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品中国文人·苏东坡三百篇》的读后感大全

《品中国文人·苏东坡三百篇》的读后感大全

《品中国文人·苏东坡三百篇》是一本由刘小川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47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品中国文人·苏东坡三百篇》读后感(一):以碎片组构全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古代文豪之中,若评出最受欢迎或者最受崇拜的诗人/词人,我想李白和苏东坡肯定是名列前茅的。之所以如此,不只是因为两人的旷世才华,还因为他们的豪爽不羁的性情与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在宋代词人之中,苏轼被称为豪放派的领军人物,也堪为宋朝最“风流”的文人。关于苏东坡的传记,最为知名的要数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刘小川老师的《品中国文人:苏东坡三百篇》则是最新的一部关于苏东坡的著作。不同于前两部的地方在于,这本书通过碎片化的方式呈现苏东坡的多个面向,进而拼凑出全面完整的苏东坡形象。就像作者所说的,故事与故事相勾连,形成一张网。这本书描述苏东坡的处境与心境,以此展开北宋蓬勃生动的生活画卷。

苏东坡无疑是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妙人,林语堂在《苏东坡传》曾如此精准地概括苏东坡,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这句话可谓提炼出了苏东坡不同的身份和品性,这些丰富多彩的面向在这本书中皆有展现。

我们都知道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正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为苏东坡著书立传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和苏东坡是老乡,不考虑时间因素,两人的住址只相差一百多米,可以说是近邻了。因此,作者在写苏东坡的时候,不仅是作为一个苏东坡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更有一份深沉的感情在,正是这份感情,让书中的苏东坡更加有滋有味,真实生动。

近几年的阅读,大多为国外的文学、社科与哲学书籍,对国内书籍反而读得不多。当我们张口闭口卡夫卡、福克纳、博尔赫斯、波拉尼奥、卡尔维诺,或者字里行间总要扯上韦伯、涂尔干、施密特、福柯时,也许遗忘了我们还有《道德经》《论语》《尚书》《左传》以及老庄、孔孟等智慧先哲,还有唐诗宋词以及灿若群星的诗人词家。所以在最近的读书中,我也在发生一个转向,就是多读读我们的古典文学,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多陶冶在古典文化的美学艺术之中。《品中国文人:苏东坡三百篇》正是这样一本书,阅读此书,不仅进一步了解苏东坡的豪迈人生,还增进了对古典知识和历史文化的了解,颇有受益。

《品中国文人·苏东坡三百篇》读后感(二):《品中国文人.苏东坡三百篇》:刘小川的蜂巢

近日,《品中国文人.苏东坡三百篇》(以下简称《苏东坡三百篇》)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小川是四川眉山人,出生成长就在东坡故里。他是中国传记文学的领军人物,被称为畅销百万的“中国传记文学的革新者”。早前,《品中国文人》《苏东坡》《苏轼——叙述一种》《先贤与中国》和《品西方文人》等传记作品,已经为他赢得了业界口碑和读者的好评。《苏东坡三百篇》褪卸了擅长的评断,以随笔记录的方式创新,还提出“低沸点欣悦”等新概念。

首先是结构创新。“笔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史学体裁,形式随意,格式不拘。《苏东坡三百篇》的文体类笔记小说,有见闻杂录、辨析考证,创新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上。寻常结构多如纺锤,中间粗,两头细,这部传记却似蜂巢。从公元十一世纪中叶,西蜀小城里生发,北宋时期的连续事件,被勾连成为多墙面的立体大网,细细密密地封盖了苏轼的一生,像蜂巢有相对独立的房间,单篇记录不足千字,纤薄短小,却承载了历史纵深的辗转腾挪。

其次是表达创新。基于传统汉语的艺术自信,刘小川没有采用纯粹的方言书写,却有很多方言表达,如调料佐饰民间百味。例如“闹天干”“费头子”“掰爬海”,不加以说明,外地人恐难理解。眉山教师曾经尝试方言朗诵,再创作后,深受学生的喜爱。在促进传统文化的保存和赓续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重要的是,它们并非野史笔记,而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地保有艺术真实,超越地域空间,以今人之心体味古人,是对历史真实的撷取和酿造。

内容上也有创新。八百字左右的篇幅,从细微处撩开,男女老少,前世今生,像蜂蜜、王浆、蜂胶、花粉,都是东坡文化的恩惠。美食界有一种说法,“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简单并非浅俗,用刘小川自己的话说,是“作家要知道写什么,更要知道不写什么。”当初纪晓岚评白居易,“乐天每有所作,令老妪能解则录之,故格调扁而不高。然道情叙事、悲欢穷泰,如写出人胸臆中语,亦古歌谣之遗意也。岂涉猎浅才者所能到耶!”同理,能让学生理解喜爱的作品,又能写出胸臆,刘小川的“不写之写”带着中国人“无为之为”的坦然,在读者心里,自然能咀嚼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千般滋味、万般感慨。

总的来讲,《苏东坡三百篇》深入浅出,贴近平民,也贴合东坡本人的精神特质,是对东坡精神的参悟和践行。有人不理解,这样创新到底为了什么?他说,他的愿望是把年轻一代从手机短视频的世界里召唤出来。刘小川成名多年,自然懂得如何超越时代著书立说,并非少年意气与时代硬刚。这让我想起熙宁四年的苏轼,想到那年的《上神宗皇帝书》。作为个体,我们无法跳出时代的场域,类似问答干脆交予山川江月,让时间证明。

