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间失格读后感1000字

人间失格读后感1000字

《人间失格》是一本由[日]太宰治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失格》读后感(一):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太宰治 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 20岁起先后四次自杀未遂, 遗言“我已无心再写,故决意赴死”,与情人投水而亡。 《人间失格》、《斜阳》两部作品,字字句句都是赴死前的挣扎,他笔下的死是一场仪式, 他笔下是自己。 01 贵族 / 原罪 - 人间失格即失去人格 - 我们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出生,那么是否有权利选择死亡。如果一个人自生下来就是一个错误,那他该不该背负愧疚继续活着。人究竟该如何活? 《人间失格》中的主人公“叶藏”便是作者的自画像,在时代背景下,出生于贵族家庭是无法更改的原罪,从小就被人说成是幸福的人,但叶藏的心情时常如在地狱。 于是“搞笑”成为他向人类索求爱的最后的方式,从小就每天带着虚伪的面具逗人发笑,把真实的自己藏起,连同对自己的憎恨、对被理解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愧疚一起深藏,做一个酗酒、吸毒、混日子的烂人。 要么美好,要么毁灭,真假参半我不要,灰色我不要,如果注定做不了好人,宁愿舍弃做人的资格不要!精神洁癖者! 对于真善美,我深知我不配,我的由来是一种原罪,生在这时代,我注定是光明的反义词,我把尊严这神圣的东西双手奉还,我背对着一切美好,苟活于长夜。我清醒地疯了,没人懂我为何疯,那是一种何等绝望的悲哀。02 恋爱/ 革命 -道德过渡期的牺牲者 - 革命中那些呐喊着的人,又光荣又激越,大方地冲锋,大方地牺牲,而我,生来是光明的对立面,我该如何呐喊,呐喊着自己让自己毁灭?我只能撕碎自己,活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也许这样也算是为那些为光明而战的人做出一丝贡献。让他们的战争更正义庄严,而我,唯有死亡是唯一归宿。 死亡我本无惧,然而我也有母亲,母亲的爱与宽容使我的死自私又拙劣。 死亡我本无惧,然而我也有爱情,我深情地爱着一个美好的灵魂却只能无声,那么我究竟何去何从。 优雅地牺牲?还是低入尘埃? 《斜阳》中的直治也是作者的自画像,遗书中末句“我是贵族”又凄然又决绝。 那是一个人类为了些什么在郑重告别生命。

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是思想的俘虏。任何斗争都会有牺牲,任何斗争都有漫长的过程。幸运的事是活在开头与结尾,不幸的事是活在过程当中,无法改变开头的走向,又望不到结尾的归宿。 人的一生于浩瀚时间不过蜉蝣,一程山水,一程悲喜无由。 生而为人不必抱歉,做对的事,则永不迷失。

人与人阅历不同,读书有时读着读着,不知为何,会突然懂了作者,懂了书中的某人。其实书中总有碎片化的自己,捧着书就是拼凑着自己。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人间失格》读后感(二):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太宰治 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 20岁起先后四次自杀未遂, 遗言“我已无心再写,故决意赴死”,与情人投水而亡。 《人间失格》、《斜阳》两部作品,字字句句都是赴死前的挣扎,他笔下的死是一场仪式, 他笔下是自己。 01 贵族 / 原罪 - 人间失格即失去人格 - 我们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出生,那么是否有权利选择死亡。如果一个人自生下来就是一个错误,那他该不该背负愧疚继续活着。人究竟该如何活? 《人间失格》中的主人公“叶藏”便是作者的自画像,在时代背景下,出生于贵族家庭是无法更改的原罪,从小就被人说成是幸福的人,但叶藏的心情时常如在地狱。 于是“搞笑”成为他向人类索求爱的最后的方式,从小就每天带着虚伪的面具逗人发笑,把真实的自己藏起,连同对自己的憎恨、对被理解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愧疚一起深藏,做一个酗酒、吸毒、混日子的烂人。 要么美好,要么毁灭,真假参半我不要,灰色我不要,如果注定做不了好人,宁愿舍弃做人的资格不要!精神洁癖者! 对于真善美,我深知我不配,我的由来是一种原罪,生在这时代,我注定是光明的反义词,我把尊严这神圣的东西双手奉还,我背对着一切美好,苟活于长夜。我清醒地疯了,没人懂我为何疯,那是一种何等绝望的悲哀。02 恋爱/ 革命 -道德过渡期的牺牲者 - 革命中那些呐喊着的人,又光荣又激越,大方地冲锋,大方地牺牲,而我,生来是光明的对立面,我该如何呐喊,呐喊着自己让自己毁灭?我只能撕碎自己,活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也许这样也算是为那些为光明而战的人做出一丝贡献。让他们的战争更正义庄严,而我,唯有死亡是唯一归宿。 死亡我本无惧,然而我也有母亲,母亲的爱与宽容使我的死自私又拙劣。 死亡我本无惧,然而我也有爱情,我深情地爱着一个美好的灵魂却只能无声,那么我究竟何去何从。 优雅地牺牲?还是低入尘埃? 《斜阳》中的直治也是作者的自画像,遗书中末句“我是贵族”又凄然又决绝。 那是一个人类为了些什么在郑重告别生命。

