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镜湖》读后感锦集

《镜湖》读后感锦集

《镜湖》是一本由庆山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1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镜湖》读后感(一):平和,感恩,愉悦

是我的感受,让人平静的书。学校里响起了《秋日的私语》,眼前是吹向紫藤叶片的风。

是这样小的事,也是这样幸福的被留存。上周晚自习走在石板路上,蛐蛐的叫声忽然狂热起来。到六月底了。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火车上,被同伴照顾,当时的经历不算是历历在目,能留下的都是美好的。

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独居,为自己准备丰盛的一餐。读的时候在想,应该在陶瓷杯里倒上咖啡,放在书旁,书也慢慢看,咖啡也慢慢尝。一切都开始缓和,色调不是明亮的,是能够让自己一直舒服的色调。

"人的感情并不相通,"这是鲁迅的话,在书中的大意是,痛苦始终是一个人的事。这让自己更清楚自己的感情,不是自怜,是自知。

有些人不能够好好对待。大意是这样。记不清具体的说法,这样说也有些奇怪,与人交流用同样的思维,或许很难明白对方与对方的想通之处,也是让自己失落。

好的东西不能够分享。因为对方,不会有同样的感触。如果是急于分享的人,或许无法拥有沉淀的品格。

《镜湖》读后感(二):从安妮宝贝到庆山 从青春的撕裂陪伴到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但终究,每一个人的内在只能独享。人无法渴求被理解。他人的理解有时与己无关。被分享最多的内在,通常只是在整体之中较为肤泛的一个层面。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确是生而孤独的。

而克制、秩序、平静、专注、一心一意、秘而不宣,这些品质显得更为珍贵。

不去思考生活,不去感知身边的人与环境。无聊和虚耗剥夺心的空间。而这些空间本来可以生长想象力、勇气、觉知、情感。此刻痛苦显示不出它的价值。

粗率潦草地对待人生,搪塞心意,未免是一种可惜。

当人真正为自己的心做出选择,这是一种自爱。

当它已经存在的时候,就已经失去所谓的结果。

做人最重要的,一是豁达,二是清爽,这样才能心境完整。

清理痛苦的思维方式,接受实相的存在,而不是被情绪和妄念拨弄。

夜色中的河水。夏天午夜的凉风。天空中的星群。年少的爱情。温暖芳香的回忆。

内心的困惑既无法归咎于他人,也不能期待别人鼓励或肯定我们的修行,而必须将自己视为一己之明与觉悟的根源。

忘记也好。忘记。以此来作为我们对时间的纪念。

《镜湖》读后感(三):十数年集锦

这本书首先是“颜值”引人,初看此书,其封面便让我有拿在手上翻阅的冲动,看此封面,不知“庆山”为谁,再细看,才知这个“庆山”便是从2003年以来已经不陌生的安妮。

《镜湖》是由庆山过去的部分文字经过挑选后重新的排列组合而成。相当多的文字出自《素年锦时》、《得未曾有》、《月童度河》这几本书,特别是《得未曾有》中对那厨师和那僧人的采访记录被拆散后重新添加了简短的标题,散见于此书。未读过其他几本书的人如欲阅读庆山,可以先阅读这本书。

从《月童度河》到这本《镜湖》,庆山的文字除延续了《素年锦时》起的高冷与深邃不算外,可能是由于深入学习了佛脚经典的原因,其文字具有很明显的佛教性的语言特征,内容上也多强调人的自我关照、心性、修行等等。内里、宽悯、服务、慈悲等是时常可以看到的,在充斥着科技与信息的世界中,人欲也随之膨胀,然而用尽心力去抓住的,并非是什么精华真理奥义。追求着隐居式的禅意。想要逃离尘世的种种,寻找真是的自我,获得真理。

《镜湖》读后感(四):以文之镜,清心之境

这是一本适合慢读和思考着读的书。就如作者所说,每个小篇章都是独立的,不管在什么时候,随便翻开一页便可以读下去了。

说写的深?其实也不深,无非也就是生活中的点点琐事亦或者是某些心情罢了。

可若说写的浅?其实也不浅,淡淡的语句中,不期然的,总有那么一两句,一下子戳中你。

倘若你觉得自己很浮躁,那么我推荐你读一读这本书。无论是什么时候,随便翻开,就可以读下去,每个小章节都很短,你却很容易在这样的短章节里,看见自己,也很容易被作者的某句话,将思维带去深远的地方。

自觉书名很出彩,也很是贴切文章。那一字一句,可不就是像一面镜子,照映出生活的细碎的模样。也一不小心,就照出了那个未曾遇见的自己。

记忆中的安妮宝贝,总是写着倔强而又冷漠的文字,深深的透着一种绝望和声嘶力竭。直到多年后重读这篇小散文合集,却不由莞尔,其实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不可触碰的柔软,而生活,也更会触发那些柔软。

想想我自己,大约是高中的时候,会去刻意的模仿安妮小说里倔强冷漠的女主,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总觉得莫名很酷。而现如今,却在成长中渐渐明白,人间烟火的温暖最为难得。

其实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只是很随机缘的翻开那页便是哪页,大概是心理作用,总觉得,偶然翻开的页面竟十分的贴合心境。也很容易让人安静下来。

罗里吧嗦说一堆,概括一下就是,这本书,总可以让你看见你自己。也总是能给你带来一定的反思和灵感。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沉下来,也很难能可贵,不是么?

《镜湖》读后感(五):温婉的安妮变成了佛系的庆山

不关注安妮很多年,还以为她消失了,原来是改名了。安妮在我心中,一直是中学时代的那个不是人间烟火的女子。 安妮给我的印象是很清秀,似乎是个对生活很讲究情调的人。安妮喜欢在那种最好是有玻璃天棚的餐馆吃饭或者是喝茶,给人的感觉似乎像是一个生活在过去时代的人物。 相比改名也一定有原因的。

拿到这本书,光看封面就一幅时光静止,岁月静好的感觉,颇有一番禅意。

翻开文字,还是那种淡淡的碎碎念,句子间偶有灵光,但整体上透露着一种peace的气息,非常佛系。相比之下,我十几年前看过的安妮宝贝的《清醒纪》,就不那么“清醒”了,还在物质生活中浮沉,还在男女情爱中徘徊,那个安妮宝贝,应该是彻底尘封了。

她的文字往后也是越来越淡然,她的微博上,不断提及“修行”“省察”“净观”,连留言评论区也绝不见一点红尘俗世的影子,看着真不像作者和粉丝的互动,倒像一众信徒一起修身悟道。

不过,安妮仿佛是80后的精神毒药,她笔下的文字颓废,但却极具煽动性。我的大学同学的高中同学,女的,看了很多安妮宝贝的书。她做得最绝的一件事,把父母给她的学费直接拿去旅游,包里带着安妮宝贝的书,当然在旅行的路上也在找那种穿白衬衫的男性,幻想着发生一夜性。呵呵,可惜她的钱不多,只能找我同学来救济,在我们宿舍住了半个多月,最后打电话给她父母要钱,回家了。

我对散文并不是很精通,有时候感觉跟不上这种节奏,特别是她在当了母亲以后还能坚守这份不食人间烟火的冷艳,而我早已变成围着孩子,锅盖团团转的中年妇女。每日被一地鸡毛的琐事烦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