刘小川给我的印象并不张扬,相反极为低调,譬如将军没有刀剑气,他身上的文人气息也不明显,接触很久才能感受他锐利的一面。他把荷尔德林的诗献给苏东坡,“思想最深刻者,热爱生机盎然。”所谓生机盎然并不等于荒莽丛生,异苔同岑可以,旁逸斜出就不行。因此他会用思想的锐行干出披荆斩棘的事来。从他的传记作品不难看出,他所推崇的世界级文豪,不论东方西方,无不大开大合,具备开天辟地的性格特质。苏东坡“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托尔斯泰也是“放浪形骸的纨绔子弟,从堕落中升起的文学太阳”。与他接触的过程,往往就是感受他独特为人的过程。一方面,他安居乡里、远离喧嚣,潜心阅读、著书立说,是低调的学者;另一方面又挈领文坛,致力于文化推广,在东坡文化普及和传播领域,尤其高调。真正触动我的,始终是他的平民情怀,是他对底层社会持续地关注与关怀。公开资料显示,他曾做过印刷厂的工人。我不止一次目睹他跟朋友打听下岗工友的消息,看见他真情流露,以骨血相连、不可割舍的姿态呈现于日常。据我所知,眉山本地的下岗工人、退休老者、一线教师,甚至普通作者,确实能在小川老师这里撷取精神的力量,获得滋养。我曾见过他们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喝茶聊天,唇枪舌仗异彩纷呈,只要瞅准他,便来之则安,安之可战,战之能赢——输了,也是要俯首甘败的。

随着时代变迁,岁月流转,他所植根的文学家园,早就厚实了!持续关注的读者会发现,《苏东坡三百篇》的人物,多显惇厚旷达,场景也多和谐欢乐,令人联想到丰子恺的小画。他的锐气让文字依然呈现开合状态,却非虚无主义者的呐喊在空旷的精神领域泛滥,而是有源源不断的作品充填。同时,他还用实际行动夯实着文化传播的现实空间。

理想可触碰,现实有温度。

在苏东坡的故乡眉山,大部分文化志愿者都以一种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姿态,守护“三苏”这类源头性的文坛巨擘,从传统经典中品味初心。刘小川也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孜孜创新,令人感佩,为此写下这段文字,给《苏东坡三百篇》点赞。(龚莹莹)

(原文发表在《天津日报》上)

《品中国文人·苏东坡三百篇》读后感(三):品读苏东坡: 有趣的人就要有趣的说

如果说我们最熟悉的古代中国文人,那么苏轼必然是名列前茅的。从我们的中小学课本就有十九篇之多,以后或许还会多。日常人文所能遇到的东坡故事就更是不胜枚举了。

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列;书法,他又在“苏黄米蔡”四大家之列。他究竟是怎样一个全能人物呢?有诸多从不同角度论述东坡先生一生的著述。

然传记太长,历史太远,不如打开这品读系列,不长的文字300篇勾勒串联起苏轼的一生,分享东坡先生那诗意的日常点滴。

苏轼的祖父苏序好做打油诗,也为百姓和当地知县仗义执言,更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父亲苏洵(就是三字经里的苏老泉)幼时好玩也好学,一时不见成绩家人也不给他压力。其母程夫人更是“不残鸟雀,不发宿财”,潜移默化的都给了苏轼以正面影响。

一直觉得东坡先生是个有趣的人,眉山家乡人说他是“三好学生”:好玩、好吃、好学!

好玩:小时候的他“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让学堂先生摇头,却得祖父点头。后来到了徐州又去漂流“百步洪”,虽然手忙脚乱,东倒西歪,但也大得其乐。

好吃:东坡先生一生可谓是吃遍天下了。小时候回家围着妈妈转,看那一桌好菜是如何做出来的。更有甚者,还曾伙同小伙伴和弟弟苏辙等自己办宴席,弹弓打鸟,长线钓鱼,偷了家里猪肉,加上香肠鸡蛋,把肉做得肥而不腻爽口的很。后来,在黄州还写下了打油诗《猪肉颂》:“黄州好猪肉….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能为猪肉写诗的,估计也是没有几人了。

黄州、惠州、儋州,一路走一路吃,还有了“东坡肉、东坡肘子”等美食发明,就是流放到海南也能发现生活的美味。美食故事就是更多了。和刘贡父的“皛饭毳饭”的典故读来不禁哑然失笑,不愧东坡先生。

好学:“遍识人间字,读尽天下书”是苏轼的书房对联。其自从幼时从南轩读书以来,数十年间,三次手抄《汉书》,陈寅恪尝言:“有宋一代,苏东坡最具史识”

同时苏轼也是个人间至情的人,对父母、对兄弟、对妻子、对朋友都是至情至爱,即便因为意见不同与王安石等也无私人恩怨。

虽说是品读苏东坡,但书中也有不少篇章谈及当世界名流。举荐苏洵的金陵奇人张方平,当朝宰相韩琦、富弼,一代文宗欧阳修,名臣包拯,变法图强的王安石,在一个一个故事中刻画出北宋一代的狷介风流众生相。

东坡先生,这么有趣的历史人物,一定要写得有趣才好。这部书很有趣。自宋朝以来,人们都好谈东坡居士的各种故事,亦真亦幻。就像“三白饭与三毛饭”的故事,在不同的宋人笔记中,就有刘贡父、钱勰、黄庭坚等说法,人们对东坡先生的诗文轶事都是喜闻乐见,千百年来一直未绝,总觉那人间烟火处,有味是清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