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安徒生童话全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安徒生童话全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安徒生童话全集》是一本由[丹] H. C. 安徒生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0元,页数:17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徒生童话全集》读后感(一):海的女儿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因为它是丹麦的一个象征。但它既不代表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代表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也没有人能叫出她的名字。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的主人公。

《安徒生童话全集》读后感(二):30+以后才会懂得安徒生

其实在我依稀开始对各类文字所表达的情感略能感同身受的时候,就有点不太喜欢这本童话。它会给我一种这样的场景:一个年迈的老大爷,用深沉且充满磁性的声音讲着那些或完满、或不出意料的故事。有这样认知的时候,似乎我只有十多岁的样子。

有人说你12岁时读安徒生,跟你30岁以后读童话感受完全不同。确实如此。

近期疫情又在各地开始,百无聊赖中又重新翻开了安徒生童话,这一次,我用成人的角度再一次体会了其中的故事。《海的女儿》、《胡桃夹子的梦幻之旅》、《丑小鸭与白天鹅》、《在柳树下》等等……有说道:人因坚持而伟大,也有说到:现实悲惨而造成的不公。还有些我竟觉得费解,明明很bug的故事,但是又强行有了happy ending。

但是无论种种,让我突然感觉它竟然离我的生活近了很多,更或者说它就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写。安徒生的童话不是简单的王子公主,更多的是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没有什么特长,但是有坚持、诚恳、勤劳然后最终平凡幸福的生活,这跟小时候我们看的感受截然不同,但也恰恰体现了安徒生对童话、对幸福的最终定义。平凡、从容。

成年人似乎更应该相信童话,现在现实或早或晚一定会恶狠狠的扑向我们,而我们要守住我们最后的幸福其实注定是要遍体鳞伤。所以,相信安徒生童话里的每一个结局,都会让我们觉得人间值得去努力,生活也值得我们一起将它变成心中的童话。

《安徒生童话全集》读后感(三):“早上好!”

安徒生说:“对任何歌唱者来说,聆听者眼中的泪水是最好的报酬。”这话出自《夜莺》。对于学着歌唱的人也是如此吧!当然,还有那些传唱者与尝试着传唱的人。我想不出,如果哪位母亲体会到故事里的深意,在我小时候把这位作家写的故事读给我听,我当时会有多难办。我常常不希望我掉眼泪的样子被看到。我小时候听到的故事许多来自《一千零一夜》。

我十六岁时重读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常读到一半就泣不成声,以至于很多都没读完,辜负了作者灵动又绵密的用心。如《一千零一夜》里《渔夫和魔鬼》的故事由安徒生来写,把魔鬼骗回铜瓶的结局也只是讲到一半吧。

这两年,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踩着面包走的小女孩》与《夜莺》,它们打动我的,都是关于"重生”的——不管是那个傲慢得踩着面包掉入沼泽变成石像的小女孩,还是那位被死神盯上在众人预期中将死的中国老皇帝。前者受到陌生女孩临死前对她处境的记挂时,落泪得到新生,后者是在死神降临时,歌声曾使他流下泪水却被他赶出帝国的夜莺,为他送来希望,以歌唱驱赶了死神的幽灵。而不管是否漂泊和周转,只要歌唱者在,至少我仍可把人生当作童话来过。如安徒生所说,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我想说,童话是我在困顿时仍飞来探望为我歌唱的夜莺。这时,我又想到爱因斯坦那句:“我每天提醒自己一百遍,我的生活,不管内在或是外在,都是以他人(包括活着的和逝去的)努力的成果为基础。所以我必须尽力奉献自己,希望能以同等的贡献,来回报长久以来从他人身上所获得的一切。”我想最美妙的可能是这样,为感谢那只用生命歌唱的夜莺,我们用心地听,或成了歌唱者,或成了传唱者。

至少,作为某种童话的读者,我们还可以是那个中国老皇帝,被夜莺的歌唱打动过,哪怕我们曾被人造夜莺迷惑,在生命垂危时再次从那婉转动人的歌声中获得安慰与希望。有时,夜莺未必再次亲临,而是它那曾使我们流泪的歌声,忽然在耳边生动地回响,再一次亲吻了我们的生命。

于是,“当一群侍从想进来瞧瞧老皇帝死了没有,是的,他们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竟然看到他站在那儿,声音洪亮地对他们说:早上好!”

