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性本自然》读后感100字

《性本自然》读后感100字

《性本自然》是一本由(加)卡琳·邦达尔 Carin Bondar著作,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性本自然》精选点评:

●这本书没有回避普通人都会好奇的各种动物繁衍话题。书中有很多动物繁殖的科学知识和黑色幽默,可以说我在读完以后对地球上的生命真的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有趣。看笑了。我现在觉得人类的性很单纯了……

●令人感觉渺小的书,不过让我着迷的是,看起来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有所谓的性高潮,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在促使着万千动物前赴后继地用生命在交配

●其实更多是从人类视角去讨论的,我读完后脑袋里一直浮现一句话:不是不好,而是可以更好。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因为所以,太过主观感性,反而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迷人的残酷的动物世界呀

●性无处不在,它存在于动物所做的所有决策之中,影响着动物的社会组织和群落建构的每一个方面。但神奇的是,人类这个物种做了如此之多和动物界其他成员迥异的事。

●生物学强科普

●庆幸作为人类。

●跟自然界比起来,人的那些性癖算啥?

●人类世界的各种正常的、“不正常”的性事,原来在大自然中,都是司空见惯。

《性本自然》读后感(一):随笔

或许听起来残忍,但你就是无法理解父母对你的爱。请回想一下,你在七岁的时候能否理解你现在竟会如此地倾慕一位先生或小姐?条件成熟之前你的身体并不鼓励你的感受。曾经我自负地把泰坦尼克上的故事看作一场引人注目的闹剧,今天我却看到Jack与Rose爱情的伟大不亚于也不高于你父母对你爱的伟大—甚至完全等同于浩瀚星空的伟大—这是生命的繁殖策略,this is the law of nature.

《性本自然》读后感(二):一切为了繁衍。

一切为了繁衍。

最开始我以为这本书是探讨哲学方面的,是人性,没想到他描写的却是大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甚至植物的sex。让我大吃一惊。

在10多年前的《动物世界》里面,有大量的交配镜头,《黑猫警长》里面也有涉及到为了交配而献身的螳螂。在传递基因的过程中,这种自然而然的性表现出了多种的形态,从相遇,到交配再到事后的行为,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表现。

和人类展示出来的颜值、财富、权力等性魅力,赢得异性好感的方法类似,动物则通过声音、信息素、个性魅力等等,例如像人类一样,雌猩猩则偶尔会从雄猩猩手中要他已经得到的食物,就像现在的女生从喜欢的对象盘子里拿走几根薯条一样,这其实是动物性的考察对方性格的一种方式。当我们将人类的行为放到自然界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人类和动物真的没有区别。甚至比动物更加的乏味和无味。

一般来讲,雌性动物挑剔,难讨好。雄性动物花心,难专一。从行为要素、遗传要素来观察,总会发现一些权益性的一雄多雌制。但一夫一妻制的单配制虽然存在,通常会保持一种中低水平的备胎模式。配偶外父权关系。

在求偶的时候,我们往往从动物的身上看到人类的影子,无论是突出自己的优点,还是雄性相残,去和情敌对抗亦或是欺骗自己的伴侣或者情敌,甚至为了繁衍,植物会发出一些动物的模拟气味,使动物被骗来为它传播花粉,甚至产生拟交配。有性生殖的过程刚开始要远远早于实质的性行为,只有能够成功识别并吸引合适的伴侣,才能达到交配的目的。但作为性行为本身,对于动物来说,还是繁衍后代。

动物在繁衍的时候,遇到同类不容易,还要面对大自然的各种威胁,甚至在完事之后还要考虑到后代的成长,考虑到雌性的营养。面对大自然的物竞天择,无论是交配还是交配完成之后的善后工作,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特性,有的甚至面对的是巨大的痛苦甚至还有死亡。生而为人,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不用面对那种“生物适应度”的要求,也不用泯灭人性进行同胞相残,虐待和杀害自己的后代,甚至不用成为伴侣的食物。但我们从这些形形色色的动物身上,我们能够找到人类拥有各类癖好的原因。

虽然这部科普书籍写得很好,但我觉得还是不便信息描述,这部书适合高中生物学力以上的爱好者阅读,一定会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和见闻的。

《性本自然》读后感(三):性本自然,即是生命的本质

《性本自然》是加拿大生物学家卡琳·邦达尔的一本关于动物“性”事的著作。全书共三个章节,分别从恋爱、结婚、抚育后代这三个阶段阐述动物界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性事”。本书不仅仅揭示了动物世界的生命本质,透过动物世界的生命现象,更能够引起我们对生命和生活的反思。正如邦达尔在书中所说的那样:“或许决定阅读此书时,你对性抱有完全不同的观点,然而在读完本书后,多样、复杂而广泛的生物学主题兴许会让你对性抱有完全不同的观点。”是的,生物学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每一条规则都有例外。

