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锦集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锦集

《单独中的洞见》是一本由张方宇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 酷威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一):在小世界里望天

后4节我是很马虎地看了一下,人不能太把自己的想法当回事情,个人的感受只属于自己,不宜普众。先承认自己是个有情有欲的人,人免不了俗,俗世生活过好才是真本领,天天浮在天上那是梦。在人群中就觉得拥挤、浑浊,独自一人了神清气爽,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了无一物的神化境界做到了吗?每一个字写下去是要自己能做到的,那么一份骄傲是硬碰硬、有底气的。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二):哲理与禅意的呈现

《单独中的洞见》书写的是灵魂的艺术,作者的视角很高,缘于他自身的清凉明晰,所以写下对人性、社会、人生具有颠覆性效果的文字。它一改往常我们读到的讴歌生命,勾画希望,涂抹美好,追求爱情的各类心灵鸡汤或大众文学之手法,它毫不留情地让我们直视生命的无聊与苍白,丑陋与矫作。好多读者一接触便败下阵去,怆惶逃跑,完全不能适应面对这种生命最真的底色! 可是,坚持下去,难道它没有温情吗?那温情出现在精神、灵性,天才、艺术章节里,那是真正的对人类的慈悲。我们通常所谓的艺术、超脱怎能与书中所描述的境界相比?那才是人类艺术之根本,纯净的、深邃的、空灵的,完全超脱人性的污浊,消溶在自然里,溶解在宇宙里……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三):忍受不了那些可能连书都没有买的人,在这里胡乱评价作者,胡说

看到老师,在微信上抱怨某读者的低分评价。哈哈,我来凑个人数。书写得非常好,从几年前看到之后到现在都一直受益匪浅。但这些道理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收益。而会让灵魂更独立更自我,教会了灵魂生存的方式。希望某些人不要抱着,像对待智慧书一类或者心灵鸡汤一类的书的想法来看这本书。像老师说的,大概有灵性的人才能看懂吧。奥修不是也说,在灵性的道路上,单独应该是你唯一的追寻。在我第二天翻看的时候。就是今天竟然又出现了新的低分评价。我想说这些,如果看不懂的人了就不要去诋毁作者。我们都很欣赏张老师。你们这些人看不懂哲学也不会喜欢悲观哲学,就像叔本华说的。只要我们有机会认清古今多少伟人曾受过蠢虫的蔑视,也就晓得在乎别人怎么说便是太尊敬别人了。我希望老师能这样想。也希望活在物质世界稍存灵性的读者,也能这样想。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四):实在一般

《单独中的洞见》张方宇 希望什么时候我也能出一本我的“语录”,但是想想,我的书评不就是吗? 1.“任何你执着的东西,当你失去它的时候,都会体验到一次小级别的死亡。” 这难道不是“借鉴了”白岩松的“每次离别,都是一次小型的死亡”?爱恨嗔痴是不是都是一种“罪”,但这罪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我不想摘除这些情绪,我只想享受生命的淋漓尽致。 2.“人所看到的一切,其实都只是时间和距离在变戏法。人一生都在不断地上距离的当,上陌生和神秘的当。” 就像是万花筒,里面千变万化,但实则都是几个碎片罢了。那些披着神秘面纱的事物,让我们魂牵梦萦,可贴过去看,也许已经腐朽得不成样子了。 3.“孩子的单纯可爱,就在于他们游戏的人生态度。” 因为处于“无所求”的人生状态吧!没有强烈的目的性,于是一切行为看起来都自然洒脱,相处也没有负担。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也是这样子的性格~ 4.“一切随时间而逝去的东西,一切不会再现的场景,都与梦的性质别无二致。” 悲观得想这个问题,其实世间万物都是这刚子不可再现的,因为人生本就是大梦一场,虽然终会谢幕,但其中的快乐与落寞都是真实的,牵动着我们的心。 5.“河道就像一个很长又蜿蜒曲折的滑梯,要说享受,世界上没有比河流更会享受的了。” 想去旅游,想去看无数壮美的风景,想去体验未曾熟知的生活方式。我,想成为每日更新的我~ 9.“我们真正寻求的并不是外在的客体,而是自身主体的体验。我们之所以对客体产生兴趣,那是因为那个客体帮助我们获得某种体验”;“一个人真正爱的是自己的需要和趣味,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或什么人。人们所大肆谈论的爱就建立在这种脆弱的基础上”;“很少人会真正地去爱别人,人们只是想借着给出一点爱而获得爱,那是一种垂钓。” 说来说去,就是情感投射,但这个做法本身没有问题。如果说真正打扰到他人的话,那可能是我有时候会急于寻求反馈,希望对方也能给予我热烈回应。有趣的是,今天中午还和同事探讨了这件事情,我的回答是“我不摘花,我只赏花。”

《单独中的洞见》读后感(五):单独不是孤单,无聊才是。

这本书不是社科考试励志鸡汤,你也并不会看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文字,更没有天马行空的奇幻魔力想象,但这并不妨我视它为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因为一条条箴言,一段段真理背后都是时间与思考的结晶,不同的人读了会有不同的思想火花,有的书,几十万字也不过是一个读后就忘的故事,而有的书,不多的字也会让人思绪万千,反复咀嚼。无疑,作者的这本《单独中的洞见》是后者。

他说 “人的前半生主要是做梦,后半生则回忆这些梦。年轻,就意味着还有足够的资本可以继续做梦。” 这是多么美的一种规劝,趁着年轻,认真做自己的梦,勿将时光用在看他人表演上,不然后半生还有啥可回忆,只能继续无聊看他人,那时何尝不是无聊到生命的尽头,所以,请继续做自己的梦,并为之努力。

他说“如果你放弃了诸多小的快乐,那么你将意外地收货大的回报。只有那些轻蔑表面逸乐的人,才能达到内在深层次的喜悦”的确是这样,一次次放纵自己刷剧到深夜,甚至翻看明星八卦到天亮,刷抖音,逛商超,之后都是无尽的空虚与疲乏。而坚持读书,坚持写评论,买来吉他坚持练习,参加健身俱乐部坚持活动,这些带给人的精神喜悦是无法言说的,这种快乐又推动着我继续坚持。因为我会希望再次与这种欣喜交汇。那些曾经贪恋的周末懒觉,无聊的剧集,随着时间的流逝,带给人内心的只有更多的悔恨与自责,正如作者所说“凡是肤浅的东西,很快就会让我们感到乏味和厌倦。人生的空虚、乏味和无意义,只不是暗示了我们这种生活方式的肤浅。” 也许有的人说活着为什么要讲那些虚的所谓的意义,这话不错,活的轻松一些对谁都好,问题是没有意义没有质量的生活又如何能好,没有感知活的能力,没有能够体味美的能力的生活又有何高度和深度可言。一切美的东西大底是相通的,艺术通过气息、韵律,情感,场景在转角遇到绝妙,让人欣喜不已。

这么智慧的一本书,我都忍不住百度了一下作者,结果连百科也没有,这倒是跟作者文字散发出的思想挺一致,恬淡,独立。现在我把它放在手边能随时拿到的地方,随时翻看,只需打开一页,心便平静,方向便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