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是思想的俘虏。任何斗争都会有牺牲,任何斗争都有漫长的过程。幸运的事是活在开头与结尾,不幸的事是活在过程当中,无法改变开头的走向,又望不到结尾的归宿。 人的一生于浩瀚时间不过蜉蝣,一程山水,一程悲喜无由。 生而为人不必抱歉,做对的事,则永不迷失。

人与人阅历不同,读书有时读着读着,不知为何,会突然懂了作者,懂了书中的某人。其实书中总有碎片化的自己,捧着书就是拼凑着自己。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人间失格》读后感(三):“我参不透人类的生活”

「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闪着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种感觉吧。经历过悲伤的极限,心情不可思议地,朦胧地明亮起来,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觉,那么我现在确实是幸福的。」——太宰治

ー九四八年(昭和二十三年)里普通又平凡的一天,太宰治又一部轰动社会的作品《人间失格》问世,但在不久以后,同年六月十三日深夜,太宰治与他的崇拜者山崎富荣在「玉川上水」投水自尽,时年三十九岁。我们年轻的作家最后将自己的歉意隐藏在哪些鲜血淋漓的故事中,然后毅然选择了离开。

电影《人间失格》2002年版 剧照—演员根据历史照片原样拍摄,角度背景、着装等均完全一致。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就在于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乃至于跨越中日间隔的海洋和半个世纪的时光依旧能够让读者记忆犹新。之所以“深刻”,大概是因为这本书过于真实,真实得把一个人青年时期所历经的阴森可怖再次摊在读者面前,映入瞳孔的满是寒冷与戚寂。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读者在合上这本书之后不顾感受、不及品咂的给出“神经病式青年文学”之评价,以力图将这份被太宰治勾动起的燥郁不安埋藏进内心深处。

这是太宰治式文学的神妙之处,即便你对他再怎么批判,这些文字也仿佛是来自于幽深地狱的枷锁,禁锢你、拷问你。太宰治以半自传的形式书写,好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到这样一位“永恒青年”看待世界的玄奇视角。这个视角,我们都经历过、无一例外,那就是儿时的我们看待大人世界的视角。

主人公叶藏从始至终都以一种“儿童视角”在看待这个世界,所以他才会百般不解:

这是叶藏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开悟的思想,所以他早早打造出一张处世的“小丑”面具,企图通过各种引人发笑的行为,哪怕不惜出丑来逗笑身边的人,他精确地知道对待不同的人逗他们发笑的时间、方式也应该不同。他是如此聪慧,却也如此单纯,单纯到一旦被人戳破面具就会不知所措甚至情绪崩溃,只不过同精神分裂患者不同的是,叶藏挣扎的对象一直都是自己。

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将自己的一生折射在主人公叶藏身上,他在书中不断重复着自己的罪恶与懦弱,抛弃原本幸福规律的生活,甘愿与心中长久的「妖怪」一同毁灭。太宰治病态离奇的一生令人叹息,但在感慨之余,作为读者的我们在产生共鸣与疼痛的同时,可否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在了解阴影下的晦暗后,能否更勇敢地去拥抱光明?

电影《人间失格》2002年版 剧照—昭和5年与已婚酒吧女侍田部目津子相约自杀,对方死亡,太宰因帮助自杀罪被警方逮捕。

曾经在很多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一个看上去开朗乐观的人会选择自杀,其实在我看来二者并不矛盾。生与死,它们并非是人生绝壁的对立面,死恰恰是生的延续,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乐观”也不意味着不能对生活感到绝望。尤其作为艺术家或是作家,这些人的精神世界固然充盈,充盈到旁人都无法一窥究竟,但也正是这种敏感多虑的性格,才会时刻左右着他们的意识与思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一个人看不到人世间最丑陋晦暗的东西,那他也不可能理解光明与美好的可贵,太宰治的用意恰在此处,他从不会歌颂光明,只是期望光明,他也不会拒绝黑暗,只是揣摩黑暗。

《人间失格》其实是把人与社会间非常简单而又复杂的道理娓娓道出,太宰治以近乎白描的方式描绘自己的一生,以期令读者们用一颗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人生的缩影,他并非强求人们去接受阴暗与绝望,而是让更多的读者先去了解绝望,从而在绝望中抱着生的希望活下去。

所谓「活着就有希望」,人生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或许此刻的你正在为工作忙碌、为生活奔波,或是为惬意享受、为充实自我,但这都是人生本该有的各种可能性,他人的人生不是你的教科书,你的路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世间所有,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一步步的走出去。

