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人物日记》读后感摘抄

《小人物日记》读后感摘抄

《小人物日记》是一本由【英】乔治•格罗史密斯 威登•格罗史密斯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元,页数:18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人物日记》读后感(一):The Diary of Nobody, which is the stories of everybody.

故事虽然发生在19世纪,但是对于今天的我,仍然新颖而又充满吸引力。普特尔先生的个人魅力就在于,他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质朴、正直、又充满绅士风度。他会因为说了一句成功的俏皮话而开心一整天,也会因为自己做的一件糗事而懊恼不已。

看完这本书出地铁站的路上就在想,如果谁看了这本书后有和我一样的说不出的欢喜和感动,那么我就会像普特尔先生最后一天所描述的那种最幸福的时刻来临一样开心!

“我敢说这是我这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所有的兴奋和所有的焦虑简直让我无法忍受。”

“我的眼中又一次充满感激的泪水。”

“回到家的时候,卡丽激动得满眼都是泪水,我赶紧让萨拉去杂货店买两瓶杰克逊·弗雷尔香槟酒。”

普特尔先生一如既往地喝着被哈特尔先生贬低得一文不值的香槟酒,开心着自己的开心,欢乐着自己的欢乐,感动着自己的感动。

虽然我的内心并不认同如普特尔先生所追求的平淡生活,但是我还是可以被他们夫妻二人之间的小情趣小打小闹而感动。

卡丽也是一位活泼有趣而又不落入俗套的女士,虽然她太过于顺从詹姆斯太太的话了,但这丝毫不影响她的俏皮可爱与端庄大方。

总而言之,就算是不绅士的戈英和无聊的卡斯敏在内,所有的小人物,我都喜欢死了。接着他们,我和19世纪真正的英国来了一场浪漫的穿越之旅。

《小人物日记》读后感(二):同样是描写小人物,伦敦一家人更胜一筹。

看到这本书纯属意外,因为最近这段时间不太能看进去大块头的书,所以就特意在图书馆找袖珍一点的小书,找着找着就看到了这本《小人物日记》,看书封面上写着杨绛、钱钟书偏爱有加、叹为奇作,乔治·奥威尔,T.S.艾略特推崇备至,出版百年不衰,就很好奇内容到底写的啥,让这么多大人物喜爱。

打开之后,内容虽然很好读,普特尔的生活也很搞笑,但读完之后觉着一般,不太理解这些人为何喜爱。而且尤其是看完书去查资料,发现普特尔并不是真实人物,所谓的日志也不是普特尔所写,是一个叫乔治·格罗史密斯的剧作家所写,这个剧作家还有这小丑演员的身份,这也就能理解普特尔在日记中为什么经常遭受一些窘迫情景,全是作者的演职经验呐!

我觉着如果对这小人物日志这类题材感兴趣,可以去看看动画电影《伦敦一家人》。小人物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它因为创作伊始就在报上连载,并不是一次性写出,前后有很大的割裂性。书中前半段普特尔的生活窘迫、日子过得抠抠索索,虽然自得其乐,但偶尔还是会被儿子、好友及妻子取消,因为其过于保守的生活态度。

但在报上连载过半这个作品就火了,火了之后受众对普特尔的结局就很上心,作者为了满足受众需求就突然让普特尔升职了,收入一下就增加了几十倍;让他头疼的儿子婚姻、工作、房子也都订了下来,老板更是大发慈悲将他一直租住的房子购买下来送给他,这个HE结尾不是说不好,而是本来人物就是虚构的,这样一个收尾故事更显虚假。

反观《伦敦一家人》,是儿子老年之后,将父母一生的故事用绘本的方式给画出来,绘本火了之后,电影制作公司又来找其买版权,将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电影。故事讲述了一对普通人从相识到相爱、相守、互相扶持到老的过程。这期间,虽然经历了战争、经历了改革、经历了儿子的叛逆,两人始终都在一起,相守终生温情动人。看完之后让你甚至有种错觉:时空流转,真爱不变。

