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战争、枪炮与选票读后感锦集

战争、枪炮与选票读后感锦集

《战争、枪炮与选票》是一本由[英] 保罗·科利尔著作,理想国 |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争、枪炮与选票》读后感(一):很多时候打的就是政治军事仗

看完以后感悟更深一些了。从来战争的过程都是双方的综合实力的较量。如何利用运势,抓住机会,扭转乾坤,一锤定音,成为胜利者,这是需要细心耐心决心,缺一不可。经验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所以屡败屡战也是胜利者必经的阶段和过程。发挥优秀的人才的作用,往往是决胜的砝码。决策者的核心。创作作品不易,作品凝结作者的心血,为读者带来知识储备,阅读体验,多多益善!谢谢!

《战争、枪炮与选票》读后感(二):如何拯救世界

很多人年轻时都梦想拯救世界,后来……他们长大了。长大之后,他们的梦想就成了买一栋漂亮房子、组建一个和睦家庭,并且励精图治地要将孩子送进名校。这样的转型当然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合情合理——你以为你是谁?世界银行的首席专家?

保罗·科利尔,大约是极少数五六十岁还在梦想“拯救世界”的人。这当然也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合情合理——他1998——2003年任世界银行发展研究组主任,可以说曾是其首席专家。

《战争、枪炮与选票》读后感(三):老双标的烂漫童话

结合当下阿富汗的局势去看这本《战争、枪炮与选票》真的很棒。作者科利尔作为前世界银行的高官针对最贫困的十亿国家提出的发展计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难让人信服,虽然他多次在书中声明自己无意为殖民主义招魂,但我们依然可以把他的观点看成是一种新殖民主义——打着经济驰援的旗号而搅乱小国的内政,可能是有点天真,也可能是有点坏(我们真的应该再复习一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论是认为小国不适合发展民主政治还是小国应该让渡权力联合起来的观点,都可以感受到作者来自发达国家的一厢情愿。且不说 小国是否愿意接受发达国家的“救济粮”,单说发达国家帮助小国这事,难道会是单纯出于国际主义精神吗?不过是学究的烂漫童话罢了。所以,发展还是要靠自己,国际社会靠不住(近些年,似乎乐于退群的灯塔国也没法代表国际社会了吧,这就很尴尬了)

《战争、枪炮与选票》读后感(四):一份尚未过时的“药方”

《战争、枪炮与选票》,“理想国”书系,作者保罗·科利尔,英国非洲问题专家。本书书名乍一看如同《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姊妹篇,但相比后者涉及人类学的鸿篇巨制,本书专注于非洲未来政治前景,试图寻找一条拯救“最底层10亿人”(基本都在非洲)政治经济生活的新道路。本书核心思想有二:其一是非洲的两项基本国家公共品(政府问责制和安全防御)需要国际社会提供;其二可看作其一的延伸,针对非洲政治经济活动的国际干预必须存在,要具有限定性,但不能取缔。上述论点看似有些离经叛道,作者在书中的措辞也极力避免引发语义上的误解,一再解释本书论点并非为殖民主义背书,如果稍加耐心读完全书,你会开始佩服作者的勇气和见识,作者冒天下之大不韪,其论点既有悖社会道德,也不十分政治正确,但经过本书一番实证论述后,这似乎又是非洲政治经济走向光明的不二法则。本书通过对非洲政治暴力、贿选、政变和族裔多样性等一系列社会政治现实的实证研究(详尽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对主权意识、民主、问责制和安全防御等政治概念进行了极为巧妙的理论性辩证,本书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并非只是提出“纸上谈兵”式的理论思辨,而是他的一切思考都是基于扎实的实证研究,并且对这些研究的结果保持一种健康的开放性,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性建议,如刘瑜在导读中所说,是“给全球最贫困的10亿人开药方”。另外不得不说,作者的机智与幽默完美呈现在了本书的文字上,以俏皮轻松的笔调应对如此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轻易化解了读者在阅读如此高深严肃问题时的艰涩与乏味。最后还得提醒一点,本书完成于2009年,距今已近十年时间,书中的一些论断和政策已经部分得到了检验,其中有多少被采纳实施,又有多少是功是过,读者稍加留意,自有定论。

《战争、枪炮与选票》读后感(五):共同治理依旧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建议

作者科利尔的研究论述,主旨在于“如何拯救穷国”——如何通过“共同治理”帮助最贫困的10亿人所在国家,建立有政府问责、稳定安全能够提供基本公共品的国家。与之而来的,是对于“国家主权”、“政变”、“军事干涉”等概念的另类理解:认为主权概念无助于极端贫困国家的发展,“为了问责制、为了国家安全、为了更好地提供那些更基本的公共品而进行努力,必须审视关于国家主权的执念,看清国家主权真实的内涵。”,所以他提到伊拉克战争让高收入国家发起的维和行动变得不受欢迎,但认为军事干涉只要“控制得当”就能维和社会稳定和保障当地政府顺利履行对国民的职责。并认为“政变就像不受控制的导弹一样,往往炸错目标。与其杜绝它们的发射,不如为其装上制导系统。”在第九章,作者提到的建议之一即是,“让暴力为民主所用”,将是否支持“政变”与是否“军事干涉”平叛当作了一种国际社会帮助一国建立民主国家的手段、承诺。作者提出的建议虽基于大量的研究之上,但似乎有些问题不容忽视,比如军事干涉的“控制得当”,怎么算控制得当?如何来保障?难道靠的是某些国家出自道德自觉,做个体面人?还有如作者提到“如将公正选举与国际反政变承诺挂钩,在认为选举干净的情况下,保证当选政府不被各种叛乱分子所威胁、推翻。”那么什么样的“干净”是“干净”?谁来当裁判?“干净”与否本身是否会被当做某些国家为了别的目的干涉一国的理由? 当然,作者提出“共同治理”的政策建议,也并非随意提出,他也肯定了简单地引入选举并不能解决问题,在低收入国家,民主制度反而会加剧政治暴力,以及“我们鼓励这些国家搞民主选举,结果却弄得他们既丢掉专制政体高效果断的执行力,又没有学到真正的民主国家的政府责任。”等等。 该书提到的案例、引述基本都不超过2008年。

在近些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冠疫情下欧美制度神话频现尴尬的情况下,可能作者该对民主有新的看法和研究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