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24格》经典观后感有感

《24格》经典观后感有感

《24格》是一部由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执导,剧情主演的一部伊朗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4格》观后感(一):奶牛

题目就想取个有意思的。

电影结构我很喜欢,画面hen喜欢,每一幅动态画面都让人心旷神怡。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匹马在下雪的森林谈恋爱,而摄影

机在车里偷窥,黑色的书和白色的雪地构成整体画面结构,非常有东方意境,车窗的摇上摇下增加了故事性,而自己的解读空间变得很大。

还有一个是大面积的雪地上画面正上方有两排树,中间留出一条供鹿v穿行的小道,一群鹿跑过林间小道的时候,那是一种静谧与动态完美结合的美,无声胜有声~剧情在一匹小鹿等在那,彷佛静止,这时候才看到右边又出来一匹下鹿,也许它两是朋友也许是恋人,情感瞬间有了一点温度。我好爱奶牛

《24格》观后感(二):看了《24帧》,我觉得我也可以拍电影。

不要误会,这绝没有贬低的意思。这部电影由24个大自然、日常、返璞归真的片段构成。我不禁反思,自己遗漏了多少对身边生活的探寻,遗漏了多少对内心触动的记录。

想起两件事,都让我感觉“重生”。第一个是戴眼镜,曾经由于近视度数不深一直不戴眼镜,自以为不影响生活就行。后来终于佩戴了眼镜,清楚记得走出街道的那一刻,所有周边习以为常的熟悉,都变得如此陌生。

第二个是最近决定走在街上的时候摘掉耳机,好好的感受周遭一切。曾几何时走在街上只想戴着降噪耳机,与正在亲历的现实世界隔绝,进入一个由音乐创造的虚拟世界,似乎那个世界的声音更了解也更能触动自己。渐渐明白,所有的感触都来源于生活。换种方式,一切日常都变得如此新鲜,似乎每天都上演着一个个鲜活的不尽相同的故事。

我的房间窗外有颗大树,树上常有几只鸟,偶尔会在清晨时分响亮地鸣叫,把我吵醒,有时候真想破口大骂让他们闭嘴。偶尔周末坐在窗边晒太阳看书,也能听到他们吱吱喳喳,似乎是为我这份悠然自得增添一点儿气氛。同样的事物,因为我的心情可以如此变幻莫测。

我想,应该可以随性地任性地把一切触动记录下来,无论是文字、拍照、视频,什么都好。

《24格》观后感(三):24个主观感受

写在前面;1.5倍看的;边看边记,非正式影评 1喜欢画面的红绿 2喜欢车窗的开合 5喜欢音响的混合 以及故事联想感 6喜欢[抓狂] 背景的歌剧声和窗户徭役的树枝 像我的一场梦 (总体的动物感生命感 很怪异的和谐) 7的色调有点像死亡笔记 感觉一般 9 宫殿狮子 搜索了一下,狮子为什么要蹬土233 10 我喜欢这个配色 这个场景 羊好容易和宗教联系在一起 树 圆圈 啊啊啊喜欢! 11 一般 感觉重复感 12 喜欢这个配色与构图 我喜欢日光与温暖 (这个信鸽我家里有很多只!!!哦哦!!ovo!!) 14 单纯喜欢这个拍摄画面 楼道洞中 笼中之鸟 15 他们有点孤独又有点热闹 俺也喜欢 放空发呆的瞭望 17喜欢且一般且平淡 18前遮后挡的拍摄 我没有太多尝试过 19奶牛和熊猫的世界是黑白的吗233 喜欢 20很开头[发呆]不喜欢 21静 22喜欢小狗 喜欢我的八万 主观觉得旗子与小狗很像be的亲密关系 23很夏天 很像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海报 听觉联想运用到极致 24电影落幕 再见绘梨

《24格》观后感(四):电影最纯粹的面貌 只剩你和电影面对面

(短评写不完的备忘)

