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逃离循环》经典影评有感

《逃离循环》经典影评有感

《逃离循环》是一部由伊斯蒂·马达拉斯执导,丹尼斯·萨拉兹 / 多丽娜·马提诺维奇 / 佐耳·昂格主演的一部科幻 / 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逃离循环》影评(一):本片比恐怖游轮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恐怖游轮剧情很简单,基本看到一半就猜到八九分了,正因为剧情太过简单,所以循环就显得毫无破绽而被某些人奉为经典,本片为什么总是被人说bug太多?因为大家都忽略了恒量和变量的问题,恐怖游轮很明显是恒量的循环即每次循环都一样,本片就是变量循环,最恐怖的还是一直在递增的变量循环,即大循环不变,里面的每个小循环却一直在变化而且是根据每个男主不同的选择而变化,就产生了像蝴蝶效应一样的效果,每个小循环相互作用影响又始终跳不出大循环。所以显得剧情逻辑很乱让观众理不清头绪,但这也正是本片的出彩之处。

《逃离循环》影评(二):影片的涉及的物理理论解读

我觉得这片是最复杂的一部时间循环的电影,同时具备平行 宇宙重叠和闭环循环的效果。整个大宇宙就是个时空闭环,在这个闭环的时空里所有的事物互为因果,又因为重叠时空的加入导致因与果同时存在同一个时空里,彼此产生互动。

下面说几处重要的细节来详细说明这个理论

最后在地铁里同时存在两个男主,一个和女友坐在一起,另一个独自在远处坐着就是给乞丐面包的哪位,为了方便解说分别设为A和B,因为A男主手上刚被画了8,所以可以把B男主看成是A男主的未来版,也就是“果”,但是又因为B男主之后一系列的行为才出现的A男主,所以B男主又成为了A男主的“因”

男主去医院的时候经过了精神病区,有一位精神病人自言自语的说自己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非常有趣,由此可见时空重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早就有这现象了。

女主出车祸的时候站在楼梯上的男主看到了另外两个自己,看见男主的每一次不同的选择都会产生另一个平行世界,而其它平行世界里的自己都会重叠到一起,最终哪两个自己都被干掉了,当另一个自己被干掉的时候光线闪耀,尸体消失,象征了另一个重叠时空的消失(根据薛定谔理论推断时空是以自己的意识为存在基础的,当自己的意识消失了那么与自己意识相联系的那个时空也就随之消失了)也只有这样世界才不会因为多个时空的重叠而崩溃

《逃离循环》影评(三):无法挣脱的死循环

影片带着西西弗斯式的挑衅和宿命,为爱挣脱却进入无限的死循环。相同的剧情一次次重复,男主看见了自己,杀死自己,再循环。这个循环是女主设计的吗?为了筛选最爱自己的男主吗?影片带着生生死死宿命论的味道,男主贩毒的药物是从尸体身上提取的,妻子怀孕了,男主一次次被杀,女主一次次被车撞;男主的人设从胆小、逃跑到勇敢的保护女主,迎接新生命。影片结尾出现了细思则恐的阴郁,无限次循环成功带着女主坐上地铁的男主,发现这不过是另一个死循环的开始。无法挣脱是这个电影最恐怖的地方。

电影中男主真正的内心诉求是挣脱,无论有没有循环都想挣脱。影片一开始男主就想带着女主逃跑,避免黑老大的追杀。女主怀孕,不想逃跑,然后开始了循环。这是个恐怖的循环,恐怖之处在于其无法挣脱,无论各种的心理转变,最后都是死循环,即便杀了自己,也还是死循环。无法挣脱是这个影片的基调,一个半小时、三个主人公,一直都在奔跑,气喘吁吁,坐上地铁后又回到了影片最初。重新循环。

斯蒂芬金说最恐怖的事物都在我们周围。我觉得“无法挣脱的死循环”可登榜首。《沉默的羔羊》中的女探员,无法挣脱内心的那只待宰的羔羊,电影开始也是在FBI内训场奔跑。《致命ID》中的男主,一直在大雨天慌忙救人又杀人,情节紧凑,同样无法挣脱的是自己悲惨的童年。一旦内心有了无法挣脱的东西,循环就开始了。剧情会围绕着这个无法挣脱的内心一遍遍上演情节相似、结果也相似的电影,生而往复、死而往复。

