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和苏东坡一起吃饭读后感锦集

和苏东坡一起吃饭读后感锦集

《和苏东坡一起吃饭》是一本由郭晔旻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24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苏东坡一起吃饭》读后感(一):和苏东坡一起吃饭

出门在外的日子里,我常常会怀念家乡的饭菜,虽然那是粗茶淡饭,但往往会让我吃的很享受。吃饭这件事,有时候重要的不是吃了什么,而是和谁一起吃。

最近我读了《和苏东坡一起吃饭》这本书,本书讲述了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的饮食风格,不仅有美食文化作品的活色生香,又融入了其在历史背景下独特的饮食意义。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吃饭即是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是较为容易获得的一种精神满足。

我们在吃饭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在享受一种美味,还可能通过吃饭这种形式来获得某种情感上的联系,或者是获得心理上的归属感与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觉得,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的饮食,总是缺少些温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了解食物的来源也有其意义,这不仅关乎历史,还关乎一种生活态度。

史书上说,齐国名相晏婴出使楚国时,楚国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宴会上摆了些橘子。晏婴不知道这玩意儿如何吃,就连皮一起往嘴里送,从而引起楚王的讥笑,几乎酿成外交上的失仪事件。

苏轼应该算得上是一位妥妥的美食家了,他对食物的研究颇为广泛,,东坡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就我而言,我一直想尝一尝东坡肉是什么滋味,也许和我们能够接触的肥肉在口感上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

在这本书中提到,传说,为了感激苏东坡,过春节时,杭州城中百姓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东坡盛情难却,便收下了猪肉,又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用自家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送回。老百姓看到苏东坡不忘黎民,遂将他送来的这些香飘味美的猪肉叫作“东坡肉”。

难怪余光中先生曾说过:“如果去流浪,不要和李白杜甫白居易,要同苏东坡一起。和苏东坡的流浪,那才是真正的快乐,苏东坡这个人太有意思了。”

和一位美食家一起去吃饭会是一种很有趣的经历,因为在品尝美味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许多知识,故事,这会让吃饭这件事情不显得那么单调乏味。

吃饭可以很有趣,饮食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值得回味。

《和苏东坡一起吃饭》读后感(二):一餐一饮皆是文化

新启航第29海里:《和苏东坡一起吃饭》,郭晔旻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

转眼临近年末春节将至,对于传统的中国百姓而言,又要开始“忙年”了,而这其中占比例最大的就是一桌团圆餐,细细算来我们的传统节日似乎都与吃息息相关,有的节日甚至是有专属吃食,足以见中国人对“吃”的重视,不止是果腹填饱肚子,更岂止仅是讲究。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老子则云“圣人为腹不为目”,可见吃在中国是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并得到了重要性的“认证”。

你会发现,“吃”这件简单的小事,你若不去研究它那你每日仅是以“动词”来完成吃,维持着生命的吃,当然也有些人会简单的从悦己的味道角度选精美符合而食,但你若将“吃”理解为一个名词去探寻其背后的文化,若开一扇巨大城池的大门,有你学不尽、读不完、记不全的广阔知识,最近阅读了《丝路小史》《诗画中国》等作品作者,大家熟悉的文史学者、作家郭晔旻的新书《和苏东坡一起吃饭》,更是让我深有此感。

这本书可不是专门写给苏东坡的传记,不过我确实因为书名被吸引,大家都很熟悉,大家所称的苏东坡,即集合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等众身份的历史文化名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生仕途多舛屡遭被贬,但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更是有着一颗无比璀璨的爱吃之心,贬官到哪都发掘当地之食材,研发各式各样美食,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

与此同时你会发现,放眼整个世界,很少有以诗人文人的名字来命名食物,但中国就有曹操鸡、太白鸭、东坡肉。在书中你能跨越千载中华文明,一探为何“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古人的一餐一食一饮一馔中,到底包含了多少遥远的记忆。苏东坡是众做东宴宾客的一个代表,以他拿手的那道“东坡肉”与你把酒言欢,聊聊猪肉是如何占领中国人的餐桌的。当然,还有一众古人为你讲述,今时的一日三餐是何时开始成习惯的等等。

