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楼梯悬案》观后感精选

《楼梯悬案》观后感精选

《楼梯悬案》是一部由让哈维·德·莱斯特拉德执导,Michael Peterson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楼梯悬案》观后感(一):偏见不妨碍该剧成为一部好的纪录片。

虽然导演明显带有帮麦克洗白的倾向。鉴于该片的剪辑师一直在和麦克谈恋爱,所呈现的立场让人毫不奇怪。之所以给五星,真的是因为佩服这个律师鲁道夫。真的是世界级顶级的律师。我想这个纪录片也是这个律师的想法吧。

我坚信麦克是凶手,但深深佩服这个律师每一步的严谨认真,对于司法公正的坚持。但纪录片完全没有呈现检方及凯瑟琳亲生女儿为何坚定站在麦克的对立面,尤其是凯瑟琳的女儿,之前都完全相信麦克,是什么样的证据让她坚定相信麦克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其中必定有蹊跷。

片子是绝对值得一看的片子,让公众对司法体系,控辩双方的举证,程序的合法严谨,陪审团制度都有一个完整的呈现。但更多的还有反思,如此完整的程序需要付出多少社会资源,被告的多少金钱财富以及时间。

到最后真相已经没有人在意了,被告也在追求清白的途中经历了牢狱,已经逐渐衰老的一生。我相信他杀了凯瑟琳,用一种自己所知的特殊方式。包括伊莎贝拉,当初麦克也是最后跟她接触的人,第二天被发现死亡,也是在楼梯底部?头上都有相似的伤疤?我不相信世间有如此巧合。我认为麦克一定是凶手,但作案的手法目前仍不为人知。

《楼梯悬案》观后感(二):麦克可以有罪,其他人怎么办

整个案件的发展都离谱的厉害,或许真如麦克所说,真相已经不重要了,整个事情都变成了一场大型表演。要说表演的话,他是真正给这场演出开了个头。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会从一开始就让纪录片剧组加入进来的,而这部纪录片可以说是导向性极强的,视角也不全面。作为纪录片最多也就三星。但是,我不能因为纪录片的煽动去相信麦克无辜,也不能因为纪录片有导向性而认为麦克有罪。后面想说一下对这件案件本身的想法。

在看影片之前,我看过许多本案资料。当时我是很坚定的觉得就是他干的。看完几集之后我也慢慢觉得他一定是无辜的了。到现在,我没有办法说出我觉得他是否有罪,整个案件离谱的我已经不再在乎他是不是真正的凶手,毕竟他只是整个体系中极小的一点。

最早开始法庭上是检方和辩方,检方拼命想把麦克塞进监狱,辩方拼命想让他stay out of it。十年后重审,法庭上出现了第三方,那就是拼命给自己和司法体系挽尊的法官。如果是麦克真的是凶手,那只能说他意志力惊人,愿意花费我难以想象的时间,经历和金钱来洗脱罪名,要知道十几年间他从未承认过是自己杀了老婆。如果不是他干的,那我只能说他是个斗士,极其悲惨的那种。另一方面,我并不认为他是个好人,他骗人,出轨,或许也自欺欺人的认为他老婆知道他性取向。但这一切都不能是他遭受不正当审判的理由。检方做假证,隐瞒证据与事实,靠做假的东西就算抓了真凶也不是正义。

我最不能认同的一句话就是坎迪斯说的,真正无辜的人不会认罪。回想一下十几年间麦克,鲁道夫以及全家人所付出的精力金钱和时间,以及所受到的压力,真正无辜的人可能十有八九都认罪了。Alford plea听上去就像个笑话,好像在法庭谈生意。坎迪斯还觉得大仇得报麦克认罪了,可谁都知道他没有认。麦克或许真的有罪,那真的无辜的人一定不会认罪吗?

最后,豪斯医生说了“Everybody lies.”

EVERYBODY!!!!!!

