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遇见莫扎特:从神童到大师的音乐人生读后感1000字

遇见莫扎特:从神童到大师的音乐人生读后感1000字

《遇见莫扎特:从神童到大师的音乐人生》是一本由保罗·约翰逊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6.80,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遇见莫扎特:从神童到大师的音乐人生》精选点评:

●20191217 HK

●内心有大爱大善的天使。

●听书的时候,脑袋里德扎法扎不停浮现!

●爱因斯坦临终时说:“死亡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

●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小提琴协奏曲……I spent my teenage years with Mozart, I love him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适合周末边工作边听。

●从天才到大师,歌剧,交响曲,协奏曲等。教育类例子,那就是其父亲在4岁时对于莫扎特音乐的培养,巡回演出,为女皇为帝侯演奏,能结识到同等优秀的音乐家海顿,巴赫。各种在乐器上的精通,使之成为全才。

●和象哥一起听的,他对樊登的音乐素养如此一般还敢讲这本书表示了鄙视,但对方邀请了专家合作讲,这不是借力的好方法吗?自己的注意力是资源,投入需要讲究性价比,有时不是自己研究不了,而是有更高效的方法。提醒自己千万记得,别太能了,时代不一样啦!

●听书好像是断了很久,在2019的尾巴上重新拾起。樊登和一位音乐老师一起谈莫扎特的生平,聊聊音乐。天才的童年,伯乐的父亲,却不会照顾自己离开父亲后英年早逝。

《遇见莫扎特:从神童到大师的音乐人生》读后感(一):远见成就未来

因为听了樊登讲这本书,对这位音乐天才产生了兴趣,所以纸质版的通读一下。书中更全面的对莫扎特的36年人生及成就进行了阐述,看得出来作者对莫扎特的喜爱和认可。

五章正篇、三个副篇,作者娓娓道来、以书信为依据,举证介绍了八岁神童凸显才能到不满36年走完一生,音乐造诣、歌剧巨献、乐器开发等多个方面,体会出莫扎特“没有虚度的美好人生”。每一章节主题清晰、文字连贯、过度下一章节自然流畅。

听着他的名曲看着讲述他的故事,这个音乐世家、音乐神童创造出的跨世纪的辉煌。对于音乐领域外行的人来说,那些乐器名称、区别、特点放佛天书一般,能够知道名字也算是一种收获。而绕口的外国人名字和欧洲各国的发展史、当时背景、国家制度、宗教信仰等确实是盲点,能把几个熟悉的人物关联起来已经实属不易。

天赋异禀、执着追求、乐观主义、完美演绎,应该是莫扎特及其成就的诠释。现代人想要过好自己的人生,后三个词做好也能有所收获!

致敬,从1756年1月27日至2021年2月9日跨越近三个世纪的“神童大师”!

只熟悉“土耳其进行曲”“第40号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今晚感受他为自己创作的最后一曲“安魂曲”,满是悲伤与遗憾!

《遇见莫扎特:从神童到大师的音乐人生》读后感(二):没有虚度的人生

01

有这样一个人,他5岁开始谱曲,7岁开始欧洲巡演,15岁时获得骑士勋章与乐长头衔。

在他不到36年的人生中,写出了他人100年都写不完乐曲,为世界留下了几百篇震撼音乐史的不朽杰作。

这位音乐奇才,你能猜出是谁吗?

他就是从神童成长为艺术大师的莫扎特,一生虽然非常短暂,但却拥有不一样的传奇人生。

伟人究竟有着怎样的特殊经历呢?

《遇见莫扎特》这本书,讲述了他非凡一生的故事。

02

本书作者保罗·约翰逊,英国知名记者和通俗史学家。20世界50代先后担任《新政治家》杂志的记者和编辑,70年代成为撒切尔夫人的演讲撰稿人之一。他的作品超过40本图书,涉及艺术、旅游、历史等等。2016年,他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以表彰其在文学上的贡献。

本书梳理了莫扎特的生平,包括作为神童的青少年时期、作为宫廷乐师的萨尔茨堡时期以及作为自由职业音乐家的维也纳时期;结合莫扎特音乐作品的主要体裁,包括宗教音乐、室内乐、歌剧、协奏曲和交响曲等,列举了其中的重要作品及他的个人最爱作品。

03

莫扎特家有七个孩子,其中五个都没有活到成年,只有他和姐姐活了下来。

莫扎特的爸爸是音乐家,妈妈是公务员。

在父亲的培养下,他从小就接触音乐,是大家眼中名副其实的神童。

可惜的是,他所处的时代,音乐节的地位并不高。但这并没有影响莫扎特的创造能力,对他来说,音乐,就像心里流淌出来的。

莫扎特一生写下的音符,比一个专业抄谱员一辈子还要写得多,抄都抄不完。

他是音乐界罕见的交响曲、协奏曲、歌剧创作的全才,代表作有《唐璜》《魔笛》《费加罗的婚礼》。

1778年,父亲在给莫扎特的信里边写道:

“小时候,你是严肃认真的,而不是充满孩子气的。

当你坐在键盘前或专注于其它音乐活动时,没人胆敢跟你开半点玩笑。

你的表情如此肃穆,以至于许多敏锐的人在看到你的才华的早露,以及你始终凝重和沉思的小面庞后,不禁担心你的一生不会长久。”