因此,如果说这个剧是女主为了挑选爱人设计的循环游戏,不如说这个剧是女主的视角,也许存在于女主的脑海中。女主无法挣脱的是对爱的渴望和控制,于是周边的剧情和人物都围绕这个内心的“无法挣脱”而运转起来。影片色调灰暗,气喘吁吁,光线尖锐,故事发生地方都选在一些幽暗的地方:医院的楼梯、地库;男主不停的被黑帮老大用枪打死,女主不停的被黑帮老大撞死。这里面的剧情设置,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普通人留恋的温情场面。最后,无法挣脱的是“自私”,这个自私被穿插在影片的各个角落。

影片没有设置严丝合缝的逻辑,也没有剧情结果,也没有精敲细打的合理性。但犹如西西弗斯的故事,上帝叛你往复的将一块巨石推上山,巨石推上去又会滑下来,于是再推上去,往复无止。一旦有了无法挣脱的内心,就有了宿命,生命就开始了循环。

《逃离循环》影评(四):爱让他们在无限循环中得以拯救和升华。

2017年的时候,看过这片子。

当时刚离婚一年,对情感方面的事情很悲观。

那时候我觉得,这片子并非描述时间循环。

而是表达爱的循环。

爱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无限循环。

男主角从一开始不爱女主,要一个人逃跑。

逐渐转变为更爱女主,要跟她长相厮守。

最终因爱的力量而变得更聪明更敏捷更强大,并战胜boss。

所以逃离循环靠的是爱。

看起来很美好是吗?

可惜最后女主角画的 “∞” 让整个故事大反转。

“ 逃离安娜,救救自己”。

我想这段莫名其妙的对白才是故事核心吧。

以爱的名义困住另一半,

这个故事在《消失的爱人里》已经讲过了,

崔健的《花房姑娘》也是也是这么表达。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没有爱就没有力量,有了爱又堕入无间。

人生就是这样循环,逃不出去的。

2022年02月。

我重新看了一遍这部电影,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以前看这片子,感觉很悲观。

认为人生必然因情感而陷入无限不重复的悲惨循环。

所有生活琐事里的不愉快,都因情感无法互通而持续重复。

人的情感,总归还是负面大于正面意义的。

我现在成熟了一点,有些不一样的思考了。

突然觉得这部电影非常正能量。

女主角想要得到男主角的爱,最终得到了;

男主角想要变的更强大以摆脱boss的控制,他也做到了。

说的大一点,女人想要家庭幸福,男人想要改变世界。

这些他们俩都做到了,最终都成功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爱过程虽然很艰难,很辛苦,而且很大的风险。

但是真心相爱,结局一定是升华的。

所有的磨难都有回报,都不会白费。

他们俩儿成功,都有一个契机。

那就是觉醒。

男主角第二次重复,突然觉醒了。

女主角撞到路人,突然也觉醒了。

女主早就知道生命就是在重复的挣扎中觉醒并升华。

并且她不断的以各种方式试图让男主明白这个道理。

她知道又要开始新的试炼,所以坐地铁的时候在他手上画“∞” 以示提醒。

并且她显然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无限循环。

因为男主内心有爱,所以他们可以轻松面对下一次循环。

最后男主角被画上 “∞” ,他又一次觉醒了。

觉醒要靠天赋或机缘。

但爱是一种主观能动性很强的选择。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向死而生。

不断觉醒,不断超越,最终走向圆满。

这一切的动力,都是爱。

《逃离循环》影评(五):企图让观众烧脑,结果只有导演自己把脑子烧坏了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烧脑指的是复杂但逻辑自洽。

例如微积分是烧脑,2+3=6是脑子烧坏。而这部电影就是后者。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剧情很混乱,很多地方交代不清楚,逻辑断裂十分严重。

