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消失爱人》观后感摘抄

《消失爱人》观后感摘抄

《消失爱人》是一部由黄真真执导,黎明 / 王珞丹 / 林俊杰主演的一部爱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消失爱人》观后感(一):看完该剧精神分裂

他描述的黎明招魂的那个招数,真的那么真实,让人分不清现实还是虚幻的东西。这就是电影的不负责任的地方。悬疑就要有悬疑的样子,而不是像现实生活中那么一两下,魂就招回来了。真的不会让人景晟分裂吗?如果仅仅这样就能招魂,那别人那么轻易就能知道我的想法,这是不是非常的不合理和让人误解,让人精神分裂。我处于抑郁期看完后我精神分裂了。!!!!!!!!!!!!!!!!!!!!!!

《消失爱人》观后感(二):好的演技不是“飙演技”,而是“真情流露”

黎明天王两代人的白马王子啊!真人比镜头上好看,他这部剧发型设计不适合他,所以刚开始看有点变扭~而且黎明一直素颜,不化妆不保养,五十岁有这样的状态,已经很好了,儒雅温和,很舒服。表演我认为真实自然,能够引起共鸣,他伤心流泪的地方,我都不觉流泪了……真是好的演技是代入角色,自然流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电影的配乐很出彩,香港音乐才子雷颂德配乐,黎明唱的很深情,情愿错过白天,单曲循环……情节很多泪点,如果你有深爱的人,一定会有共鸣的。

《消失爱人》观后感(三):《消失爱人》:板子该落在谁身上?

已然过了易怒而毒舌的年纪,正努力戒掉意气之语,所以2015年底就看了《消失爱人》一直等到所有感性的情绪都散尽才审慎落笔,影片尚未上映尽量不做针对影片的剧透式评论,只将《消失爱人》作为一个操作项目做几句评说。

去年年底我就在片方的试映场看到了影片,如此便引出《消失爱人》项目操作第一大失误——盲目试映。试映最适合质量过硬的小众文艺片,因为上映周期有限,所以必须事先传导至观众,并留出口碑发酵的时间。商业类型片类型标签鲜明,抢鲜心理突出,事先延长战线进行试映其实并无太大必要,操作不好反而会导致桥段过早泄密,新鲜感降低,如果影片质量不能赢得压倒性好评,又不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口碑甚至会让一些负评在映前便广为流传起到反效果。之前已有人专文探讨过《万万没想到》试映、抢映的失误,《万万没想到》提前试映还有一重同档期抢跑的意义,《消失爱人》提前试映就显得更无必要,首先对于惊悚悬疑片,试映会让影片承担剧透风险,其次试映后片方对观众意见也并未进行有效回收与反馈。为影片制定宣发策略不宜跟风,要针对自己的影片特性定制最适宜的方案。作为一般性商业片或者说质量不够上乘的商业片,直截了当地进入影院大规模正式放映就是对影片最好的保护。

除非,《消失爱人》的片方或者宣传方是把影片作为一部优质文艺片来进行试映宣发,如此便引出《消失爱人》项目操作的第二大失误——定位不清。文艺片,还是惊悚片,在市场上锁定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受众群体,鲜少有影片能做到成功交叉。恒业影业一向以中低成本恐怖片、惊悚片著称,之前的一些战绩非常亮眼,尤其是2014年的《京城81号》从影片质量到宣发策略、票房回收都堪称业内榜样。到目前为止,《消失爱人》的宣传定位依然摇摆,之前对媒体宣布恒业2016年制片计划时说:从《被偷走的那五年》到《闺蜜》再到《消失爱人》作为黄真真“真”系列三部曲。但“真”系列前两部的市场反馈就寡淡,内地观众对黄真真导演的认知度更不足以支撑所谓的“真”系列,显然这一说法只限于恒业的内部项目规划,无法作为宣发卖点吸引观众。而一旦片方以票房计,将《消失爱人》作为一部惊悚悬疑片来宣传兜售的话,就会触发这一项目的另一个危机——误导消费者,因为产品与宣传不符,《消失爱人》根本不是一部悬疑惊悚片,悬疑惊悚片的目标观众走进影院观看后难免失望,由此抒发的极其情绪化、极具破坏力的负评会进一步反噬影片。所谓极具破坏力的负评特别针对某几种商业类型,比如攻击一部喜剧片不好笑,或者攻击一部恐怖、惊悚片不吓人,一剑封喉。

