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金妮与乔治娅 第二季》经典影评有感

《金妮与乔治娅 第二季》经典影评有感

《金妮与乔治娅 第二季》是一部由James Genn执导,安东尼娅·金特里 / 布里安娜·豪伊 / 斯科特·波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妮与乔治娅 第二季》影评(一):我找到喜欢这部剧的理由了

我很喜欢这部剧 但是前几天做标记的时候 一下子没有找到理由 明明很打动我来着 或许因为女主颜值? 嗯 颜值确实喜欢 但不只于此 。今天我突想明白了 第一:我喜欢乔治娜身上的韧性 像看到了我自己一路从犄角旮旯走到现在的那种拉扯感 每当到一个地方很深入的时候 我就想逃 亲密关系中 工作中都是如此 因为我害怕我的底色不被接受 害怕大家不接受这样的我 so bad 第二:自己很难信任别人 也很难相信别人值得信任 更严重觉得no trust in the world? 被人欺负了我会忍 不喜欢寻求意见 不喜欢将心事表露出来 很理解乔治娜第二任老公殴打她的时候 她没有寻求第一任老公的帮助 因为始终相信 我们自己可以解决问题 这样有利也有弊 就像某一天长大了 我们会对我们的小孩说 你有事情一定要说 独自一个人走 真的很累 第三:当走到某一天的时候会发现so stupid 我以为我没有选择的 但我回首的时候 我发现 我其实不是完全无路可走 只是因为太害怕了。我应该后悔 但我没有选择后悔 因为后悔也回不到过去 我只能反思 尽力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 继续埋头向前走。

第四:边界感弱 真的很难定位到自己的边界感 我们无意侵略别人的边界感 但也不懂尊重别人的边界感 求编剧对乔治娜好一点吧 现实中我知道幸福很难了 所以想在剧中让她幸福的

《金妮与乔治娅 第二季》影评(二):喜欢的青春剧

一开始能看下去,始于颜值。妈妈georgia真的是又美又勇敢,而且看她从坑中一步一步爬出来,也太励志了。我感觉自己很共鸣这种 只能靠自己 的感觉。也理解她为什么会强势,会“自以为是”地对女儿好。美貌是双刃剑(虽然我没有),加上georgia的聪慧,不大杀四方都觉得不对。

ginny的青春期看起来无病呻吟甚至各种被弹幕骂,但是我也很能理解,年轻的时候就是会觉得一点事都是天大的事,更何况她的成长中确实缺乏一些安定的因素。

里面的每一个角色我都很喜欢,我觉得max是 如果不在高压环境下长大让我自由发展 平行宇宙里的我,我本人很喜欢这种性格,像是自己的一个隐藏人格。marcus的depression更是让我看了觉得太懂了,抑郁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爱也太正常不过了,就是黑洞。很羡慕这种龙凤胎设定,小镇邻居设定,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好近,找朋友玩好方便。

第二季最后的结尾实在是感动到我,什么叫真爱啊,就是我把自己最脆弱最阴暗的一面暴露给你,你落荒而逃思考一晚上,第二天还是坚定地选择了我。虽然乍一看有点理想化了,但是他们这里还算是可信。一来是georgia真的够漂亮,二来是她能力够强,对paul的仕途确实很有帮助;怎么看她的matching value都很够格。

当然这不是最让我感动的,最感动的是ginny告诉georgia如果摊牌失败,那utah的落日真的很美。逃走乍一看是懦弱的,甚至是ginny动荡成长生涯里所痛恨的,但是这里她真正地理解了georgia,并且支持她去追寻真正的幸福。实在是太感动了。之前母女之间的种种猜忌,在一次次真诚的交流之后,终于彼此理解彼此支持,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动容的呢。

喜欢这个剧是因为看到了太多共鸣,并且不觉得做作。这些成长中的阵痛是真实的,人与人哪怕是亲人爱人之间的不理解和隔阂更是俯拾皆是,max分手之后的种种心理活动也非常戳我这个刚失恋的人,我也很高兴看到她最后变好了找回自己的同时也勇于和旧爱move on。

最后的一点私心的启发是,我也好想变好看啊

《金妮与乔治娅 第二季》影评(三):站在教育学视角看,我理解Ginny的“作”

第二季真的很好,能感觉到每个角色塑造得更丰满了。特别喜欢EP8&9的同一事件不同视角,喜欢这样互文式的浪漫。

看完剧去搜了搜评论,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部分网友都在指责作为女儿的Ginny青春期的作天作地;埋怨她看不到母亲的付出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鄙弃她想要母亲向她白所有,然而知道了后又陷入焦虑不安的矛盾状态。

我突然产生了一些奇妙的联想,拿出之前学过的“科尔伯格道德阶段理论”去思考观众的这些观点和态度,发现这其实很符合“布莱特效应”,即人们普遍会认同并趋向高于自己一个道德水平阶段的人的观点,同时人们反而会拒斥低于自己道德水平阶段的人的观点。(科尔伯格理论中,人类的道德水平分为6个阶段)

我们大部分观众,都正在经历或已然经历过Ginny的人生阶段,那个充满躁动的、身心都产生显著变化的青春期,这个变化包括了道德水平阶段。所以,一方面我觉得,网友们对于Ginny行为这么多的负面评价,是件好事,体现出我们的道德水平阶段都成长了,至少大部分观众是。另一方面,令我困惑的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包容地接受并看待低于自己道德水平阶段的人的行为呢?(元认知一下,也许我的道德水平阶段和Ginny一样呢,开个玩笑,哈哈哈)

作为教育学人,站在教育学的视角上,我会怎么做呢?每个个体都是从出生开始不断学习、不断成熟发展的,我会理解她的行为。因为我也是这样过来的,我不忍心指责她,因为我会觉得那是在指责过去不成熟的我自己。如果我是她的老师,也许我会为她寻找专业的心理辅导,就像剧中的父亲做的那样。顺便一提,那个心理辅导的过程很专业,让我看到了专业的心理辅导大概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胡言乱语了一些,也许早已偏题,最后用一句剧中Marcus的台词作为收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斗,每个人都有盲点”。所以我们也要理解和包容剧里这些没有上帝视角的角色的行为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