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地狱》经典读后感有感

《地狱》经典读后感有感

《地狱》是一本由[美] 丹·布朗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4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狱》读后感(一):丹布朗初印象

我是先看电影种草(哪一部忘了),接着补完电影三部曲:天使与魔鬼、但丁密码、达芬奇密码,然后知道丹布朗这个名字和他的原版小说。 首先看的是这本地狱,还是有点惊艳的,即使看过电影的我也一口气全部看完了。丹布朗的描写我觉得挺好的,身临其境很具体,书的本身就像是场电影,不过大概有人会有接受不了过多的场景描写吧。 小说立意感觉主题上挺宏大,还牵扯到但丁和神曲,不过终究只涉及了表面,构思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巧妙。但兰登和西恩娜配合的一连串推理,节奏够紧凑,历史和密码学联系起来也是一大看点,顺带涨点冷知识呗。从开头被人追杀,到敌安我明的追逐躲藏,加上兰登教授的失忆让人分不清敌我和事件全貌,悬疑和紧张气氛是有的了,所以还是挺喜欢的。 佐布里斯特是天才也是疯子,居然想通过制造让人不能生育的病毒来解决人口问题,这想法着实疯狂。人口过剩问题确实严重,以我现在来看是无法接受这样处理的,不能像佐布里斯特那样高高在上的当“灭霸”。何况先不说这样是否真的解决了人口问题,单单这种直接剥夺选择的做法,带来的全新问题可一点不会比解决的问题少,这个复杂问题可不能简单化处理

《地狱》读后感(二):地狱

已经不太记得达芬奇密码讲的是什么故事了,只记得是一口气看完的。这本书应该和达挺像的,一如既往的有很多和艺术相关的东西,不知道丹布朗是不是在艺术方面很有造诣。不过我觉得我的空间感真是奇差,凡事他描绘的跟方位有关的东西都没办法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具体的形象,很困扰。

但是这本书讨论的内容我还挺感兴趣的,人类数量的剧增会加速种族灭亡,但我们应不应该采取一种极端手段淘汰一部分人。从书的一开始,我一直都以为是鼠疫,后来才发现是使三分之一的人失去生育能力,不得不说这种方法的长久性,也真亏他能想到。其实书的一开始一直说伊丽莎白没有生育能力,后来想想原来早就埋好了伏笔。结局一再反转,写得很精彩,虽然看到后面的时候已经能猜到大概了。

结尾我也喜欢。不是传统的正义战胜邪恶,而是这种病毒最终还是传播出去了,人类大部分被感染,只不过不会有人死亡,而是会有一部分人及他们的后代失去生育能力。不是说这个结局有多残忍,而是这是我们实实在在会面临的问题,不是把头埋在沙漠里就可以当作事情没有发生。不是随便搪塞一句在世界各地宣传避孕就可以阻止人类数量的增长。是不是真的要有大灾难才能挽救种族灭绝?这个问题到最后都没解。

书的议题挺不错的。

《地狱》读后感(三):书评

没有内容简介看的浅发表一点个人观点 这本书相较于之前的几本书来说,主题上有很大的变化前本大多数是说了宗教存在的意义。而这一本更多我觉得讲述的是人口的问题,人口问题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更能引起共鸣。作者将神曲与现代社会问题相结合。他的作品一直都很喜欢借鉴,大多数艺术家或者是艺术作品。这本书原本是讲述的是一个传奇的人物,所以人物介绍方面存在过多,但也是可以的。他只是一个小说家,并不是一个社会学家,也不是一个人口学家和科学家,所以不能对此问题提出一个真正的解决方案(开放式结局)。不完全的结局,其实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大的脑洞合思考空间,可以让人都会去尝试着去思考如何解决人口数量剧增的问题。就像但丁《神曲》中所写了通过了地狱的考验,最终走向了就是天堂。书中也多次描述了各个知名的博物馆和大教堂,从他的描述下,场景感特别的强,感觉身临其境。全书涉及了很多方面,比如说,宗教政治文化人口问题,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还有瘟疫病毒和各种的解密。原本可能并不是全部所知这方面的东西,但是看了这本书以后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这本书,作者想表达的,就可以多少有一些认识。这本书中载入《神曲》的史诗也是但丁的代表作。《神曲》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三篇描绘的是但丁从地狱穿过炼狱最终抵达天堂的过程,其中最

《地狱》读后感(四):堪堪能当旅游手册

我初中的时候,全球掀起了达芬奇密码热,丹布朗的一系列小说被引进了国内,人人都在讨论艺术史和密码学,显得特别有文化。那时我第一次读《天使与魔鬼》,彻底被其中的历史、符号、猎奇的边角知识和意大利的古迹迷住了,而教皇内侍那段科学V宗教的演讲振聋发聩,让人心潮澎湃,整本小说刺激又有大片感,很符合一个初中生的品位。当我得知丹布朗没红之前作品被摆在机场书店当作旅游手册时,还感到忿忿不平,觉得读者们真是有眼无珠。