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往往把性作为禁忌话题,打上伦理的烙印,羞于唇齿,这大抵与我们含蓄的民族性格有关。我们的古人,谈论人和事物,讲究含蓄表达,题材相关的隐晦文学作品也成为禁书。在这里望文生义的借用一句朱熹的话来说,当时人们对性的观念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而到了今天,尽管随着时代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但就像康德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我们一直以来的保守的伦理观念和心中的道德依旧制约着我们大谈人欲性事。

当人们想到性的时候,总会首先想到的是男人和女人的形式。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讲,性是多个生物体之间的一种身体结合或是DNA的产生。对于人类来说,这种身体的性别结构为人熟知。但在动物世界,性别结构的多样性已经进化到可以应对环境繁殖所带来的多种因素。在看似简单的动物繁衍中蕴藏着巨大的复杂性。“性不仅仅是把A插入B然后子孙满堂,我们在动物界看到的性策略和生殖结构告诉我们两性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也告诉我们人口和社会如何形成并演变的。”邦达尔如是说。

再回到这本书的议题,从动物的配子价值到多尺度进化(精子和卵子的进化),再聊到同性恋,对,没错,动物也是有同性恋的,并且这种现象在动物界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而关于雌雄同体,这是人类所不具备的,也着实引起人们的好奇和敬畏。

邦达尔说,考虑到我们的基础生物学,人类的性在许多层面上都做错了。在动物邂逅、交配和培育后代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面临死亡的风险,但是为了实现生物繁衍,他们释放出惊人的进化力量,体现出了生命的张力。因此,动物世界中天然存在着的竞争法则,是为了自身生存而产生本能的排他性。

与之相反,从本质上来讲,人类已经将繁衍职能从性行为中剥离出来。在人类社会,除了日常社会中可能会发生威胁生命安全的意外事件,其他所谓的尔虞我诈等都是一种隐性的竞争,并不存在动物世界中那种为了繁衍生命而残忍的厮杀。

在动物世界中,生存是唯一的衡量和判断标准;性行为是为了繁衍;自慰是普遍存在的、释放压力并产生快感的生理行为,这对于保持健康的性功能是完全自然和必要的。这些在生物层面上自然合理的现象却在人类社会中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态度,比如同性恋、自慰行为、避孕手段等等。尽管人类非动物,但人类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包容度往往低于动物世界。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人类做了许多和动物界其他成员迥异的事。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说,动物的社会关系远远比人类的社会关系简单的多。

“有时候,我们就是无法理解谜一样的大自然,而这正是它的美。”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去适应这个充满魅力的自然世界。

- END -

本文原刊载于微信公众号“之子于木斋”。一个关于读书、思想、影评、书单的微信公众号。

《性本自然》读后感(四):探寻生命的本质

合上这本书后,心绪意外地很复杂。原以为这是一本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普性书籍,后来却深深地为邦达尔女士描绘的自然迷宫所着迷。正如她在后记中所说:“或许决定阅读此书时,你对性抱有完全不同的观点,然而在读完本书后,多样、复杂而广泛的生物学主题兴许会让你对性抱有完全不同的观点。”

古语云:食色性也。在社会生活中,性往往作为禁忌话题,被人为地打上伦理的烙印,而鲜少被人提起。但当人们想到性的时候,首先会想到的是男人和女人的形式。从生物学的角度讲,性是多个生物体之间的一种身体结合或是DNA的产生。对于人类来说,这种身体的性别结构为人熟知。但在动物世界,性别结构的多样性已经进化到可以应对环境繁殖所带来的多种因素。读过这本书后,我被动物世界追求生物适度性最大化的过程所折服。邦达尔女士将动物世界抽象为三个阶段,全文三章对应三个阶段,即求偶、交配、培育后代。在动物繁衍的三个阶段中,交织着各种矛盾与冲突,甚至连某些雌雄同体的生物体自身都存在着性别冲突。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动物面对各类冲突与竞争时所运用的矛盾化解机制,即本文提到的“性策略”。因此,在看似简单的动物繁衍中蕴藏着巨大的复杂性。邦达尔女士在TED演讲中曾说:“性不仅仅是把A插入B然后子孙满堂,我们在动物界看到的性策略和生殖结构告诉我们两性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也告诉我们人口和社会如何形成并演变的。动物,包括我们花费时间想性的事情,一点不足为奇。”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这本书不仅仅揭示了动物世界的生命本质,透过动物世界的生命现象,更能够引起我们对生命和生活的反思。

