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亲爱的丫头经典读后感有感

亲爱的丫头经典读后感有感

《亲爱的丫头》是一本由柯继铭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爱的丫头》读后感(一):孩子的成长中自然有家庭的轨迹

#2018读记11# 《亲爱的丫头》,活动时的凑单,冲着封面那句“你知道,爱你如我,决不会信口开河”,就想:这么富有爱心,定是教育秘籍吧。

打开书,就“失望”了,仅是一个父亲历时5年的日记集结成20万字的一本书,大多是些家事、生活的琐碎记录,甚至提到自己不怎么读书,还偶尔显示出工作的清闲,一点也没有显示出女儿有何优秀之处。

这哪里有秘籍和妙招啊?

后记中有段提起他已经初三的女儿:平时是非清晰、情绪稳定、性格开朗、身心健康。我们之间交流顺畅,餐桌谈话仍在继续,尽管常常因为她作业太多而难以充分展开。这阵聊的多的是罗马人的故事。爱玩手机游戏,假期喜欢睡懒觉,但这些都没有耽搁她把自己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是个普通的孩子,但似乎又是个成熟的成人了,而不只是个“求学”的书生。

我明白了。孩子的成长中自然有家庭的轨迹。

这本书,是个父亲的独白,是他的反省,是真实的生活记录,是其对世事和人生的态度,是其对女儿的陪伴与劝诫。

《亲爱的丫头》读后感(二):父母的小棉袄

父母的小棉袄 读《亲爱的丫头》 ——听雪7801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谆谆教导,以笔记的形式,感觉非常新颖,题材确实不错,句句真心,从2011年,一直写到了2015年,这样的日记题,教诲之书,可谓用心良苦。 我们来看看,这为用情至深的父亲,是何来头,柯建铭,70年生人,云南绥江的,四川大学本科毕业,硕士,博士,当过老师,做过公务员,现在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认知。可以说是一个普通人吗?可是他的这份心并不普通。 想来我也是两个女儿的父亲,却没有这位父亲的“情“书,也没这样教养之术,为了一家的温饱,常年在外奔波劳碌,不敢说有苦劳,更不敢说有功劳,但是一家的生计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乎,忽略了儿女的教育,惭愧啊!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时,看到的没有这么多,这么远,现在想来,父亲的教导也是时常在耳边。 看看这位父亲如何教导女儿,对金钱的态度,突然发现女儿跟别人比压岁钱了,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要进行金钱观的教育了,第一,钱不是坏东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第二,钱是生活中最有用的东西,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要用好每一分钱。第三,钱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的东西。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亲人,朋友才是最重要的。更不要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话。第四,“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有多大本事,就吃多少的饭。就是自己挣钱自己花,不要相信天生掉馅饼的事。做钱的主人不要被金钱所奴役。要说,往上数三辈,打部分都是农民,没有那么多的闲钱。 记得刚记事时,父亲为了买一辆自行车,也是攒了一年的钱。那种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所以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当然还有家里的其它老人,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有谁能知道,经历过了才知道,所以,父母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也是一个普通人,可以为了子女付出一切的普通人。 这位父亲从生活的点滴中,来给女儿指路,是一条人生的光明之路!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前面不一定是金碧辉煌,前途无量,到一定一条正路,不会使你偏离人生的正途,所以,前途一片光明!

《亲爱的丫头》读后感(三):除了抒情,更重要的是什么?

最近看了很多李玫瑾的讲座,这个犯罪心理学的教授其实在育儿方面也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关于女孩儿的培养上,他的观点真的是非常实用。而后我又拿到了这本书,发现这本书里面的观点,与这位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今天我就玩儿谈一谈这一本《亲爱的丫头》。

在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曾经以为这本书大部分篇幅会用到对女儿感情的抒写。而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类似的书都会着重把亲情的事情浓墨重彩地写出来。

同时,关于这一本书的介绍也是这样说的:这是父亲写给女儿的情深意长的情书,也是一份最真诚的父爱样本。父爱,当然是父爱,不过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介绍而误解了这本书的本意。

这本书从我的视角看来,并不完全是书写父爱的一本书,而是父亲将自己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一一写出来。反映了父亲在成为一个真正的父亲过程中,所有的思考和自省。

其实严格说来,这本书并没有非常完整的逻辑以及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是分散在各个篇章的内容对于一般养育女儿的家庭都非常有用。

这位老爸会在很多篇章中总结自己在整个过程中一些经验教训,还有一部分内容让我们看到他是如何教育自己女儿的。这位父亲尽可能的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传授给女儿,同时也通过这本书来提醒很多家长需要把什么东西教给咱们的后代。作者继续了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教会孩子亲情,如何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抉择,如何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和价值,更让我们钦佩的是他教会女儿如何去爱。

读完这本书,就是我最大的感受。

真正的生活,正如这本书一样细碎。我们完整的生活都是由很多细节组成的。而我们在通常情况下,会忘记很多潜意识里我们觉得不重要的东西。不过恰恰是这些东西教会了我们成长。

