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地狱之旅》的读后感大全

《地狱之旅》的读后感大全

《地狱之旅》是一本由[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狱之旅》精选点评:

●阿婆实在太超前了

●这是一个探险的故事,里面有一些推理的成分,比如说著名科学家为什么功力尽失,还有临终遗言留下的神秘信号,但是这本书更多的却探讨了自由的问题:“当你把一只鸟关进笼子里时,反抗是很自然和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一只鸟在一个足够大的鸟笼里;如果它拥有所需要的一切:一个伴侣、种子、水、嫩枝,所需的一切物质生活,它就最终忘记曾经自由过。”

●有点像科幻小说哈哈

●没啥意思,黄色版本普遍无趣,故事没什么逻辑

●阿婆肯定每次投保守党

●这本还挺顺畅的,就是如果侦探部分不精彩但爱情部分精彩的话,我也觉得可以啊。

●从伦敦回北京的飞机上读的,套装最后一本,all done !

●2019-138 #重读阿婆# 第59本 铁幕在那时的英国真是妖魔的严重

●为数不多的谍战案,脑白质切除术

●前半本追寻科学家失踪之谜,前往不明之地,后半本受困囚笼游走在崩溃或者被洗脑的边缘,只能等友军来救。相比阿婆其他几本一波三折的浪漫冒险小说,这本的故事不是很吸引我,没有惊险刺激的感觉,全书的悬念就两个,两个都在结局前知道了,最大的看点反而是BOSS和女主探讨自由那一章。拥有其他动物无法相比的环境适应性对人类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总有一天,“它会忘记自己曾是自由的”,多么令人战栗。

《地狱之旅》读后感(一):阿加莎女士的表态

新星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系列的又一部小说。从传统侦探小说标准来说它并不突出,因为只有在全书最后才出现了一起真正的犯罪,犯罪动机也十分老套。但是,我觉得这部小说在整个系列里是很特殊的:作者借女主之口,表达了她对于意识形态的看法。

我将这段话摘录在这里:

“你为什么如此贬低我们所生存的世界?这里也有很好的人。泥沼能更好地孕育善良和个性,不比强加的秩序要好吗?而且这个秩序今天是正确的,可能放在明天就是错误的了。我宁愿要一个善良的、可能会犯错的人类世界,而不是一个由没有同情心、共感和怜悯心的超级机器人组成的世界。”

女主以为她要去铁幕另一边,所以非常强烈地不认同“世界和平、世界统一、世界秩序”的目标。幸好她去的不是铁幕那边,而只是一个封闭研究场所,本书的敏感度一下子降低了——阿加莎拿捏尺度的本事真是高明,游刃有余。

这部小说出版于 1954 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表于 1946 年。彼时正是意识争论迷雾笼罩全世界的时候。话不多说,我非常相信这段话是她本人的心里话。

《地狱之旅》读后感(二):《地狱之旅》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地狱之旅》读后感(三):乌托邦中被粉饰的自由

阿婆的冒险小说我大多兴致缺缺,唯独这一本探讨的思想内核让我有些话想说。 书中阿婆创造了一个幻想中的乌托邦。 部分天才科学家们不满于政府或伦理的管制与各种各样的核查,而追求科研时的绝对自由,于是受人蛊惑,来到了沙漠中的乌托邦。 这是一座隐藏于沙漠中的巨大建筑,内里有他们想要的一切,诸如最昂贵的衣食住行,最顶尖的科研设备,不时还有各种娱乐活动:研讨会、观影会、运动会、舞会……重要的是,这里也没有任何外物束缚,他们只需要随心进行科学研究。 总之一切都是那么地完美,唯独一点:他们不能离开这里,也不能与外界通讯。他们完全地被这座乌托邦与世隔绝了。 换言之,这座乌托邦,其实是一所巨大的监狱。

来到这里的人们,也因此反应各异。 有人沉迷于安稳的物质享受,觉得这里就是理想中的天堂。这种人属于乌托邦里的大多数。 也有人立刻就发现了被囚禁的真相,而这类人又分为三种:一种是由始至终不曾迷茫,从未放弃追求自由——而拥有如此勇气和毅力的人寥寥无几,主角团属于其中之一;第二种是曾经试图反抗,却在失败后陷入绝望,过了一段时间,又觉得这里的生活没什么不好,便说服自己接受了现实。

“生活中最可怕的,莫过于太容易适应环境。人可以在任何气候环境下生存,什么都能吃,再苦都活得下去——不论是否被奴役。” “就像你第一次把一只鸟关在牢笼里,如果这只鸟所住的笼子足够大,如果你给它提供所需的一切:伴侣、食物、水、树枝,所有生活所需,它会忘记自己曾经是自由的。”

至于第三种人,属于乌托邦中最为稀少的一类人群:他们虽然立刻就意识到这里是一座监狱,但既不反抗,也不迷茫: “我并不在乎这里是不是监狱。这里确实如监狱一般,只不过牢房是镀金的。” “我是个社会人,社会人知道根本不存在自由这玩意儿。只有年轻的、未经捶打的人才会把‘自由’一词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社会和团体需要一个规则。而文明的实质是克制,寻求中间的平衡之路。人总会回到中间的平衡之路上的。” 从现实角度来说,他们其实是活得最为清醒的一类人群。然而这种清醒,未尝不是悲哀的。

好在,小说里我们可以尽情做梦,所以最终主角们成功粉碎了乌托邦,回到了广阔的人类社会,重新拥有了自由。 可在我看来,他们虽然离开了一个牢笼,所谓人类社会却也不过是另一个巨大的牢笼,唯独它比那座沙漠里的乌托邦,更加大一些、大一些罢了。 那么阿婆创造的这座沙漠里的乌托邦,又在影射些什么呢? ——只要这只鸟的笼子足够大,它就会忘记自己曾经是自由的。 所以其实我还是没搞懂什么是自由,这大概是个一生的命题了。倒不如最后一种人活得清醒。

话说回来,我看的上一本阿婆的书:《死亡终局》,也是在探讨自由。看来,“自由”,也是阿婆心中永恒的主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