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千零一夜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1000字

《一千零一夜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1000字

《一千零一夜 第一季》是一部由陈碧君执导,梁文道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千零一夜 第一季》观后感(一):观看小记

我可太爱梁文道了。希望自己也能通过读书,能成为像道长那样侃侃而谈,饱读诗书气自华的人。

这是记录那些触动心弦的篇章。

感觉道长偏爱那些的有些悲伤色彩的书籍主人。它们既美又伤感,相互映照。

15《情人》

这是一本一直想看的书,是因为她的第一句写的太好了。我更爱你现在的容颜。这是自己也很想在老年时听到的话吧。

《一千零一夜 第一季》观后感(二):观影笔记:《美术,神话与祭祀》

#文献/视频/一千零一夜

第101-102期介绍《美术、神话与祭祀》,属于考古学及中国上古历史的科普书籍。作者张光直是中国考古学界的泰山北斗,此书为他在任教哈佛大学时对本科生讲稿的合集。以下是视频对书中观点的转述: 观点1:先秦时期的中国,萨满信仰决定王权,王权在于祭祀,祭祀主用青铜器,所以青铜器指代王权。 观点2:萨满信仰靠动物沟通天地神明。据说该信仰能成立主要是因为神话大事件绝地天通发生之后,普通人不能自己与天地、祖先沟通,这让萨满巫师得到了通天的专权。 观点3:萨满祭祀的对象主要是祖先。甲骨文记录的其实就是占卜问来的祖先智慧,巫师的助手,叫贞人,他们负责占卜和管理甲骨文,既然巫师为王,那么贞人就可被视为史官的源头了,也就是说,在中国,历史的本质就是祖先的智慧。 观点4:中华文明是属于天人合一的连续文明,这也是世界上大多数文明的形态,甚至也是人类文明原本的形态,用西方那种不连续,文明与自然对立的历史理念来解释中华文明和其他地区的文明是不合适的。

《一千零一夜 第一季》观后感(三):读书

断断续续在看梁文道《一千零一夜》,对于梁先生对每本书的解读,都让我深有感触,佩服其组织文字的精确逻辑,以及能抓住整本书的核心。想必,书,读多了,真的其义自见,但是也需要对面的读者用属于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到目前我看的集数为止,其中所解读的书籍,我还一本没有读过,甚至有一些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哦哦,《人间词话》,家中有一本,但是只看了其中的开头部分。说来说去,还是自己才疏学浅,知识量不够,这也激起了我要多读书的斗志。

最近在读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关于一战二战,算是很快就能读完一本书,是因为我被一战二战深深吸引了,吸引我的,也是我曾经的无知,所以对历史的深深渴望;吸引我的,也许是战争的残酷与人命的廉价,这震撼到我了,让我不经意间就留下眼泪;吸引我的,也是廉价的人命中所饱含的对生命,美好,正义的无限热情!

正好看到梁先生在《一千零一夜》解读的苏联作家瓦西里•格罗斯曼的《生存与命运》这本厚重的书,听到道长解读所写的就是二战期间发生的故事与作者的思想。我就超级想买这本书,想着把世纪三部曲读完,接着余温,把这本厚重的书读下来。

望我有勇气读完这本书。

《一千零一夜 第一季》观后感(四):观影笔记:《老巴塔哥尼亚快车》

#文献/视频/一千零一夜 第6-7期介绍《老巴塔哥尼亚的火车》,是美国当代知名旅行文学作家保罗•鲁索代表作之一。文字以毒舌著称,以至于被他旅行过的地方都要希望他高抬贵手。下面是我对该视频做的笔记。 视频主要讨论了旅行文学在当代的价值。人类如今的足迹已经遍及了地球的各个角落,每个值得去的地方都已经有了汗牛充栋的书和视频来描述,旅行还能怎么写?该书的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即从美国的芝加哥坐火车一路向南,直至美洲大陆的最南端,阿根廷的老巴塔哥尼亚,描写这一路是看到的人事物,然后评论它们,从视频中的摘录来看,评论得还挺毒舌。难怪作者关于在中国旅行的那本书至今未能出版,某些人的小心脏哪受得了这些。 视频最后的讨论回归了旅行本身。即我们究竟为何旅行?是像孙悟空那样,翻了无数个跟头之后,到了一个自以为天涯海角的地方撒泡尿写个字拍个照证明自己来过?不。在某些人看来,你还没翻出手掌心呢! 恰巧,我去过那个好像叫天涯海角的地方,也拍了照,没写字,主要因为字已经有了,且写得巨大,怕人不知道此处叫天涯海角。也没撒尿,主要因为不是猴丢不起那人。但至今记得的,只有面朝大海,沉默老久,以至于忘了那里其实人山人海,这种身处闹市却宛如独占山巅的感觉,就是传说中的蓝海,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旅行文学读的不多,相关的视频倒是看了不少,包括《侣行》的环球航行,贝尔的《荒野求生》,诗和远方的追求,只在于体验。

《一千零一夜 第一季》观后感(五):观影笔记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直想当然以为,这里的轻指的是人的生活不能只有快乐,而需要有一些不顺人意的事情进行平衡。看完这期才知道,轻可以理解为“一次”。这种说法认为,每个人的人生只能有一次,因此不论如何度过,对于一个个体而言,很难判断它是否真的有那么有意义。

这个说法,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又不好反驳。人生有没有意义,对于我们做出当下选择,是否真的那么重要?

比如,狂人日记是鲁迅写的,也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那狂人日记对于鲁迅的人生来说就是小事一桩,可是对整个文学界来说它是一个新的里程碑。那么,狂人日记对于鲁迅的人生来说,到底有没有意义呢?貌似需要鲁迅本人来定义了。写狂人日记对鲁迅本人人生的影响,不写狂人日记对鲁迅人生的意义,这个主题也许除了写入鲁迅的日记,除了后世的鲁讯文学、生平传记的研究人员,恐怕没太多别人会关心。那么对于这些关心狂人日记的人来说,即使狂人日记是一件无意义的作品,也不能阻止这个作品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作。

因此,一个人先行假设,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或者无意义的,我认为这件事本身的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宇宙还没有被人类掌握在手中,未知对于我们的生活还如同茫茫星河一般浩瀚。不如放下意义,假设我们永远有未知之处,因此变得谦逊,然后选择一种勇敢探索的态度才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