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100字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100字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本由[英] 约翰·福尔斯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50元,页数:4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一):一般般

之前看书评很期待,但是真正开始读了比较失望。几乎从男主女主女二第一次相遇的场景就能猜出后面的发展。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实际上是社会问题,但是以爱情小说的形式来呈现,我觉得不是很成功。因为一本精彩的小说,不管主题是什么,形式是什么,首先要足够好看,能够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二):萨拉到底啥想要什么?

小镇上有一堕落的女人萨拉,是法国中尉遗弃的情妇。伦敦来的贵族青年查尔斯出于人道主义和好奇,想帮助她走出困境,在这过程中为之倾倒,不惜毁弃原先的婚约,欲与她厮守。不料女人悄悄离开,在随后几年的寻找中,查尔斯渐渐得知,一切都是这女人的暗中操纵,包括他的“一见钟情”和“法国中尉”。女人在故事的结尾已成为独立自由的女艺术家。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三):小三拆散一对但却没上位的故事?

非严肃评论:三天看完了整本书。作者冷不丁总是冒出来讲讲人物情节真是让读者分分钟出戏噢。

不过想了解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风土人情,男女社会地位以及人们的思想状态,作者对于这些还是非常自然呈现的。所以我们便知道,资产阶级初现的金钱地位与贵族头衔就是最佳婚配组合。伦敦的纸醉金迷,对于各种世态的包容和小地方的猜忌和保守。婚约的严谨直接和绅士名誉挂钩等等。还有当时英国的妓院真多!

但大概故事也就是一名女性追求感情身体自由,在这过程当中,她牺牲了自己的名誉,破坏了他人的婚约,并终于将自己托付给爱情和自己创造的人生。

所以小三为何能上位:

1. 未婚妻Tina本身就是弱势对手:只是拥有一个富商父亲和独生女的身份,自身思想陈旧,依附于男人的类型,同时她对于查尔斯未必处于真爱,体现在查尔斯的继承者地位被动摇之后她难以自控的行为。查尔斯也觊觎她的嫁妆。这段感情本身并不稳固。

2.萨拉则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女人,名誉受损的女人往往会带动男人的幻想,但萨拉绝不属于恶类,每次见面都替查尔斯的名誉着想,还是个处女。不过“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个身份本身就在挑动查尔斯的内心。同时萨拉本身敢于追求爱情,且不吊死在一棵树上。该表白绝不后退,勾引也有分寸,留的字条都简单直接,有意者自骚动,无意者不过是一个地址。敢爱。同时,还有自己百依百顺的丛属感流露,男人的虚荣心怎能不被满足。

3.查尔斯这个大龄男青年(三十二岁)怪他见识太多,思想也被开发了。能上钩的原因很大程度也来自于自身继承者地位的动摇,去准丈人那边碰一鼻子灰。自己不屑于做生意,所以未婚妻无形给他很大压力。但作为男人掉头躲开一桩婚约,我倒也很同情Tina。

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萨拉如果真的嫁给查尔斯就不是萨拉了。她过的是自己的人生,并不满足于扮演角色。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四):与时代同流合污还是选择叛经离道的自由

“你不仅将匕首插进了我的胸膛,你的'自由'还给你权利来搅动它。”当绅士查尔斯对着萨拉歇斯底里时脱口而出的这句话,我认为这正是给这本40万字的长篇圈出了一个圆满的句点。

在维多利亚时代里“自由的意识”成了令人好奇的谜,这点印证在萨拉身上。萨拉一个卑微阶级的女仆,曾从事过唯一一件看上去体面的工作---家庭教师,后来因为与“法国中尉”动情而声名狼藉,在一个伪善而且刻薄的强势家族中当仆谋生。她常站在科布崖边眺望大海,人们说她是在等那个“法国中尉”,并冠以她“悲剧”之名。

但是“法国中尉”并不一定真的存在,“法国中尉的妓女”更是无稽之谈,但是不幸的是萨拉并不去与流言抗争,她缄默承认,并选择了“被世俗遗弃”,嫁给了耻辱。萨拉说是耻辱让她活着。她获得了在她的时代里其他女人所无法理解的自由,侮辱和责备都动不了她一根毫毛,她让自己脱离常规,变的什么也不是。她选择的“自由”幻化成谜,从眼神里渗漏而出,随着海风摇曳,氤氲成路过的查尔斯迫不及待想去触探和挖掘的自由之谜。

绅士查尔斯的“自由意识”的觉醒一部分来源于萨拉带给他的激情和想象,另一部分则来源于自身对于时代的抗争。查尔斯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拥护者,游历四方,为古化石着迷,在与未婚妻的父亲交谈结婚事宜时因这个铜臭商人说达尔文是一只该关在动物园里的猴子而愤怒不已,铜臭商人和她女儿所带来的布商更是让这个绅士感觉自由被绑架,毫无兴趣可言。

在最后当查尔斯怀抱萨拉的时候,旁白是:我们认识到,一切时代的支柱不可能是别的任何东西,而只能是爱。而查尔斯说的却是“我还有机会理解你的谜吗?”

