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天上再见的读后感大全

天上再见的读后感大全

《天上再见》是一本由[法]皮耶尔·勒迈特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49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0-4-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上再见》读后感(一):美如童话残酷如诗

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我却把“开始”留作了“结尾”。

按照倒置的顺序,终于读完了“天上再见”三部曲。才懂得为何第一部《天上再见》获得了最高的声誉,诚然《火光之色》与《悲伤之镜》同样是极优秀的传奇小说,甚至有些剧情设计更令人意外(但绝不是博人眼球的恶俗,而是一种有别于日常生活的合理)

封面

但这一部的动人,是不同的,是一种既复杂又单纯的情感。就像核心骗局的始作俑者既是心思缜密、胆大包天的“恶棍”,亦是像赤子一般正直、纯净的“天使”。他不是要做恶,也绝不是贪财,甚至不是追索或报复,他只是让自己的才华恣意放光,在晦暗残破的生命中点亮一些乐趣,同时帮助老友接近幸福。他早在发现自己伤势真相的那一天就“死”了,此后的岁月里都是仅仅呼吸的躯壳。他凭感觉与兴趣活着,直到功成身退……

他是很多人的“天使”。

“我流着泪和你经历一次冒险,沿途都是最美的风景。”

——阿尔贝就是“天使”爱德华的随扈与见证,也是爱德华拯救的第一个人。当他被救出生天,远离被活埋灭口的命运之后,他就用生命去守护爱德华,即使因此清贫拮据,甚至多次以身犯险他也从未放弃。他平凡普通如你我,爱钱也爱美女,还会耍些小聪明,尽管被吓得要死,仍然为了爱德华的计划铤而走险。计划了一万种可能,选择了最理智的方案,还是在最后一刻向漂亮的波丽娜和盘托出真相。多可爱的人,有缺点、有亮点,“于小节有亏,于大义不输”,在那些关键的节点,他胜过千万人。

而戏份不多的玛德莱娜甚至比在《火光之色》更加耀眼。“大女主”的酷,淋漓尽致!皮耶尔.勒迈特没有给她《红与黑》中侯爵小姐马蒂尔德那般出众的美貌、同样也没有给她那样狂热的疯狂。她自始至终明白自己要什么,她喜欢英俊的脸蛋,贵族的姓氏,一个可爱的继承人,于是,她得到了这一切。说到底,她在被普拉代勒利用的同时,也玩弄了他,各取所需的公平合理。

落幕时的华彩乐章,简直像一幅童话中的奇景。即使没看过电影版的画面,也能想象出那种绮丽悲惨的美。

电影海报

天使回到了天上。他爱的人,爱他的人,终有一天会和他在天上再见。

最后分享一段我喜欢的书中文字。

“你所看到的并不真的是现实,你的思想是有翅能飞的,你的计划就像是幻影,你经常居住在一场梦中,在一个并不完全是你自己的故事中。

而明天并不存在。”

感恩此刻还有明天,要像阿贝尔那样努力、善良的活下去。

封底

《天上再见》读后感(二):《天上再见》-战争是照彻人性的透视镜

《天上再见》是法国作家皮尔勒迈特2013所写的长河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并且获得了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故事以第1次世界大战为背景。

小说中没有过多的正面描写战争场景, 两位主角阿尔贝和爱德华是在,是大战中死里逃生的两个战友,爱德华还是一位银行家的儿子,虽然如此,可是爱德华,并不受他的父亲待见。 在战场上为了救他的战友阿尔贝一命,阿尔卑爱德华的下巴被一片炮弹片完全打掉了,他们复原后,他们两个处在一种悲惨的生活境地里,阿尔贝还付担起了照顾老战友的生活时间。一久他们就发现了, 他们围着流血牺牲的,所谓最懂的“感恩的民主”实际上已经忽略了他们这些退伍军人-

国家的一个想法其实是:纪念那些牺牲者,同时要快速的遗忘那些战场上的幸存者。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时法国国家的冷漠,世态的炎凉,以及政府的效力很低。

一战时,法军的战壕

所以这两个被战争摧残,被国家遗忘的人,策划了一场筹资建立法国烈士纪念碑的骗局!

