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丑之花读后感摘抄

小丑之花读后感摘抄

《小丑之花》是一本由(日)太宰治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丑之花》读后感(一):《小丑之花》

“成年人都训练过自己的感情,所以很会同情别人。能为他人流泪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人类最悲痛的表情不是眼泪,也不是白发,更不是眉心的皱纹。最苦恼的场合,人会默默微笑。” 真是《小丑之花》里的经典之语。

《小丑之花》描写的是叶藏殉情失败后进疗养院的事,但不同于《人间失格》中叶藏的自卑、怯懦、颓废,《小丑之花》里的的叶藏,年轻、冲动又骄傲。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有种震撼在心里久久不能平复,小说的情节和太宰治的经历也异常相似,带有自传色彩。太宰治在二十一岁时,在咖啡馆认识一有夫之妇,同居三天后,他俩吞下安眠药,在鎌仓投水自杀。结果太宰治获救,年仅十八岁的女方死亡。太宰治因而被控“帮助自杀罪”,后虽被判不予起诉,但他基于相约殉情却让女人独自死亡的罪恶意识,创作了《小丑之花》。也许就是这些经历成为他创作的灵感,在他笔下描写的主人公栩栩如生。与其说是小说的主人公我更感觉他是在讲自己的故事,有点'丧'却又参杂些许'希望'。

《小丑之花》读后感(二):读“无赖派大师”的初体验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很有名,早早买回家了却一直没开始阅读,《小丑之花》这篇小说据说是《人间失格》的前传或者叫前篇,先读《小丑之花》符合我的逻辑,总之主人公是同一个人,名字叫大庭叶藏。

在我看来,阅读作品就是一件单纯的事,尤其对于并不熟悉的作者的作品,开始阅读之前通常不会先研究作者,也不怎么在意其他人对这本书的定位与评价,故事就是故事,该有的情绪波动都应该是针对故事本身的,而对于作者,故事写的好自然而然会关注。然而,太宰治在《小丑之花》中总是在大庭叶藏的故事中出现,开始一度搞得我很迷茫,这种高深的写作手法实在是超出了我的思维模式,虽然作者也说自己也搞不清楚了。是自嘲还是真的迷惑?其实我倒觉得作者对自己的想法意图清楚得很,也许又很孤独,用写作来表达孤独,但又怕一不小心没有共鸣,反而更加孤独,因此会时不时地自己跳出来注释一番。有点像是耍赖的小孩子,该不会是这样被后人称为“无赖派大师”的吧,如果真是,那还真挺形象的呢。

原本认为小说不该牵扯或者不该牵扯太多作者的真实生活,但是创作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太宰治的这个短篇小说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大概就是这种升华吧。

《小丑之花》读后感(三):人们怀着对美好感情的憧憬,却创造出丑恶的文学

提到太宰治,可能大家更多熟悉的是他的《人间失格》,在《人间失格》中以主人公叶藏幼年、青年和壮年时代的经历讲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道路的。其实对太宰治的人生经历有过了解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本书更多的表写的是作者太宰治本人的人生经历。而《小丑之花》作为《人间失格》的前篇,为我们展现了主人公叶藏殉情失败后在疗养院里一个月的生活经历。

《小丑之花》作为太宰治的一部短篇集,共收录了五篇短篇小说。其中最能引起我注意的应该是《小丑之花》和《狂言之神》。在《小丑之花》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叶藏经历了相约殉情而自己独活后的自责和彷徨,但我们从他与朋友与护士真野的交往看到了若隐若现的求生欲望。同时这部作品还将作者的创作感想融入到了作品当中,让读者看到了读者在刻画人物时的矛盾和彷徨。

《狂言之神》则更像是作者的自画像,笠井一完全可以看做是太宰治的双生胎,他在创作笠井一这一形象时完全是在做作者本人的超现实素描像,给读者呈现的是完完全全的太宰治:骄傲又卑微,狼狈、压抑、随波逐流。

最后,太宰治在《小丑之花》中重复了三遍“人们怀着对美好感情的憧憬,却创造出丑恶的文学”,似乎印证了他消极的人生态度,也为他的人生道路和文学创作定下了基调。

《小丑之花》读后感(四):小儿无赖

太宰治短暂的一生颇有些行为艺术的意味。数度自杀未遂的经历成为他创作的灵感与源泉(这么说好像并不完全公允,但至少是成为了创作素材),本书收录的《小丑之花》和《狂言之神》均有着强烈的自传性色彩。因系其比较早期的作品,行文中有比较明显的尝试性写作技巧,小丑中作者本人的跳进跳出,时而客观冷静地叙述时而本尊现身,很有点儿小孩子撒泼打横求关注的表现,其意或在为作品添加注脚,或掺杂着作家狡猾的自我辩白,让作品有了迷离的艺术效果,虚与实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不清。这种特色在《虚构之春》中发挥得炉火纯青。作者用书信的方式编织了一张以他为中心的关系大网,有赞赏有加的前辈、殷勤约稿的编辑、狂热的粉丝,更多则是文坛同辈的激烈批评,个人感觉此时的太宰治有时疯狂的自信,有时则陷入沮丧的自我否定,心情也随着肯定与否定起伏摇摆不定。

后人称之为“无赖派大师”,与其说是他的自我宣誓,我宁愿理解为以放荡不羁为表相的自我追寻,也有些许生当如此你奈我何的自我放逐,其实内心里就是一个孩子,在现实的惨烈中艰难挣扎。后世谈论最多的莫过于他屡次的自戗和死亡,也许天才的世界本就不是肉眼凡胎所能理解,或许死亡才是他对自由的极致追求,哪怕只是一团烟火,也要绚烂地绽放进无尽的虚无。

《小丑之花》读后感(五):人间的丧是因为一点一点绝望

严格意义上,太宰治应该是我喜欢的作家,他的丧,他的装作积极又狡猾的丧,一点一滴,都让我读得非常过瘾。

我说的是,当他把作者这个角色代入到一本小说里的时候,那么这本小说,是极品,要么是垃圾,太宰治的,就是那种极品。

我们在写东西的时候,都会学着避免,避免把过于主观臆断的东西加诸于作品,不加评论,就算评论也小心翼翼,让读者感受不到作者的存在,避免让读者以为作者在教育读者,但是太宰治不同,他大大方方地出现在小说当中,堂而皇之地成了这部小说的另一条主线:一个失败的,看起来好像是想要成功的作者,但是其实,他和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内心对于这个世界,对于成功,对于活着,都是拒绝的,小说的主人公也许是因为还小,也许是什么,他还处于一种拒绝而不自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地步,但是作者,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对于成为“名作家”的不屑——用看似积极的想要转变的方式直接书写着自己的不屑。

太宰治的丧,让我觉得真实,现实有时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大师们会给读者留下一个光明的未来:几个人站在海边远眺(潜台词是未来还是充满希望)。但是,太宰治说,就到这里吧。是啊,人生基本上如此:一件事,其实并没有什么光明的未来,都是,就到这里吧。

那就,就到这里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