所以当人们还在歌颂查尔斯和萨拉一见钟情的伟大爱情时,倒不如赞扬肯打破禁忌追求在这个晦涩时代里飘泊泛扬着微弱的自由之光的两个人儿。毕竟在最后,查尔斯和萨拉并没有因为爱情而走在一起,却是为了追求自由而分开。

文学大将作者约翰.福尔斯从未脱离其中任其发展,而是实实在在的参与了时代的发展,并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解说者和记录者(从书页下各种注释就能看出来)。或许他就站在查尔斯或者萨拉的身后或者是他们见面的莱姆悬崖边的草丛里解说和描绘着时代的服装、人文、阶级等级等等背景以及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或许又是站在莱姆镇上的教堂里阐述这个时代的宗教信仰,确保你了解了时代才能去真正理解查尔斯和萨拉以及故事里的每个人每句对白的意义。

难得的是同时作者给了两个结局,每一个又都切切实实。一个是放弃自由一个是选择自由,那么自由的魅力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五):爱情与某种关怀

封面被这挑起的眉眼吸引,果然这是一个关于“你的眼神”的故事。仅仅只是因为查尔斯对莎拉那匆匆一瞥,因她在芸芸众生中的与其他女子表现不同,不娇柔眼神坦然而直接的戳入了他的心底。查尔斯由此开始念念不忘一次一次偶然的遇见、交谈、帮助,甚至不惜与未婚妻解除了婚约,一路磕磕碰碰用心守护。可沉浸在爱情里她还是那样凛冽的眼神,不急不缓,并无太多挽留。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诞生,两个人最终在这眼神中再无回响了。

其实这样的爱情故事换一个背景换一个国度,也是成立的。最美是不可得,最悔是已失去。关于爱情本是千万人写过的故事,而我最看中的是这书中的注释,大片段的作者旁白对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的描述。佳句很多,作者很是费心,将每一个章节的前言引用的恰到好处。时常翻着翻着回头看前言,拍拍自己的头恍然大悟了。这本书的注解也极其用心,很多生僻的宗教、专业术语皆有详细说明。做到这样的译本已然是很难得,这一点必须要赞许。

作者旁白看似无关紧要,爱读故事的恨不得立马飞跃过直接跳到故事梗概,其实配合着旁白来看更加好品味。对未婚妻的描写着墨虽然不多,但一个呆板守旧娇气的形象树立了。未婚妻克制自己的爱情,觉得月经、爱、性都是不洁的,自然对待莎拉这个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不屑的甚至是敌对的。她具备着时代赋予她地位的优越感却同时扼杀了原本女孩子天真可爱的个性,乏善可陈的呆板和木讷。

我们爱上的必定是自己没有的,我们讨厌的必然是自己所拥有的。这正是作者高明之处,一个上流社会的公子哥遇到一个与他周遭女子截然不同的类型。她有自己的思想,不会变现自怜、攀附。只因她独立,她有着大约读过一些书之后形成的智慧,而这智慧使她无法融入她原本所在的圈子也可以说是阶层,而她想进去的圈子或阶层明显不接纳她这身份。看到这段时,思考起来作者的智慧在于非对爱情而对我们身处的时代和社会有着智慧的思考。与围城的心理极其相似,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所以说真的,看作者的旁白比故事更过瘾,往往是在迷途处,一针下来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了。

借着这个爱情故事真正的寓言金蝉脱壳了,我猜法国中尉是一个巨大的网,勾着我们往前看,到最后发现中尉只是个陷阱,乃至有没有这个中尉都是问号。但这个人是否真实肯定不重要,关于小镇上的关于莎拉的传言真假也不重要,记住的是莎拉的眼神,黑色的长袍这段错位了的也是必然发生的爱情。

跳出爱情本身,作者近乎梦呓式的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描写也让人折服。我曾经问过一个朋友,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朋友想了想说:男性作家的文字里似乎有着天生的人文关怀,而女性作家的文字似乎有着天生的自恋。我很同意,福尔斯的作品里体现的很彻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