本以为是一封关心的书信,却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

他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死于1791年12月5日,去世时年仅35岁

但他的35年,要比别人的100年的、三辈子的分量加在一起都要重。

04

莫扎特是一个天分极高的艺术家,在西方音乐史中被公认为旷世奇才。

人人都爱莫扎特,你我心中都有一个莫扎特的形象,或单薄或丰满,或欢乐或悲情。

他只在人世间停留了短暂的 35 年,却为人类留下极其丰富和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他创作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令无数音乐家难以逾越。

在中国也有众多莫扎特乐迷,他们都是潜在的读者群。

如果你也喜欢本书,不妨一看。

《遇见莫扎特:从神童到大师的音乐人生》读后感(三):音乐史上的悲剧:莫扎特

我相信,即使对音乐一窍不通,但我们一定知道莫扎特,知道贝多芬,知道巴赫,因为这些人都是天才般的人物,是上帝赐予我们全人类的礼物。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本人物传记《遇见莫扎特》。

在这本传记里,简单的梳理了莫扎特的生平,包括作为神童的青少年时期、作为宫廷乐师的萨尔茨堡时期以及作为自由职业音乐家的维也纳时期,还列举了莫扎特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

莫扎特出生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生横跨了启蒙运动的后期、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以及法国大革命的开启,35岁离开人世。

因为他的一生太过短暂,被公认为是音乐史上的一个悲剧!

从17岁到35岁,莫扎特创作了23部成熟的交响曲,再加上21部钢琴协奏曲,这是一个很惊人的产量,毫不夸张的说,这样的创作量,没有任何一个知名的作曲家能与之匹敌的。

试想一下,如果莫扎特能再活十年,哪怕五年,我们可能有很多的天籁之音可以欣赏。

我们来看看莫扎特,这位音乐天才的生平:

他的父亲是一位受雇于大主教的乐师,母亲是一名公务员的女儿,他们家7个孩子,还仅存了2个,莫扎特是幸存的第二个孩子,他上面还有一个姐姐。

那个时候,孩子很容易夭折,莫扎特在27的时候开始做父亲,他和妻子一共是6个孩子,但只存活了两个,也就是说,在莫扎特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不断的承受着丧子之痛。

在莫扎特三岁的时候,父亲发觉了姐弟两人的音乐天赋,在莫扎特4岁的时候,父亲放弃了自己的作曲和演奏,开始全力挖掘儿子的天赋。

父亲说,他相信自己在抚育一个天才,他对上帝赐予的这份音乐礼物富有责任。他将莫扎特视为一个奇迹。而莫扎特也确确实实是一个全人类的奇迹。

他3岁弹琴,6岁作曲,8岁写下第一部交响乐,11岁便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剧,14岁指挥乐队演出了这部歌剧。

有人说,从莫扎特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和音乐融为一体了。

被称为“中国的肖邦”的傅聪曾这样描述莫扎特:“贾宝玉加孙悟空,就是莫扎特:一来,莫扎特是赤子之心,他的音乐里有一种博爱,有一种大慈大悲,这一点和贾宝玉是一样的;二来,他千变万化,因为他的天才是超人的,他能上天入地,就像孙悟空一样,拔一根毛就可以变一样东西。”

莫扎特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神童”,创作时,乐思如井喷,下笔如有神。

有人说:“他不创造音乐,他只是灵感的搬运工”。

他性格“古灵精怪”,喜欢边玩耍边作曲,所以莫扎特的作品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令人意外的转折,有时还会表现一些“无厘头”的幽默感。

他在维也纳有一件逸事。有一天,像以往一样让人打理自己的假发和头发的时候,他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新的音乐灵感。他急忙从椅子上站起来,冲向旁边有钢琴的房间。于是,画面就变成了:他在前面跑,理发师抓着他的辫子,跟在他后面跑。

上帝、音乐、台球以及跳舞是莫扎特生命力主要的组成部分。在童年和少年时代,莫扎特是音乐史上最勤奋高产的作曲家,台球只能是忙里偷闲去玩。但可以说,莫扎特的一生都在跳舞,即使临终前都在跳舞。

这也是为什么莫扎特如何渴望把家安在维也纳,因为那里定期举办舞会的场所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皇宫、贵族别墅、城堡剧院、咖啡馆的音乐厅、公共广场,到处都是舞会。维也纳是跳舞的代名词。

莫扎特也有比较贫穷的时候,当时的社会环境,音乐家最好的收入来源就是,在宫廷、主教座堂或贵族家庭获得一个有固定薪水的职位。但这意味要牺牲自由,去一些不喜欢的场合,尽一些令人讨厌的义务,莫扎特选择了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

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个是教学生的学费,第二个歌剧创作挣钱,第三个举办公开的音乐会收门票,第四个私人音乐会,第五个出售乐普。但他还是有感受到缺钱的压力,向别人写过救助信。

看完传记之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追求自由的心!

莫扎特,可以说,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独立的音乐家。之前的音乐家,他们或出身于富贵,或寄身于教堂、王公贵族的门庭之下,他们有独立的思想和音乐,却没有自由的身体。

而莫扎特,是第一个敢于同教堂决裂,毅然独自走向维也纳的人。

失去了教堂的供养,他生活的全部都开始成为问题。

他需要养家糊口,时常为经济状况而担忧。此后他身染重病,不幸早逝,但我们始终没见过他后悔过,我们从他的音乐中也始终没有听到过一丝生活的愁苦与阴影。

他八岁开始欧洲巡演,走遍了当时欧洲各国,游历宫廷,出入各式音乐场所。长年的游历使他懂得了,人们最需要,最想听到什么。而最让我感到诧异的是,他也始终没有忘记,他自己最想听到什么。

推荐大家来看看这本传记《遇见莫扎特》,愿我们也能插上自由的翅膀,不忘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