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后感大全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后感大全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本由<美>马克·吐温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一):“天真”不分国界,儿童永远“单纯”

看完了,难得看一本儿童文学,很好看。想说的话有太多,让我慢慢道来。看汤姆,感觉就像在看自己,虽然说是美国一个小男孩子的故事。

他爱玩爱闹,总是被姨妈凶,说他不乖;我也是,小时候闹到很晚才回来,被妈妈追着屋前屋后打,结果打完第二天又是一个样。汤姆有一群“狐朋狗友”,一天的乐趣可太多了:逃学、冒险、打架、甚至还与贝琪订婚……他虽然是大人眼中的坏孩子,却是很多人的崇拜对象。说来也是,大人们都喜欢听话的成绩好的孩子,像汤姆这样淘气的的确很不喜欢,可是小孩子单纯天真的世界又有谁懂呢?

汤姆喜欢去冒险,认为自己一定可以挖到宝藏,于是和哈克一起开启寻宝之旅。你看,他们对自己坚信的理想的多么执着,哪怕是碰上了杀人犯印第安·乔,而且之前勇敢地指认过他的罪行,冒着被复仇的危险,也要把宝藏抢回来。多好,只要能够找到宝藏,他们就可以成为书中的海盗——救济穷人,解救苍生。小时候你难道没有这样的梦想吗?而如今,这份单纯与天真还在吗?

汤姆不爱学习,不想长大,觉得大人的世界很无聊。的确如此。在我十岁左右,我也想成为大人——很多事可以自己做主,可以不听他们的安排。而现在呢?现在已经即将步入社会,突然怀念儿童时期。那个时候我只要努努力就可以拿到第一名;那个时候我只要乖一点就可以被夸奖被表扬;那个时候我做错了事会有爸爸妈妈替我承担,左右也不是什么很大的事……而现在,所有的快乐、痛苦、悲伤、过错都只能我一个人来承担,因为我已经进入了残酷的成人世界。

所以啊,汤姆,就一直活在快乐的纯真的儿童世界里吧,那里真的很美好。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二):自由无畏的童年是心底的珍宝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经典小说享誉全球,记得我初中时读过书虫速读版,也读过小说完整版,自由、勇敢、冒险,小男孩汤姆的故事为孩子带来快乐,今天重读,也能从中得到许多启示,让人回想起童年纯真美好的时光,回忆起孩子天真可爱的思想。 汤姆由于父母离异,被寄养在波莉姨妈家,汤姆是个叛逆淘气的孩子,他讨厌宗教的清规戒律,厌恶学校的管束压制,汤姆和自己的好多朋友,一起闯祸冒险。有一天,汤姆和最好的朋友哈克去墓地玩,目睹了正在发生的杀人案,汤姆和哈克害怕被凶手报复,选择了逃往荒岛做“海盗”,他们的家人和小镇居民以为他们被淹死了,为他们举办了葬礼,他俩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自己的葬礼,虽然害怕但还是勇敢地站出来指认了真正的凶手,避免无辜的人受伤害。这一壮举,让小镇居民有了对孩子失而复得的感受,他们调皮的举动自然就没有人追究了。在这之后,汤姆和他喜欢的小女孩贝基在岩洞里迷路了,汤姆机智勇敢,挺过了三天三夜饥寒交迫、恐惧危险的生活,最终脱险,而要伤害他们的坏人乔伊也受到应有的惩罚,被饿死在山洞里。故事的最后,汤姆和哈克找到了宝藏。他们成了勇敢无双、智慧过人又赢得财富的小英雄。

《汤姆·索亚历险记》饱含马克·吐温对当时社会的观察批判和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作者的人生理想,对种族、宗教、财富和教育的态度在其中都有鲜明的表达,汤姆·索亚是一类理想化儿童的缩影,他们顽皮天真,没有被世俗污染,叛逆捣蛋,但具有很强的正义感和善良的内心。马克·吐温的小说真实描绘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本质。不论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对人性与人生的思索与批判,他都像骑着扫把的女巫一样自由洒脱,他的幽默就是他飞翔的魔法。在马克·吐温的笔下,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大人的世界,一个是孩子的世界,在他的书中,孩子的世界是纯真而真实的,大人的世界是虚伪而荒谬的,孩子反抗大人势所必然。在大人眼里,汤姆的好朋友哈克是大家避之不及的存在,他的父亲是酒鬼,他是个没人管教的“游手好闲、无法无天、又下流、又没教养”的坏孩子,但在孩子们的眼中,哈克自由自在,不必学习学校乏味的课程,不用参加教堂难以忍受的布道。父母和社会给予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孩子内心真正想要的,马克·吐温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无疑是惊世骇俗的,难怪这本书出版后,受到了当时社会主流的抵制。

