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叔本华美学随笔读后感锦集

叔本华美学随笔读后感锦集

《叔本华美学随笔》是一本由[德] 叔本华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14-4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叔本华美学随笔》读后感(一):叔本华对贝多芬的热爱背后的原因

由于直觉心理功能差劲,我对以想象力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天然兴趣,因此听歌总是听小苹果,华仔和凤凰传奇等现在看来特平庸的歌曲以自习时隔绝噪音。 除了没有天然兴趣,12年教育对文学和艺术的鄙视也导致我注意力都被考分吸引了,这是孩子那个年龄人文艺术通识教育缺失的问题,可是即使学文科和艺术的也没学到多少除应试套路以外的东西,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也很不咋地。 后来在叔本华对

《叔本华美学随笔》读后感(二):天堂亦純真

去往美的真理路上,多少人是因過度透析而深受來自非物質方輻射的?叔本華在《美學隨筆》里很好地解答了這問題——學術的高明,是將理論源源不斷地輸入人的大腦,在設置思想障礙時又予人提供靈活出竅的爬梯。

創作的美學,過早的被開發,像著名海濱沙灘上的沙子,承受著千萬次的蹂躪,不變的,唯有每天的日起日落。

叔本華保住了這份『起落』純真,也給我們提供了這份『純真』。

《叔本华美学随笔》读后感(三):对叔本华的书评?不敢造次。

《叔本华的美学随笔》集成了叔本华对文化的深度思考。本书的独特魅力就是叔本华把抽象和平素生活类比起来的写作风格,还有他朴实的文字描述。美学的各个方面:思考、阅读和书籍、历史、文学、写作和文体、音乐等等,叔本华都对其有着非常深入和透彻的思考,正因为如此,才可能有本书深入浅出的分析。

叔本华作为一个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在本书所用的每个字句可以说都是精炼的无可挑剔了,同时又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毫不费力,而他的思想深度和高度,在数千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能与其媲美的屈指可数。所以作为读者,在叔本华的著作面前,只有抬头敬仰的份,对其的任何评价或是对书中内容任何形式的转述和总结都是多余的,造次的。

也是因为以上,唯有摘录书中的妙语箴言才可表达对本部叔本华著作的尊重。

“没有什么事情比写出无人能懂的东西更加容易,而以人人都可以明白的方式表达出重要、深奥的思想,则是最困难不过的”

“简朴不仅是真理,而且是天才的标志,文体是因思想而显得优美”

“坏的东西无论如何少读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无论如何多读也嫌太少”

“阅读好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不要读坏书,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

“书呆子学究就是阅读书本的人,但思想家、天才、照亮这一世界和推动人类进步的人却是直接阅读世事人生这一部大书”

“如果我们经常持续不断地阅读,在这之后对所阅读的东西又不加琢磨,那这些东西就不会在头脑中扎根,其大部分就会失之遗忘”

“我们就要阅读那些对所讨论的事情有着根本性的发现和认识、真正有独创性的人所写出的著作,或者至少是在某一学问领域里被公认的大师的作品”

“宁可购买二手书,也不要阅读内容方面的二手书”

《叔本华美学随笔》读后感(四):叔本华对文艺作品本质的理解和对文艺垃圾盛行的激愤

文艺作品从来都是承担着宣传意识形态,文化塑造和作为人类镜子的作用,这部大宅门反映得即是中国商业家族在宗法社会里的的经典剧目,通过一部电视剧不仅可以看到中国的近代史变迁,同时也可以看到导演看破红尘的虚无主义。 中国古代这种反映虚无主义的文艺作品也特多。 在以中晚唐诸多著名诗人为代表的知识阶层看来,英雄事业、帝王江山、繁华盛世、崔嵬宫阙、文采风流、城市财富的积山盈海等等一切制度文化和经济成就的积累,都是毫不足评的过眼烟云;而只有这些伟大事物的转瞬即逝、一梦成空才是世界的本质特征: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 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有国有家皆是梦,为虎为龙亦成空。 在大量小说和戏剧中(在传统中国,广大下层民众的历史观念和政治哲学主要是在这些通俗文艺作品的浸染下形成的),也依然是以对一切制度成就毫不足评的悲叹,来作为总结人物和王朝命运故事的基本理念: 千年田土八百翁,何须苦苦较雌雄。古今富贵知谁在?唐宋山河总是空! ...... 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1]。 在中国古典名著里,也常将虚无主义认作是世界的本质。《三国演义》,开篇便讲“天下大势”变化不定不可捉摸,结尾处“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也是对一切英雄豪杰都注定化为“野草”的感叹。《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同样是对任何世间繁华、人生追求都毫无意义的悲剧性总结。 其实,虚无主义基本是中国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少它比那种认追名逐利、修齐治平为最高追求的精神要高的多。因为虚无主义意味着一个人意识到一切(感性的)东西都是要死的,亦即生灭流变的,这需要大量的知识和很强的反思能力。 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正在死亡,而且是每分每秒都在死亡:当你意识到你上一刻的感觉时,它就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你的所有记忆都是作为已经死去的记忆浮现在你面前。然而,你的人生目标归根到底还是体现为一种感觉的(比如成就感、被尊重的感觉),所以你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这一切都是不能持存的。比如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在高考后就抑郁了,因为他发现他努力追求了多年的目标(高考的好成绩)一点都不神圣也不永恒,它所带来的快感竟然那么短暂就过去了,这个时候如果他足够聪明,他就会意识到在大学里继续重复高中的模式(比如追求一个好工作)是多么地虚无,所以他抑郁了。“中年危机”本质也是这样。

