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观念的跃升的读后感大全

观念的跃升的读后感大全

《观念的跃升》是一本由[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5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观念的跃升》读后感(一):观念是进步的驱动力

在这本书中旨在梳理历史上存在并留存至今的观念,这些观念塑造了现在的世界观。为了认识当下和揭示未来,我们需要知道我们今日所想的来自过去的观念,它是我们对待新老问题的“精神武器库”。自作者看来,“观念”不是自主产生的,因为它不能在思维外运作,它与文化一样,繁荣、成长、风化、消亡。 “观念强于自然中的一切。思想者们可以被抨击、被焚烧、被埋葬,但他们的思想永存。” 观念从何而来? 人类有卓越理解和想象的能力(对某些异常有天分的来说,还可以创造),我们称之为“观念”。想象力有三种能力组成。其中两种是明确无误的进化产物,而第三种尚不明确。首先是记忆力,它是心智能力和思维方式,即使再糟糕的记忆力也会有助于创造想象力;第二是是良好的预判力,即使再好的记忆力经过时间也会变得扭曲,这种能力能够使我们看到不复存在的东西,预想下一刻的危险或机会;除了记忆力和预判力,语言是最后一个要素。它是一种系统符号,如果没有语言,我们可能无法说出思想如何产生。之前在看《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也说到,我们和我们的近亲猴子、狒狒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语言。 书中大部分的“观念”都来自欧洲和北美,作者的说法是“观念”没有好坏之分,他只是客观叙述这个结果,而不是文化正确。最早的观念来自于约80万年前的食人族盛宴的残渣遗址。他们会掰开同族的骨头,吮吸其中的骨髓,但这种野蛮的同类相食其实是典型的(几乎可以说是特有的,甚至标志性的)人类行为和文化行为。 “观念存在的时间越久,改变世界的时间就越长。” 到了大冰川之后,随着冰川的消退、全球变暖为当时的人类开发了新的生态位,农业的出现无疑是一场革命,也促进了城市的产生,也巩固了国家。产生了整体论、神谕、文字和法典、新的平等观念。在公元前二千纪末,文明进入一段漫长的转折期,也被称为“危机期”,自然灾害让原有充满新观念的地区受到了冲击,文明直接不复存在。文明的复兴往往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出现在新的地方和民族之中。 “我们还在依赖遥远古代的思想因为我们的新思想少得可怜。” 文化的对话中,观点会不断萌生,并且彼此滋养产生新的思想。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后来成为基督教的基础:当今世界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属于这三种“一神论”宗教组成的“亚伯拉罕”传统。耆那教和佛教也诞生那个时代,大部分成为印度教经典的经典文本也出自这个时期;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全世界至今。 从14世纪开始,瘟疫时代开始困扰世界,黑死病席卷欧亚大陆和北非,环境对世界的影响超过了思想,之前延续千年的宗教在这时被挑战,学者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文人主义者很容易产生一种历史角度的观点,意识到文化的变迁,文艺复兴开始了 。文艺复兴是观念史上第一次全球性的思想运动:“第一次在两个半球都得到呼应,第一次在赤道南北两侧都深入大陆的内部。”成功渗透世界的偏远地区,是史无前例的。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时期的新政治思想有科学相似的轨迹,适应新发现的影响,并以革命告终。 “相信科学和理性的结合是通向真理的正途。”就只有走到18世纪,联合世界中的思想开启启蒙运动。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瘟疫消退,人口增长,世界似乎越发繁荣。从“高贵的野蛮人”转变成“普通人”,走向民主,女性也开始追求平等的权利。 面对自然的苦难,再乐观的也会受挫,所以必须要有人相出一种理解邪恶的方法,以使进步可信。现今在机器人、基因技术和虚拟社交的影响下在不断改变,但本质还是和之前相同的,观念是驱动力。

《观念的跃升》读后感(二):一部大历史视角下的思想史——读《观念的跃升》

精神是什么?没有物质。物质是什么?从无精神。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著名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开始了在《观念的跃升》一书中对于观念发展史的研究。

首先要说明的是作者对于“观念”一词的理解,“观念”是想象力的产物——超越经验并胜于预判。接下来作者分别就人类历史上,从原始的采集狩猎文明到集约化的农业时代,再到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最后到近现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作者对人类发展史上的观念作了丰富的论述,旁证博引,视野宏大。