说回到影片里,如果将《消失爱人》作为一部惊悚悬疑片来考察,那么必须先说到导演,在恐怖、惊悚、悬疑商业类型片中,导演尤其重要,卓越的导演才华甚至能弥补剧本的平庸。惊悚悬疑片作为一种发展非常完备的商业类型片,大到善恶力量对比、人物性格设定与人性的映射关系,小到叙事节奏的把控、叙事技巧的运用,再到细微处音乐音效、镜头、影调、化妆设计都自成一整套体系。纪录片、文艺片导演出身的黄真真显然对这一商业类型的范式非常陌生,仅有最关键的反转梗,做了一段快切用以闪回再辅以音效,能看到一点导演动用视听语言呈现惊悚效果的努力。纵观全球影市,从文艺片成功转型至惊悚片的女性导演凤毛麟角,当初片方拍板让黄真真操盘一部惊悚悬疑片真是兴之所至、任性而为,所以本该落在导演身上的板子还得片方挨着。

除非,黄真真当初是以一个精彩的剧本打动了片方得到了导筒,就像在好莱坞广为流传的《洛奇》、《心灵捕手》的传奇,这就要说到《消失爱人》的剧本环节了,刚才躲过的板子终究还是落到了黄真真身上。黄真真担任编剧的剧本是这部影片、这个项目最大的软肋——苍白而笼统,作为一部惊悚悬疑片,它缺乏所有起承转合的叙事环节与设计,作为一部爱情文艺片,它则缺乏最细微具体的人物细节与生活质感。剧本缺乏惊悚悬疑环节的设置尚可理解,毕竟编剧黄真真之前并未进行过此类商业类型的写作,但生活情节中人物关系、人物对白如女主角与她的朋友之间、男主角与他的父亲之间居然都是程式化、刻板化的设计与呈现,这尤其让我不解,作为一个纪录片起家的导演,捕捉细节塑造鲜活人物理应是黄真真所长而非所短。类型片追求的是细节上架空,环节上落实;文艺片追求的是环节上平实,细节上深耕,得一可得观众,可惜《消失爱人》环节、细节皆不得。大多数剧本递到导演手中还有个换角度审核、甚至推倒重来、增删修订的步骤,但因为黄真真集编导一体,这一道保险也失灵了,所以这板子片方还得陪着。拍板文艺片导演操盘惊悚悬疑片已然是冒险,任一人身兼编剧、导演,将导演审核修订剧本的环节也省略,进一步提高了决策风险。好莱坞商业类型片鲜少有编导一肩挑,想来也是通过制度、环节的制约来规避、降低市场风险。

由于剧本中环节、细节的缺失,已无法对演员的表演提出更高要求,这里只说演员的选择,不知是导演还是片方的决定,谁定的谁挨板子。第一是贵,当然我未曾询价,兴许不贵。第二是对于这个爱情故事来说年龄太大,小情侣腻腻歪歪的桥段让黎明这个年龄段的人去演很别扭。第三,导演玩不转,我把黎明比作金庸笔下的玄铁重剑,“重而无锋,大巧不工”,抡不动的容易砸到自己的脚,而一旦抡动了,战斗力惊人,《甜蜜蜜》不用多说,另一部陈可辛导演的恐怖片《三更之回家》中的黎明简直令人三伏天感受三九天的寒。而当下的王珞丹就像段誉的六脉神剑,尚处于从小荧屏跨到大银幕的转型适应期,时灵时不灵。

最后几十大板必须落在置景的屁股上,别小看置景,置景成败能直接助力于或者反作用于故事的可信度。故事塑造了一对生死相依的深情夫妻,一家三口的温馨小家,可是观众却眼见一家三口缩在一个冰凉空荡的样板房里,样板房里甚至连软装潢都俭省了,整个家簇新得隔着银幕都能闻到涂料味。于我个人而言,全片最惊悚的瞬间就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围坐在茶几旁吃方便面。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家,亡魂还恋恋不舍,你让观众怎么相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