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劳燕》读后感100字

《劳燕》是一本由张翎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017-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劳燕》读后感(一):回归

以抗战为背景,亡灵叙述,似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一步步深入骨髓的痛,像是残肢将断,仍在撕扯牵连。不得不说,女性作家总能将悲剧写的憾裂人心,体验式的阅读让人难以抜足,我想将张翎归入苦痛派作家,但又难以说服,抗战十年,而女性在底层的苟活又何止十年,她所做的,不过是最直白的描述,最残忍的告白 。三个男人与一个女人,荒唐的遇见,荒唐的离开,在战争的年代,说着最荒唐的现实,不如同时代一样,纷乱荒唐,何必想要残存着清醒,只是,书中的他们,她为爱而死,他死而复生。

《劳燕》读后感(二):人性是怎样一件千疮百孔的东西

《劳燕》以二战做背景烘托,更侧重于残酷战争带给普通人的伤害,引出个人的必要漂泊与无奈,折射人性的一些点。印象最深的,牧师可能懂得的那句“人性是怎样一件千疮百孔的东西“,我这么想的,如果人人都像阿燕一样经历种种挫折,仍愿意选择包容他人,那战争本身是否就不会存在?然而,事实是,每个人都和自己的弱点对抗,战胜的人寥寥无几,人都自私懦弱善忘,时至今日,见怪不怪,依旧算常态,但仔细一琢磨,多少令人同情的事情的起始,不就由这些缺点造就?

《劳燕》读后感(三):自强不息,劳燕动人---评《劳燕》

飞舞的彩燕勾绘成了素雅的小说《劳燕》封面。在浩瀚的中国成语汪洋中“劳燕分飞”其实更是一个偏向于贬义的倾向。而这部作品却独独借用了“劳燕”二字叙述下了一个战中中国女子的故事。

通篇的翻阅后,我更觉得作者选用“劳燕”二字实则是太精辟不过的选题了。确切而言,这更是一语双关的多重寓意。“劳燕”中的燕既直指着女主的阿燕,又暗指着这个女子艰难的人生。

这是一部描写抗战背景的小说。相较于我以往读过的众多抗战小说,我觉得《劳燕》的创作还是相当成功的。全书的内容紧扣抗战的背景又穿插入了一个中国女子自强不息精神的融汇。刚柔并济,生动感人。战争的残酷挥发极致地凸显着百姓们生活的不易。而那样战争年代下成为了孤女的阿燕人生

《劳燕》读后感(四):劳燕分飞

- “战争把人生浓缩成几个瞬间,战争把一个人从生到死通常要经历的几十年,强行挤进出门和永别之间那个狭窄空间。” 冷门小众好书,21年开年最佳。 高超的叙事技巧。 男人们的大结局开篇就被透露,三个亡灵隔空接力叙事,夹杂着两条坠入爱河的狗的观察视角和一堆信件通知函,女人的一生这才在不同的侧面中被抽丝剥茧地逐渐显露清晰。三男爱一女这种晋江写烂了的玛丽苏桥段反而毫不媚俗,女人作为他们故事的前景、中景、后景同时串联起了宏大叙事和个人命运,站在过去的被贞操阻拦,站在现在的被大洋阻拦,站在未来的被生死阻拦。战争和和平年代隔着疮疤,心照不宣缄默不言。 (ps:读到最后有一个巨大的伏笔,直接惊喜的在书上标记了三个感叹号,天才的设计。 pps:也有缺点,一个是三个男人之间的联系相对疏离,导致叙事核心的盟约在逻辑成立上稍有瑕疵,二是可能因为是女性作家,部分男性读者应该会觉得叙述过于黏腻情感有余而历史不足。)

《劳燕》读后感(五):感天地、动鬼神的故事

读张翎的最新作品《劳燕》是一种奇特的享受。这部长篇小说写的是主人公阿燕与三个男人的故事:抗战老兵刘兆虎,美国海军军人伊恩·弗格森,和美国牧师比利。作者的叙事手法新颖,通过三个逝去的亡灵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讲自己的以及围绕阿燕所发生的故事。

《劳燕》使我想起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作,如唐代传奇《游仙窟》、《谢小娥传》等小说中的人鬼之恋;如赛珍珠关于日军侵华初期的小说《女人亭》,其中讲到吴太太对美国传教士安德烈的爱恋,又如海明威写的有关二战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其中涉及美国士兵罗伯特与当地西班牙女玛丽亚之爱。张翎的这部小说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奇异的情调。作者以抗战为背景,写了一个充满人情,人性,和情爱的故事。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生活和人性有深刻体验和理解的高手才能写出这种跨文化,跨国际,跨生、死的,感天地、动鬼神的故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