当然,书中还有许多饮馔学识,有趣有料各个都是“涨知识”的小品文章,咱们的邻居日本人喜生鱼片,但为何这个发源于中国的吃法在今天并未被大众所接受;“南食稻,北吃麦”如今这个习以为常之事,这其中又有多少历史缘由和文化交融;“晚来天欲雪”“红泥小火炉”,冬天一下雪就牵动其晚上炉上涮羊肉的心,而这“涮羊肉”究竟源自何方;“蒸羊羔儿、蒸熊掌、蒸鹿尾儿、……”相声名段《满汉全席》中的菜肴究竟是不是清宫御膳。

许许多多有意思的“知食”都在书中,以大的中国历史朝代为划分,作者细心帮你梳理不同时期的饮食风格,其中不仅有美食文化作品的活色生香,更又融入历史背景下独特的饮食意义。佳节临近,您大可参照着书中提到的些许餐品,为新年的团圆宴添上一道历史名菜,更可以在宴席之上,与你团座一起的家人,特别是其中的小朋友们分享在书中读到的知识,你会发现吃的目的不仅是吃饱更是一种传承,餐桌之上满是那文化乾坤。

《和苏东坡一起吃饭》读后感(三):唯吃不可辜负

如果说有机会回到过去,有两件事是我必须做的,一是找李太白喝酒,另一个就是和苏东坡一起吃饭。估计有太多人也有这样的心思,我可能要排很长的队,不过想想也觉得很激动。

《和苏东坡一起吃饭》这本书出现在我的面前时,就有点触动我的内心,果然还是有人想到一块去了。文史学者郭晔旻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自古以来很多的美食故事,配上好看的手绘插图,还是不要在半夜看吧,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 东坡肉的美味自是难以忘怀,时不时在短视频平台上就能刷到教做东坡肉的教程,就好想让我家那口子一起来学学。这本书以和苏东坡一起吃饭为名,我一开始还以为是跟着苏东坡一起吃吃遍他一生走过的那些地方的美食呢,没想到的是同名的那一篇是介绍猪肉跟我们餐桌的故事。虽然有点小错误,但总的来说还是挺有意思的。

我们能吃到啥,总的来说还是受到时代的限制的。举个例子,你炒的一手好鸡蛋,回到过去一看,没有锅,没有锅铲,可能连油都没有,是不是你就只能老老实实吃水煮蛋了? 谈起料理这个方面,老祖宗们可是没怕过谁,跟着时代的脚步,料理技术与时俱进。横向对比一下,这个星球上有谁能跟得上咱的脚步?

日式料理很多人喜欢,刺身估计也挺多人喜欢的,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代表刺身的生鱼片这东西也是我们老祖宗们玩剩下的了。历史上有几个朝代还挺流行的,有一手高超的切鱼技术很受人欢迎的,不过到了后面就渐渐不弄了。

时至今日,市面上吃生鱼片的店不多,顺德鱼生就是其一。想当年,我借调到外地,当地的同事们就带我去品尝了顺德鱼生。第一次吃确实感到很新奇,独特的口感和吃法到今天还是记忆尤新。同时也是我第一次感到一条鱼居然能有这么多种吃法,每种的感觉都不一样,实在是牛。

说起豆腐,很多人可能立刻就会想到麻婆豆腐这一名菜,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我这边的客家酿豆腐,当然还得是自己家做的,料才足,吃起来才更爽。早在汉代,豆腐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不过当初并不受重视,完全无法想象它后面的流行程度。 以前姑丈家就是做豆腐的,小时候不知道吃了多少的豆浆豆腐花。豆腐的制作过程中,有很多的衍生品,先是豆浆,然后是豆皮,再来就是豆腐脑,这是北方叫法,我们这边叫它豆腐花。豆腐花也是家乡味道,当然是甜的,外出的人们回来的时候,往往都会去豆腐花店吃上一两碗。 民以食为天,说到吃的事,可能几天几夜也说不完。高端料理,市井小吃,各有市场。人生在世,衣食住行,对自己好点的话,我觉得还是唯吃不可辜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