《楼梯悬案》观后感(三):这该死的楼梯

几乎所有的看客都认为迈克是凶手,就好像在说,没有一个楼梯是无辜的。

关于第一观感:迈克在影片开始很清晰的描绘了他和挚爱凯瑟琳当晚是怎么度过过,包括他们在沙发上看了一部他刚去租赁的《美国甜心》,喝了大概几瓶红酒?然后他的表述是当晚他们做了平时都会做的浪漫的事,下意识会以为当晚他们有了sex行为,只是没有具体讲明而已,但后来片子通篇只交待了他们最后呆在一起的地点是室外泳池,最后凯瑟琳提前回屋,迈克提出想要独自再呆一会儿。就此,这么个楼梯悬案有了存在的提前并拉开序幕。我惊讶于迈克就当晚两人度过的细节,在其本人经历这么大的震惊和打击之后,仍然表述得如此清晰且游刃有余。这在得知他小说家的身份后得以解密,当然,这也为看客怀疑其极富表演型人格,善于编造谎言,立造人设提供了前设。就在前三集,庭审剧情前,我依旧保留对其是凶手的怀疑。甚至对于迈克在前期雇了相当规模的律师团队、私家侦探、为了案情分析,聘请了相关的法医病理学、仿真痕迹专家,更有甚者久负盛名的李昌珏也是其团队顾问,你瞧,这不就是标准的白人富豪脱罪的模版嘛。

有人嫌13集的内容过于多余冗长,目的都是为了渲染迈克无辜的形象,网飞甚至通过剪辑和镜头语言来洗白迈克。试问,就如各种爆料,这部纪录片是他在案件发生后自行请人拍的,还和影片导演发生恋情关系,就为了实现一部犯罪嫌疑人的自我记录?要知道,这是一部跟踪了十三年的纪录片,而且影片也暴露了他之前无人知晓的双性恋身份、私下和同性滥交的丑闻(这对于自恋型人格怕是很难以忍受的),影片记录了庭审前迈克团队为了案件悉心专业的准备,考虑到电脑事件可能会让陪审团对迈克的印象产生不良影响,竟然做了问卷调查分析,检方令人发指的掘墓行为,更像是一种势在必得,双方剑拔弩张,势力立场的绝对对立。不如说,这是一部几百人参演的影片,不可能每个人都有脚本。很难相信,迈克的团队,支持他的家庭成员、毫无立场的两人共同的旧友口中的神仙灵魂伴侣,他们每个人都在事先拿到了写好的脚本,无法支撑该纪录片存在的本身和过程是一场巨大的埋伏已久的阴谋一说。

关于迈克:600多分钟的影片记录,我看到的是一个坚强且多愁善感,能写小说懂得欣赏钢琴和交响曲,爱好生活,与人为善,脾性温顺还很幽默、富有顽强鲜活生命力的形象。他懂得烹饪,会记得盘子收纳的具体位置,要知道,就在凯瑟琳死后,无论的老房还是后来的新居,家里都摆放着各种鲜花和绿植。就连四个月焦灼的庭审煎熬中,依旧保持着原来的生活模样和习惯。和专家、律师团队的沟通幽默风趣,哪怕是在波折的案情折磨中,也保持着良好的教养和真诚。在与凯瑟琳姐姐庭前庭后的的对峙中,至少在镜头前,没有流露表现过一丝愤懑,更多的是感到困惑。一个晚年离奇丧偶还面临犯罪诉讼的人,哪怕地检不择手段,全程受到法官的偏袒,哪怕陪审团宣布其有罪,哪怕冰冷牢房里的消逝的八年时光,他没有怨念,只有不解。别忘了,和迈克一样,所有人在一开始都以为凯瑟琳死于意外。甚至他的两个亲生儿子性格过于温和,两个养女在庭审现在听到不利于生母和迈克的话会流泪,看到男妓小哥的俏皮作秀也会笑场,在迈克被官司缠身的十五年中除了陪伴和支持,没有作出任何实际有利性的帮助和行动,不难看出,这是被父母保护爱护得过于好的孩子。在宣判前,他已经提前为凯瑟琳选好了葬礼曲,八年被保释后,也第一时间去了墓地。整个故事最悲伤最戏剧的是,他没能参加凯瑟琳的葬礼。

关于凶手:阴谋论,那可怕的心锚。你说凶器是离奇消失的吹火棍,给找出来了你又说此棍非彼棍,且凶器不一定是吹火棍。你说脖子上有勒痕,我还说凯瑟琳头上有羽毛呢。迈克报911说是意外,后来辩论方向也没改成怀疑他人行凶啊,给你减少举证义务还觉得人天真了。不承认没犯下的罪行到最后达成认罪协议的前一秒也没放弃过,“我的抑郁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愤怒”这句话你觉得是在写小说?检方的各种流程违规,恶意隐瞒作伪证看不见?就连认罪协议的理由,没有一条符合事实不觉得可笑?鲁道夫在宣判后对司法体系的怀疑是演出来的?

你觉得你在破案。而我只想说,这该死的楼梯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