另还有一个反面的角色,普拉代勒,这是一位阴狠毒辣的角色,因为家道的破落,所以追求地位,财富,成了他的追求的目标,为此他可以不择手段,卑鄙至极。为了牢去功绩,自己的军衔,在战场上时,他居然制造假的战情,为此他不惜在背后开枪杀死了自己手下的两个士兵(两个人还是他亲自派出去,以侦查德军军情,其实是他要在背后把他们杀死,伪造成是德军进攻的假象的替死鬼)

被炸伤了脸的法军士兵

当普拉戴勒发现自己的一番超作被阿尔贝看到后,甚至不惜把他撞进炮弹坑,然后投入一颗手榴弹,想把他炸死杀人灭口。但是幸好被爱德华救了下来。

战后普拉勒凭借自己的军功,和自己各种攀附钻营的手段。也顺利的进入了贵族的圈子里。

并且还娶了爱德华的姐姐玛德莱娜为妻子,成为了大银行家佩利顾先生的女婿,也通过进一步的运作,还承包了一战时期,死难士兵的棺材定制和墓地建设的工程,此过程中他的毫无人性的操作,这让人痛恨到发指了:为了节省材料,偷工减料

定制的是1.3米的棺材,凝聚的不再是士兵的完整的遗体,而是被截断的残zhi。以此大发横财!当然最后谎言终会是被揭穿的,普拉代勒最后被没收所有的财产,为他的卑鄙龌龊手段付出了代价,爱德华也死在了自己父亲的车轮底下,阿尔卑斯属于携款潜逃,但也在边境被追捕。

(文末总结用)法国战争小说体裁丰富,独具特色,这些特点的形成,有时代背景,也有法国的文学传统。战争小说的意义就在于审视历史,警示未来,从人类曾经的疯狂举动中明辨是非,在从未消散的战争阴云下,思索人类的处境和命运等重大问题。

法国建造的一战式英雄纪念碑

据说现在到法国北部的一些乡村的村头,还可以见到一些简易的但触目的战争纪念碑。

《天上再见》读后感(三):明明是三大男主的戏,但最吸引我的却是那两位女性!

1.本书(可能)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2.推理小说和纯文学两开花的作者Pierre Lemaitre

本书作者Pierre Lemaitre今年已经70岁啦。他在50岁的时候,以黑色虚构类小说( Roman Noir)开启自己的写作生涯,所创造的侦探Camille Verhœven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其作品不光获得了法语届侦探小说的各种奖项,英文译版还获得了2013年、2015年和2016年的国际匕首奖,没获奖的那些年也经常被提名,给人的感觉是但凡出了书就会上榜。

另外,Pierre Lemaitre在纯文学领域也非常非常了不得,推理小说和纯文学两开花和他过去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他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都是文学授课老师。

皮耶尔老大哥“天上再见”系列共三本,《天上再见》、《火光之色》和《悲伤之镜》(点我看《悲伤之镜》的评论)。作为三部曲的第一本,我觉得《天上再见》在文学性上比其他两本更高一层,皮耶尔也凭借这本书获得了2013年的龚古尔奖。

火光之色

7.2

[法] 皮耶尔·勒迈特 / 2020 / 文汇出版社

悲伤之镜

8.9

[法] 皮耶尔·勒迈特 / 2021 / 文汇出版社

3.三男主的故事

这本书讲的是仨大男主——小兵一号、小兵二号和反派男的故事。

故事从临一战结束的一场战争开始讲起,这场战斗本不该发生,都是反派男为了创造荣誉而人为制造的。在这场反击战中,三个男主的命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两位小兵,小兵一号“身上有某种东西依然留在泥土底下,他的躯体返回到了地面上,但是,他脑子的一部分,吓坏了,留在了地下,被囚押,被禁锢”。而小兵二号,则被飞弹的碎片彻底毁了容。阴差阳错地,这俩人互为救助者又互为被救者,两条生命从此被捆绑在了一起,“他们的关系因各种情感的一番混杂而变得十分复杂,那是愧疚、团结、怨恨、分离与博爱的一种隐晦的混杂”。战争之后,俩人联手策划了一场范围涉及到整个国家的惊天大骗局,其巧妙令受害者在愤怒的同时都不得不发出赞叹。

