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莫扎特!》经典观后感集

《莫扎特!》经典观后感集

《莫扎特!》是一部由Harry Kupfer执导,Oedo Kuipers / Thomas Borchert / Mark Seibert主演的一部歌舞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莫扎特!》观后感(一):安魂曲

180分钟的84年的老片子,我居然坚持看完了,最近回顾交响情人梦,果然还是最喜欢莫扎特的曲子,愉悦轻快,特别好奇这是一位怎样的天才!

电影中的莫扎特是一位玩世不恭十分傲慢却才华横溢且笑声非常难听的天才,他先进的音乐理念不被理解,他唯一的音乐知音嫉妒着他,一步步把他推向了悲惨的结局,最后未完成的安魂曲却无法指引他安魂。

《莫扎特!》观后感(二):德扎与法扎的小区别(2年前编写)

德扎和法扎里故事走向大体差不多,人物性格方面两个小莫都有着绝高的作曲天赋和音乐坚持,追求自由,都有死神要求他写安魂曲。 法扎笔记:娱乐性极佳 主要内容:小莫爱玩好色潇洒,小康是个恋爱脑,姐姐和父亲对小莫是亲情,萨列里仰慕小莫; 音乐风格:摇滚(架子鼓和电吉他),朗朗上口; 法式浪漫:一边捂脸一边震撼; 舞蹈编排:真的好看[好爱哦]; 演员声线:很少听到音乐剧里有细细柔柔的女声 编 剧 :参照谢弗剧本 其 他 :妆发服装,歌剧插入音乐剧 德扎笔记:严肃,哲学性更高一筹 主要内容:小莫好赌自负挣扎,小莫和小康都向往自由,姐姐和父亲都怨恨小莫,主教仰慕小莫; 人物设计:小莫和幼年小莫同时出现,Amade代表莫扎特的创作天赋,被天份成就也死于天份; 思想深度:探讨的是莫扎特与自己与环境的抗争; 编 剧 :根据莫扎特传改编; 其 他 :旋律高昂激荡,编曲多元化,布景

《莫扎特!》观后感(三):业余爱好者的漫谈

莫扎特的光辉是他无与伦比的天才,而与这光芒相伴而生的阴影是周围人对他永无止境的期待。这些阴影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他:老莫扎特谋求名与利的渴求,主教对于这非凡才华本身的爱慕,主教夫人则期待着莫扎特用这才华来创造一篇篇不朽的乐章。他们只在乎着莫扎特的才华——那个发着光的音乐盒,而对于莫扎特本人,似乎只是一个捧着这个音乐盒的架子。然而,莫扎特呢?他没有什么对功名利禄的渴求。他只是想投身于音乐的创作,将音乐之美带给底层的群众(莫扎特活跃于古典主义时期,此时宗教音乐仍占重要地位)。在自己的意愿和外界的要求不断碰撞之下,他终于发出了自己的诘问:为什么你们不能爱真正的我?真正的我?真正的莫扎特又是怎么样的呢?天才莫扎特?神童莫扎特?赌徒莫扎特?还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甚至将姐姐的钱财拿去挥霍的莫扎特?还是都是?常识告诉我们,这些都是莫扎特,都是旁人不同视角下莫扎特的一面。人们或许是偏爱那个天才的莫扎特的,会为他的音乐而微笑,流泪,发出一声声“bravo”的赞叹。人们也或许是不满,甚至厌恶于那个顽童心性,不曾长大的莫扎特,不近人情地讲,甚至可以说他的父母是因他而死,他的姐姐的梦想,人生也因他受挫。可是尽管他人再多的喜爱,厌恶加之于莫扎特,莫扎特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他仍然是他眼中的那个真实的自己。(《我不想长大》的旋律借用了莫扎特的k550,这个歌名在这里是何其相似)可是不在意不等于不存在,周围的世界如影随形地换绕着莫扎特。,他发问:人如何才能逃离自己的影子?逃得掉吗?或许可以,或许不可以。莫扎特向星星上的金黄处逃去,自身却被着星星上黄金的火焰烧灼殆尽。在这周身的星星之火的火光中,莫扎特又是否摆脱掉了那影子呢?不过每个人的影子都是自己在外界光源下的投影,想要逃离自己的影子,或许只能如莫扎特一样让火光包围自己,可是又有几人有那样的勇气呢?或许最终只能不断尝试着与自己的影子和解吧。无人是影子,可影子造就人。