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电影在剧情开头试图写一个时间循环的电影(正如影名所言),即男主一号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带着记忆成为男主二号。回到最初的起点,试图改变过去,创造新的未来。但是,电影的结尾却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关于平行宇宙的电影。男主一号和男主二号的区别不是时间上的先后,而是空间上的不同选择。

但是,稍微看过一些科幻片的影迷们就会知道,时间循环电影和平行宇宙电影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剧本。时间循环是可以继承记忆的,但是平行宇宙不可以。导演随意的糅合两种类型的剧本,其结果只能是一塌糊涂。

叙事能力弱体现在方方面面

在剧情开头,关于男主要干什么、女主要干什么,就这点事电影都没有说明白。

男主假装要坐飞机运毒品,实际上坐火车逃跑,但女主却把火车票拿走了。

女主为什么要拿走火车票呢?

我们知道因为女主怀孕了。但女主怀孕和火车票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说女主担心男主抛下自己跑了,那么为什么要私自拿走火车票呢?

火车票被拿走,意味着男主只能坐飞机,按照boss的计划去完成交易,因为如果男主既不坐火车也不坐飞机,那么boss仍然会认为男主私吞货物,男主等待的只有boss把他打死。

难道女主因为自己怀孕了,所以希望男主遵守boss的安排?这就是女主所谓安稳的生活?

还是说女主希望男主直接报警,然后把这对小情侣因为贩毒全都抓进监狱里?根据电影中男主熟练的藏毒品就可以看出,这不是男主第一次犯案了。

剧情中间,在开头男主一号死后,女主撞上了男主二号,这个男主二号直至电影结尾也没有任何身世的交代。

这一段是最让我不满意的地方。

正常的时间循环电影,走向时间循环时,一定会告诉观众从哪里开始主角进入了循环。比如睡一觉醒来发现一切都是昨天的剧情。又或者干脆进入时间机器等等。如此交代观众才会有代入感。

电影里任何交代通通没有。给人的感觉是重新开始叙事。

男主二号哪来的?他是经历过时间循环,还是没经历过时间循环?男主二号和男主一号什么关系?

我最开始认为是经历过时间循环的,也许影片到最后会交代男主二号的身世。理由是男主一号和男主二号在面对女主时的对话完全不一样。很明显男主二号已经知道了剧情。

撞上女主后,不同男主的反应:

男主一号:你手里拿着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录像带?谁杀了我?

男主二号:我们又来到了这里(说话同时四处张望行人和周边环境)。(女主安娜被撞后)这次我要用不同的方法。

问题来了,影片未解之谜,男主二号是怎么知道剧情的?

我们看到最后,影片的主视角一直都是男主二号。这导致当我们回顾剧情时发现,男主一号和男主二号不是先后关系,而是平行关系。男主一号选择不救女主,男主二号选择救女主,正是选择的区别造就了两个平行空间。

但如果是平行关系,男主二号是怎么知道男主一号的剧情呢?在浴室里还可以教训另一个自己,义正言辞的说自己应该救女主。男主二号怎么知道男主一号没有救女主呢?

要知道男主一号最后是死在浴室里了。如果要填补中间的空白,我们还需要再拍一段,剧情是男主一号被杀后,重新醒来变成了男主二号,结果发现一切照旧,然后听新闻、和女主吵架、最后再一次撞上女主,醒悟过来原来自己是在循环里。但是这段剧情电影里竟然不拍!

然而我的脑补还不成熟,主要在于男主死而复生的设定是需要重点介绍的,所以后续剧情还要提及这个设定,后面的剧情也要添加很多新内容。

因此,如果男主一号变成男主二号,观众需要大量的脑补,脑补内容足以拍一部新电影。

脑补过多的电影是不合格的。脑补如同美术作品的留白,适当的留白的确可以增加作品观赏性。但是你不能在一张白纸上随意点个点,然后剩下的全叫留白,这是耍无赖。

就挺弄巧成拙的,观众为了圆剧情连克隆人都出来了,真是辛苦大家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