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互联网四大》的读后感大全

《互联网四大》的读后感大全

《互联网四大》是一本由[美]Scott·Galloway(斯科特·加洛韦)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互联网四大》读后感(一):企业的根本就是人性

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当前的互联网的四大恐龙级企业。以心理的角度来归因四大企业的成功之道,深入浅出。

文中的观点,成功的企业都是抓住了人类的生理需求,即大脑、心脑和下半身。大脑代表理性消费,持续降低价格,原创内容或独家产品,建立耗时费力的传统经济体系壁垒,从而让竞争者难以穿越,代表的企业是谷歌(以信任为核心,自我爆光的公共事业公司)、亚马逊(零点击购物,人工智能、消费历史纪录、离45%的美国家庭20公里内的仓库、数百万处供应点、语音系统、全球最大的云数据储存服务器、460家实体店)、阿里巴巴。

心脑,其实就是情感需求,如美的追求、爱国主义、友谊、男子主义、奉献精神以及最为重要的——对受的追求,代表的企业是facebook。facebook极少数实现兼顾规模和精准性客户的企业,不仅仅是为用户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还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自我展现工具。

下半身,即人类性爱和生育后代的本能需要。消费者和奢侈品牌公司一定程度上属于共生关系,消费者通过昂贵的消费来传递其品位、财富、特权和欲望。代表的企业是苹果,将产品、服务及情感形成一个奢侈符号的商品结合体。

《互联网四大》读后感(二):互联网巨头的商业法则和个人策略

身在职场,需要定期看看市面上的商业类好书。

这是一本让你了解互联网大企业商业模式的书,四个公司(亚马逊、Google、苹果和Facebook),其中三个对应了国内的BAT(PS:个人觉得苹果的互联网特征要弱很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大。 互联网四大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读这本书,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这个时代。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作为互联网从业者,从中我也更好地熟悉了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为投资人讲好故事、用户体验至上、差异化第一、赢家通吃(第二都有被灭的风险)等等。作者在前四章叙述过“四大”之后,将之总结提炼为T算法:差异化产品、“愿景“”资本、全球覆盖、企业形象、垂直整合、AI数据智能、人才吸引和地理位置。这是一般性的,我们还需结合现在的工作,参考同类书籍(如《智能商业》、《决战大数据》、《从0到1》等等),多多总结,内化为个人的商业观business insights。

另外, 本书的最后,对年轻的职场新人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成功人士都有成熟稳定的心理素质,好奇心、掌控力。而通过读名校、去大城市发展,平时经常锻炼,培养自己销售能力(说服别人)等等行动,更容易在当今职场中取得成就。

《互联网四大》读后感(三):亚马逊吃谷歌,互联网似乎没有创造价值,只是转移了价值。

为什么亚马逊威胁谷歌

本书除了分析四大巨头经营外,还试图从人性角度出发看满足了什么需求。亚马逊满足人们占有的需求。另外还说了新巨头耐飞,阿里等的优势。

贝佐斯定的部分业务必须做成,部分可以失败,满足人们贪便宜想占有的本能。苹果定位是奢侈品,脸书满足人们伪装需求,情感需求,谷歌损害伙伴利益,

作者说窃取是好成长科技公司核心竞争力,用一种新商业模式在别人的资产里赚钱。

作者Scott Galloway是纽约大学商学教授,youtube专栏winners & losers热播

《互联网四大》读后感(四):纯阳书评第三百零七期《互联网四大》

这本书有惊喜,惊喜来自于超预期,而超预期又来自于作者异乎寻常的洞察和这种独特洞察所塑造的超越读者一般想象的意外。互联网已经火了几十年,有关亚马逊、苹果、脸书、谷歌的书籍和文章汗牛充栋,俯首皆是,以至于我们很容易形成一个认知上的感觉,认为这几家企业即使算不上妇孺皆知,也可称得上耳熟能详,有关他们还能有什么新东西吗?而这本书恰恰就是要刷新我们的这个认知,要很认真地告诉我们,我们知道的可能真的只是皮毛,看到的只是热闹,我们尚没有看到门道,而他会带着我们窥破表象背后的门道。作者显然是预料到,此处必有杠精要发言“就算我就不知道,那有怎样?”,所以为了挽救众人不为杠精所惑,诚恳地告诉读者,这个门道对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四大已在改变世界,我们该如何生存?”。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写作逻辑,并由此带出了本书的两个最重要看点:

第一、这本书对四大互联网公司提出了一种即使不是更加深刻的,至少也是相当有创造力的、相当精彩的解释体系。人类最擅长于事后的合理化解释,对每一种结果能找到无数种看起来很好、很合理的解释,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人们的想象力和逻辑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负面效应也很惊人,因为人们很快就会陷入这些解释的海洋中,良莠不分,并满足于那种最简单、最好理解,但却充满庸俗、粗陋气息的解释而不能自拔。对亚马逊、苹果、脸书、谷歌的解读也概莫能外,似是而非、浅见横流。在阅读过程中,深深感觉到作者的颇有德鲁克之风,既有深厚商业知识、思维和理念的储备,又有哲学家般的精深洞察能力,所以使得其思考既务实、接地气,不会陷入空头的理论中,不知所云,又能超越具体细节、有力地抓住细节背后那些东西。在作者那里,四大不只是一个商业问题,也不只是商业运营和模式问题,而是人的本能问题,以及基于这种本能的商业策略问题。谷歌做的是上帝的生意,服务的是人的大脑,人的求知欲;苹果是做的奢侈品的生意,服务的是人的性欲或生殖欲;脸书做的是情感生意,服务的是人的心胸,人的情感需求;而亚马逊则是做的人们永不满足的本能生意,服务的是人的安全感和贪婪。显然作者是一度跳出了商业逻辑范畴的,但是正是通过跳出这个范畴,其对互联网四大公司的认知,对商业逻辑本身的认知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且这种提升足够新鲜,足够陌生,以至于即使这种提升本身是错的,但是足以打破我们以往自以为已经完满的成见的沉闷。

第二、四大已在改变世界,我们该如何生存?

作者的思考能力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他不会让自己的思维只是停留在现在而无谓地错失一次观测未来的机会。他显然已经信心十足的发现了互联网四大作为信息技术时代的庞然大物流淌着与前辈迥然不同的基因和血液,而这种不同绝不会是简单的不同而已,这种不同将会掀起惊涛骇浪,将会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的每一个人。通用等企业让自己成为庞然大物的同时,为数十万人带来了生计,但是新一代的巨头们并不会这样,他们轻则只为几千人带来饭碗,重则要敲掉数十万人的饭碗。所以我们要考虑我们的生存问题,对此作者给出了可能有效的十几条建议,暂不剧透了。

总之,这本书是一本好书,除了思想质量高,表达水平也很高,妙语连珠,金句迭出,很值得一看。

《互联网四大》读后感(五):《互联网四大》:深度解读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市值万亿的商业策略

全球76亿人,平均上网6分钟就有1分钟花在脸书(Facebook),美国有一半消费者搜寻产品的第一站是上亚马逊(Amazon);谷歌(Google)每天回答35亿个搜寻问题;使用苹果(Apple)iOS系统的热区图,就是全球富人分布图。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早就与我们的日常和未来密不可分。

互联网四大公司各自市值将突破万亿美元,已然改变了商业模式与竞争规则。你我的未来,早就在他们的算法盘算中。我们无法复制四大公司今日的规模,但必须洞悉它们如何操弄人类本能欲望而壮大!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NYU’s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斯科特·加洛韦(Scott Galloway)开创性地用人类原始需求来分析它们强者愈强、赢家通吃的竞争策略,写出了一本打破传统认知的经管书《互联网四大》,解构四家互联网公司的隐藏基因,帮助读者认清未来的生存策略和关键能力。

1、一切商业围绕人类三大器官展开

加洛韦在书中分析称,亚马逊满足人类自古内建的采集者直觉,拥有的物质愈多,就愈安心;谷歌成为人类共享的外接大脑,掌控知识产业,是现代人有求必应的神;苹果从大脑起家,连结对性的渴望,成为品味与财力的终极性感指标;脸书串连人心,利用对爱的渴望掌握史上最庞大的个人数据库。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成功企业都需要抓住人类的生理需求。相应的身体部位分别是大脑、心胸和下半身,它们分别对应了人类不同层次的生存需要。对企业领袖而言,公司定位于人类的哪个部位(满足人类哪个层次的需求)——决定了其商业战略和最后的成就。