观念的形成离不开两个关键的要素,一是人类不佳的记忆力,二是良好的预判力。在观念的发展史当中,作者做到了其他思想史研究没有做到的一点,那就是追溯的时间足够久远,一直到距今80万年前的阿普塔尔卡的食人族,他们的同类相食行为可能是一种与神交融的神圣形式,由此形成了最早的观念。而在整个观念的发展史中,作者最关注的问题包括人类怎样认识世界?由此引发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等,保守主义,怀疑主义的观点在书中都有所体现。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人物之多,运用的学科和研究范围之广,充分体现出这样一部著作的深刻价值。在原始人类和农业文明时期,作者运用认知考古学和比较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去论证;在中世纪,作者对影响人类范围最广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相关论述,所涉及的学科包括历史学、哲学、宗教学等等,而到了近现代的人类文明,涉及到的领域就更加广了,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宗教、心理学、教育学、数学乃至人工智能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正如哲学的概念一样,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本书对人类观念的研究,跨越时间之长,研究领域之广,思路清晰,各章之间内容连接紧密,真正地做到了让观念的发展史变得清晰,为我们提供了一副我们现在赖以生活的思想观念从何而来的全面画卷。

从细节上看,作者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也足够深刻,如在对文艺复兴的研究中,作者指出:从5世纪到15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对古典观念、风格和绘画的某种复兴,从某些方面来看,古典传统永远不需要复兴;对于旧事物的重振,文艺复兴的作用并不突出,对于新事物的开创,文艺复兴非常重要。在民族主义的美国变体中,作者认为:美式英雄都是社会需要但不需要社会的局外人:他们做了男人必须做的事情,在危机的边缘拯救社会,孤身一人,对枪战和决斗满不在乎。

读书的过程就是从薄到厚,通过本书,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人类文明史上观念的发展,同时也会收获一份厚厚的书单,诸如尼采、哈耶克、托克维尔、卢梭、伏尔泰等思想家的著作,通过读这些著作,更进一步地来加深对观念的理解。另外,人工智能的进步也使得人类去思考:人工智能是威胁还是希望?未来社会会出现《西部世界》那样的场面吗?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观念逐渐趋于同一化。未来观念会向何处发展呢?有待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观念的跃升》读后感(三):天下风云出我辈 ——读《观念的跃升》有感

历史发展了多少年,观念就变化了多少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浪漫主义的美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现实主义的寄托;“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这是唯美主义的诉说……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国别,不一样的表达,也显示出风格迥异的观念……

所谓观念,就是人类理解(对某些异常有天分的人来说,还可以创造)想象中的行为(或此种行为的产物),它较其他所有动物表现得更为卓越,并能让我们表现出激动与收获颇丰。这个解释是来自于英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的最新译作《观念的跃升:20万年人类思想史》,他的研究覆盖海洋史、环境史、思想史、全球史等多个领域,被称之为“目前在世最优秀的历史学家之一”。由他执笔以全新的观念探讨人类历史与命运,再适合不过……

为什么历史会发生?为什么人类的故事又如此富于变化? 一种认为与物质有关,一种认为与精神有关。物质与意识的主导地位之争横跨了千年,直到近代辩证唯物主义的出现,才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的反作用于物质。产生观念属性的精神,可以产生物质形式表现的多样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它视为人类多样性的起点。观念与大脑不同,它不是客观的物质,当记忆和预判被激活并相互摩擦时,灵感的碰撞会促使观念产生创造性的火花。当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会产生不同的灵感,强大而持久的观念促使我们寻求应用方法,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环境。正因为如此,观念成为大多数其他改变的源泉,也让人类独树一帜,屹立于地球万物之首。

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这些都是哲学思想中难以捉摸的概念,因为两者都可以用追求自身利益方面来解释,这让最初的道德成为弱点的来源。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直到黑格尔的出现,他的观点让我们对观念的认识更进一步。其实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实现有价值的成就,换句话说,我们都是历史的玩物,但是,总会出现具有非凡智慧或才华的“世界历史人物”,虽然他们不能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是他们推动了历史的步伐,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再经过尼采、叔本华、梭逻等一系列思想的变化,最终发展到历史唯物主义,即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迈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历史进入崭新的一页,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是一个家园,观念也同样会产生变化。我们的各种文化将以势不可挡的方式急剧趋同,虽然不久的将来世界可能只剩下一种文化,但毫无疑问,我们会用更出色的思考,成就更深度的跃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