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梁实秋:人间意趣读后感精选

梁实秋:人间意趣读后感精选

《梁实秋:人间意趣》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无45.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梁实秋:人间意趣》读后感(一):小可爱,欢迎来到人间

前段时间大火的印度电影《何以为家》引发了一股“为何而生”的讨论,如果可以选择,你是否依旧愿意来到这个美丽又丑陋的人间? 《人间意趣》是梁实秋老先生的散文集,梁老先生的散文自然带着一股梁氏的批判与干练。在开篇梁实秋先生就谈论了很多现实问题,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对时代的思考与判断。 我们现在所过的生活可能是小时候不曾想过的人生,儿时盼着的长大更应该像是梁先生的散文,琐碎但温柔。不知是时代变了,还是因为我们并不是梁实秋。 《人间意趣》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篇《孩子》,梁老先生用客观的语言描述当前的现状,平心静气的讨论教育问题。教育应该是所有知识分子最关注的问题,毕竟少年强则国强,青年的样子就是祖国未来的样子。 梁老先生戏谑的说:“我没有看出孩子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现在就是家庭的主人。”自从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孩子就成为了一家人的焦点,孩子自从出生开始就牵动了全家的心,孩子的需求是家庭的头等大事。 娇纵的孩子长大开始不习惯成年人的世界,现实很残忍,如果失去了逐渐成长的过程,一夜长大就会是一种刺骨的痛。老先生对教育的现状不满意,提出问题也在文章最后对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上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其实道理大家都懂,可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都留给自己的孩子,我知道爱本身确实没有对错之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做完美的父母,只能说以后有幸为人母,我尽量让我的孩子慢慢长大,看见世界的残忍,也同样看见世界的美好。 梁先生的散文适合装在包里随时利用碎片时间来看,散文篇幅短小,且彼此独立,不像小说需要前后文的紧密联系。一篇篇的独立小标题是一个个关键词,而梁先生的文章像是对这个关键词的解释与理解。 《人间意趣》是梁实秋先生对世界的解读,是他所看见的人间。不管你是否愿意来到这个时间,你我早就成为了这人间的一部分,我们的善恶,我们的美丑,组成了这活生生人世间。 网友总调侃说:“早知道生活这么苦,就不该下凡。”梁实秋先生的世界干净明亮,那么你的人间肯定也有无数个这样的瞬间,无论你是否喜欢,小仙女,欢迎你来到人间。

《梁实秋:人间意趣》读后感(二):梁实秋:人间意趣随手拾,满川风雨看潮生

对梁实秋的印象还停留在《雅舍谈吃》,不止有色香味的诱惑,想来着实齿颊生香,更有旅居在外的游子,满怀乡情的寄托,餐桌上一匙一筷间的精心,娓娓道来的是对故乡一生一世的念想。

对“吃”的念想让梁实秋的“吃货”之名成为学界美谈,而让他名垂青史的,是《人间意趣》,是他对生活信手拈来的意趣,即使满川风雨,依然自在看潮起潮落。

《人间意趣》是梁实秋的散文集,装帧精美,几幅简约的山水画中,看一只燕子,赏一番秋景,都是闲适安然的姿态,花开花谢,自有意趣,不盲目伤春悲秋,不刻意渲染铺垫,一切自得自在。

《人间意趣》选录的散文多来自《雅舍小品》,雅舍是梁实秋的安居,它篦墙不固,门窗不严,它鼠子瞰灯、聚蚊如雷,它风来洞若凉亭,雨来渗如滴漏,一副杜甫茅屋的惨像。但梁实秋说“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一般人若是驿居不避风雨的屋舍必定心生苦闷,羁旅在外的漂泊和国将不国的凄惶必定将他打倒在地。可梁实秋不一般,抗战爆发后他独自奔赴后方,即使孤身一人背井离乡,即使战火纷飞山河破碎,客居“雅舍”的小天地,无法为国呼号,安顿好自己亦是一种努力。

《人间意趣》写下的就是梁实秋自我安顿的生活情趣。

他幽默,日常开关点灯的时候,他感慨“开电灯怕费电,再关上又怕费开关。”看见又懒又脏的男人,他调侃:“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要是在现代,他就是最优秀的段子手,嬉笑怒骂,读来不禁捧腹。

他风雅,下棋消遣,观棋生趣。下棋之人的争斗,或面红耳赤,或神色自若;观棋之人却无法作壁上观,喉间难忍不吐不快。茶品清香,盖碗茶的仪式感,清茶的风雅不俗,功夫茶的芳烈清绝,最念想的是故乡的香片。酒饮微醺,三五好友,一盅浅酌就是令人低徊的境界。

