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在轮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在轮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在轮下》是一本由[德] 赫尔曼·黑塞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轮下》读后感(一):仲永视角的伤仲永

故事的开头我深有感触,应试教育人谁看了不唏嘘一声?风光灿烂的自然美景,无忧无虑的童年玩伴,最终让位给大人的期待和强加的野心。升学后的孤独和忐忑,也不断勾起我升初中后住校的回忆——因为腼腆而老是独自去食堂吃饭,为了保持升学考试时的好成绩而拼命学习,深夜蒙在被子里偷偷哭泣,宿舍里的同学结党分派互相排挤,同性好友之间懵懂的情愫以及最后的决裂。尽管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仍然能回忆起当初青涩的笑与泪,跟汉斯的故事对比起来,重合度极高

《在轮下》读后感(二):从恬淡走向灰暗

这原来是黑塞的早期作品,之后才是《德米安》《悉达多》《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这本小说被视为黑塞的个人传,倾诉了他对于德国古板教育的看法。从内容上,友情和爱情从出现到消失的经历,相比后期作品的确尚未完整和成熟。但是,在有些残缺、有些急于展现的故事中,自己还是被黑塞描绘的恬淡生活所吸引,也为之后的灰暗结局而感到惋惜。

必须要吐槽的一点,这本书是译者写序。不管译者为原书写了什么东西,既然您放在正文前面了,能不能注意下不要剧透啊。把几个重要的东西都说了,怎么开始、怎么中断、怎么重启、怎么结束都被说完了,而正文就那么一百多页。太气了,自己被搞了的感觉都有了。

《在轮下》读后感(三):第五章

所有这些热心尽职的青年引路人,从校长一直到汉斯的父亲、教授和辅导教师,都认为汉斯是实现他们期望的一个障碍,是一种顽固的、怠惰的力量,必须用强力迫使他回到正路上来。也许除了那位有同情心的辅导教师外,没有一个人能看出,在这个少年瘦削的脸上那茫然的微笑后面,有一个正在沉沦的灵魂在受苦,在行将淹没时充满恐惧和绝望地向四周张望。没有一个人想到:学校,以及父亲和一些教师的野蛮的虚荣心已经把这个脆弱的生命摧残到这种地步。为什么要他在那最敏感、最容易受损伤的少年时期每天都学习到深夜?为什么夺走他的兔子?在上拉丁文学校时,为什么有意要他和同学疏远?为什么禁止他钓鱼、散步?为什么拼命向他灌输那种可怜的、耗费精力、追求虚名、空虚无聊的理想?为什么在邦试之后,他完全应得的假期也不让他享受?

《在轮下》读后感(四):西有黑塞的輪下,中有王小波的受錘。

小說以邦試開頭,當漢斯以第二名的成績順利通過時,殊不知這已然是他人生的頂點。 這一轉折始於海爾納。但海爾納比起一個人物,被處理得更加概念化。我沒有感受到他的魅力,只覺得他過於不馴。漢斯受到的影響也難以說是正面的。在我眼中,只是一個被帶壞了的故事。海爾納拒絕被安排的命運,但他的全部力氣都用在了反抗上,沒有開闢出自己的園地。漢斯因為與他的接觸,變得同他如出一轍。他們都遵循的破壞的本能,不受拘束的本能,卻沒能建立起一些新的信仰,崩潰因此成了必然。離開神學院的日子,不過是為最後的死亡蓄勢。 小說有一半的篇幅在說神學院,另一半講述了漢斯的愛情與工作。確實對當時的教育體系有批判的意味,對於老師vs天才的論述,結局那一句指控,都是明晃晃的不滿。最重要的是,漢斯是個聰明人。他是首當其衝的。西有黑塞的輪下,中有王小波的受錘。人生不會放過我們。

《在轮下》读后感(五):坚持多元,保持平衡

在轮下,每个人何尝不是一种这样的生活状态,在每个平行世界做着不同压力的事情,就像一根弹力绳一样过紧或过松都是一种不幸,重要的还是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或是临界点,来舒缓自己、治愈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强大变得坚不可摧,慢慢摸索探寻内心深处的声音。

但有些事情没有人能够代你去承受感知,旁人能做到的也只是一定的牵引和指点,比如最后说的那样父亲,牧师,老师,校长他们是助推器吗?一定程度上只不过是想按着他们的价值观去点拨引导汉斯而已,是压倒一切的期望使汉斯遇到了赫尔曼后,发现还有一种他从来不了解的世界和精神更接近于汉斯本身,从而产生入洪水猛兽般的向往走向了两种极端,人设崩塌、期望全无、生活暗淡无光 ,最后走进了起点 天才陨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