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汉堡剧评》的读后感大全

《汉堡剧评》的读后感大全

《汉堡剧评》是一本由(德)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586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汉堡剧评》读后感(一):编校质量太差

在书店看到《汉堡剧评》再版很惊喜,立马买入,结果回来大致一翻,就发现注释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原文拼写错误,很影响阅读体验,不知是译者问题还是责编编校问题,希望修订时务必改正!

书中内容未及细读。

建议有法语和德语基础的编辑加工此类图书。

以下是我拍下的一些错误,这只是一部分,并非全部错误。

《汉堡剧评》读后感(二):悲剧的经典性

关于什么是悲剧这个问题是从亚里士多德《诗学》开始探讨的。《诗学》言简意赅,废话绝不多说,举例也极尽简略。新古典主义者们就像汉经学家们一样纷纷进行“亚正论”(神正论),各有各的道理,尤其法国新古典主义学派那一伙(这里的新古典主义包括晚年伏尔泰等人),对亚里士多德的字句展开论证,比如“悲剧引起怜悯与恐惧”以及“净化作用”,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些论证出现在本书后半段,无需多言)

莱辛仍然保持着一贯的斗士姿态,对伏尔泰,高乃依等人的悲剧阐释做了细致入微的攻击。这部分与《拉奥孔》中的戏剧结构类似,论战非常精彩。

但本书更重要的一面,或者说几乎成了莱辛名言的是“国王们引起我们的感动,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把它当人罢了。”(第14篇)

这为市民的伸张,更是为人的伸张。可以说悲剧的经典性就在于悲剧英雄的塑造,而如何构成这种英雄的形象,如何选取什么人作为英雄去行动,是至关重要的。英雄几乎承担了崇高这一品质,而崇高也是古典的核心所在。

这正是这本书的主题所在,关于悲剧的经典性。莱辛想冲破法国古典主义者的悲剧概念,而去确立他认可的真正的悲剧经典性。

这本书作为剧评,采用了周报的形式。其中涉及很多当时性的情况,对于异国今人来讲,确实太遥远了一些。但仅仅那些关于戏剧中的鬼魂,关于历史的真实,关于历史剧等等的一系列见解(更多像是创作谈,这也是莱辛文字明白易懂的地方),也足够了。

汉堡剧院

《汉堡剧评》读后感(三):【转】张黎:莱辛《汉堡剧评》成书的背景及其方法问题(外一篇)

莱辛是德国18世纪著名的戏剧批评家,《汉堡剧评》是其重要的批评著作。处于德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特殊时期,莱辛清醒地认识到德国文学的道路,不应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道路,而应是具有德意志独立意识的民族戏剧,由此他展开了一系列的戏剧批评活动。在《汉堡剧评》中,他提出他的戏剧批评观念,即市民戏剧观、人物性格观、戏剧教化观,并进行了完整阐述。在诠释批评观念的同时,他始终坚持两个重要原则,即批判古典主义和遵循亚里士多德“诗学”原理;为了配合观念阐释和原则贯彻,在方法论上,他采用了破立结合、比较分析和典型论述的方法对汉堡民族剧院的上演剧目进行独具特色的评论,为后世提供范式。正是在莱辛《汉堡剧评》的推动下,德国民族戏剧才得以发展、壮大,在历史长河中真正确立自己的地位。

原文载于:《外国文学研究》 1981,(04)

【外一篇】原文载于:《读书》 1982,(11)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