人类亦是动物。不知从何时起,在社交圈中出现了许多类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观点。当你静静地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这种消极的社会心态有多么可笑。在动物邂逅、交配和培育后代的过程中,随时都会面临死亡的风险,但面对竞争和压力,为了实现生物适应度最大化,他们释放出惊人的进化力量,体现出了生命的张力,生生不息。生存或是毁灭,在动物世界变成了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人们也常说,孤独是生命的本质。动物世界中天然存在着的竞争法则也解释了这种现象的合理性:为了自身生存而产生本能的排他性。此外,在人类社会,除了日常社会中可能会发生威胁生命安全的意外事件,其他所谓的尔虞我诈等都是一种隐性的竞争,并不存在动物世界中那种为了繁衍生命而残忍的厮杀。我不禁会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具有如此强烈的求生欲,那么困扰人类社会的许多心理疾病会不会得到缓解?

人类又非动物。一方面,人类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包容度往往低于动物世界。在动物世界中,生存是唯一的衡量和判断标准;而在人类社会中,同性恋、自慰等却被定义为令人不齿的现象。邦达尔女士在书中这样解释:同性行为是最常见的同性恋行为,指的是同性个体之间所有与性有关的行为,包括求爱到完整的交配。在这个星球上,很难找到没有任何同性恋行为的物种……如果把“自然的”行为定义成“自然界”中的动物会发生的行为,那么同性恋就是完全自然的行为。自慰是众多生物中普遍存在的行为,是一种释放压力并产生快感的方式,这也是一种与生理相关的行为,对于保持健康的性功能是完全自然和必要的。这两种在生物层面上自然合理的现象却在人类社会中被扭曲,由于人类社会在性认知上的缺失而产生的零容忍态度,这大概是人类的失败之处吧。另一方面,在动物世界中,除了普遍存在的单配制外,还有许多不符合规矩的例外存在。邦达尔女士在书中说道“生物学现实就是对于许多物种的雌性哺乳动物而言,父亲为后代提供营养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梦”。在人类社会中,法律使得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尤为坚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生活中女性成为男性附庸品现象的存在。承认男女性别结构的差异只是默认男女在家庭和社会分工中的差异,以此为借口而侵蚀女权仍是无法容忍的。

“有时候,我们就是无法理解谜一样的大自然,而这正是它的美。”好奇心驱使着邦达尔女士不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研究的过程中,她不断地自我否定,寻找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这种将动物世界与人类社会相对比的研究方式,也使邦达尔女士获得了许多启发。在后记中她这样写道:“人类的性在许多层面上都做错了,不过在这本书里,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竭力克制自己,没有对这些错误发表讽刺之语。”对动物世界本质的探索体现了邦达尔女士作为生物学家的学者精神,而由此引发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思考则从深层次反映出邦达尔女士作为作家对于人类社会的美好希冀。又一个令人敬佩的伟大女性。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顺利地磨平自己身上的棱角,适应这个充满魅力的自然世界。

《性本自然》读后感(五):观察动物,观照人类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类望尘莫及的。此外,它们能够通过遗传,高效地将生物性承继下去。与此同时,人类的进化自文明产生以来,就已然非常缓慢而不明显了。就生物机能而言,21世纪的人与三千年前的祖先之间的差异是微乎其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控制和改造能力是如此强大,不再需要被动适应自然界的变更。以至于新生儿们愈来愈脆弱,他们的身体机能甚至还不如我们遥远的祖先。当然,这也与环境的污染问题相关。不可否认的是,在人类荣膺世界的宰治者后,生物多样性正在逐年下降——对其他生物而言,生存环境业已非常恶劣,对人类的新生儿而言也一样。

本书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翔实而可靠的诸多案例,并且常常令人瞠目结舌。作者独具匠心地将这些例子分门别类,使它们为自己的观点服务。我并非想感叹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这可能会使人产生误会,仿佛我在质疑她的观点似的。凡是阅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会对我的体验感同身受:作者凭借深厚的生物学,尤其是动物性学功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花八门且富有启示意义的生物世界。书中所讲的内容,是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此前闻所未闻的。即使有些别具慧眼的人也曾注意到某些现象,通常也只止步于浅尝辄止的观察,极少会像作者那样作如此复杂、精确的分析。