我也知道评价一部作品的好与坏,不能通过人物的真实和虚假来判断,因为就算是作品的主角有真实人物原型,但写入到作品中也一定会有虚构的成分在。但我觉着既然都着重刻画小人物,而且我又是前后看完的这两部作品,那哪个作品的人物刻画更加真实,给人印象更加深刻,让人更加喜爱,那哪个作品就相较来说更好一点。

相较于《伦敦一家人》来说,《小人物日记》只能说是稍逊一筹。不过日记的记录方式还蛮有意思,看完我有在思考日记要怎么写才会比较有趣?我没有每日写日记的习惯,真实的日记应该也不会像书里那样连贯,但怎样的日记才会好看呢?也许我可以再找找这类题材的书来看看。

《小人物日记》读后感(三):《小人物日记》:如何过好Nobody的一生,真是个难题

作者:李伟长

1936年,钱锺书先生去巴黎旅行。随身没带英文小说,为了打发时间,就在旧书摊买了一本《The Diary of a Nobody》,原以为随便翻翻,没料到收获了一份意外之喜。为此,钱先生在“容安馆札记”的一百九二条,就此书的获得,写了这样一段话:

“余一九三六年夏游巴黎,行箧未携英文小说,偶于旧书肆得The Diary of a Nobody,姑购归阅之,叹为奇作,绛亦有同好。一九四〇年此书收入Everyman’s Library,而V.S.Pritchett复作文张之,知者稍多矣。(John Betjeman谓T.S.Eliot亦喜此书。)近日圆女方取读,因复披寻,益惊设想之巧,世间真实情事皆不能出其范围。”

钱锺书先生评价这本书丝毫不吝溢美之词,“益惊设想之巧”,“世间真实情事皆不能出其范围”,此等评价不可谓不高。挑剔的钱锺书先生,对一本小书如此情有独钟,怎能不让我好奇,这到底是怎样神奇的一本书!

在这短短的一段话中,钱锺书先生提到了三个来头不小的人物:V.S.Pritchett(普里切特)、John Betjeman(约翰·贝杰曼)和T.S.Eliot(艾略特)。

V.S.Pritchett(普里切特)

提及普里切特,国内读者可能不太熟悉。他生于20世纪初,是英国小说家,也写随笔式评论,经常为《纽约时报》及《纽约人》撰稿,追求行文风趣,喜欢这本书也就不奇怪了。按钱先生的说法,因为普里切特写过文章推介这本书,知道此书的人就多起来了,此君的号召力可见一斑。英国诗人约翰·贝杰曼爵士说,诗人艾略特也喜欢《The Diary of a Nobody》。这个说法的来处,见于《T.S.Eliot: A Symposium,compiled by March & Tambimuttu》,一本关于艾略特专题讨论的文集。那是1948年,为了向艾略特表达敬意、在诗人60岁生日时出版的书。入书的有其他诗人、学者、画家和艺术家谈论艾略特的文章,其中就有约翰·贝杰曼。

圣潘克勒斯国际火车站前约翰·贝杰曼的雕像

贝杰曼先生生于1906年,1969年受封爵士,1972年获“桂冠诗人”称号。1914-1915年他读高中时,艾略特教过他。我很好奇贝杰曼具体是怎么说的,国内没有译本,就托了参加爱荷华写作计划的青年小说家钱佳楠帮忙,热心的她连夜去图书馆查询,次日就把原文的扫描件发给了我。文章题为《The Usher of Highgate Junior School 》,文长三页半,在书的89页-92页。贝克曼在文中回忆了艾略特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贝杰曼说,因为艾略特诗歌、评论的严肃性,和看上去同样严肃认真的面孔,容易让人误认为他是个无趣的缺乏幽默感的人,事实上完全不是。贝杰曼强调,艾略特是一个极其风趣的、舒缓的、幽默的、敏锐的人,他喜欢的幽默作品就是像《The Diary of a Nobody》这样不朽的作品。这便是艾略特喜欢《The Diary of a Nobody》的出处。