他通透,看见宴会上呼朋唤友的谦让,他发现:可以无需让的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在该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在应该不让的时候,则必定谦让,于己有利,于人无损。

他随性,收到一封朋友的吐槽信,他用一篇《音乐》表示了同情,也表示了态度,最美的音乐来自自然,来自生活,也许秋风飒飒,也许鸡犬相闻,最得情趣。一次《握手》,巨灵之掌的官架,用力过度的尴尬,都不如“爱惜手掌”的自我。

这就是梁实秋,至情至性的纯真,人间意趣随手拾,满川风雨看潮生。

《梁实秋:人间意趣》读后感(三):生活不乏意趣之美,只缺少能够发现的眼睛

说起梁实秋,这位国内首位研究莎士比来的权威,“第一时间”让人想到的,却是他曾经与鲁迅先生之间的无数次未见面的“交锋”。“交锋”是实打实的:他们俩在文字上短兵相见同、唇枪舌战,一时间,十年的时间里都是硝烟弥漫——但也仅此而已。梁实秋后来和自己的女儿说过,他其实和鲁迅之间没有仇恨,只是对问题的看法不同罢了。

假如跳出这场争论,跳出时代和意识形态,来客观地看待梁实秋,不难发现,这位翻译家、学者、文学批评家,虽然肯定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但却可以称之为一位实打实的文化人。在自己的散文作品里,他也能够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描绘当时的社会面貌、文化习俗和人情世故,有时调侃柴米油盐,有时描摹风花雪月,有时探讨讨琴棋书画,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风趣豁达、幽默智慧。冰心曾这样评价梁实秋:“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冰心认为,“我的朋友,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中肯与否暂且不论,但至少说明,鲁迅眼中的梁实秋,只不过是一个方面的梁实秋,一定不是全曾的梁实秋。所以不必人云亦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梁实秋,辩证地来看待、评价才是最客观、最公道的。

生活从来都是五颜六色、包罗万象的。闲暇时间里,读一读梁实秋的《人间意趣》,体味一下梁实秋笔下充满意趣的日常生活,其实也不失一个享受的过程。《人间意趣》这个集子,收录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的第一辑和第二辑,62篇散文作品,都不很长,涉及生活日常的方方面面,都不算什么大事,嬉笑怒骂而已。不须计较这些散文的写作时间与背景,单纯地考虑文字,于是就能够对梁实秋所说的”我们生活在世上,不过想生活更有趣些“有些理解了。无论什么时候,生活里更全面些不是更好吗?总不能总是”金戈铁马“吧。说话辛弃疾当年,遥望北方之余,不是也曾经写下过”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这样的一些词作吗?并无损于他的主战派和豪放派的名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梁实秋的《人间意趣》并不适合斗志昂扬的时候读,而是需要心静、也盼望静心的时候来细细品味一番。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实际不波澜壮阔的时候并不经常,高潮迭起那只是小说家言,平平淡淡才是真。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一些生活中的意趣之美,松弛一下自己紧张的内心,应该说也是非常必须的。

所以,不妨暂时抛却那些自以为是的烦恼,来读一读《人间意趣》吧!譬如,“一夜北风赛,大雪纷纷落,那景致有的瞧的。但是有几个人能有谢道韫女士那样从容吟雪的福分。所有的人都被那砭人肌肤的朔风吹得缩头缩脑,各自忙着做各自的事”。读到此处,会心一笑,遥想当年如是,今天的北方人已经相当幸福了,有足够的条件允许更多的人学一学谢道韫女士去从容吟雪了……

《梁实秋:人间意趣》读后感(四):我是人间欢喜客,心安自有当归处

古罗马时期,当罗马军队带着葡萄种子到达高卢的博纳时,发现那里阳光充沛、土地肥沃丰厚,特别适合种植葡萄,于是他们便和当地农民一样一边种植葡萄一边酿酒。无人料到三年后当军队要开拔时,有近半的士兵选择留下,因为他们就早已被葡萄酒俘获。他们宁可选择留下成为一名酒农也不愿再四处征战,拓展帝国疆域。为此,查理曼大帝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军队经过博纳。甚至临终前还说:罗马帝国靠葡萄酒而昌盛,又因葡萄酒而毁于一旦。后来莎士比亚借李尔王之口说道:罗马帝国征服世界,博纳征服罗马帝国。这个故事说明,人类被命运驱逐,却被生活留住。生活,让战争走开,让帝国坍塌。

