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读后感1000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读后感1000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是一本由[美]海伦∙凯勒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读后感(一):海伦的伟大是伟大之人的集合体

应该是人人都知道海伦凯勒,也都听说过她的《三天光明》吧。我一直觉得这是心灵鸡汤的书,所以一直刻意不看。这个暑假,当孩子拿到一个小学生版本的书去读时,我蓦地意识到我还没有读过这本书,还是应该花点时间了解一下海伦凯勒的世界。刚巧遇到了我比较喜欢的果麦出的版本,就果断入手了一本。

总体来说,此书有点鸡汤味,不过没有那么鸡汤。第一部分《我的故事》记录了海伦从小到大的一些事情,文字细腻,事情也不乏味,有一定的可读性。最大的感受是佩服沙利文老师,她真是一个伟大的老师。她不仅拥有过人的学识(各学科入门都可以),更厉害的是具备带孩子-尤其是像海伦这样的孩子进入知识海洋的方法和耐心。所有的老师都应该以她为榜样。p.s.我刚知道发明电话的贝尔竟然对聋人教育有这么大的贡献。第二部分是海伦谈对乐观的看法,我总体同意她的观点,即有乐观才有可能,不过一定的悲观也能带来生产力,当然,悲观到厌世的程度就算了。不过海伦对于美国的评价真的有点滤镜太明显的味道了,透露着白人的优越感,让人不舒服。还有,她的乐观也显得有点假,有一种宗教式给人洗脑的感觉。整个第二部分有点漫谈的感觉,有个别内容是重复的。第三部分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天光明》,读起来没有那么深刻、震撼,感觉有些草草了事。

总之,海伦是个伟大的人。至今我依然无法想象她是如何仅凭手指就能拼凑出一个比正常人还要丰富的世界的,显然,她对世界的感知更具体、更生动;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活得如牲畜一般浑浑噩噩—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世界既了解不多,更缺乏了解的动力。当然,海伦是一个非常非常幸运的人,她虽遭遇不幸,却有条件接受各种帮助—从她的社交圈就可以看出她的家庭非平凡人家,否则便不能请老师十几年如一日与她朝夕相伴,带她一点一点地打开世界。海伦的第二幸运就是找到了超越身体缺陷的方法,那便是求知。海伦读了很多很多的书,使他具备了独立探索的能力,从而能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海伦的伟大是很多伟大之人的集合体。

最后,还是有个疑问,她不是听不见也看不见吗,那怎么光听马克吐温的声音就能感觉到他的幽默呢?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读后感(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确实在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我也感受到了为什么海伦·凯勒是可以称上十九世纪的奇人。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写的一本关于她身为一个盲聋人的经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解了了海伦在小时候生的一场病后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虽然在海伦的求学生涯中,她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等等。她以一个坚定不移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对海伦来说,她童年的记忆对忘不了的一段记忆是她生的那场病,是这场病让她在高烧退下后发现自己看不见也听不见了。海伦曾在书中说道她是多么的渴望自己能和大家交流沟通,每当别人理解不了她手语的意思后很感到很无助。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她每天都是一种消沉的意识而面对生活,她的情绪也变得非常的暴躁,常常发脾气会乱扔东西。当时的、她是多么希望能重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让海伦仿佛又重新的有了希望,也成为了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在沙莉文老师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多的字,也让她知道了爱,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爱她的人。思考。

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最震撼是她是如何在成为一个盲人和聋人后,却又能做到许多她一直渴望着想完成的事。虽然她的经历很困难,不过她却从来没有半途而废过,也成功的完成了学习最后取得了学位。我觉得我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条件比她好几百倍的人却时不时的在说这件事很难而选择放弃的决定感到羞耻。明明一个盲聋人都可以坚持下来,为什么我一个没有盲聋的人却不能做到呢。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告诉我自己一定要像海伦学习,做什么事都不要半途而废。

“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虽然我像海伦一样经历过这些事,也或许只有海伦,这些失去身体某部分的人才有如此深的体会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读后感(三):被逐出罗马,只不过是生活在罗马之外而已

看的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因为这本书的知名度和版本众多,豆瓣条目里没有找到我买的这一版本。

海伦的故事小学时就听过,那时对海伦的了解也仅限于“一个失去视觉的人,克服重重苦难,掌握多国语言,努力学习考上了哈佛大学”而已。一直到现在,毕业了工作了,才因缘际会看完这本属于她的自传,才再看完这本书后去查阅有关她的资料。小学时总认为她的成就她所学到的知识是靠自身努力才得到的,读了之后才发现她的成就离不开很多人的帮助。海伦在书中也写到,她被社会各个阶层邀请去演讲后,发现自己以前的某些想法过于天真。以往她认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自己又盲又聋,但是仍然可以获得幸福的生活。事实上,她之所以能克服这么多苦难,其实都是仰仗别人的帮助。她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有疼爱她的父母,后来又能得到贝尔博士、莎莉文老师及诸多好友的帮助和鼎力支持,才能接受高等教育。但在最开始,海伦对这关键的一点并没有深切的体会。

书中的这一段很喜欢: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生命是理所当然的。我们都知道自己终有一天必然会死,但通常都认为那是遥远的将来。在我们身体强壮时,死亡便成了难以想象的事情。日子在无穷的展望中一天天过去,好像没有尽头。所以我们为琐事奔波,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对带生活的态度是冷漠的。

——因此我想,我们在运用所有五官时恐怕也同样是冷漠的。只有失聪者才珍惜听力,失明的人才能体会到看见光明的种种幸福。这种结论对于那些在成年阶段失去视力和听力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而那些从没有遭受视觉或听觉损伤之苦的人却很少充分利用他们这些与生俱来的宝贵能力。他们模糊懵懂地生活着,他们所看见的,听所听见的,却毫无重点,不懂得欣赏,这就又印证了那句同样的老话,我们总是在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直至失去那些官能时,我们才后悔没有好好加以运用;直至我们生病时,才意识到拥有健康是一件幸福的事。

全书对命运的抱怨,心情的低落描写的并不多,有也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看到更多的是海伦对生活的好奇和感恩。“被逐出罗马,只不过是生活在罗马之外而已”这句座右铭一直伴随着海伦并鼓舞着她。

树根深埋于阴暗的泥土,

分享着树顶上的愉悦,想象,

充满阳光的天空,鸟儿在飞翔,

啊,因为同自然有着共鸣,

所以我也理解了看不见的东西。

——————————————————————

单纯的记录一下看完第一遍的感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