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里卡多一家》的观后感大全

《里卡多一家》的观后感大全

《里卡多一家》是一部由艾伦·索金执导,妮可·基德曼 / 哈维尔·巴登 / J·K·西蒙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里卡多一家》观后感(一):大家的婚姻都这样吧

电影有三个危机,一个是女主怀孕,一个是男主出轨,一个是zz风波——囊括了从自己的小到社会的大。但怀孕的事在全篇比重最小,ricky写封信示威一下就完了;zz风波这个最大的也是ricky打个电话就完了⋯⋯所以看完电影会有种大惊小怪的感觉。 三个危机里,中间地位的出轨事件倒也有点意思,但这个意思不是它自身带来的:在揭示三个危机的影片开头后,出轨这个中等危机一直被不痛不痒地压在自身的怀孕和社会的zz风波中间,让观众几乎忘了它的存在;直到上下两个事情都解决了,女主角lucy才主动解决与丈夫的出轨争执。其实从这个角度看,挺好笑,那就是他们婚姻的重要性在个体之上与社会之下,解决时间十分钟不到——但大家的婚姻都这样吧。

《里卡多一家》观后感(二):50+女星的事业模范

属于Nicole的Jobs,Sorkin的剧本依然话痨而精妙,很多处需要你理解,反应,而反射弧稍长一些就会导致观感混乱,在最开始就会失去一些受众群。

Anyway,Nicole演得真好,这部戏她很努力地甩开了她非常多小动作,表演范式,在对于面部影响极大的特效化妆之下(我认为这些对于表情的影响远大于微调,不要再整形shaming了),依然贡献了丰富的极具层次的面部表达。相较于KS在Spencer里怼脸找获奖时刻的雕琢感,Nicole在这个年纪还能如此努力迎战这种高难角色,已然令我更生敬意。

这部戏有它的意义,在结尾的重点戏里,Sorkin成功塑造了高潮后的高潮,和当下热搜事件一样,Lucille说了gaslight这个词——奇妙的语境打造了奇妙的共情。这不是一部为颁奖季打造的传记,而是女喜剧人的眼泪——被质疑的专业,一路同行却深藏疑虑的伴侣,年龄焦虑,甚至在幕前收敛智慧的痛苦。

这部戏不是完美的,Nicole不是最合适的演员,多处剪辑和对话密集导致观众情感无法堆叠。而我有动情,我喜欢这个故事,也喜欢50+的女明星不断试错,和这个时代最出色的创作者站在一起。她唱,她跳,到她死。

《里卡多一家》观后感(三):Being the Ricardos

1. 剧本非常扎实。利用伪采访串联起一个令人胆战心惊(准确地说应该是只让Lucille胆战心惊的故事,毕竟其他人似乎都[indifferent],这个词在台词里出现多次)的故事,同时还并联着闪回,有点巧妙。

2. Kidman真的可以演任何角色,而且是出色地完成任何角色,不服不行。难不成真的要二封了?

3. 相比前两项,导演位置的存在感会稍弱(毕竟索金写故事和台词的能力摆在那里)。印象深刻的似乎只有结尾时的穿过摄影棚上方建筑支架的俯视镜头,男女主角在表演的同时被框在电视屏幕大小的方框里,然后字幕交代两人的最终离婚的结局。女主角为事业和家庭的付出终究逃不出与性别相关的社会枷锁和令人唏嘘的郎心似铁,最终只能在妥协中发展事业。After all, the show must go on. 回想Lucille忘词时最终的无奈反应,宿命感一下子就有了。

4. 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的背景会提高一点欣赏门槛,至少我看得时候就忍不住想去了解一下……结尾时丈夫甚至让胡佛替妻子澄清,好大的面子……

5. Wiil and Grace重启的时候,曾经多次致敬I Love Lucy。浴室变游泳池、巧克力生产线、踩葡萄丢耳环,甚至Vitameatavegamin这些桥段都有重现,而且现在看起来还不算过时。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I Love Lucy这部剧当年有多受欢迎,好家伙6千万人收看……简直是美国版【渴望】?