有人说,人间不值得,其实人间无所谓值得不值得,人间就是这个人间,你来人间一遭,最初确实是因为别无选择,不过既然来此一趟,总该兴尽而归,才不枉费你经受的磨难。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不论身处有形的围城还是无形的囚牢,都能来去自如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恰如加缪所说:重要的不是医好伤痛,而是带着伤痛生活。

翻到朋友圈里别人的留言,她说有时候其实并没有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就是突如其来的难过,没有原因,却令人无比绝望,什么也不想做,只想躺着死。我想,摧毁一个人的往往不是巨大的灾难,在灾难面前生命反而异常顽强,摧毁一个人的恰恰是日常的琐碎堆积出来的绝望,一种平静地绝望。这种绝望让你产生一种“活是不想活了,但死又死不了”的无可奈何。其实,不想活是假,只是不想这样活才是真。

谁不是在现实的困境里打转呢?可为什么别人的生活永远生机盎然又绚丽多彩,而你整日庸庸碌碌什么也没做,还抱怨生活对你过分苛刻?因为你不是生活的主人,而是奴仆。

不被庸常吞没,无论命运之船将你摆荡到何处,你都能以主人的身份靠岸。细读梁实秋,你就会有这种感触。

梁实秋居雅舍,实则是陋室,“纵然不能避风雨,‘雅舍’还是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真正热爱生活的人,由于本人可爱,看待万事万物的眼光和心态自然不同。他们总能在不如意里看到积极的一面,这种对逆境的反抗,最能反映其人其性的本质。一个居陋室,处涸辙之人,能用平和的心态和审美的眼光积极生活,才是对困境最好的超越。可见,没有抱怨的生活才算真的生活。而多数人只是活着。因为智者总在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挣脱环境的限制,根本无暇怨天尤人。

雅舍虽简陋,老鼠扰人,聚蚊成雷,却也给独自居住的人带去一点生趣,聊以宽慰孤寂的日子。梁先生说面对这等生物,实在“没有法子”!他并不懒惰,只是善于隐忍。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心平且和,则处他乡亦是故乡。身处乱世,遭逢外敌而能以一己之躯顽强抵抗,却并不绝望者,正如胡适之所言:身犹在,希望犹在。至美之物,永不凋零。人间至美,唯希望耳。

雅舍之所以雅,不在于富丽堂皇,装饰精致,布局完美,而在于格调雅致,推陈出新,不流于平俗。一物一事的安排布置皆出新意。自有其独特个性的彰显。陈设简朴,不显耀不张扬,在这方寸之间,“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这和归有光修葺后的项脊轩有异曲同工之妙,“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些普通场景构成的生活图景,真切可爱,可见只要心中有爱和希望,不论在何种境地皆能自得其乐。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虽无新奇,但有新意,不从俗即是对生活最好的注解。有人说,都是这么过来的,千篇一律的生活人们照样过了数百上千年,也并无太大问题,从来都是如此就对么?没有发现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因此敢于冲破牢狱,打破现实的藩篱者,弥足珍贵。

梁先生的文字朴实无华,在这种质朴的表达里藏着一个人读过的书,受过的教育,行过的路,以及心中的理想和信仰。于简单中蕴含着一种力量,一种鲜活而真实的生命力。

我把人间喜欢过了,爱也喜欢过了,愤怒也喜欢过了,所以能安然睡去。

《梁实秋:人间意趣》读后感(五):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

同样的日子,有人将它过得趣味横生,有人却将它过得乏味之极。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呢?在我看来,不在物,而在心。有心人善于给生活加糖,善于在白开水般的生活中加入各种调味剂,使其变得甜蜜而有趣。

我有一位朋友,特别爱“折腾”,几乎每次去她家里玩,都会发现她家中有所变化。别的不说,就说那书房吧,上次去还是书桌,书架,沙发,三样组合。这次去,沙发挪了位置,空出的地方丢了一张瑜伽垫。问她什么时候开始学瑜伽了,她掩嘴笑着,“只不过是累了乏了,躺在上面做几个拉伸动作而已,哪里就是练瑜伽了?”“原来瑜伽垫还有如此功用。”我一边点头一边笑。

这位朋友的“爱折腾”可不仅仅是家中布局不断出新。她还特别喜欢花,餐桌,书桌,茶几上,都会有一瓶鲜花,或一束,或一支,除了网上订购的每周一束,她自己养的花若是开了,也会剪来插上。比如百合、郁金香、绣球,不需要多,一个花瓶中只一支,就给家平添了许多活力和意趣。

