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的父亲》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们的父亲》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们的父亲》是一本由崔永元 方方 贾浅浅 等著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父亲》读后感(一):每个人的那座山——读《我们的父亲》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山的,爬各种各样的山,披荆斩棘摸爬滚打的上去,爬到了山顶看风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小了,生命就越来越充实,目光越来越高远,心境为之一开,但与此同时,生命中的另外一座山,越来越垂老,满目是他日渐羸瘦的背影,这座山无疑是我们的靠山:父亲。随着时日,父亲不再高大,不需仰望,有时候让人觉得父子俩终究很陌生,好像没有交流,他不了解我的事,我只知道他退休的生活是打乒乓球,他的老境就是安然的过每一天,我有时也细想是不是应该更多的了解他,也许《我们的父亲》这本书就是了解的一个契机。

《我们的父亲》编选了24位名家笔下的父亲,这些父亲也跨越了现代到当代的数个时代。有些父亲在作者笔下是濒死的印记,不高大但总算记录了一个时代,这是鲁迅的《父亲的病》,其他的父亲其实就幸运多了,充满了温情,有着很多值得仔细琢磨的故事,父亲和家里小动物的故事,父亲和这个作家子女的过往,父亲和这个家族门庭兴衰的点线……总之父亲为了这人家,为了这人子,努力的提供好的生活环境,提供好的发展方向,努力的让他们顺一点,包括在起名字上寄语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其实不仅让人感慨好的父亲都是一样的,所以书名冠之以《我们的父亲》,颇理所当然,我们的父亲,他们会震怒,他们也会体罚,阿城的父亲罚跪是别开生面的,当世界上终于没了这样一个人,真的让人很怅然吧。

其实,无论如何,我想更多了解一点,有没有哪个颇成功的人有一个非常不靠谱的爹,他回忆下父亲满是恨意和不甘,可是这样的作品似乎真的不存在,所以我们不能在这样的书中领略一个“不一样的父亲”,这书的编撰让我们每个人认真近距离的了解了父亲的压力,父亲的故事,父亲的“死”……人生识字忧患始,父亲是忧患的“始作俑者”,父亲也是遮风挡雨的最大靠山,但他终于慷慨的倒下,然后翻下这本书,活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

2019年7月25日

《我们的父亲》读后感(二):《我们的父亲》:读懂父母,人生才真的不白活。

《我们的父亲》是一本有情怀的书,由张福臣选编,而且与之对应的还有另一本《我们的母亲》,是一套向父母致敬、致谢、致思的书。

父母在,生命尚有出处;父母故,人生只剩归途。

在这浮躁的人世中,生活重压人情冷暖,关于父母的文字读的很少。有一种爱,无须记录,会一直都在。可是,为什么不记录呢?何其珍贵。

读着读着,就想起很多东西。记忆如潮水,扑面而来。我们之于父母,是生命的延续,是他们最宝贵的珍宝,是无穷无尽的关爱、守护、惦记。而父母之于我们,又是什么呢?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久的时间长河里,我们留给了父母多少的时间和空间?

摸着胸口默默地说,原谅我的自私。时间匆忙,生活不易,我有我的使命,但亲恩不曾忘,请宽恕我。

放下《我们的父亲》书本,我就给妈妈打了电话,没有什么事,就是闲聊。我们聊着生活细碎,聊着没能说出口的爱。

第一篇就令人垂泪。那是鲁迅写的《父亲的病》。鲁迅的笔墨简单直接,记述着看中医的经历,一点也不煽情,却从文字的冷冽中感受到生与死。鲁迅在讲述中两上有名的中医,他们用着不同的药引,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一对原配的蟋蟀、梧桐叶、平地木……中医和中药有博大的文化内涵,但是鲁迅淡然的文字中,是在告诉我们,父亲的病和一种亲人的无奈。

“我有一种丹,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

他的父亲拒绝了。著名的国手名医陈莲河已经无计可施了。

“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鲁迅便不再和陈莲河周旋,然而他父亲的病,已经是无计可施。所以后面鲁迅用冷漠的笔,记录了父亲最后一口气时的光景。