《莫扎特!》观后感(四):记这几年的心头爱

德扎已经反复看过好几遍了,但是每次想要写下感受都有点舍不得,因为常看常新,每每看完依旧热泪盈眶。

还是零碎记一下,以免忘记。

越是知道结局越是只想看上半场,前面的少年有多明媚灿烂朝气蓬勃,后面的青年就有多颓废失意痛苦挣扎。可是愈执着听那几段经典曲目,就愈感觉人果然是容易沉湎于虚幻的光明与和平之中。就像时下流行的穿越重生小说,主角改变后的生活越是精彩,我越是感觉主角原本的生活实在暗淡甚至痛苦,而那才更可能是现实。

原本看德扎时只是注意到莫扎特和主教的情节,但是看了几遍之后,感觉小康也有很多值得发掘的地方。一个女孩子倔强、自我、充满热情可能还有点贪图享乐,然后她为了自己的爱人洗手作羹汤。我尝试想象过小康在那个时代除了家庭主妇能做什么,她没有太多才华可能也没怎么上学,嫁人之前在家里的店里打工,父母也是游手好闲,社会上好像也没有太多为平民乃至女性提供的岗位。如果说姐姐还算是被牺牲的天才,那小康可以说是平凡女性中的一员,改变人生只能靠嫁人,丈夫去世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更是悲剧的开始。如果她沉默愚昧逆来顺受或许还好,一生就这样懵懂过去;但是她恰好敏感自我,对困境看得一清二楚宛若凌迟。到这我已经不忍想下去了。

“留下来的人是最痛苦的。”对谁都是。

————————

德扎和法扎的区别很明显了,有句话说德扎是别人在讲莫扎特的故事,而法扎是莫扎特自己在讲自己的故事。我被德扎的哲思吸引,而这种吸引会不会随着我以后的成长逐渐被祛魅,很期待。

永恒沉睡,对我有类似的吸引力。

《莫扎特!》观后感(五):天才·祭

自始至终,你一身白衣圣洁如天使。 人间躯壳。 自始至终,小小莫如影随形,羽毛笔刺破手臂,直至刺穿心脏,蘸着鲜血谱曲。 音乐 要你用血肉生命饲养。 弹幕里有人说你渣,可你只是心里只有一件事,顾不得别的罢了,为之付出一切,因此伤了所有人痛了所有人也都无所知觉无所反应,你是始终如一赤裸的魂灵。 天才,不是天赋异禀,而是身不由己。 德扎和法扎真的很不一样,但一样的是,小莫都像天使一样单纯美好,又像太阳一样热烈纯粹而耀眼。法扎给人温暖和力量,德扎启人深思,总之是,冷的时候告诉你,这里有热,或者,难道热就是对的吗? 最初因为《Finale》的词而入坑,发现其实德扎才是更摇滚[嘘]。最后小莫躺在床上被推到后面,所有演员一起上台唱《Finale》的时候,每个人站得无比挺拔,一步步向前跺,感觉透过屏幕被无数双眼睛的威压直击,鸡皮疙瘩一波一波地起,然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问题不可回避,终究不可回避,永远不可回避,是你们在逼问我,仿佛剖开这颗心,把它塞进去。而这问题恰恰是我们所没有的,未解的,选择性认为无意义的。(小小莫的创意简直绝绝了,世人不自由,天才也不自由,那自由在哪里?宿命不可逃?)德扎是痛苦的莫扎特,法扎是轻快的。 我不敢直视那一双双质问的眼睛,生怕一不小心落入深渊。可我直视那一双双质问的眼睛,步步踉跄后退,让你们推我入深渊,像小莫,像千万往者。深渊里是痛苦的灵魂,是求自由而不得自由,求意义而不得意义的灵魂。是自我不得逃脱,是拖着锁链,踏着血痕,逼问深渊的人,是人 是人,不是什么别的。 最初我说: 你只是一个为上帝献祭的孩童。 燃烧殆尽,付出一切。 挣脱世俗,却挣不开宿命。 后来你说: 血肉耗尽,我在音乐里把上帝献给世人。 从此千万双眼,逼迫质问于他。 我是人的使者,上帝为世人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