阿巴斯用电影的形式来说明电影是什么,丢掉一切修饰,它纯净地只剩下你和电影,24帧固定镜头里,你和电影相对而坐促膝长谈。

1揭示电影与绘画的区别与关联,画面内一旦有了运动和声音,电影就可以区别绘画而诞生。

2.3回归电影最纯粹的一面,把单镜头的魅力和力量最大化,静静观察平静的冲击和每一次汹涌。

4.10.11.21枪惊林中鸟等,声音营造的画外空间远比任何外部冲突更有力量。

5单纯呈现音乐与生俱来的叙事效果,适时加入会为画面无限增值。

6-9.13-14.17-19.20电影几经变迁,仍是风吹树叶自成波浪,凝视自然展现它渐进现实的天然属性。

12自然的光影同样发挥功力,投映在幕布的鸟和声音,即可成为电影。

15前景运动后景静止,并置照片与影像,音乐游走,雪花飘零,极致动人的美。

16交由观众任意阐释,也是电影的魅力之一。

22抽掉人为创造的故事,依靠画面自然叙事。

23构图角度的选取亦可充分表意,仰拍木堆,闻声而倒。

24用最纯粹的电影形式——画面内的运动和声音框入播放的电影,回溯叙事开启的电影的魅力,自反并告白,是最大的礼赞。

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电影最纯粹的面貌,没有故事没有理论,只有固定的画面和声音的力量。抽离所有,真诚的面对电影才是最重要的。此时电影不需要任何“理论”阐释,若有,或许是对它的一种“亵渎”。

阿巴斯展最后一部安排《24帧》再合适没有,于我而言,这是对“电影止于阿巴斯”最生动的读解,格里菲斯创造人为叙事,在故事已经成为电影必备的此时,阿巴斯回归它本质的属性和最纯粹的面貌,重新告诉我们电影原本是什么。

《24格》观后感(五):Movie Never Dies

《24帧》从标题就在给所有以任何形式观看它的观众一个提示:思考影像本身乃至影像影像之外的关系。有了这样一个前提打底以后,在观看每一帧的时候,画面在动,大脑也在动,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睁着眼的冥想,思考导演究竟想通过怎样的运动画面让观众重新思考影像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1.显然,阿巴斯在特效的使用方面不是一个老手。所有涉及雪地和大雨的“帧”都让我感觉特别割裂:即使动物行走的过程留下了脚印,但身上始终没有白雪落下来的痕迹或者打湿的翅膀实在是很不现实主义,又或者这本身就是在给观众一个思考特效和现实,特效和影像的机会呢?但在第15帧里,伊朗的民众站在埃菲尔铁塔的前面,身后走过一个又一个异国行人,雪花飘下,行人或抖落身上的积雪,或撑伞遮挡,埃菲尔铁塔亮起彩灯,耳边传来人们的熙攘声和法国香颂,背对着观众的几人岿然不动…静止和运动,过去和站在,不同国度的人们以影像、特效的方式在同一个画框中出现,是多么美妙的奇迹时刻啊。

2.实际上这也是一部非常阿巴斯的电影:非职业“演员”、大景别、少配乐…一切都以最本真的方式在运动,整个运动过程又以非常朴素的方式进行记录,然后再到观众面前的银幕上进行呈现,观众又从中去揣摩影像和所谓“现实”的关系:眼前看见的影像,是真正发生过的事实,还是导演刻意为之选择呈现给观众的现实;观众是否又愿意臣服在导演的调度之下,还是小小的反叛去坚持自己,去发现导演安排之外的惊喜角落(狮子那一帧在石门上爬过的昆虫、配乐下若隐若现的人类运动轨迹等);影像里发生的现实,是真的发生在此处,还是通过别的方式从别处移植过来(海边行走的鸭子,雪地里躲避风雪的羊群旁边牧羊犬慵懒的躺着,树林里穿梭的奶牛等)。这些思考给我带来的趣味,早已超出影像本身的现实。

3.第6帧里,窗外在风中挺立的树木“伴随着”咏叹调在疾风中摇摆,树叶仿佛鸟儿飞翔一般有了生命。乌鸦落在窗棂,纹丝不动的羽毛仿佛在暗示它从第1帧里飞来,飞机飞过,它也顺势飞起,树枝和叶子依然在呈现“飞翔”姿态,咏叹调到了高潮,一切配合的天衣无缝。在最后一帧里,依然是在窗前,沉睡女孩面前的电脑播放着以一帧一帧的速度进行着的吻。如果没有影像,如果一秒钟里没有24帧,所有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魔幻时刻将没有办法以最直接有力的方式,跨越时空出现在小小的一方银幕之上,人类拥有掌握图像捕捉的方式,拥有影像,拥有电影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情啊!

在电影面前,在银幕之下,我们似乎和雨中驻留在海滩边上的那排栏杆上的乌鸦没什么区别。我们看着它们,就像它们望向大海,波涛汹涌,无穷往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