另一方面,制造战争的反派男成功获得了荣誉,同时还靠着漂亮脸蛋赢得了某富家小姐的芳心,成功入赘豪门,开始大跨步复兴自己的那个早已落魄、空有名号的家族。他挣钱的方法无耻至极,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挖掘战争英雄们的遗体,从收敛将士遗骸的棺材中揩油,最终,他的罪名大概包括“在国家的买卖中弄虚作假,掩饰粗制滥造,明盗暗偷,黑市交易,企图腐蚀官员”。

4.女性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这三位主角的形象和故事已经足够吸引人,在故事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与他们都有交集的人物,其中的一位女性最最吸引我,她就是反派男主的夫人,还是小兵一号的雇主的千金,同时也是毁容小兵的亲姐姐。

她出生豪门,但并不是传统的娇气富家小姐形象,她从小保护着弟弟,尽力化解弟弟和父亲之间的矛盾,一边还帮忙碌于生意的父亲打理家庭大小事。后来,她被反派男主的外形所吸引,不顾父亲的反对,二人结为连理。按照俗套情节的发展,婚后的妇人从此安心地服侍自己的丈夫,就算发现丈夫出轨甚至犯罪,也就擦擦眼泪认命了。

然而,这位姐姐不是这样的。在这儿,我引用姐姐单方面撕破脸时说的话,这也是我最爱的片段。

全程不卑不亢,充满魄力又高贵优雅,我脑子里都是天海佑希的形象!

除了这位姐姐,还有位女性形象同样非常出彩,她是个十一岁的小妹妹,“长了一双猫一样的眼睛,满脸的雀斑,真不知道该拿它们怎么办才好了。她的言行举止令人惊讶不已。有时候十分活波,就如岩石上的潺潺流水,有时候却又一下子安静下来,纹丝不动,像一座雕像”。出场次数并不多,每次出现基本上都是陪伴在毁容小兵身边,光是能与脸上只剩眼睛的人自如相处这一点,她就比大部分人成年人更冷静勇敢,在两个小兵的世纪大骗局中,小姑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两位女性在本书里所占的篇幅算不上太多,有些令人遗憾,但是呢,接下来的《火光之色》和《悲伤之镜》中的故事就是分别以她俩为主角展开的。

所以说,这三部曲会让人想一口气读完是非常有道理的。

5.其他有用无用的彩蛋

历史上,一战期间,英法等国家从中国招募了十几万的华工去欧洲参加战勤工作,战争结束后,很多华工就留在了当地。本书的故事发生在一战后期的法国,在描写关于安置战亡将士遗骸的工作时,就提到了中国劳工。说实话,我几乎算是个历史白痴,以前读过的为数不多一战相关书里,没怎么看到过中国人的身影,所以在这个历史小说里,看到中国劳工的出现,还是蛮让我印象深刻的,更让我感受到,这个虚构的故事发生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中。

另外一点是关于翻译。我第一次见到“眵目糊”这个叫法就是在这本书里,“眵目糊”就是眼屎,另一个专业点儿的叫法是“眼眵”。网上冲浪了一番,发现“眵目糊”是个北京土话,在《骆驼祥子》里有出现过,我还和北京朋友求证,原来他们真的把眼屎叫“眵目糊”。但为啥要把眼屎翻译成眵目糊呢,估计和译者余光先早年在北京读大学有关吧?我还顺道查了一下法文原版,学到了眼屎的法语说法“des yeux chassieux”,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