即便在我去年游罗马的时候,我还一心挂念着这本书,有点像圣地巡礼似地把兰登的路线走了一遍。我去看了贝尔尼尼那座知名的《圣特雷萨的沉迷》,捂嘴不敢笑出声;我曾站在拉斐尔的陵墓前,抬头望向万神殿的穹顶,回想起维多利亚猜测红衣主教从穹顶上空被抛下来的场景;沿着罗马中轴线从万神殿步行到台伯河对岸,在圣天使堡的最高处,我到处找着那间椭圆形的光照派密室,并琢磨着幽深地下的那条密道;进入梵蒂冈,圣彼得广场前信徒熙熙攘攘,让人不由自主地脑补小说里抓马十足的反物质爆炸戏码。我猜某处有个筐装满了石头阴茎,而教皇专用的马桶仍然由纯金打造……

万万没想到,这是丹布朗留给我的最后一丝好感。当我翻开《地狱》时,首先就被好莱坞式的俗气开场和毫无文采的生硬语句吓了一跳。再往后看,兰登仍然拥有一个聪慧动人、双商极高的美女伴游,这让我更感困惑——连 007 都不再玩邦德女郎戏码,丹布朗居然还在教授身边安插这种角色,可以说非常专情了。如果我够naive,我会觉得它恰好迎合了当下迪士尼式“independent, strong, powerful female”潮流,然而这个设定实际上一点都不女权:每一个兰登女郎,就算再智慧能干也会落进“英雄救美”的刻板戏码,她们总会“正好”成为故事中心,被兰登迷得神魂颠倒,即便是这部里的西恩娜,见到兰登的第一面也是想和他厮守终身。我当时就标注了一个白眼。

十几年了,角色(无论是兰登还是女伴)连同笔力竟然一点都没进化。我没多久就意识到现在的丹布朗只能满足还是初中生的我。而尴尬的转场,时时刻刻令我想起了失败的动作类三流同人小说。

自然,你可以把它当成最好玩的旅游手册。本书着重介绍了佛罗伦萨、威尼斯和伊斯坦布尔著名的以及那些易被忽视的景点(多数你都可以在刺客信条里玩到)。除此之外,大片式场面结合强行“烧脑”(oh STFU)式叙诡,让它不用经受太多改编就能直接上银幕。换句话说就是极其媚俗,没有任何灵感和新意,甚至连匠气都称不上。丹布朗好像已经确定了一个框架,每一部作品都是在往这个框架里填内容,简直像是 AI 写作的。

而它最值得吐槽、也是让人白眼翻上天的情节,自然还是反派那个致力于让人类不孕不育的动机和手法。是的,人类已经多到爆炸,地球不堪重负,资源将被耗尽,要是人少点就好了……因此他利用病毒载体精确修改基因,让三分之一的人类除了不孕不育外没有任何其他病症,且这种基因在历代人中遗传的比例也会保持三分之一——作为遗传学家的反派,居然认为这是一个不会危及人类生死存亡的好办法。

你对自己改基因的能力真是超有信心,你丝毫不担心改动的基因会引发其他突变造就其他病症。而且你的研究只做了一年……一年?!利用一年时间独自开发学界不敢想的革命性技术,这种天才人设让小说变成了奇幻向。反派敢把这种病毒放出去还自诩为人类救星?还认为这个主意比殖民外太空要好?你算哪门子科学家?所以反派就是反派,他放弃考虑其他方法,只想让自己流毒万年,永垂不朽,实际上是只想圆自己的救世梦。

丹布朗通篇试图justify减少人口的做法,并通过兰登和世卫组织头头“原谅”了帮凶女主表达自己的开放观点。对此我只想说——这位朋友你听过太空吗?太空?宇宙?Space?谁跟你讲人类只能呆在地球了?人类旺盛的繁殖力量是星球殖民的最好引擎。在拓展星球疆域的未来,人类可以利用繁殖力在殖民星球扎根,而不用担心人口衰败,这也是让银河帝国欣欣向荣的基础。

当然,这只能算是作者和我在某些事情上的立场分歧,似乎不应用于评判此书。但我之前说了,它情节太俗、太舔好莱坞、作者十几年来文笔和技巧毫无进步,让人有看替换文的感觉……如果说达芬奇密码还能惊艳世界,目前的兰登系列只剩下了套路和吃老本。顺带说,达芬奇密码这类读物,现在也无法让世界动心了。上上reddit,哪个sub不在讨论各种耸人听闻的阴谋论?以前那些稀奇古怪的边角知识只属于专项研究人员,而现在无数资料公开,所有人头上都戴着高高的tin foil hat。

It simply doesn't work.

如果这个系列不迎来一个转折,或者画风突变,那么它的每一册也只能当旅游手册消遣了。而随着时间的行进,我可能会不念旧情地同意Cinema Sin的观点——在吐槽《后天》中的烧书段落时,他建议先烧丹布朗的作品。

《地狱》读后感(五):穿过地狱抵达天堂

7分!

