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100字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100字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本由[加] 露西·莫德·蒙格玛丽 著 / 林青 绘著作,45.00元出版的31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一):做一个绿山墙的安妮

每次看完这本书,心情都会舒畅很多。

安妮喋喋不休,乐观,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热爱大自然。

安妮喜欢给大自然的一切起名字,“森林仙女泉”、“悠闲旷野”、“欢悦的雪白之路”都是源自她的创意。

安妮也很真率,在林德太太说她很丑时,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骂了回去,让林德太太惊慌失措。她还很执著,宁愿被关禁闭也不愿意对林德太太道歉。直到马修来劝她之后,看在安妮喜爱的马修的面上才去道歉了。

她还改变了身边的人,为了安妮,在别人看来“昏昏沉沉”、“奇怪”并且非常害怕女人的马修竟然发现了安妮和其他女孩的不同,甚至去有女店员的商店硬着头皮给她买一条有“灯笼袖”的裙子(虽然最后还是请林德太太做的 lll—_—)。还有玛瑞拉也变得温和了。

这么可爱的安妮,怎么能让人不喜爱?

除此之外,作者也把伊芳里描写得非常美丽,令人向往。

真是一本好书。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二):你要成为你自己

第600天的英文阅读结束了,我告别了可爱的Anne,要踏上新的阅读旅途了。

《绿山墙的安妮》是我看到现在最喜欢的外文小说,Anne是那么生动活泼,Green Gables是那么美丽自然,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很鲜活,每一段感情都很令人动容。

Anne是个孤儿,她阴差阳错被Matthew和Marrila收养,她充满奇思妙想,常常犯很多错误。她把酒当成饮料给Daina喝,把清洁粉当成面粉给校长做成了蛋糕,她会因为别人嘲笑她的红头发当场翻脸,还为了改变发色一不小心把红头发染成了绿色......但她是个真挚的女孩子,她相信友情,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心,她也很聪明,在学习上从来不甘示弱,她也很懂感恩,愿意为了报答养育之情放弃大学的奖学金。

坦荡而纯粹,真诚而热烈地活着,是很多成年人都不敢做或者做不到的事。

你的话冒犯了我,我会生气;我发现错怪了你,我会道歉。我想要超过你,我会说出来,我热爱这篇土地和这里的人,我也会说出来。

而我们呢,有多久,没有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跟父母说一句我爱你,跟朋友说一声对不起,跟自己说一声辛苦了,跟未来说一声等等我!

人要敢于去做梦,也要敢于去追梦。要敢于去享受人生,也要敢于去快意人生!

I don't want to be anyone but myself,even if I never touch a diamond for all my life.

去过你自己的人生吧,也许她并不完美,但她很独特。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三):她就像我们的童年一样值得留恋

我总觉得女孩的名字里有个“安”字,是很浪漫的事——这也是“安妮”式的想象吧。

在这个片段式阅读盛行的网络时代,遇到了《绿山墙的安妮》,真是幸运至极。从拿到书的那一刻,不管时间多少,我没有略读任何一点内容,因为我觉得本书唤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勾起了我尘封已久的对大自然的想象力,对生活对朋友对家人态度的思考。

吸引人的封面。一个小女孩背对着我们,双手张开,风轻轻吹拂着她那长长的红发。她的头发轻轻地飘起,身边是生机盎然的绿草……包括书的前几页的彩页也都是色彩鲜艳,富有童趣。

书中主人公鲜明的人物性格,让读者印象深刻。“话痨”般的安妮,内向害羞却乐于助人的马修,严肃认真的马瑞拉,黑发可爱的戴安娜,偏心眼的男老师,优雅体贴的牧师太太,八卦但热心肠的林德太太......每一个人物都是特点鲜明,却也都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身边人的身影,甚至是自己的身影。

书的语言简直美到极致。我好几次忍不住在课上和学生们分享里面的景物描写,也感叹作者对人物内心的描写是多么细致入微,但是最令我难忘的是安妮邀请戴安娜喝下午茶的时候,她们穿着“第二好”的衣服。就是这个“第二好”,一下让我回到童年时代,那个较真到把事物、玩具、朋友等等都排上第一、第二、第三……的幼稚可爱的时候。

书的寓意是美的。主人公安妮是一个孤儿,却在原打算收养一个男孩的绿山墙农舍的卡思伯特兄妹家里幸福地生活。在伊芳里,这个一开始把安妮当做异类的朴素可爱的地方,安妮上学,交友,信教,参加社会活动……实现一个个她以前只能想象的梦想。她却经常闯祸,给大家惹了很多的麻烦。可是她却用她的天真可爱,活泼热情让人们接纳她喜欢她爱上她离不开她。

就像安妮一样,书中的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在安妮的眼中,他们都有可爱被原谅的时候,或者可以给他们找个被原谅的理由。这就是包容,这才是美。

看这本书总不愿看马修去世后的场面,总觉得那是安妮命运的转折点。安妮为了家为了马瑞拉放弃奖学金,放弃上大学,在伊芳里当教师。但是上帝总会让彩虹一样绚烂的安妮岁月静好:吉尔博特的告白将会让安妮的未来充满期待已久的浪漫。

看完译者曾晓文的后记后,我觉得她中对安妮的评价是非常中肯到位的。她具有“大人遗落的天真”,她“不淹没于苦难的善良”,她“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她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她有“承担错误的勇气”,她的想象力非凡,弥补生命中的失望......