早年丧父,不得不辛苦工作的马克·吐温塑造了一系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儿童形象,也许是他内心渴望的投射,哪个孩子不想来一次惊心动魄的冒险,哪个成人不怀念大胆无畏,缀满瑰丽想象的童年?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三):以小见大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从他的取名艺术上就可以彰显出他的风格特点和思想主题。以看不见的刀将帷幔划开,展现生活的真实面目。

所以被成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对于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极度的批判,对低下层工人给予关怀,为他们打抱不平,极具正义感。

这正是受他的童年经历的影响,自小家境贫寒,父亲早亡,流落街头,吃尽苦。不幸的童年经历对于之后的身心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汤姆索亚历险记》正是马克吐温以南北战争为时代背景,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原型写出的一本聪明,伶俐,可爱而又勇敢的汤姆索亚勇敢探险的长篇故事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

8.7

<美>马克·吐温 / 2019 / 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和他的好朋友哈克贝利亲眼目睹了一场杀人案件,作为一个小孩子面对这种血腥的场面需要强大的心灵来承受。杀人犯有没有发现有第三者的存在也不得而知,为了保证自身安全。

他们逃到了一个荒岛,在这里他们勇敢的生存下去。但是对于一个一心想要抚养成才的波莉姨母来说是一个打击,关心则乱。误以为汤姆索亚已经死去,所以举行了葬礼。

恰巧被回来的汤姆索亚遇见。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情绪沉淀,汤姆索亚帮助莫夫翻案,成功抓捕凶手印第安人。

在过程中,汤姆索亚遇到了一个漂亮美丽又善良的姑娘——贝基,他是撒切尔法官的女儿。汤姆索亚对贝基一见钟情。体现了儿童时期对异性的懵懂和想要接近的好感。

哈克贝利虽然是一个“酒鬼”的儿子,生活环境恶劣,但是他从不怨天尤人,依旧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教育小孩子的正面教材。

但是他的写作风格幽默风趣,从几个小孩子探险和活动中表达出对儿童的教育观,对宗教,教育,财富的鄙夷和批判。不得不佩服马克吐温的笔力和写作水平。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四):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这本书,讲述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童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条和呆板的生活环境,经历了种种离奇的冒险,试图改变自身的处境,最终收获成长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汤姆·索亚的形象被塑造得很丰满高大——

他有理想、有抱负,也有烦恼,是孩子们的领导者,长辈眼中十足的“熊孩子”;

他叛逆,强盗是他心目中劫富济贫的好汉;

他顽皮,在主日学校,他不断制造恶作剧,麻烦多多,是老师眼中无可救药的“问题学生”;

他机智,周末被姨妈罚刷墙,竟用只言片语就让伙伴自愿为他代劳,且自动奉上谢礼;

他正直,去墓地探险时目睹一起凶杀案,在无辜者即将遇难时,他选择了站出来指证真凶;

