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负空间》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负空间》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负空间》是一部由马克斯·波特 / 茹·库瓦哈特执导,Albert Birney主演的一部动画 / 短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负空间》观后感(一):带着偏见看世界之——来自强迫症患者的一些细思(《负空间》)

1.看到短片第一想到的是我过世的爷爷,小的时候在爷爷家,农忙回来的爷爷,总是在门口换掉已脏的鞋子,拍拍鞋子边缘上的泥土,轻轻的放在屋子门口,再换双干净的鞋进门……爷爷和奶奶都是爱干净且收拾“老专家”;而后是我的爸爸,读书时代,印象里最深刻的不是他关心我考多少分,而是书包有没有收拾好,书有没有折角的地方,书皮有没有破乱种种。也许是祖传,又或许是基因的缘故,我也喜欢把一切有条不紊的收拾干净,半带着深入骨髓的强迫症。

所以看到短片时,视觉效果很舒适,收拾行李大概是我们收拾生活的一个剪影罢了;父子之间的交流不多,但是深入父子之间的小默契(收拾行李箱)是最大的桥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大概就是藏在生活中细微之处的大哲学:无论何种阶段何样的人生,我们应该整洁亦或者说是有条不紊的把握住每一处细节,即使人已离去,但离去的人的习惯,我们还依旧保留着,也许就是爱的传承。这是我看短片时代入自己生活经历的第一感想。

2.再重看短片,细品的话,是沉重又轻盈;目前能看出的是父子之间,对于父亲的离去,儿子的遗憾;父子一步一步一点一点的教孩子如何填补行李箱里的多余空间,如何有效的使用空间,儿子也是懂父亲,在父亲出差时,很符合父亲的口味帮父亲收拾了行李,至少此时的默契是有了。但是,当他参加父亲的葬礼的时候,却看到棺材里的躺着父亲,空荡荡的空间;链接的是过去父子之间交流的回忆,即使儿子学会了父亲的“空间管理术”,但父亲离去后内心的空白无法填补。生活可以是满满的,但爱好像永远都填不满,爱不足。

《负空间》观后感(二):越来越少的空间

《负空间》是一部感人的建模动画短片,它采用了非线性倒叙式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先讲述了长大后“我”学会了如何快速、整齐地将衣物整理至箱子中,再通过开车将现在的时空与小时候的时空衔接,从小“我”和父亲共同整理衣物的经历,直至父亲去世.借此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歌颂了平凡亲情中的伟大,呼吁我们要重视亲情.

影片一开始,画面中先出现了行李箱拉链拉开的特写,再切到“我”拉着行李箱拉链的全景,结合画面,声音使用了拉拉链的动效声衔接两个画面,这里运用了声音转化的手法,利用两次拉链动效声具有相似的频响来衔接两个画面,使画面的转换更加流畅.同时也通过拉链拉开了一个时空.当“我”来参加父亲的葬礼时,同样声音使用了声音转换的手法,通过对拉链声的声处理,体现出两个时空的差异,但同时又使画面之间的衔接更加流畅.

当镜头为衣物整理的特写时,声音使用了声音放大的手法,将衣物翻卷、对折等摩擦动效声放大,配合着画面的跳切,加快了影片的叙事节奏,并且强调了整理衣物是父子之间情感的纽带.

当镜头在父亲所在的酒店、“我”所在的家中“我”开车经过的雪地,父亲的葬礼这几个时空中切换时环境声采用了简洁而有效的设计方式,声音使用了切入和切出的手法,不同画面中特征性环境元素十分明显,例如在酒店中强调了电视中嘈杂的群杂声,在家中则使用了声音沉默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在雪地中强调了车子开过雪地具有泡沫质感的摩擦声,强制观众快速切换时空.当镜头中为路面上车子开过的全景时,画面突然切到了“我”在家中玩着玩具车,配合画面,声音使用了声音转换的手法,利用汽车轮胎水泥路的摩擦声与玩具车轮胎与木质地板的摩擦声是同属性的声音元素.以此作为时空转换的依据,使画面的转换更加流畅.当“我”走向父亲的棺材时,声音使用了声音放大的手法,放大了“我”走路与地板的摩擦声,与前面放大的衣物摩擦声相呼应,体现出了“我”对父亲的记忆之深.

影片当中的对白以“我”的内心独白为主,通过纯主观声音的使用,更有利于“我”直接抒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更具有诉说感,使观众的代入感更强.

在影片当中,声音辅助画面,极大地拓展了电影时空,尽可能多地展现了叙事内容,加快了影片的叙事节奏,拉近了观众与银幕的距离,强化了影片当中的戏剧张力,更有效地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怀念,导演通过“我”对父亲的怀念,赞颂了亲情的伟大,虽然每一天与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我们要抽出时间去发现平凡当中的伟大,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将亲情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因为,毕竟只有亲情才能一直陪伴着我们.

《负空间》观后感(三):Look at all that wasted space

看完短片过后,我的第一反应是:画面和制作很不错,但是主题是个啥啊?

于是我去百度和知乎寻找答案,看了几篇分析过后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我把重点放在了短片最后一句话上:“look at all that wasted space”——看看那些被浪费的空间。

我理解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父亲教儿子收拾行李的道理:要有条理,并且不浪费一点空间。不浪费一点空间不是说将行李塞得满满当当,而是“断舍离”过后留下必要的物件,并在再将其合理放置。短片中,收拾行李是联系父子俩的几近唯一的途径,但儿子从这门学问中所获的教育却颇多。

2 反讽父亲将自己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不浪费一点时间,就像父亲收拾行李,不让一点空间浪费一样,但是最终死去后能够带走的仍然是了无一物。尽管父亲的自我管理很优秀,但还是忽略了生而在世的更重要的事情,比如陪伴家人,比如拥有健康的身体。所以在儿子看来,父亲的葬礼是不够好的,他可能在为父亲生前充实的生活和死后了无一物形成的反差而感到遗憾和惋惜吧。若是父亲生前认识到生活/家庭比工作更加重要,那么死后应该就不会遗憾“父亲”和“丈夫”这些角色和经历的缺失,遗憾人生的不完满吧。

负空间 (2017)

8.8

2017 / 法国 / 动画 短片 / 马克斯·波特 桑畑瑠 / 艾伯特·伯尼

《负空间》观后感(四):摊开所有东西,放回去一半。真是太解压了。

摊开所有东西

放回去一半

易起皱的放在棉的上面

放上塑料袋,放上鞋子

重的穿在身上

一眼即惊艳:堪比李安《饮食男女》的开头,先把所有东西整齐地拿出来,然后放回去一半。然后安排好整个箱子。

想想看,如果把自己的东西全部拿出来摊放,不敢想象(东西一定多到140平米的家不够放),但是在夏天的时候总是要试试。冬天还是太冷了,又没有地暖,不想动弹呢。

后面不难理解,父亲总是在外出差,聚少离多,12岁起就可以帮助父亲整理好行李箱,并且能得到父亲到达目的地的第一句赞美:“perfect”。总片是对父爱的呼吁

最后主人公觉得父亲葬礼的箱子有点浪费空间,算是对父亲的所有怀恋吧,点出聚少离多,天伦之乐时间不足的主题,是有点可怜的。

但是谁的生活又是圆满的呢?不过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和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