虽然钱锺书先生对《The Diary of a Nobody》推崇备至,但它直到2005年才由三联书店翻译出版,已逝的翻译家孙仲旭先生所译。书名译为《小人物日记》,很是熨帖。我原本以为小人物,或许和《无名的裘德》一样,是一个艰难的苦闷的故事。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当镜头对准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普通人时,欢乐自然就多。身处英国维多利亚鼎盛时代,Nobody一词,意味深长,不仅适用于表达普通人的生活形态,也适用于形容整个维多利亚时代。

不妨沿着钱锺书先生的评语,先了解这本书的“设想之巧”,到底巧在何处。

作者是两兄弟,哥哥乔治·格罗史密斯(1847—1912),喜剧演员、作家和创作型歌手;弟弟威登·格罗史密斯(1854—1919),和哥哥一样,也是个演员,此外他还是个知名的画家和剧场经理。

兄弟二人虚构了一个小职员查尔斯·普特尔,让他虚构地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日记体,顾名思义,自然就是日常生活的叙述视角。不同于塞万提斯虚构了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又虚构了他眼中的骑士世界,小人物普特尔没有虚构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而是看似老老实实地把所经历的的生活记录下来。日记本是一种令人信任的文体,一定程度上说就是真实的化身。小说人物写日记,日记又是小说本身,这个设想的确机巧。如今看来颇为常见,在19世纪的英国文学中,这样的做法还是新鲜的。《小人物日记》的发表方式,也是先在杂志上连载,连载完后出版单行本。

格罗史密斯兄弟(右为哥哥乔治)

关于维多利亚时代的风貌,我们被灌输的普遍印象是古板、僵化,具体怎么僵化,如何古板,难以有清晰的说辞。有趣的事情在于,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群简直如群星璀璨,狄更斯、托马斯·哈代、奥斯丁……这份名单很长。普通人的生活如何?讲究门面的Nobody的日常生活何来?住在郊区的中产阶级查尔斯·普特尔被抓差充当了代言人。此人甫一出场,就瞬间奠定了全书的基调。钱锺书先生谈到的设想之巧,我以为部分就在这里了。

若论“世间真实情事皆不能出其范围”,则要细说小说的人物了。

主人公叫Pooter, 而不是Poter或者Pewter,之所以要强调他名字确切的拼写,因为Pooter先生特别在乎这个。无论是少了一个o还是把两个oo变成了ew都让他大为火光,甚至无法忍受,为此他居然两次写信给小报社抱怨,说你们把我名字拼错了,兹事体大,随意不得,要求改正过来。结果,不识趣的报社并没有听进去,照样把名字拼错了(许是故意的),还写了一段不怎么好听的话来取笑他。

Pooter先生这么在意名字的拼写,是因为他出席了市长先生的官邸舞会,在他这是难得的荣耀,可以证明他是个有脸面的人物,更可以给朋友炫耀下。名字拼错就不是他了,这完全值得追究。这只是书中一个很小的情节,也是前后两天发生的事情,因为两天中他就是写了这一件事情,估计是气晕了,虽然那确实是一份影响力很小的报纸。这自然和他虚荣很有关系,想想倒也无可厚非。毕竟对Pooter先生来说,出席市长舞会这等荣耀,一生之中没有几回,值得一生大书特书。

Pooter先生工作认真,一丝不苟,做任何事情都宁愿慢半拍也要做好。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能在那家公司干到退休,并且获得了老板的信任,为此老板还送了一间六居室且带个小花园的房子给他,成了住在郊区的中产阶级。

Pooter先生的六居室居所(作品插图)

Pooter先生似乎有点鸡肠小肚,日记里面常发牢骚,经常对这个有意见对那个有看法,可是未必因为这个就不和人家来往,来往照常,友谊同样存在。Pooter先生没有很多的好朋友,就那么一两个,虽然彼此经常损对方,走动似乎还频繁。

Pooter先生绝对没有绯闻,更不会闹家庭事故,因为他真的很爱他的妻子,且称之为美人。一个儿子都快结婚的中老年妇女还能有多美呢,只是在他的眼中如此罢了。更大的可能是,除了爱老婆,他也别无选择。

Pooter先生教子无方,孩子并不听话,也没有多大的出息,可是Pooter先生顺其自然,也只求他的儿子能养活自己,别无他求。至于孩子订婚、结婚的事情,孩子更是不拿他当回事,问都不愿意问他。一个失败的父亲,又何尝不是成功的父亲呢!