但愿每一个女孩有拥有安妮般的独立,面对生命的不完美也能去爱去想象完美。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四):幸福的定义

在书店偶然看到《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本没有想买,觉得是小孩子看的书,会很幼稚,但是却被那个封面深深的吸引了。

一个小女孩背对着我们,双手张开,风轻轻吹拂着她那长长的红发。她的头发轻轻地飘起,身边是生机盎然的绿草,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我不禁在想,小女孩是在闭着眼睛静静的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还是睁着眼眺望着远方的美景?抑或是想到了一些美好的事情,而在那浅浅的微笑?这些我们都不曾知道,但是我能感觉到小女孩浑身上下散发出的那种恬静自然的幸福,我忍不住想知道小女孩都经历过什么,都有过哪些故事,我便情不自禁的买下了这本书。

幸福的意味就是美丽的,不管我们的生活怎么样,不管我们的童年怎么样,不管我们的心情怎么样,只要你懂了幸福的意味,就知道了幸福的快乐。幸福不是你说了算,那样子你永远不会懂幸福的意味。

我有一个习惯,便是每读一本书必须去看看它的作者都经历过些什么,因为我觉得一个有故事的作者才会写出一个有故事的故事。我了解到作者露西.莫特.蒙格玛丽是一位加拿大家喻户晓的小说家,出生在风景灵秀的爱德华王子岛。爱德华王子岛是一个很美好的地方,我不禁对这个故事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本书的主人公安妮是一个孤儿。绿山墙农舍的卡思伯特兄妹本想领养一个男孩,但是却阴差阳错的把我们的小安妮领了回家。我们的小安妮过上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幸福生活,可以去自己想要去很久的学校,但是她却经常闯祸,给大家惹了很多的麻烦。可是她却用她的天真,她的活泼,她的可爱让很多人都对他生起了喜欢的心情。她是一个努力追求梦想,也懂得珍惜当下的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安妮是一个很有梦想的女孩,她用她自己身上独特的魅力,让所有接触她的人都对她产生了喜欢之意。我也不禁觉得自己好喜欢这样一个,可爱又单纯天真的小女孩。

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是柔风拂面的惬意,是玫瑰盛开时的芬芳,是湖面传来的小曲。体验幸福,要有一颗纯净的心灵,要有甘于淡泊的胸怀,要有一颗细心观察的心,要有宠辱不惊的风度,幸福在你心中,只要你心存幸福幸福将伴你一生。

《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其实就在你的身边,你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它。只要你心存幸福,幸福终会来到你的身边。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幸福,只要看你想不想要获得它。幸福其实一直都在。

愿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心中的那个安妮,那个幸福可爱的小安妮❤

幸福是个人心灵感动的瞬间,幸福的感觉那么的朴实,不像璀璨的烟花在高高的天空中闪烁,那耀眼的光辉,给人心灵深处的温馨。让我们都慢下来,静静的感受自己身边的美好,身边的幸福。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幸福的人。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五):一本值得所有家长细读的书

2022年看完的第一本书,是跟着女儿看的,她看完的那天正好我也看完。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一本五星好书。但我知道,我那八岁的女儿许是与安妮产生了共鸣,而我觉得这书虽然孩子喜欢看,但不能绝对简单地把它归为童书,正如《窗边的小豆豆》、《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样,它是一本值得所有家长细细阅读的教育类书籍。

安妮是一个孤儿,十一岁之前辗转在各个地方长大,难以想象她是怎样度过童年时光的,难得的是她养成了乐观、开朗、活泼、坚强的性格,并且富有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思考力、表达力。但也许,如果她没有遇到马修和玛丽拉,安妮也会变成一个普普通通,没有性格棱角的人,但她是幸运的,这两位养父母,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没有任何养育孩子的经验,但也许正因为他们没有那些先入为主、自以为是的理念,才能用他们最本真的善良与直觉去对待这个出现在他们晚年生活的女孩,也给了她最好的呵护。

马修平时少言寡语,不善表达,却时时关注着安妮,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最恰当的支持和最及时的帮助。戴安娜的生日派对,他坚决认为安妮应该去,并以他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立场;发现安妮的穿着与其他女孩迥异之处时,果断决定送一件时髦的“泡泡袖”连衣裙给安妮作为圣诞礼物;在安妮发现自己的浪漫思想惹出了麻烦而决定抛弃它时,他建议要保留一点浪漫,说“有一点浪漫是好事情”。

玛丽拉是一个注重实际而又不失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她虽然没有教育过小孩,但所采用的方式正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当安妮顶撞了蕾切尔,玛丽拉既没有当面指责,也没有当面维护,而是让她上楼冷静,事后再去找安妮谈话。责备安妮的时候她说“我并不是说,我认为蕾切尔那样说没错”,“蕾切尔太口无遮拦了,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你乱来的借口。对你来说她是个陌生人、是长辈,她又是我的客人,这三条都是你应该对她恭敬的理由。”先认同,在说理。同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胸针失而复得时,她先是陈述了事实,再问安妮的坦白是怎么回事,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后又巧妙地将双方的过错抵消,让安妮不再心怀芥蒂。另外,玛丽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属于相对比较正确的,如不应议论他人,尤其是长辈;不应过分想象,分不清是真是幻;不能撒谎等等。每次她回应安妮时的冷静镇定都和安妮的热烈夸张形成强烈的反差,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她说“我看哪,只要你还能说话,就不必担心你会悲伤而死,安妮。”“你最好缅怀缅怀你的课文和算术题吧。”

马修和玛丽拉的培育显然是成功的,安妮长成了一个聪明能干,而且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姑娘。去城里玩几天,觉得最开心的还是回家的时刻;马修去世时悲痛万分;玛丽拉生病后毅然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回来工作便于照顾她。这一切说明马修和玛丽拉的付出没有付之东流。个人非常喜欢这样的孩子。

总的来说,阅读此书是一种享受,关于整本书没有一处我不喜欢,以上仅关于教育方面的一点感想,未尽的还有许多,关于孩子的想象力、友情的培养、学习自觉性的培养、小说的语言等等。希望有时间能再多读几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