《里卡多一家》观后感(四):金牌编剧奉献了妮可•基德曼最尬的一次表演

索金这样的金牌编剧转行做导演,拍出来的电影不是过于概念化,就是过于依赖台词。《芝加哥七君子案》问题在前者,《里卡多一家》问题在后者。 实际上《里卡多一家》在稠密而渐渐令人乏味的台词后面是缺乏一个故事轴的,我不知道它是想刻画50年代明星 Lucille Ball 那种心大,还是要说她和老公在婚姻的纠葛,抑或是要折射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横行的政治背景?这是一部情感电影,还是政治电影?还是女权主义电影? 索金在这个问题上乱掉了,电影就显得乱而且飘。 叙事手法上坚持在三四条时间线之间反复穿插,有炫技之嫌而无叙事的必要。比如前一场戏女主刚说怀孕,下一场戏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她在收拾衣服,老公进来怀里已经抱了个娃娃 —— 原来怀孕的过程被省略。时间线往前跳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但问题在怀孕问题上女主夫妇刚与片方进行抗争,电影就此大力渲染,结果又不明不白略过这个过程。 为什么不能踏踏实实按线性时间把故事说好呢? 传记片和年代戏里这样在多个时间点上切来切去,更暴露了《里卡多一家》的最大问题:妮可•基德曼已经老了,她的脸已经下垂,全片都像打了蜡一样的僵硬,从年轻到中年的跨度无法自然不会给人带来代入感。 妮可•基德曼这样兼具气质和演技的演员居然也会脸僵?!不会是用了“年龄修复术”之类的最新科技吧?令人痛心的是,这无论如何也是妮可•基德曼最尬的一次表演,不明白为何还能在金像奖和奥斯卡里获得最佳女主的奖项和提名。 她的对手哈维尔•巴登则完全不同,这个拉丁系猛男真是扛得住岁月的杀猪刀,越老越有魅力,特别是这片里展现出歌舞和喜剧的一面,更是他之前的角色里看不到的。他几乎就是《里卡多一家》最大的亮点了。

《里卡多一家》观后感(五):我想要一个家

什么是“家”?

Lucy利用情景喜剧给自己造了一个“完美的家”,老公忠心爱慕,老婆贤惠顾家。在片场外,她也努力想要构造这个家。她才能出众,为自己打下了一片天地,再把一切拱手相让给自己的老公来保护他的男性尊严。他老公掌握着公司里的一切决定,无论是资金、宣传,还是剧本走向,最终都是Desi说了算。她认为这是完美的女人应做的指责。

然而,献给男人的尊严再怎么美化也是施舍。为什么Lucy一直坚持要换一个开头却死活换不掉?她找导演,找编剧,打断彩排也要让所有人听她解释开头不合理。当着所有人问Desi“你觉得我的开头怎么样”。Desi说“我觉得你说的对”。然而,开头还是没有改。最后,她走到制作人面前,不停的说“我需要你拯救我的婚姻”。

其实,不采取她意见的从来不是导演、编剧、制作组。而是她老公Desi。当着大家的面顺从,背地里却死活不采纳Lucy意见的Desi。

Desi再怎么爱她,也会忍不住打压Lucy,也忍不住出轨找回自己的自信,就连最后所有I Love Lucy的卡司编剧也都轮番来跟她坦白:我们并不喜欢自己的角色。就连这个虚构完美的家,也不是美好的。

其实,“想要一个家”这个概念完全没有错。想做家庭主妇也完全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在于,“方式”错了。女人们,不能迷失自己。你再怎么牺牲委屈自己来保全男人的尊严,也换不来他们的尊重和爱慕。最后,Lucy以自己的方式放弃了“家”的执着。放下了这四十多年的执着。

我只希望如今的我们不需要像Lucy一样,需要花半辈子才意识到自己执着的假象,需要舍弃半辈子的人生才能真正开始开心起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