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神卷读后感精选

《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神卷》是一本由马瑞芳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56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神卷》读后感(一):《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看鬼狐故事,悟人生道理

以前胆小不敢看《聊斋志异》等鬼狐故事,近些年发现鬼狐故事太好看了,不仅能刺激感官神经,还能领悟人生道理。像《聊斋志异》这类志怪小说真是太高水准了。

先来谈谈对于鬼、狐、仙是否存在的看法吧。有人会说,眼见为实,我没见过鬼神,我不信有鬼神存在。窃以为,有时相信的东西就是相信的,无条件的,不用证明也无法证明。比如相信努力就会成功。这个就是无法证明的,一是每次努力的结果不一定是成功,无法做到每次努力都得到成功这一相同的结果;二是有时甚至越努力离成功越远,因为方向错了,努力不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但你相信努力就会成功,做事时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自己是相信有鬼神存在的,在鬼神之间还有“仙”。“神”是去世离俗的,不跟我们这些凡人一起玩的。所以,我们读到记载于书中多是鬼、仙。“仙”字有个单人旁,表示仙还存在于人的范围之内。在东北有出马仙,有灵性的动物经过多年修练,有一定修为后,寻找一个出马弟子,仙家通过附体帮人治病等。对于“鬼”,《说文》中“人所归为鬼”。“归”字含义丰富啊,有所归,必然有从何来。所归即是来处,由此推论应该是鬼——人——鬼这样的轮回,表述更加明白一些应该是“灵魂——肉身——灵魂”。其实,我相信大多数鬼都是善良的。但被人所知的都是恶鬼,正如历史书中一大部分为大奸大恶之人。

我觉得鬼狐故事好看是从读了《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开始的,作者马瑞芳老师将《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分为人、神、狐、鬼、妖五类,对每一类的多篇文章进行详细解析,解析其中道理、表现手法、故事线索等。在《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神卷》中,马老师提炼出的主题是“幻由人生”,只要执着追求,梦想必会成真。通过马老师的解析,可以从这样的纯文学著作中找寻出现实意义。 我在读完后《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后,会觉得那些鬼狐好懂事啊,可谓是世事洞明。对此我的个人理解是鬼狐要经过四五百年修炼才能化为人形,毕竟活的时间长见识就多,见识多了就会明智。另一原因是能修炼成功的肯定是有灵性的。让我们在马瑞芳老师的领读下,随着蒲松龄老先生的笔墨,看鬼狐志怪故事,悟人生道理。

《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神卷》读后感(二):美丽新异界

马瑞芳老师研究《聊斋志异》四十余年,曾在《百家讲坛》栏目主讲《说聊斋》,是该领域专家。甚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的《生死疲劳》开篇对《聊斋志异》的致敬,也是马瑞芳老师一语点破的。莫言曾亲说:“我的《生死疲劳》开头写一个人在地狱鸣冤叫屈,我写时就想用这样的方式向祖师爷蒲松龄致敬。北京的批评家看不出来,马瑞芳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

《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这套书便是马老师通过“神卷”、“人卷”、“妖卷”、“鬼卷”、“狐卷”五个类别,来细细解读,展示300年前那个诡奇与绮丽的蒲松龄笔下的世界。

《神卷》本有23个故事,包括著名的《画壁》、《罗刹海市》、《狐梦》、《梦狼》、《阿宝》等篇,马老师将“神卷”总结出一个“幻由人生”的主旨,此处“幻”可是幻境、亦可是梦境。

“梦”这个主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从不曾缺席。例“庄生梦蝶”、“黄粱一梦”、“南柯一梦”等,这是个复杂且充满况味的主题,文人们写不断、写不老。蒲松龄亦是其中大家。

如书中言:“蒲松龄处于从《唐传奇》到《红楼梦》的过渡阶段,它扩大了'梦文学'的疆域,把梦变成凡人联系神鬼狐妖的最佳手段,把梦写的像日常生活一样可信可感。”