在书中如此众多的经典例子间,有一个极为重要且并不隐秘的主题:动物的性行为,并不是我们惯常所想的那么简单机械,而是为一套繁杂精确的准则所指引。这其中就包括气温、繁殖环境、生态系统、化学信息素、个体的健康状况乃至情绪,求偶行为的效果等诸方面的共同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对绝大多数动物而言,支配他们性行为的最高准则就是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但极少数动物也有纯粹追求性快感的行为。由此,动物间的繁殖行为,就远比简单的性行为要复杂得多。其中,个体为性行为的顺利发生所做的种种准备,在性行为过程中的见机行事,以及性行为结束后的善后措施,无一不引人深思。促使动物完成这一系列复杂举动的背后,难道仅仅是生物本能而已吗?或者说,动物的基因传递中,已经将如此巨大的信息库、行为模式精确编码?似乎这两种猜想都是匪夷所思的,深究下去,它们都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作者所举出的案例。

那么,对于动物间如此奇妙的现象,究竟应该怎么作出解释?我想,动物也有“思维”或许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观点,尽管听起来有些难以接受。可是如果动物没有思想的能力,这些繁复的行为就更令人费解了。毕竟,生物本能只是一种潜在的、被动性的,而不是显性的可靠指令。

假设我们就动物也有思考能力,且并非是简单的思维模式这一观点已经达成共识,那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动物何以能如此迅速地对环境做出适应,进化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身体构造,并通过基因将其准确地送达至下一代。延续这一问题,我们情不自禁地就会感叹生命之神圣和可贵。动物的这些进化,或者说变化,与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何其相似。我们的第一要务,都是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所不同的是,人类在这一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而动物则更多的是被动接受。例如,近期为全世界所关注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人类在改造自然时的无所不能,已经推进到对自身的基因进行编辑的地步。

观照动物的性行为,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动物间的自慰和同性恋行为都是很普遍的。换言之,这两种比较特殊的性行为,是可以在动物的本性中找到根据的。由此,人类群体中存在类似现象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应当对此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而不应该因它们与我们的价值观相悖就对其进行大张旗鼓的批判和攻击。也许会有人说,在动物中屡见不鲜的各种出格行为,在人类文明中本就是不被允许的,因此,我们理应抵制同性恋这种异端行为。对此,我们应历史地看待问题。

在生产力还不是很发达的时期,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多数体力劳作。因而,劳动力对群体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切着生存得以可能的核心主导。同性恋,无论是男性同性恋还是女性同性恋,对此的直接影响是不利于繁衍,这意味着劳动力数量不能得到保证,对群体的发展无疑是有损害的。明晰了这些情况,我们对古时人们抵制同性恋就很容易理解了。先不说道德和情感问题,在最基础的物质条件下,同性恋确实是群体中的一大隐患。然而,在生产力业已如此发达、社会分工如此明确的今天,我们既不需要完全依靠体力劳作生活,对生殖繁衍的要求也并不紧迫,也即是说,同性恋如同异性恋一样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而并非是群体的累赘。且文明的一大特征就是尊重个体意愿,而非像动物那样一心追求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遑论现在人工授精技术的发达,同性恋一样可以繁衍后代。那么,在动物本性的驱使下,在文明发展的情境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谴责同性恋呢?作为一个文明的共同体,理应互相尊重和理解。

关于《性本自然》一书,我还想说最后一点:动物在亲子确定的情况下,会比亲子不确定进行更多的亲代投资。换言之,如果亲代能够确认子代是传承了自己的基因,那么它们就会在保护子代顺利出生、喂养、抚育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这个方面,人类与动物也相差不远。我们时常听闻继父/母虐待孩童的事件,并会谴责在子女抚育上不尽心的(亲生)父母。这里面隐含的逻辑是,父母对自己的亲生儿女应当尽到抚养义务,否则就会被群体谴责,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遗弃罪)。而对于非亲生的子女,在群体的普遍情感上就没有类似的要求。例如,当某个继父/母像对亲生子女一样抚育继子/女时,就会受到人们交口称赞。反过来看,也即是说,对非亲生子女不尽抚养责任,是可以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的。

与此相关的,动物对非亲生的子代极为残酷:常常会有杀婴的行为,有时甚至还会吃掉它们。在这些看似残忍的行为背后,还是动物的生存本能在起作用:生产力有限,它们必须做出对自身最为有利的行为。而杀婴的前提是,未出生子代的父亲,被它驱逐或杀死。这也就意味着,它具有更优秀的生物机能。这样看来,残忍的行为反而是有助于该群体长远发展的。那么,人类的生产力发达和文明的发展下,非亲生子代也能获得抚育也就是说的通的了。

发现了吗?人类和动物之间原来有着如此巨大的相似性,但这一切却又都是“自然”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