兰登博士本季带我们解读但丁密码,畅游佛罗伦萨、威尼斯、伊斯坦布尔的教堂,通过作者这个专业导游的讲解,我们可以详细地了解到许多即使身临其境也可能无法探寻的秘密。

可以说大开眼界,又涨姿势了。

本季关注全球日益增长的人口危机,一个超人类主义全球组织在秘密、迅速地崛起,他们聚集了无数关注人类命运及发展的精英和组织。

>> 超人类主义是一种哲学,认为人类应该运用一切现有技术来改造我们物种,让其变得更强大。适者生存。

瑞士富豪贝特朗·佐布理斯特是一名遗传学家基因工程师,他研究出一种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迅速扩散,吸入后不会有任何身理反应,这种病毒直接作用于人类的基因结构。贝特朗制造的病毒是一种不育瘟疫,全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将失去生育能力。这种病毒最终被成功地释放了……

本书围绕着但丁神曲的地狱篇解密,为我们介绍了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黑死病,那场瘟疫夺取了7500万人的生命,近乎1/3的欧洲人口数量,瘟疫之后开启了伟大的文艺复兴,佛罗伦萨正是文艺复兴的中心,本书也是从那里开始。

关于人口数量、病毒、瘟疫之间似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以贝特朗为代表的超人类主义组织认为地球维持最佳状态的人口数量是40亿,人口数量达到某一个临界点时就会启动自我净化的机制,通过瘟疫、战争、洪水、地震等天灾人祸等方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短期内减少人口数量。

虽然有点令人难以接受,非常残酷,但历史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事实。

西恩娜是个智商高达208的天才,她也是贝朗特的追随者,可是她并不认同贝朗特削减人口数量的基因计划,她与兰登一起解密贝朗特留下的谜团,争分夺秒地想在病毒散播前独自找到,她不想交给世卫组织,因为她不相信世卫组织,她认为几乎所有广泛传播的致命病毒都是从他们的实验室里流传出来的。

天才的孤独在于他们所关注和担负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人亦正亦邪,就像西恩娜和贝特朗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提出的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生存与发展,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始终横亘在我们面前。

>> 如果你打开一个开关,会随机地消灭地球上的一半人口,你会这样做吗?

>> 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假如你不立刻打开这个开关,人类将在一百年内灭绝,你会怎么做?

>> “这是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之战——神话中一个著名的困境。那是大脑与心灵,理性与感性的古老战争,这两者绝少做出相同的选择。”

>> 不能仅仅因为人类无法想象某件事件会发生……就意味着它不会发生。

跟随兰登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但丁的一生,详细解读了《但丁神曲地狱篇》。

>> 纵观人类历史,可能除了《圣经》之外,再没有一件美术、音乐或者文学作品能像《神曲》这样,激发了数量如此众多的致敬、模仿、改编以及诠释之作。

波提切利根据但丁神曲地狱篇画作的《地狱图》,通过文字叙述仿佛就能看见可怖的景象。

作者还为我们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建筑、绘画、雕刻艺术家们。

乔治奥·瓦萨里和他设计建造的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韦奇奥宫建筑的五百人大厅,瓦萨里的《马西阿诺之战》气势恢弘令人惊叹。

吉贝尔蒂(1378—1455),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雕塑家,花了20多年时间,制作取材于《圣经》故事的佛罗伦萨洗礼堂青铜大门,被米开朗基罗盛赞为天堂之门。

美第奇家族赞助培养的艺术家们如繁星闪耀:达芬奇、伽利略、米开朗基罗…

正如地狱篇所揭示的,要想到达天堂,只有先经过地狱,最终回到群星的怀抱。

地狱篇以群星结束,本书也以群星结束,

本书作者与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担忧,不如说其实想与读者一起探讨人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且企图通过地狱篇带给我们的恐惧找到力量和希望。

>> 但丁的诗歌与其说描绘了地狱里的悲惨情景,还不如说描绘了人类克服任何挑战的精神力量,不管那种挑战多么令人恐惧。

>> 科学进步的速度太快,谁也不再清楚该在哪里划出边界。

>> 地狱中最黑暗的地方是为那些在道德危机时刻皂白不辨的人准备的。

>> 在危险时刻,没有比无为更大的罪过。

>> 人类在面临绝望时……会变成动物。

>> 总在看别人做什么的人是疯狂的

去寻找,就会发现。

PS:丹布朗在书中有一处严重的错误,我必须强烈谴责!也可以看出他对某些历史尤其是东方文化历史的严重曲解,及其对这段历史的随意性,缺乏严谨、尊重的态度!

这处错误位于第68章,原文如下:(错误!错误!错误!)

>> 致命的鼠疫又躲在老鼠背上,就这样从中国传到了威尼斯。曾经造成中国人口减少三分之二的瘟疫来到欧洲,很快杀死了三分之一的人——不管你是年轻还是年迈,也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

作者此处的说法错误❌

译者注:欧洲十四世纪爆发的鼠疫也称“黑死病”,起源于亚洲西南部(另一说起源于黑海城市卡法),约在一三四〇年代散布到整个欧洲。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七千五百万人死亡,根据估计,瘟疫爆发期间的中世纪欧洲约有占人口总数30%的人死于黑死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