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水问读后感精选

水问读后感精选

《水问》是一本由简媜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200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2014-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问》读后感(一):爱,是一种迷信

美好的年华,总有美好的故事,美好的故事里,总有许多美好的人,或许关于亲情,或许关于友情,又或许,只是关于爱情。

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遇到那么一两个人,她或许会陪伴我们很久,很久,直到岁月的尽头;又或许,她只是一回眸,一擦肩,很短暂的一瞬,却都是那么的重要,与时间的长短无关,重要的是在那个时间她刚好出现在了那个地点,刚好路过你身边,在你平静的心波荡起了难以平静的涟漪。

有的人,美丽了时光,惊艳了岁月,她让你觉得此生多了很多的色彩和意义,让你觉得,哦,原来生命是如此的美好!

美好的岁月,总会有许多美好的梦。

只是遇见,遇见的是你,想一想,也觉得甚是美好,虽然有几分可惜,总好过不曾相见,不曾相识,不曾相思,陌路相逢,总要挥手告别,再相见,已不是从前。

花开了,花会谢,以前觉得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后来才明白,原来这是一个轮回,一个花期的完整。

花谢了,花会开!

每个人都会有只属于他自己的故事藏在心间,不可触碰,不可询问,只是静静的,静静的,等待着回忆,等待着忘记。

记得太多的人,是痛苦的,难以释怀的故事总是为难着自己。

忘得太多的人,是不快乐的,生命中总需要有那么一点点沉淀才能让自己不在人海里随波浮沉。

爱,会是怎样?!

缘,起于喜欢,始于心动,仿佛一切都是人间最美好。无论是人,是物,是事,随缘而起,随缘而灭,都是人间,最美好!

懂的人自然会懂;

不懂的人依然不懂。

爱是人间最美好。

我甘心是我的茧。

爱,是一种迷信,关于个人,关于心灵,在此人间,应是无怨无悔,路不尽,人未老。

《水问》读后感(二):谁的青春都有过文艺与矫情

每个人都有一个曾经,每个人也都有一个过往、一个以前、一个未成熟且带有翘盼之年纪。岁月如流,还未至尽头,而且尚在青春的上游。

大学的年纪是一个青涩且热情的美好岁月,这个年纪亦如我亦如简媜。而我的青春在读书,她的青春在写字。有缘,我结识了她的文字。我是喜欢她的文字的,老道且富含韵味,嬉笑怒骂才华横溢是她的特色。这样的她我尤其喜爱。而后种种原因,一直未曾再读她的文字。念想了两年,终于记得买了她的文集,一套,真真开心。时间是一个线索,所以我从第一本《水问》读来。

原来,众生平等,她亦有个年轻的岁月。此时的她充满才情,拥有柔情,太多的情愫化成文字。二十岁的年纪,浮华而又美好,她的文字也如她此时的年纪,辞藻华丽而又情感丰富,想要表达的太多,想要写的内容也太多。从路边的树到内心的情感,从课堂里外到生命里外,充满着思考和文艺的情感。她有中文系才女的特色,文章充满文学内质,诗经唐诗宋词信手拈来,化在文章里充满了文艺的芬芳气息。这样其实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因为少了她后期的色彩,这样的叙写就略显平淡,因为只要是有才、有文学底蕴的人皆可以写得出来,如果一辈子这样写那简媜就不会是简媜了。

不过,读这书还是有意义的。因为可以看到她的改变。还可以透过许多内容发现她文章后期的特色,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亦如她自己所说,她再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来了。《水问》是她的断代史,今后再无。

写东西是有进步过程的,随着年纪、随着阅历地增加而不断进步。未来的简媜是简媜,而现在的简媜也是简媜,一个青涩年华的她,一个充满才情的她,距离未来的她还有一段距离。读着她的文集,或许按着时间过往来,我能多了解一点她,多读懂一点她。

《水问》读后感(三):水的柔情

见,惊艳,目流连,再难思迁。

学院风的斐然,合辙押韵的绝妙让我认识一个“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简。宜兰的水土养出如水合水的文风“笔触自然,富创造意蕴”。鼓浪屿上的舒婷和台湾岛上的简文字一样灵动有人说,字是人世间最深刻的化妆。那么,她们无疑是倾国倾城的。

为什么要将简嫃同张爱玲三毛比呢?无数跟风的文艺青年读一点撒哈拉,读一点倾城,读一点四月天就要说三毛张瑛林徽因是旷世才女,绝代风华,可笑!流行有时真可怕!我是在杂志上读到不流行的水问的书摘,简的文字就那样深深直入人心。

“把双脚交给路况,把灵魂托给风的翅膀。”

“啊,夸父逐日只能一次,我们在少年的野旷中完成自戕和戕人的爱,我们歃血为盟,我们伤痕累累,我们的祭奠完成了,应该绝版。”

“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

“那是我们醒世的呐喊,我们舍我其谁的担当。”

不该被遗忘的还有空灵,我想空灵的绝版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最华丽的词藻写就最深刻的水问。没有一丝生的贪爱,没有半分死之恐惧的冰冷尸体留给世人是唏嘘留给简是思考,“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又美又狠像罂粟花开!世间万物风起云涌,多少年后又有谁会记得她?像遗忘的失传凄美久远的神话。唯有水问 。