《叔本华美学随笔》读后感(五):洞察世事人生的科幻文豪

有这样一位男人,

他在二战时当过战地摄影师,——空间智能发达,因此作品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还在新闻报社工作,当过记者,撰写过冒险故事卖给杂志,——很多文豪早年都是记者出身

还在心理医生朋友的推荐下 ,认识和学习了弗洛伊德,荣格,雅思贝尔斯和海德格尔等哲学心理学家,以及熟悉了禅宗和西方宗教的之间的融合和区别。——自我认知与认知智能发达,通过了解这些学说为日后作品世界观深度构建和人物内心描写打好基础 而且还对HG·威尔斯,罗伯特·A·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波尔·安德森,杰克·万斯等这些他喜爱的科幻作家的作品熟读于心,这些都影响到了他日后的写作。——日后自己科幻世界的形式来源 在1959年的时候,这个男人在撰写一篇关于俄勒冈沙丘的生态学报告,他需要观察沙丘从上至下的结构层,沙子对侵蚀土壤和蔓延带来的后果,以及种植植被对稳定沙丘所带来的变化。——自然观察智能不错,做过生态学研究 为了完成这个工作不简单,有时候需要在炙热的沙子中一站就是一整天,这其中也带来对他自己内心情绪上的变化,他有时候站在一望无际的沙丘地带时,感觉自己处在另一个无人问津的干旱世界,虽然这里表面全是沙子,但他知道地下埋藏着很多值得研究的宝藏。 就在他研究沙丘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他迸发出了要写一部科幻小说的灵感,一个从全是沙子的星球开始.... 这个男人叫弗兰克·赫伯特,他花了6年的时间研究和撰写,终于写出了叫《沙丘》的小说,这部小说次年就拿下了科幻文学界“奥斯卡”之称的雨果奖和星云奖。 此后弗兰克·赫伯特又在20年间,继续撰写了《沙丘》系列,一共6本,打造了一个覆盖了哲学,宗教,政治,社会学,历史学和生态学的软科幻作品。——缺乏深厚自然科学素养无法写出阿西莫夫那样的硬度 《沙丘》之后的荣誉也被定义为“现代科幻的里程碑之一”,也是现今最为畅销的科幻小说系列作品之一。 对于《沙丘》作品本身对应现今现实所探讨的环保,战争,权力和欲望,宗教和种族,自由意志和宿命论,科技进步的代价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所以不少人称《沙丘》只是一部现代寓言的传说故事,但恰好只是发生在未来,抛开科技和时间的尺度,《沙丘》用略带阴郁的笔触,去让科幻题材带回到触碰到人类内心的本性善恶的两面,打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观和众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沙丘》小说的问世,对于此后的科幻作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比如《星球大战》中的塔图因和各星族人派别林立,还有《星际迷航》“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各种奇特的星际旅行,还有去年老雷监制的《异星灾变》,宫崎骏的《风之谷》的生态场景和物种设计,还有《阿凡达》里纳威人对标弗雷曼人等等,都能看到《沙丘》的影子。 甚至是乔治·RR·马丁,他也公开说过,他的《冰与火之歌》一些灵感,汲取来源就是《沙丘》,所以我把他俩的作品放在一起了,一个故事发生在缥缈魔幻的维斯特洛大陆,一个发生在遥远的星际未来,却都抒写着人性托寓的史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