读了梁实秋先生的《人间意趣》就无来由地想到了我这位朋友。书中,梁实秋先生对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包括人、事、物,都进行了一番剖析,读来让人颇为感叹。平常见的事情,在先生笔下竟有了别翻“景致”。

冰心曾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等。

读梁实秋先生曾说,判断有两层步骤——判与断,判者乃分辨选择之功夫,断者乃等级价值之确定,其判断的标准乃固定的普遍的。在《人间意趣》中,可以看到梁实秋先生对于当时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即便放在当下也是极有洞见的。

关于孩子

当下,孩子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宝,“小皇帝”曾是那些独生子女的特定头衔,一大家子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对着老人指手画脚极尽指挥之能事,即便是无理要求,家人也是微笑服从。即便是动手打了老人,老人也会笑呵呵全然接受。想想,这样的环境怎能不养出熊孩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记得小时候爸妈的巴掌落下时总会用这句来说教,仿佛那巴掌和棍棒都不是他们的本意,是为了我们能够成人才落下的。不过,人到中年,虽说不太赞成打孩子,却也不再过分抵制那时的教育,虽夹杂着一丝暴力,却总是能够将孩子及时从偏离的方向拉回正道。现如今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份狠劲。

梁实秋先生在《孩子》中称父母为“孝子”式的父母。最好的东西都要献呈给孩子,否则,做父母的心理便起惶恐,像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一般。孩子的健康及其舒适,成为家庭一切设施的一个主要先决问题。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

梁实秋先生认为他的“孝子”之说并不偏激。他在文中有一段对孩子的描述:“鼓噪起来能像一营兵;动起武来能像械斗;吃起东西来能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时撒泼打滚有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具什物狼藉满室,有如惨遭洗劫......”而“孝子”式的父母则处之泰然,视若无睹,顶多皱起眉头,但皱不过三四秒钟仍复堆下笑容......

不得不说,梁实秋先生的这段描写,即便放在当下,也是完全贴合现实的。而今的家庭现状大多如先生笔下描述的的一般。父母尽全力满足着孩子的一切需求,合理的不合理的;父母无条件为孩子收拾着烂摊子,舍不得去责备,更舍不得动手去教训。

富养、发展个性、快乐教育......充塞着家长的视野,家长们奉行着。谚云:“树大自直”,意思说孩子不需要管教,大了自然会好,只是,弯曲的小树,长大是否会直呢?梁实秋先生答,“我不敢说。”其中意味,想必大家明了。

人心,人情的深谙练达

读《人间意趣》除了能够感叹先生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番见解,亦能看到一些先生对人心,人情的深谙练达。

如《女人》中,女人买衣服料子时的描述,“她从不干干脆脆地说要做什么衣,要买什么料,准备出多少钱;她必定要东挑西拣,翻天覆地,同时口中念念有词,不是嫌这个料子太薄,就是怪那匹料子花样太旧,这个不禁洗,那个不禁晒,这个缩头大,那个门面窄,批评得人家一文不值。其实,满不是那么一回事,她只是嫌价码太贵而已!如果价钱便宜,其他的缺点全都不成问题,而且本来不要买的也要购储起来。”

这让我想起如今的各种购物节,以前一个双11,而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双12、618等等,除此之外,但凡能和节日挂上边的,也要搞搞促销,于是,大多数女人们再也捂不住自己的钱袋子,就在这些活动中沦陷,需要的不需要的买了一波又一波,信用卡透支了又透支,便宜二字让太多的人入了坑。可见梁实秋先生是深谙女人爱便宜这一秉性的。

至于人情练达,在《病》中,对探望者叙述病情的说法则相当透彻,“对于远路爱的人我讲得要稍为扩大一些,而且要强调病的危险,为的是叫他感觉此行不虚,不使过于失望;对于邻近的朋友们则不免一切从简诸希矜宥!有些异常热心的人......我为使他愉快起见,口虽不渴也要请他倒过一杯水来......”

在《人间意趣》中,在梁实秋先生先生的笔下,你能够看到先生对于各种现象以及人事的描述和评说,亦能从中感受到先生有趣的观点。或许,生活就该这样,不流于表面,万事万物总有其内在的意趣!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也是最为贴切的一段话,用来评说先生的文是在合适不过的:梁实秋的散文篇篇各呈异彩,令人爱不释手,一切诸如清丽隽永简洁深邃独具风采之类的评语,都不足以对他评头论足,它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