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读后感锦集

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读后感锦集

《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是一本由王志军著作,星克尔出版(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41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0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读后感(一):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

偶然下个文档包,里面有这么本书。不到五万字,随意翻翻就通览了,字里行间基本都是血染的味道,又有些花环的控诉。这场仗常年比较敏感,不但北边敏感,南边竟然也敏感。不但北边说自己赢了,南边也说自己赢了。世间战争无非就是你死我活,但像这种双赢的仗真不多见,赢了还不让提,这里边道道就多了。

彼时老头还上小学,就把认定故事是个手段,化阶级矛盾为民族矛盾。后来不少人也持类似观点,还有其他原因无外乎投名状,抄老底,给布特哥解围等,但真没人认为是正当防卫,毕竟大家都上过学,班里一身排骨的弱鸡,很少有敢往虽穷但壮的大块头杯子里吐痰。

豆瓣国产高分有个纪录片叫生死连,讲的是相关故事,叙述的老兵大多为家乡人,乍一眼看过去,都没有那种器宇轩昂的感觉,这个像门口保安,那个像送水的大哥。背着钢枪蹲过洞,守过边疆卫过国的,最具体的像素是一个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而战争最具体的像素,是正常人难以承受的残忍,一长辈所讲,突击后见一猴子平民小姑娘,班长家中有孩子,心善,背着孩子赶路,无意间孩子掏出匕首刺死班长,战士怒火中烧,手撕仇人告慰英烈。

《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读后感(二):这是中国的第九连

很久前就在论坛上看到过关于这本书的介绍还有一些节选,然后直到最近才从HK带回一本实体的。

全书读完真心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那么一部毛熊国电影《第九连》。当年这电影在天朝引起的共鸣一点也不小,原因之一就是种花兔跟毛熊一样,都打过一场在今天看来属于不那么正义的战争。毛熊在山羊国阿富汗,目的是维护华约在中北亚地区的绝对权威,防止阿政权可能出现的“向北倒”。种花兔在猴子国越南。目的是一要拉一把在东南亚几经快不行了的盟友赤柬,二是要教训下选择跟毛熊站队的越南猴,顺便再跟鹰酱纳一个投名状,三还可以在那十年过后转移下家里的矛盾,检测下军兔的战斗力。

然后在这样的“背景设定”下会很容易发现一个结论,而且当你把背景从阿富汗的荒漠高山换成越南的热带丛林,这个结论都成立的。

什么结论呢。对那些苏联伞兵而言,他们的战争就是那个高地,他们的战争也就是那场战斗。结果他们打赢的战斗,守住了高地,打赢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战争。但是战争还是输了,然后连祖国也失去。

而对于那些种花家的军兔们来说,他们打赢了战斗,打赢了战争。但是那场战争被彻底遗忘,渐渐的他们也被彻底的遗忘,这种时候谁又能说那个曾经他们为之战斗,为之流血献身的祖国还在呢?

何处青山埋忠骨,哪座楼台写丹心?

但是即便这样,也还是想说,抛开意识形态与主义之争今天必须去致敬那些为国捐躯的普通军人,他们是否死得其所唯有历史才有资格去评述。而我们只需扪心自问一句:若有朝一日你我甚至这个国家民族步入险境或身陷绝境,我们是否会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身躯挡在蛮荒战场与可爱家园之间;我们又是否有勇气以慷慨之心去奔向那或是必死的征程!

《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读后感(三):一段尘封的往事和我们最可爱的人

本书很短,花上一二个小时即可读完。

从1979年起开始的十年,中越之间爆发了持续了十年的战争,我们方面称之为“对越自卫反击战”。

作者作为1979年参与了入境作战的士兵,从他的视角来描述了他当年参与过的战斗。从士兵们战前的准备到以班为单位在战役中的行动和任务,事无巨细,但凡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以及从他人那里听说的故事,作者均写入了本书。

这段历史因为客观原因,从官方的口径都不愿意宣传,也有许多的密秘隐藏于当年的档案文件当中,至今也没有解密。我们同越南在1989年苏东巨变之后都感觉到了潜在的危险,两个国家再一次抛开历史的旧怨,走到了一起。当然现在越南人同美国人打的火热,关于南海的问题依然纠缠不清。但是不管怎么说,当年的主客观因素都不复存在,任何一方面去宣扬这一段历史都是不智的行为。

中越两国关系的发展最终还是印证前人说的名言:“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只是对于那些年死在青山绿水之间的年轻军人来讲,这有一些不公平!但这又有什么办法,活在这个世上不也是一种无奈吗?

作者参战时的身份是一名小小的班长,兵头将尾。他们负责将上级的命令传送到每一名士兵,并负责具体地实施。这一群人在战斗中伤亡率极高。我曾经从一本资料上看到过,那时一名解放军干部的死亡抚恤金只有500元而已,士兵们则更少。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年轻的战士们是怀着一腔热血搏杀在前线的。死者长矣,反而是留下来的人陷入了长久的痛苦之中去。

由于时间的无情,今天的人们已经对于当年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场战争不甚了了,除非关心历史的朋友,否则又有谁会去关心数十年前的陈年烂谷子呢?

对于像我一样出生于70后的人来说,高山下的花环,老山战役这些故事还是留有印象的。英雄和他们的代表在一段很短的时间里曾经红遍过大江南北,是人人值得学习的榜样。

历史要从1978年开始,邓小平访问美国,受到了美国人热烈的欢迎。邓当年还只是国务院的副总理,美国人给了他国家元首最高规格的礼节。在这一次访问中,邓第一次透露,中国要教训下越南这个东南亚的军国第三强国。于是数十万大军集结于广西和云南两省,准备开打。

中越开战之后,苏联人拒绝了直接派兵介入,没有在北方给中国人打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抛弃了越南这个东南亚的小兄弟。后续的因为苏联丢了面子,导致苏联直接入侵阿富汗,也是中越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我们要知道,苏联陷入阿富汗的泥潭,耗费巨大,也是压垮苏联整个国民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都与此事有些关联。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都在于在1979年的春天,我们打了越南一顿。

1979年,那时两国军队还差不多。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库里也有钱了。猫耳洞里的中国士兵的装备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在对面的越南士兵,因为他们以一个小国之力来对抗中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搞得民生凋弊,军人们的条件也不可能得到改善。

打仗最终还是打综合国力的!如同现在的兔子和花旗。

战斗的细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去观赏本书,此处并不展开。作者那时毕竟只是一个小班长,不要说中国决策层的决策是什么他不可能知道,他甚至连师这一级,团这一级的情报都没有资格能够获取,指望作者能够透露着啥深层次的机密。

战争是灭人性的,而人性则永远会在战争中闪出耀眼的光芒。

在小说的最后,作者还发了点牢骚,他为了当年的战友请愿,他们是共和国功臣,不应该受如此屈侮的对待。

也许作者现在身处香港,从他在书中流露出来的语气能够感觉他现在的生活还是优渥的。在大陆,许多当年入越作战以及后面参加后面老山作战的士兵,因为战斗负伤,丧失了工作能力,然后中国改革开发的时代中因为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人只能勉强生存在这个社会的最低层,处境堪忧。作者很明显对于他们寄于很大的同情。

综上,还是那句,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怕个鸟啊!

有趣就关注一个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