他勇敢,郊游时在山洞中迷路,他不仅救了自己和“小女友”贝琪,还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宝藏。 相较于汤姆,他的朋友哈克·费恩则不那么好命了。一个出身卑微的小流浪汉,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几乎没有人正眼瞧他;爱逃避现实,从不愿承担责任,不谙世事,常常说“傻话”。与英雄式的汤姆相比,他更像个单纯的孩子:不那么聪明、不那么勇敢、不那么受人欢迎,却那么鲜活真实、那么熟悉亲切。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常能找到儿时某个伙伴的影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哈克才是本书中塑造得最最成功的角色。 小说在颂扬孩子们勇敢、善良、真诚的同时,也在细微处批驳着当时社会上虚伪、软弱、唯利是图的污浊风气。如在撒切尔法官一家到访乡村的集会上,每个人都在“卖弄”,在炫耀自己:法官端坐在台上望着全场,面带庄严地微笑,陶醉于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中;乡绅们争着与大人物亲近,听着台下羡慕的窃窃私语,“就像听见音乐一般心情舒畅”;校长、教师、甚至图书管理员,都“一副官样”,到处发号施令,给予指导,显示自己也享有某种“权威”;小姑娘和小伙子们亦不甘示弱,劲头十足地胡闹,渴望以此显得“特别出众”……上至贵宾,下至顽童,寥寥数笔间,社会各阶层的可笑嘴脸跃然纸上。 抛开学术层面、政治层面的一切,这本小说给我最深的触动,其实是充斥在字里行间的,那种异常温暖的奇妙的熟悉感。读着一串串天真幼稚的捉弄人的小把戏,我常常浮想联翩,自然而然回忆起若干年前某段相似的经历,不知不觉中,嘴角便挂了一抹会心的微笑。 他也曾异想天开,幻想自己与仙人结伴,乘着云雾周游世界; 他也曾盼望忽然生病,可以不用上学,过个自由自在的一天; 他也曾紧闭双眼,双手合十,祈祷睁眼后作业本被全部填满; 他也曾傻傻地对着满天繁星,许愿和小伙伴们一辈子不分开…… 那些单纯美好的过往,一转眼都已如飞絮飘散,我却在汤姆、希德、贝琪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故事中,重拾了那段回不去的童年。其实,儿时的那份童真、甜美,并没有随着时间逝去,它只是沉睡于我心底一处柔软的角落,在等待着那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时候,慢慢苏醒。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五):读孩子,也读大人——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以自己的故乡为舞台,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蓝本创作的一部经典儿童长篇小说。它以欢快的笔调讲述了一个聪明、淘气、勇敢、正义而又富有冒险精神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尽管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的呵护与关爱,但在波丽姨妈的陪伴下,汤姆还是成长为了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调皮的他无心上学,经常偷偷溜出学校,惹出一连串的小麻烦。哈克贝利是汤姆的朋友,一次偶然,两人溜进墓地玩耍,却意外的目睹了一桩谋杀案。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人以为他们被淹死了,没想到调皮的汤姆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吓了大家一跳……之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充满正义感的汤姆终于勇敢地站了出来,指认冷血狂徒。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汤姆没有退缩,不但成功脱险,还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那个曾经在大人眼中一无是处的汤姆,也因为这笔财富一举成名,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重视和赞扬……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为一部儿童文学经典,它讲述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历险故事,更是一群孩子的成长记忆。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能从这些主角或者配角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个爱打架、爱闯祸,爱吹牛、没事撒个小谎的汤姆;那个渴望自由、讨厌束缚的汤姆;那个看似没心没肺,见到自己喜欢的女孩也会不知所措、拼命耍宝的汤姆;那个遇到危险,虽然也害怕,但关键时刻仍能不顾自我安危,为维护正义挺身而出的汤姆;那个喜欢冒险与自由,但也有时候会感到孤独与迷茫的汤姆,让多少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自己渴望的样子,又让多少大人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除了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汤姆的弟弟希德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别人家的孩子,”是许多家长眼中的“完美小孩”。成绩优异、听话乖巧,可是我们也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他的自私自利。他不希望汤姆得到姨妈的喜爱,见不得做好事的汤姆受到表扬。我们不知道这是希德的本性使然,还是希德在长期的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成为别人的标杆儿?造成希德自私自利的,究竟是他自己还是周围的家长?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汤姆•索亚历险记》不仅是一部写给儿童的文学经典,也是一部写给家长的教育读物。现实生活中,家长总是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教育“自己的熊孩子”。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样的教育法方式呢,一方面“别人家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就如家长们看到的“完美小孩”一样那么完美。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一无是处。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有一个场景,明明是“模范儿童”希德打碎了糖罐,姨妈却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汤姆。即使在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之后,还继续批评汤姆,因为她觉得“管教孩子的时候,决不能认错。”无论是父母,还是教育工作者,生活中也会犯这样的错误。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无休止的以“别人家的孩子”来要求自己的孩子,真的能够为孩子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吗?《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马克·吐温用他特有的幽默风趣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任何意义,同时还会为“别人家的孩子”拉仇恨,因为他们太优秀了,优秀的让人讨厌,另一方面,那些听惯了赞扬的“完美小孩”,在长期的“光环”的包围下,也有可能变得日趋自私冷漠。

《汤姆•索亚历险记》真是一本有趣的读物。汤姆打的那些无伤大雅的小架,完成姨妈布置的任务时耍的那些小聪明,课堂上的小小的恶作剧,在喜欢的女孩面前的那份激动与忐忑,甚至为了喜欢的女孩说的一些违心的话,忧愁孤独时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勇敢担当、敢于冒险、永不放弃的精神,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们,成为童年记忆里一到永恒的风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