毕竟「人间失格」,丧失为人的资格还是少数,更多人则是「人间失策」,在人生不同的十字路口前踌躇不前、举步维艰,但没人能告诉你明天该以怎样的方式生活下去,你也无从告知他人可能发生的事件,很多时候就是如此,我们瞪大了双眼,张大了嘴巴,眼睁睁地接受着命运的戏弄,就如同电影院里的观众一样,静观自己或他人的悲欢离合,却也只能心余力绌、望洋兴叹。

电影《人间失格》2002年版 剧照—太宰治早年投身左翼运动,右边是当时与太宰同居的艺伎小山初代,手捧读物为《共产党宣言》

太宰治笔下的「大庭叶藏」是一个被纸醉金迷包裹着的懦弱者,同时也是绝望中的独舞者。我甚至在字里行间看不出半点太宰治对于这个角色的同情,但后来我明白了,作者对于大庭叶藏的各种刻画都来源于对自身的唾弃与憎恶,他用笔下的叶藏来惩罚精神上的自我,从这方面来说,这本小说实质是作者在道德上的消费品以及情感上的发泄口。

所以这本书的主角才会显得那么纠结,就仿佛一个得了神经病的青年,而究其根源,叶藏也不过是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罢了,他将一切成长的过程化为“内省”,以至于当发现某些路走不通时,便用酗酒和吸毒来麻痹自我。他巧妙地逃避一切人世间的温暖和柔情,因为自始至终他都只是一个害怕面对现实的大儿童。

太宰治在书中写道:

在过去我奉这段话为真理,但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我慢慢感受到人生并不是为了快乐或悲伤而活,生命中猛烈的快乐只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消遣,更大的悲伤则是生活在教育你该如何成长,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疲惫又无奈的事情,但你既不能躲避也不能拒绝,只能坚韧地向上生长。

有时候生活的确令人厌烦,由此产生的情绪还时常让人彷徨无助,可惜没人能指导你该怎样过好一生,因为这不是别人的责任,所以你只能在黑暗中独自摸索,渐渐学会控制情绪,遗忘情绪。如果有一天你猛然发现情绪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时候,就会明白这世间也没有东西能够伤害到你。

电影《人间失格》2002年版 剧照—昭和10年,太宰因作品《逆行》未能获得芥川赏(获得提名)意欲投水,被小山初代拦下。此为影片情节,是否真实不得而知。

《人间失格》这本书既不是反讽,也不是自责,而是作者的一种自嘲,一种在绝望中的挣扎。太宰治认为能真正享受生活,践踏他人尊严而又毫无罪恶感的人,才是粗犷而又“健康”的人。反倒是哪些自诩为心理健康、为人正直、但又饱受着这种“健康”而带来痛苦的人,才是真正被这个社会抛弃的人。

自己的生活无需他人指责,想必太宰治在一生的挣扎中也慢慢悟岀这个道理,即——

太宰治的三十九岁,正如人间四十年一样,最好的年纪也是最深沉的岁月,在那个怪诞而又现实的社会饱经风霜的他,早已不再将自己的失望与希望直接勾勒出来,他只能不断地以绝望代替自己的希望,以期向世人做最后的「求爱」。

可惜,他对人生已毫无眷恋,换句话说,幸好他对人生毫无眷恋,或许这样一位纯粹的人确不该在人间继续受苦,而是要永存在人们的心中与诗中。在太宰治最后的人生独白里,他不单单写了一本关于人性的消遣,而是更多地引发读者对于人际的慨叹。

太宰治就这样用叶藏的死,用自己的死告诉全世界的年轻人:“这个世界终将会撕开你全部的假面,无论你是多么不遗余力地讨好别人,但最后都会无济于事”。他用最惨烈的方式企图点醒你,我们必须将内心的本我逼出来,历经风雨,方能成长。就如同撕开细嫩的皮肤,让炽热的血肉暴露在充满病毒、细菌的空气中,再让它们重新生长成为更坚固的铠甲,从而使自己变得百毒不侵。太宰治的作品是一种衷心的讣告——“我在半个世纪以前替你死亡,而你必须活下去,无论因为什么”。

“我参不透人类的生活”,是《人间失格》卷首的一句话,这是叶藏的独白,也是太宰治的心声,叶藏便是太宰治内心阴暗面的化身,他既敏感又脆弱,既想要光明又害怕被灼伤,在人世间反复游离后逐渐走向自我毁灭,最后连死亡也是悄无声息的。不过连死都不曾畏惧的人,又何尝会恐惧生活呢?或许这样的结束,才是太宰治最希望的圆满。

想必,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三日深夜的星空该是绚丽多彩的吧……

电影《人间失格》2002年版 剧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