细胞里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的来源,宿主和细胞器之间建立了彻底的共生关系。最终27亿年前,复杂的细胞进化形成,这些细胞后来发展成动植物的基本构成单位。

6,如果细胞太大的话,油性细胞膜就会破裂,所以微生物只能保持在微观状态。要变大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细胞分裂而不分离组成多细胞体。10亿年前,细胞开始形成躯体。

7,700万年前,人族开始出现。6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开始出现,它们的DNA可能有20%留存于现代人体内。20万年前智人出现。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灭绝。

8,13万年前,开始使用符号,集体学习开始了。

9,1.2万年前,最近一次冰期的结束,标志着全新世,也就是我们当前的地质时代的开始。1万年前农业出现。6000年前文字发明。5000年前文明出现。

10,600年前(公元1432年)印刷机引发信息革命。300年前(1750年)工业革命开始。1830蒸汽时代,1880电器时代,1970数字时代。

《DK大历史》读后感(四):发生了什么

《DK大历史》由大卫·克里斯蒂安主编,对,就是《起源:万物大历史》的作者。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兴趣,主要是想了解同一主题用不同的阐述方法会呈现什么样的效果。

对照来看,《起源:万物大历史》核心为理论,向读者解释“宇宙遵循什么样的原理在演化”;《DK大历史》展现得是事实(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们目前认定的事实),告诉读者“历史上发生了什么”。

《起源:万物大历史》中贯穿全文的能量、熵、信息在《DK大历史》中并没被强调,“金凤花条件”统一翻译成“适当条件”。管中窥豹,《DK大历史》整体而言从内容到形式都对于读者更友好,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举一个例子,在生命这一节,《起源:万物大历史》是这样综述的:

《DK大历史》则采用了大事年表的方式:

再一个例子:关于氧气在大气中的出现

《起源:万物大历史》

《DK大历史》则图文并茂: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是同一作者同一主题的作品,但两者呈现了截然不同的风貌。《起源:万物大历史》高屋建瓴,直指核心;《DK大历史》则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一目了然的图像来客观地展示“发生了什么”。

后者包含更多的细节与实例。

看起来张飞是直立人的嫡系。

在农业文明这一章,《起源:万物大历史》中有一段话最能体现它的写作核心:“为理解文明涌现的过程,本章重点关注的并非具体文明的历史轨迹,而是起源故事自始至终都在探寻的大问题:这种新型复杂存在的金凤花条件究竟是什么?农业文明涌现出哪些新属性?又是什么样的能流支撑了这类新属性?”

与此相对应,《DK大历史》则把前书农耕时代与农业文明两章统一成了文明发展一章,用几十页彩图(甚至包括花粉粒的显微图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现了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如何一步步从荒蛮走到现代。

这一页用了中国元素。

想要了解大历史,读《起源:万物大历史》又觉乏味的人,可以考虑一下《DK大历史》。它并不需要抽茧剥丝地读,它像个小型博物馆,随手翻开一页就是历史的一角,并已被妥帖地标注时间线与注解。

这么说起来可能更适合中学图书馆收藏展示。教导主任班级有图书角,他曾经为其添过一本《哈利波特百科全书》,颇受欢迎,被翻得稀烂,而后不知所踪。窃以为这是一本书最好的结局。

推广

《DK大历史》读后感(五):为什么是《DK大历史》?

我们要怎样向最亲密的人描述自己面对日常世界的感受?又如何向天真的孩子解释,我们身处一个怎样的世界?或者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无数伟大的文艺作品已经对这样的母题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但似乎还不够,因为总有一种幽灵般的时刻不断再现:我们压根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仅仅是说出那种感受。

当下的世界瞬息万变,人人都在信息的席卷中感知着周遭的一切。我们接收着海量的重要资讯,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记住。不再有事物能让人长久兴奋,简而言之,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现代人急切地拥抱了本雅明形容的“灵光消逝的年代”,在新兴技术中将“速食文化”发挥到极致,却将体悟世界的深刻性和神秘感遗失殆尽。

同时,我们面对的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世界,重要事件的背后总是充斥着各种声音,观点无处不在,社交媒体的日常论战总是有股火药味,人们急于选择立场,以此证明自身存在的必要。但现实并没有因此好起来,论战和现实行动的脱节让我们感到日常性无力。

人类历史如此多样,如此不可预测和离奇。是什么让人类与众不同?为什么现代人类社会异常复杂?为什么我们能够设计如此复杂的技术?也许我们应该逆向思维,把复杂的人类社会置于一个更大的尺度来审视。

在这个尺度上,地球诞生于5年前,而第一批多细胞生物大约7个月前才出现,

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在大约3周前撞击了地球,

第一批原始人类出现在大约3天前,

大约53分钟前,世界上进化出了第一个智人,

大约5分钟前,人类发展出了农业,

大约3分钟前,最早的人类文明产生了,

大约6秒前,工业革命才发生了

……

在现代宇宙学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中,人类本身连同极为复杂的人类历史却显得如此渺小。这种观感让人震惊!在这样一个尺度之下透视并比较人类的历史,将其整合到其他更大的实体中,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审视方法,也是一种去人类中心化的彻悟,正如“大历史”(Big History)学派创始人大卫·克里斯蒂所安所言:

简而言之,大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从宇宙学的角度看待世界历史。

在更大的框架下,我们无疑能更好地理解自身现实的多元构成,不同文化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无不伴随着巨大的环境变化和社会变革。这种核心思维方法便是大卫·克里斯蒂安强调的三种思维方式:视角(Perspective),比较(Comparisons)和框架(Framing)。

大卫·克里斯蒂主编的《DK大历史》则通过极具现代感的视觉语言很好地诠释了这三种理念。书中运用大量的插图、信息图、时间轴和思维导图,对不同的复杂概念进行了奇妙的排列组合。

信息如何传播

人口如何增长

工业化如何发展

早期人类如何迁徙

在所有的大历史读物当中,《DK大历史》无疑是最具普适性的一本入门读物。

在不到400页的篇幅中,本书用精彩的视觉呈现为读者树立起一个更大尺度上的统一格局,建立起一种基于科学的“起源故事”。本书主编大卫·克里斯蒂安认为:正是这种具备“大统一性”的观念赋予了知识形状和意义;缺乏这样的结构,知识本身就会显得支离破碎。

“大历史”意在弥合不同学科之间的鸿沟,书中精美的视觉呈现和提纲挈领的文字很好地概括了小节的核心思想,对于搭建思维框架和激发兴趣来说已经足够。本书内容包括八大“门槛”,涵盖天文学,行星和太阳系的形成,生命和人类的出现,文明和工业化等主题。

《DK大历史》正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