他不停的叫喊着父亲父亲,直到父亲离世。再无任何气息,可以与亲人互相感受。

文字中看不出鲁迅的任何表情,他没有表达自己,但那不是一种克制,那是另一种满满的表达,他的表情一直都在,在巨大的模糊的背景布里面,蓄而不发,存在着,也虚无着。这是男人的空间世界,亦是男人的情感世界。

鲁迅是在文章的结尾,送别自己的父亲。而崔永远的文章《父亲的脚步》却是一开篇,就用一个永久定格的镜头,送别自己的父亲。他来晚了,等他和妻女抵达医院病房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离世一个多小时了。

这又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疼痛。小崔只能用他的文字,来怀念他的父亲。他在此刻怀念父亲的生平,把他经历的一生做了简单的回顾总结。因为许多事情,父亲从来不讲,小崔也是在父亲的档案中知晓了一些记录。一个抗战老兵,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战役中,目睹相熟的同伴在战争中死去,所以“父亲觉得,是伙伴们用生命保护和保佑了自己”,所以过往荣耀,父亲从未提起过。

那是上一代老兵们的群像表情。他们都是这样的伟大的情怀,然而他们甘之平凡。

读懂父母,人生才真的不白活。

感谢有这样的一本书,《我们的父亲》,让我们看到许多送给父母的表达,也从别人的表达中,想起属于自己的表达。

《我们的父亲》读后感(三):永恒之爱

父亲啊,永恒的爱,永恒的话题。一直没有写过有关父亲的主题,仿佛是不敢触碰。写不出那些付出,那些慈爱,那些矛盾,那些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日子,那些跟我耍小性子,那些让他头发变白,身体蜷缩的岁月。漫长,又短暂。

父亲经历很多,7个孩子的家庭,他是老大,爷爷奶奶在我出生时就都不在了,他要照顾剩下还有3个未成家的弟妹,还有我们这一家四口。他的这个驼背,似乎从很年轻时就有了,那时他瘦得是现在体格的二分之一。我们常指着照片嘲笑他如今的大肚腩。当一切开始慢慢变好,他的脸上,才渐露笑容。

我的父亲在我的记忆中,是小时候一次大雨过后,我穿的干干净净的去上学,滑倒在家门口的泥巴里,衣服全都脏了,惹得我大哭,然后换了干净的衣服,被父亲稳稳的背在背上的时刻,当时觉得那背好宽,那就是能够被我铭记一生的港湾。

父亲的记忆是一直都舍得给我买更好看点的衣服,更贵点的游戏机,手机,只因为我喜欢。是送我上大学的路上艰难的背着行李箱的蹒跚身影。是我出嫁时不敢参加典礼的躲避。父亲,是以身作则的教育,是遮风挡雨的守护,是不敢想象他离去的痛苦,是永远能够对之撒娇的爸爸。

现在的父亲,他变得老了,疾病缠身,开始像个孩子,跟我们拌嘴,跟我们生气。他开始在我们身上渴求得更多,希望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的回报,感觉就像是在帮助他饱满自己的生命,增加他的生机。好在他还知道他是我们的父亲,父亲,还是要好好照顾他的孩子的。于是我们仍在享受着他的付出与帮助。

对于父亲的理解感悟,似乎是越到年纪大了越体会得更多,才能够写得出心底的那份悲,于是有了这样一本书。这里的话题多伤感,伤感得我不愿触碰。因为尽是父亲年事已高,文中多是对父亲的回忆与怀念,都是沉沉的思念。其实这也是在告诫我们,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诉我们在有父亲的日子里,拿出你所有的爱。

一本装帧得比较小巧,有爱的书,后附寄语页,给我们抒发感情的空间,写下父亲深沉的爱,与我们对父亲深深的眷恋。那些日子,有父亲的日子,将是我们永远美丽的回忆。

《我们的父亲》读后感(四):一个站在你背后的人

无情的岁月让我们一天天变老,而记忆中的某些人却原来越清晰,如今我也成为一名父亲之后,就更加明白父母对儿女的感情是多么的无私,尤其是父亲和孩子之间的情感,相比于母亲对孩子频繁互动的情感,父亲与孩子在情感上的距离,似乎总是更加遥远但不管是何种爱的方式,父母都想要护我们一生周全,我们却不一定有能力回报。