《安徒生童话全集》读后感(四):接骨木树妈妈,欧洲民间传说中的老母亲

安徒生的童话《接骨木树妈妈》中提到的接骨木树,堪称欧洲的“板蓝根”。 了解了下欧洲民间有关接骨木树的传说,大约就能明白安徒生的《接骨木树妈妈》这篇童话了。 接骨木在欧洲民间是一味神奇的草药,民间用这味药有几千年历史了,接骨木树的果实叫接骨木莓,通常用来治疗感冒、发烧等疾病,堪称欧洲“板蓝根”。 在日常饮食里,他们也常用接骨木的花和果实,比如做用花做成接骨木茶等。 在《哈利·波特》里,邓布利多的魔杖就是用接骨木做的,是最稀有的,传说中的死亡圣器之一。只有不同寻常的人才能驾驭接骨木魔杖。 它有神圣的一面,但它又非常接近恶灵与死亡。英国的传说里,如果燃烧接骨木就会出现恶魔,砍伐接骨木会受到诅咒与惩罚的。 其实整个人类自古至今都是“迷信”的,欧洲人眼里,接骨木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辟邪,防止病魔、恶灵缠身,所以他们有在屋外种植接骨木的传统。这一点在《接骨木树妈妈》这个故事里也有体现。 所以,接骨木不论是作为药物、食物,还是器物,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它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与文化中。它非常特殊,有自己的守护神:接骨木树妈妈。 而安徒生在童话里描绘了一个真正的名字叫“回忆”的接骨木树妈妈。 通过回忆,展现一对老夫妇的一生经历。 他们幼年青梅竹马一起玩耍 ;青年时虽分隔两地却情深意笃;中年相互扶持,养儿育女;老年依旧相亲相爱一起回忆过去,整个故事温暖而美好。 作者说,这回忆并非童话,并且他借接骨木树妈妈之口说:“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 这篇童话里,接骨木树妈妈是个非常善良的女性形象,不过实际上在欧洲的民间传说里并非如此。 不论是英国还是荷兰,抑或是丹麦,在最早的传说当中,接骨木妈妈是接骨木树的守护神,表现出一种非常强势的个性,有仇必报,绝不允许有人伤害接骨木树。如果人们砍伐接骨木,会受到恶灵的诅咒,在英国的传说里,燃烧接骨木会出现恶魔。 但总体上,在各种传说里,接骨木树妈妈这个形象是受到敬畏和尊重的,妈扮演着保护者和治疗者的角色。

《安徒生童话全集》读后感(五):《玫瑰花精》:爱情、凶杀、复仇 童话故事中永恒的主题

基本上,爱情、凶杀、复仇是童话故事中永恒的主题。

而安徒生的《玫瑰花精》恰好将这些元素都集齐了。

安徒生曾经改写过一些国外 和民间故事,所以基本人大家都认为《玫瑰花精》是根据薄伽丘的《十日谈》里的故事改写的。

薄伽丘的《十日谈》里第四天的第一个故事,写的一对情侣遭到家人反对,最后双双死亡的悲剧。

《十日谈》的故事中,父亲是国王,女儿曾有过一门地位匹配的婚事,后来丈夫去世,女儿回到父亲身边生活,这个父亲控制欲极强,女儿基本没有自由。女儿后来喜欢上一个出身卑微的侍臣,虽然门不当户不对,但两人还是悄悄相爱了,瞒着国王。

当国王发现后,怒不可遏,将侍臣诛杀,并且取出心脏送给女儿,女儿看到爱人的心脏后饮毒而亡。

而《玫瑰花精》中换成了哥哥反对妹妹的爱情。

这篇童话里,安徒生让玫瑰花精以第三视角来讲述故事。妹妹和一个男青年情投意合,祈求能相爱一生,永不分离。

但这段感情遭到了女孩哥哥的反对。故事当中并没有详细说明为什么哥哥会反对,总之就是哥哥很“坏”,绝不允许妹妹和这个男子在一起,找了理由把妹妹喜欢的人派到很远的地方去执行一项艰巨的任务。实际上是暗中把男子杀害了。

这里其实我们能发现,妹妹喜欢的人应该是地位较低的人,从故事中能看出来,这个男子是哥哥的下属,很可能是卫兵之类。而且哥哥能无所顾忌地随意就取了对方的性命,那更说明,这是一个对哥哥来讲无足轻重的人。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蛛丝马迹可寻。不过,仅这一点其实就足够了。

所以呢,故事其实讲的就是在传统的门第观念很强的社会里,爱情也罢,婚姻也好,都讲究门当户对。而门不当户不对的感情往往会受到家人的反对和阻挠。

哥哥不认可妹妹的爱情,于是将妹妹喜欢的人杀害。但这个时候花精目睹了凶杀之后为青年谋不平,所以将事情原委告诉了妹妹。

因此,这里宣扬的还是人类永恒的主基调:真善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花精们替妹妹报了仇,并且将真相大白天下。

这个故事里,令人感动的是,安徒生借这对冤死的青年男女之口,讲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不同译本里这个观点的表述稍有不同,但意思一样,其中一个译本写道:

这个观点跟他在《小美人鱼》里的观点一致:爱一个人胜过爱自己的父母,愿意把全部的思想都放在这个人身上,愿意对这个人忠诚。

如果以荣格学派的童话分析师冯·法兰兹的观点来看,爱情意味着一个人真正成为成年人,童话当中的人物对爱情的追求意味着人格的独立与完善,所以安徒生对爱情的观点我极为认同,爱上某个人,渴望和对方拥有爱情,实际上是人们心理上脱离母体的象征。

不得不说,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里,爱浪漫美好,故事隽永深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