例《狐梦》篇,不仅以“梦”为题眼,且文章套叠三层结构,第一层是蒲松龄的友人毕怡庵因读了《青凤》,对狐女极向往之、日夜思想,恨不能自己也得遇狐仙。此时,人物尚身处现实世界,读到这里,仿佛是蒲松龄的生活随笔,且蒲公自己都煞有介事的表明这是真人真事。

接着,故事便递进到了第二层。毕怡庵精诚所至,终于梦到了狐女前来相会。一条线是毕生进入了梦境,一条线是文学手法上的类写实转为小说。

及到梦中毕怡庵与狐女一夜贪欢之后,故事结构进入第三层,即狐女的姐妹想过眼一下毕生,却又担心他大惊小怪、举止失措,所以将毕怡庵拉进他梦中之梦,众狐与毕生在梦中相聚。至此,三层套叠,柳泉先生将“梦境”拔高到了新境界。除却梦境的不俗之笔,此篇中五个狐女情致、颜貌、举止各个不同,但先生却分明写的活灵活现,亦自得:“有狐若此,则聊斋之笔墨有光荣矣。”

《狐女》篇将“梦”写到了极致,是《聊斋志异》的艺术巅峰。

除却《狐女》,马瑞芳老师总结,亦有许多其他蒲松龄首开之先河处。

《阿宝》篇,在柳泉先生之前,中国“离魂”主题中有单一性别趋向,即所有由爱生出“求不得”导致的“离魂”,全部发生在女子身上。但蒲松龄将千百年来“女悦男”的传统,改写作“男悦女”和“男离魂”,“离魂”这一主题才进入了更阔大的格局。

再例《蕙芳》篇,神女下降嫁与穷苦男子。马老师如此解读:(大意)在蒲公之前的神仙天女多是高高在上的,但在《聊斋志异》中神女多与凡间的男子过起安于清贫的生活,这是“神女的世俗化”;但同时神女所携带的异宝用于生活中时,男子得享这份待遇、过上了神仙样的生活,这又是“凡人的神化”。这种互动的变化,在文学演进过程中极为有趣。

总之,看过本书再去重新理解《聊斋志异》,又是一番新境界。

《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神卷》读后感(三):我拿什么拯救你!

《聊斋神卷》

看古代的妖魔鬼怪,曾经我读聊斋志异的时候,我只把它当做故事来读。读一读合上书本,这一本书也结束了。没有想过里面的故事会要告诉我什么?,也许只是想着体验一下阅读的快乐罢了。

今天阅读了马瑞芳先生对于聊斋神卷的解读,原来聊斋里面还隐藏着这么多的道理。

至今,受影视剧以及书籍的影响,我还记得画壁上的故事。马瑞芳先生解读的是“幻由人生”。她的解释也就是,只要我们能够大胆的去想象任何困难的事,那一切都有可能会迎刃而解。”当我们放下胆子,积极去尝试,也许会像他们说的一样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们要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因为真正的阅读,他的故事并不是真实的,他也有可能是虚假的,也有可能是在真实的故事当中穿插着谎言将故事写完整。曲折的故事才更能引起人的思考。

不知你是否记得《儒林外史》的那个小气的人,等到临终的时候,甚至两个指头,指着灯芯,最后也是讽刺这样的人是极度的小气。在现代社会中,也用这样的人来描述某一个人。

《种梨》是聊斋最早的故事,他告诉的道理也是人不要心存吝啬的念头,不然即使有家财万贯也会散尽,这也就是在说真诚的重要性吧!

《崂山道士》这个故事又是说了懒惰的人投机取巧,但是他一定会受到挫折的道理。其实在书中的很多故事与现实都是贴近的。有时候读书虽然只是读故事,但很多时候都会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弊端,形成自我的思考。

人的特点就是苦于不自知,如自知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不如意的事儿了。我想看了这聊斋的故事,也有一定的思考了吧?

也许别人的口口相传的道理,你无法听进去。这也是事实,对于很多的道理都是通过自身的探索才能明白,其中真正的意义。他人的相劝告只不过是他人的经验,在我们的思想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体验到,能自己给出总结。

就让我们一起看故事,一起跟随马瑞芳老师从这本聊斋神卷中了解人生的迷津,给自己更多的答案去找寻自己内心所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