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我们的父亲》便收录了24位著名作家以感动温暖的笔触,怀念之父亲养育之恩的文章,他们或深沉或幽默,或潇洒或内敛,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孩子的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任凭岁月流逝,日月更迭,他都会在背后都默默的注视着你,给你厚实的依靠。

“那时,以我的年龄和阅历,都无法明白父亲曾经沧桑的忧虑。”肖复兴在《父亲和信》讲述了一位孩子疼爱有加又小心翼翼的父亲。曾经在解放前参加过国民党的父亲,在今天人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事,在当时可说是非常严重的政治问题,为了不影响孩子的进步,刻意的和孩子保持距离,当作者与一位女同学暗生情愫时,父亲看在眼里却无法告知他们两家在政治上的差距,怕伤害了孩子的心,父亲做的只是在他每次回来晚时,站在院门口为孩子守着一扇门,而最让作者感动的是他曾经和女学生的通信,连作者都忘记它们的存在了,而父亲却小心翼翼的为他保存着。

“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都爱栽树。”陈忠实在《父亲的树》中所描写的是一位朴实无华的父亲,为了孩子能完成学业,父亲在地头上栽下一颗颗杨树,等树长成,每百斤能买一块多钱,而父亲在门前种的一棵椿树成为了父亲留给作者最后一个念想。而每当作者站在树下都会想起父亲从前为孩子学业的辛劳。

读完《我们的父亲》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受到书中每一位父亲与孩子之间真挚的情感,虽然大多数父亲都不太会在孩子面前表达,但都用这自己的独特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儿女。可能过去我还无法了解父亲对孩子的情感,但自从我也成长成一个父亲我才明白,父亲或许不会对你说太多话,但他会永远在你背后默默的支持你。他也许会凶你,但会在你睡着后在你床边轻轻对你说声对不起。

《我们的父亲》读后感(五):父亲

永远吃不腻的饭,不是山珍海味是大米和白面。永远写不完的书,不是历史名著,而是父亲母亲。

在很久以前我就养成了每天睡觉之前,读书的习惯,因为我相信只有书,才能够使我安然入睡。可是今天,这一本《我们的父亲》,读完以后,我竟然失眠了,使我久久的不能入睡。这本书让我勾起了很久远的回忆,那个啰嗦,特别烦的父亲在我心中变得无比的高大。想起了他以前的点点滴滴,这么多年,我做的尽然如此的不够。 《我们的父亲》一书收录了鲁迅、鲁彦、陈忠实、于忠民、尔容崔永元等24位名人写关于自己父亲的故事,字里行间中无一不涌动着他们作为子女对父亲的无尽思念,甚至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张福臣说:他的父亲结婚半年就参加了解放军,跟随四野南征北战。最后在生命的最后在病床上躺了三年。 读完这一段话,让我莫名的想起了我的爷爷,他们就是同一代人。 我的爷爷同样在年轻的时候就参加了解放军,只是那时候的他还没有结婚解。但同样是跟着四野南征北战。从河北一直打到了长江以南,打到了广东解放全中国。后来又参加了朝鲜战争,真的是戎马半生。

回来以后生了我父亲他们姐弟4个,应该说是姐弟5个,其中有一个女孩在很小的时候不幸夭折了。因为是农村的,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是很好。后来我们也逐渐的长大了,生活条件各方面都比较好了,可以孝敬他的时候,他却永远的倒下了。

我的父亲是一个特别坚强的人,在我的记忆里,他都是我最佩服的人。只有在回忆起他的父亲的时候,才能触动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也是50多岁的人了,尤其是当回忆到爷爷的时候,看见他眼窝红红的,那眼中抑制不住的泪水轻轻滑下的时候,我的心是非常的痛。他总是无比的懊悔和我说,没有让他的父亲享过清福。

父亲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尤其是在自己也当了父亲以后,其中很多的感触才能够真正的明白。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不养儿不知道父母恩,只有养儿子后才知道父亲有多么的伟大。

我的父亲身体不是很好,才50多岁的年纪,已经略显老态,尤其两边的白霜止不住的长出来。

其实他们想要的不多,只要儿女平安就好,他们把所有的一切一切的精力都放在了儿女的身上,却往往忽略到了自己。

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