当人们发现好奇(Huggies)尿布比帮宝适(Pampers)尿布便宜50美分后,其大脑会进行更为复杂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往这两种尿布使用情况怎么样?哪种吸湿性更好?——最终得出最优选择。这种情况下对于定位于“大脑”的公司而言,意味要降低产品价格,这样就减少了商品利润。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公司而言,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消费者的“大脑”。林肯那句名言——没有人能一直糊弄到所有的人——极其正确,许多作死的企业为此(糊弄消费者)后悔不已。

“大脑”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往往购物时得出的答案是:这物品不应该购买。而情感驱动时,消费者并不理性,完全根据喜好购物。“心胸”更深层次的驱动因素源自于“爱”。消费时由“情感”驱动并不理性,但从商业角度看来,瞄准消费着的“心胸”(情感需求)是种非常理性的战略。所有节日的促销活动都是围绕让消费者表达爱意展开的:“告诉妈妈你有多爱她”。人们愿意花费3个月的薪水来购买钻石戒指是因为那意味着“永恒的爱”,对你的另一半来说,这非常重要。

“下半身”对应的是人类性爱和生育后代的本能需要。饱暖思淫欲,对性爱的欲望会使人们罔顾“大脑”发出的有关成本和风险的警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16岁的青年和50岁的中年老大叔会买跑车的原因。消费者通过昂贵的消费来传递其品味、财富、特权和欲望,而奢侈品公司刚好能为其提供这样的产品。无论是克里斯蒂安·迪奥、路易威登、蒂芙尼还是特斯拉,奢侈品从来都是非理性消费,这使得其成为全球利润最高的业务。

这四家公司初期都会瞄准人类的某一种核心需求,进而不断在对手的领域“开疆拓土”,逐渐成长为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寡头垄断公司。

2、谁是潜在的第五巨头?

目前四大互联网公司在产品、市场、市值、人才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他们深入研究了早期巨头们失势的原因。看起来似乎四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大可能会失去统治地位,他们都在为之奋战,不会轻易放弃目前的领先地位。尽管四者在某些领域有碰撞,但在斗争变得激烈之前四者会腾出一些缓和空间。现在,四者似乎(有点)满足于共存发展而不是斗个你死我活。但竞争者永远存在,可能并不是一家严格意义的互联网公司,也可能并不会出现在美国。

加洛韦在书中提到了8家公司,第一位是中国的阿里巴巴。2016年4月,阿里巴巴一举超越沃尔玛,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时至今日,其业务已经不限于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在线拍卖、资金转账、云服务以及政府部门服务外包等。而且每年一次的双十一购物节也在逐年刷新交易额,带动了中国邮政一半以上的业务量,活跃用户接近5个亿。阿里巴巴的成功让外国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它已经是第五巨头了吗?实际上,作者也提到了一些担忧。比如阿里的人才储备,阿里的全球化运营,以及电商平台的假冒伪劣商品的治理,前路崎岖,阿里成为全球瞩目的企业还有一段路要走。

那么小米呢?滴滴打车呢?还有现在在风头上的华为呢?从书中延伸开来,小米的全球化进程还稳固吗,在中国的业务增长还那么乐观吗?与滴滴打车对标的企业是优步(Uber),优步的商业策略可以直接为滴滴所用吗,滴滴又会面临什么样的障碍和瓶颈呢?华为在中美贸易争端中成为众矢之的,美国政府试图通过立法来遏制华为在北美市场的发展,美国人一直反对的贸易垄断竟然成了一种新的商贸武器,它的前景会如何呢?这些问题书中都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是给读者提供了一系列思考的路径。未来已来,谁会引领新潮流我们拭目以待。

3、四巨头的商业价值依然存在

近期,脸书发布加密货币项目白皮书,谷歌放弃平板电脑业务,亚马逊总裁贝佐斯“蓝色起源”太空计划点火试验,苹果WWDC19全球开发者大会产品上新都会成为人们口中热议的话题,这就证明昔日的英雄可能风头不如往日,但是他们曾经创造过几十万工作机会,而且现在仍然还在为社会就业做出贡献,在四巨头的影响力下,他们聚集了全球不同领域的多家知名机构形成联盟共同参与全球商业价值和经济实力模式的改变,这种影响力不容小觑。

了解互联网四巨头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字化时代的商业模式,同时能帮助你更好地为自己和家人建立经济安全保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