而这本书,也像是父亲留给女儿一本凝固的记忆。使得女儿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不至于丢失自己宝贵的经历。每一次的牙牙学语,每一次的蹒跚学步,每一次的奋勇向前,都有着父亲宽厚的肩膀。

这是一本日记,也是一封情书,更是一部非常丰满的育儿手册。

《亲爱的丫头》读后感(四):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独白

同柯继铭一样,我也有一个女儿,只是我的女儿年龄尚小。在女儿出生前以及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也曾经有过为女儿记日记的想法,也想着等到女儿成人之后,将自己写的日记作为女儿的成人礼物,只是由于生活的繁琐与工作的压力,而不了了之,从这里来看的话,对于柯继铭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因为他坚持下来了,而不仅仅是流于想法。 在柯继铭先生的《亲爱的丫头》一书中,我们是找不到那些华丽的辞藻与复杂的写作手法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喃喃细语与絮絮叨叨。没有哪一个父亲可以一直陪伴着女儿,父亲所能做到的也只是将自己人生的经验与经历,尽可能的告诉孩子,以便孩子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所以我们会发现柯先生在事无巨细的记录着女儿在生活上发生的一点一滴,在努力的提取着那些可以对女儿以后有用的人生经验与经历。所有的这一切都将会成为女儿成人之后最美好的人生回忆与宝贵的精神财富。 柯先生的日记是很有特点的,他的日记经常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记载了自己与女儿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另外一部分则是柯先生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教训。我们经常会忽略那些在生活中琐碎小事,我们会认为那些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在读了柯先生的文字之后,我们或许会生出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出来。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柯先生在努力的对女儿灌输着一切他认为有用的东西,如何对待亲情、如何面对人生各种各样的选择,如何培养自我反省的习惯等等,所有的这一切或许在女儿年幼的时候不能够理解,但是当女儿长大成人后,在回过头来父亲写下的文字的时候,真的会获益匪浅,受益终身的。 在温馨与温情之外,同为父亲这一角色我们要向柯先生所学习与借鉴还有很多。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会对我们有所启迪。就像在“胶棒”那一篇文里,孩子找不到东西了,我们的做法会是什么样子的,会不会像柯先生一样的循循善诱呢?还是说直接大吼一通后,买一个新的就完事了呢?还是像柯先生一般告诉我们的孩子,在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时候要学会去寻求帮助,在事情没有得到解决之前,最好是将是将事情想得坏一些,以便提前做好准备来应对呢? 在看了柯继铭先生的《亲爱的丫头》之后,我想我也应该为自己的女儿写点什么了,哪怕只是为女儿留下一份小时候的回忆也好。等到我老了,女儿大了,家人们坐在一起,看着那些年写下的文字,一起回忆女儿在儿时的趣事不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吗?

《亲爱的丫头》读后感(五):父爱之书

这本书看起来很舒服,是没有什么情绪波动的那种舒服,很恬淡。

我想这是因为作者柯继铭的写作方式吧,全书就是作者在女儿成长中积累下来的日记。这些日记里或是表扬肯定,或是循循善诱,或是对女儿进行批评指导。独独看不到那些浮夸的感情和泛滥的桥段。可能是作者面对自己的女儿,不由自主就倾斜了十二分的真情实感进入笔锋。

书中的时间跨度将近五年,从2010年12月到2015年8月,一开始我因为书中日记只到2015年而有点诧异,觉得到2017年岂不更贴近?现在却感觉这样也很不错。因为读者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这五年里的事情,和父母亲之间又发生了什么呢?

作者说古代女子15岁及笄(成年),他就想把几年来对女儿想说的话都写进日记里,在女儿成年时送给她。我觉得这真是一份很好的礼物。

记得有一个方法,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将他/她每日的经历都存档,等他/她稍大了再给他/她看,让他/她对时间能有所感知,从而更加珍惜时间。我想,作者的女儿收到这份礼物时,可能有的事情已经忘记了,但有的事情必定会有新的收获。

其实,我们现在也可以养成每日写日记的习惯。

书中少有长篇日记,有的日记甚至200字左右。但字里行间里透露出来的愉悦和深情却没有减少分毫。

比如作者2011年4月27日的日记,作者吃完早餐女儿才上桌,作者便去了楼顶花园。接下来的100字左右都是对花卉的描写,杜鹃茉莉七里香,竹子雪梨石榴树,都有各自精彩。最后,作者想到了那只爱吃梨子的兔子,心思还是绕回到女儿身上了。

他希望兔子能在另一个世界快乐,何尝不是在希望女儿能一直快乐?

整本书读起来很温馨,天伦之乐果然是世间极乐的一种。会有很多读者想到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吧。

作者在育儿方面有些地方还是可以学习的。

比如班会上卿老师总结的那样“喜欢孩子有问题,重视孩子有问题,耐心对待孩子的问题”。真是一个温柔又智慧的爸爸啊。很多家长不明白自己的孩子小时候懂事,长大后却不亲近自己,自己也不能理解孩子是什么原因。还有的家长甚至嫌小孩子多事。这些家长都应该向作者取经。

孩子其实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家庭对他们的影响特别大。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怎么对待这个世界。

做家长,谨言慎行多思考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