初版《小人物日记》

这就是Pooter先生。有一点笨拙,有一点幼稚,有一点单向思维(脑筋不转弯),有一点腼腆,但Pooter先生拥有自己的生命,他是一个毕恭毕敬和教养不足、不甚开心的男人。他讥笑下等人“在品位上就是不开窍”;接到市长官邸舞会的请帖,自豪地向周边人炫耀;他用红漆去漆家里那套几乎要散架的《莎士比亚全集》书脊,还有浴缸,结果滚水一泡,他从浴缸里出来,浑身上下都是红色。虽然在琐屑小事上不断出丑蒙羞,但普特尔先生那种天生的有点假模假样的一本正经,还是令他十分有趣因而逃过了责难。

Pooter先生一心想显得是个绅士,或者像个绅士那样生活。他的日记里有一种悦目惬意的庄重感。日常生活自有其庄重,这才是本书幽默所在。自然的对话一点也不沉闷。虽然日记里记录的都是些普通的日常生活,微微流露的内心感情,没有什么了不起。普特尔先生虽然虚荣,却并不无情,他善良,真诚,不欺骗别人,努力工作尽力不落后,然后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把日记写得像模像样,他只是在过一种本分的生活。小人物本人——即老实、迟钝和孩子气的普特尔先生,他身上体现了老生常谈一词——因为其生活习惯而变得栩栩如生,他一丝不苟、事事必录的做法完全展示了自身。

作品插图

倘若把封皮撕掉,然后告诉我这不是两兄弟一起合作写的,而确实就是一个名叫Pooter的小人物写的日常日记,我想我会相信。因为日记所述的烦碎、微小事情,略微滞涩的行文笔法,塑造的有着浅薄思想的Pooter先生等,都让我一开始就相信一个在比下层社会稍微高点的阶层中生活的小人物就是这个样子。

这样看来,笔法的略微滞涩就是故意为之;生活事情的琐小也是有意安排;就连塑造这个Pooter先生也耗费了作者不少的心血。由此不得不赞叹作者写作手段的高明,思维的细密。而文学本身就是写实的少,虚构的多,或者在虚构的世界融入自己写实的体验,再或者在写实的同时做些虚构,无非如此。

但是,仔细阅读过后还是能发现,《小人物日记》是有故事的,只是由于月份和日子的不断出现似乎切碎和打乱了故事的结构。可是大体的故事流脉却还是颇为清楚,我做了些粗糙的整理:安下新家(日常生活、朋友来往、出席宴会、人际交流)——儿子回来(为儿子工作操心、儿子找到工作、儿子私自订婚、儿子谋到新职)——升职提薪(对公司忠心耿耿、获得房子的奖励),看上去枝脉繁乱,但浑然一体,尤其是儿子出现后参与父亲生活的诸多情节,所有的人物被作者借此成功地扭在了一起,小说才显得趣味盎然。不然,总是Pooter先生的自言自语,纵使天花乱坠,也未免单调了些。

Pooter先生儿子的未婚妻(作品插图)

之所以把故事情节提出来,只是想说明,《小人物日记》的优秀不仅仅在于Pooter先生遭遇的诸多诙谐的事件。小说除了让人忍俊不禁的言语,其实还有更多深厚的内容,光是两代人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活状态就值得好好玩味,至于其他,书中供开发寻找的资源也实在不少。《小人物日记》就是虚构和写实结合得异常巧妙的一个文本。

花上一段时间来阅读《小人物日记》是值得的,因为能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这种乐趣是轻松的,但绝对不无意义;它也是俏皮的,但是同样不失为庄重;这是真诚的并且无比认真的甚至可以说是不知不觉在流淌的俏皮,这是我特别要提出的一点,这同我看过的一些书相比,给我更大的触动。

如果我早些时间看到《小人物日记》的话,我敢肯定,我的生命比现在要多出几分活力来。因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我们大部分人注定是Nobody。如何过好Nobody的一生,真是一个难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