多年以后,在微雨红尘中一个静谧的夜里,聆听绿皮火车的汽笛声,像聆听沉重的夜的叹息。我想象那天,孤灯印竹影 ,阒夜空人心。你款款踱步抬头望星,像点水蜻蜓一般轻盈。静影沉璧,你望见湖中的自己,瘦削的面庞被月色浸染过竟然有一抹鬼魅,像公元前,黄沙漫漫长旗猎猎的丝绸之路上,来无姓去无名的衣袂飘飘的胡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走出来的!眼神绝情孤傲,走过四方土,饮过五湖水,看尽人间悲欢离合苦!何时自己沧桑成这般模样?你叹一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往事如烟,一句“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诉尽半生悲凉!你想起这么一个词 在人间 自己的人间其实还未写完半部,就要提前上演结局!她们都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啊!倒好容易!一场泪如脱珠串无声的绝唱后,你终于廓然无累。你知晓浊世的炎凉,你看破滚滚红尘,你清醒地爬上栏杆,纵身一跃。

水问。

水问!

究竟你闻否?

《水问》读后感(四):以一滴问号之姿的水向生命发问

“让《水问》是一滴问号之姿的水,请她随着河床日夜奔赴,奔到天与地泯、悲与喜无的地方,大海自会为她解答。”这是《水问》的序的最后一句话。冥冥中有一股执拗的力量将我与这个作家拉近再拉近。 初识简媜,便是她最著名的文章《四月裂帛》。当时正值高三,埋在卷子中艰苦卓绝的同时对未来充满期望也充斥着迷茫,正在犹豫自己的作品能否承受新概念作文大赛之重。能否为自己的理想奋力一搏、孤注一掷从而获得生之肯定?我不知道,我充满侥幸,像一个蹇途者思索不可测的驿站。当我上交人生第一篇小说作品给语文老师评价的时候,我感到浑身的不自在,感觉自己的浅陋将要被窥探,像初生的竹笋被剥去保护的外皮。结果是惨淡的也在情理之中,老师递给我了简媜的《四月裂锦帛》,让我好好琢磨,把文字写漂亮。一次又一次拜读,爱不释手,赞不绝口。怎能把文字写得如此之美,把爱写的如此婉约朦胧,简直像一场梦。从此,我的文风中也隐约透露着她的影子。我喜欢这个陌生而又亲近的作家。于是,上大学后,我买下了她的全集以及新出的新书《我为你洒下月光》。观其文,想见其为人。一下子这么多本书,不知改从哪本看起?冥冥之中挑选了《水问》,也是出于名字的好奇。以一滴问号之姿的水,如何像苍天大地发问?水是柔的,但水问似乎带着一股子气吞山河的豪气。浅读其中,甚至读到最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四月裂帛》我对其豪华文字给予厚望,读完此书不禁十分失望。这本书就像水一般,缓缓流淌于河床之上,了无痕迹。本想写读后感,也不知从何提笔。如今已隔半年,恍然看见这本书静静地安详地立于柜头,才想着该为这本书划下思想的节点,也是对这本书的尊敬。我似乎时隔越久越能理解其书的点滴,虽已忘记内容。《水问》是简媜的第一本书,以清纯的少女心怀叙说大学校园里外的人生幻化,笔触自然且富创造意蕴。她此本作品灵思的时间段恰恰正值我的岁月,好似我正在走她走过的路,思考她思考过的问题,向苍天大地执拗地发问。我恍然大悟,《水问》是简嫃的水问,而我通过她所读到的是我自己的水问。

――

《水问》读后感(五):她一定爱自然爱得发狂,所以做了散文家

像每一滴酒回不到最初的葡萄,我回不到年少。

第一次读到简媜的文字,就被深深触动了。心里默默想,明明是婉约派,却喜欢苏辛词。该是怎样的女子,能够写出这么充满灵性的文字?

认真拜读了简媜的几部作品,我猜想她一定是自然之子,爱自然爱得发狂。花草、树木、天空、日月、大海、夜色,所有自然之景都逃不过她的双眼。

她写到一次看画展的经历:看来看去,就觉得一幅画最美,完全被吸引住了,走过去却发现,竟是一扇打开的窗!不禁哑然失笑。

有人认为她的散文是唯美派抒情写景小品。简媜对此不同意,她说:“我的散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便是生命。虽然我的文章中有不少是描述大自然之美,但并未滥情,我写一朵花或一根草,都是对生命的一种礼赞、一种诠释。”

同时,她又是个用散文写诗的妙人,笔下没有传统的行文痕迹,所有文字都像信徒一样听她调遣。

谈起自己为文的风格,简媜说:“我在使用文字时,是相当自由的,某个字或某几个字,若是能造成一种意象、一种情境,我便大胆去用,而不考虑合不合章法,主词、动词的位置对不对,以前有没有人这样用过。因此,如果从严格的学术观点来看,我的文字也许是不及格的。”

美文美文,她笔下的文字完全为美服务了。花之三叠、美之别号,踏一回月,一瓢清浅。

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不止赞美自然,她的许多散文都包含哲思。对人、对知识、对生命、对宇宙,她似乎从未停止过思考。哪怕累得要病倒,仍然要啃书,这股勤学的劲头造就了在文学中挥洒自如的简媜。

《水问》是简媜的第一本书,她称之为个人的“断代史”,认为自己再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字。

实际上,《四月裂帛》《白蛇三叠》《女儿红》《七个季节》等其他作品也很值得一读,而且她的书不是很好买,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踢踢我,我存了不少电子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