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朱迪斯的爱人们读后感摘抄

朱迪斯的爱人们读后感摘抄

《朱迪斯的爱人们》是一本由[以]梅厄·沙莱夫著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4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朱迪斯的爱人们》精选点评:

●看了《耶路撒冷之鸽》,很喜欢这个作者笔下的以色列,就翻到了这本。沙莱夫很喜欢写有强悍人格的女性啊,比如上面那本的拉娅和这本的女主。

●内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穿着婚纱的女子涉水而过的图片太赞了!就像不妥协地趟过命运这条河的朱迪斯。

●一个始于爱情却又不止于爱情的故事。另一个英文名叫《四餐》,情节就是随着雅各布请萨义德的四顿饭展开的,在老雅各布的絮絮叨叨和逐渐长大的萨义德的回忆中,作者完美交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就是看完了我还是不知道:到底谁是萨义德的生父?可能魔幻现实主义就要如此魔幻吧……

●世事变迁,唯美味与长情不可辜负

●一座充满奇幻色彩的村庄,我很喜欢关于摩西的部分,无论是他坐着树桩上用强壮的大手扳直钉子,还是半夜梦游寻找辫子,铁汉与柔情如此自然地交汇在一身。

●有点形式实验的味道。作者用“没有来由”的爱情和魔幻神奇的故事,编织出一个诗意的世界。全书金句迭出,所以读得很慢。

●来自于真挚的爱和心碎 流畅又动人 很美的故事

●书里的人好像都在寻找。朱迪斯在寻找自己被抢走的女儿,所以总在梦里哭号;摩西在寻找自己被剪掉的辫子,怀念着意外身亡的妻子;格洛伯曼期待钱财能给他带来安全感和意中人,却始终没有得到;雅各布胆怯而执着地期待着朱迪斯的爱,最终准备的完美婚礼,却只有他一个人参加。每个人一转身都有其他选择,然而他们都错过了。在作者笔下,几条线齐头并进,这荒诞而精彩的人世寓言。

●朋友送书。以色列作家真会写呀。

●表达极为流畅。故事从开始到结束读下来,像手中握着的温润玉石,波澜不惊的命运之河。 朱迪斯的三个爱人,爱情形象则是经典中的经典——痛苦热切的、有所保留的,以及平淡安全的。

《朱迪斯的爱人们》读后感(一):赵月斌:为《南方周末》作的2018虚构类好书推荐之一

外研社同时出版了沙莱夫的三部小说,其他两部《蓝山》和《耶路撒冷之鸽》都有旧译本,《朱迪斯的爱人们》则为中文首译本。梅厄·沙莱夫出生于以色列建国之年(1948),他从小在农村合作社和基布兹长大,祖父便是来自俄国的农民,这样的家族背景和成长经历自然成为一种得心应手的写作资源,让他写出了早期犹太移民的“创业史”。

《朱迪斯的爱人们》便是借由朱迪斯的私生子萨义德之口,讲述了一个以色列小村的遗闻逸事。虽然书名《朱迪斯的爱人们》,其实朱迪斯始终是一个被间接塑造的人物——在她故去之后,她的三个情人及其共同的儿子才开始回忆由她造成的沉寂与喧哗。

小说共四部分,依次为:第一餐、第二餐、第四餐、第四餐。实际就是朱迪斯死后30年间,她的情人之一“怪鸟儿”雅各布先后四次邀请萨义德享用他精心烹制的美食,不过最后一餐雅各布已死,只是他留下的一份食谱。所以此书又名《四餐》。这个结构看上去简单,却简而不陋,要言不烦,仅仅四顿饭的功夫,既有时光流传,又有世情更迭,叙事人萨义德从十二岁长到了四十一岁,他母亲和他三个父亲的故事也才渐入佳境,呈现出惝恍迷离的苍凉之美。

《朱迪斯的爱人们》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一部外国小说。故事精彩,翻译也很棒!

《朱迪斯的爱人们》读后感(二):浪漫派

把它叫做一本浪漫派小说吧,但它描绘的不是幻想的或幼稚的罗曼蒂克,是执拗的质朴的深情。三个男人都爱着朱迪斯,她带着过去的阴影。故事是关于这三个男人的,他们的生计、他们的言行和他们的爱与哀愁。以朱迪斯的儿子萨义德的口吻来回溯整个故事,他叙述自己的经历、记忆、和旁路信息,讲述他们的爱情以及更多生活本身的点点滴滴。书的结构以雅各布邀请萨义德的死餐饭编排,时间线并行并交错,整个故事的前尘和过往在叙述中慢慢展开。这不是一个喜剧结尾,但生活本身自由其温柔的一面——人们对彼此的真诚很动人,即使是情敌之间、即使心存芥蒂,好像都直接地大声说了出来,或者羞涩地沉默地转身离去,弥漫着谅解的气氛和释然感。书里面有很多死亡和失去,被生者和那片土地吸收、承载,被安放在记忆的一角并顺着时间向前。虽然书中每个人都有重大缺失,朱迪斯的生命太短不足够她爱,也不足够她去陪伴爱人们,而整个故事没有被投入太多阴影。萨义德被三个男人当作儿子般抚养,朱迪斯被三个男人同样真挚地爱着,这个感情线索支撑了全局,使我相信这所有是能被抚慰的,可以宽容的,终于能释怀的。

书里面描绘摩西和意大利人一起准备婚礼的那段太令人欢喜。一个胸有成竹的魔术师,一个兢兢业业的学生,像点石成金一样步步为营地建造一个奇景,完成一桩奇迹。意大利人被赋予了些许魔幻色彩,可以模仿一切人,时机为他所用,呈现美食、舞蹈和几乎成真的完美结局。满怀着真情期盼过,爱情触手可及过,使得这失去也充满温情。我好少读到一部这么让我想起田园诗的小说,杂糅着心碎与喜悦。非常喜欢。

《朱迪斯的爱人们》读后感(三):《朱迪斯的爱人们》一往情深

很喜欢作者讲述的这个故事,作者借由书中人物之口讲完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也很特别,一个独立的小村庄。

书名是《朱迪斯的爱人们》,爱着朱迪斯的有三个男人,有刚柔共存于一身的摩西,有贪财好色的牛贩子,也有我最喜欢的人物——雅各布——一个用情至深之人,虽然他精心准备的婚礼上,朱迪斯并没有出现,但是他的人生依然圆满,因为用尽全力深爱过。

雅各布将充满爱意情话的小纸条贴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时,让我想起了高中时代写给暗恋女友的纸条,“吃饭时帮我带几个包子吧”。我的情话并不如雅各布的美妙,但雅各布其实和我一样羞于表达,我是羞于将爱意写在文字里,他却是羞于直面朱迪斯说出来。雅各布的爱是疯狂的、用尽全力的,为了朱迪斯,雅各布放飞了所有的金丝雀,而这些金丝雀是他仅有的财富。

雅各布的前妻很美丽,是村庄里最美丽的女人,但是雅各布的心并没有因为她的出走而丢失,读到这里我也在想,是不是深情往往都带着一些憧憬与幻想,朱迪斯是作者所形容的那种美——衣服褶皱下包裹的躯体——带着几分神秘,所以让雅各布着迷入魔;而他的前妻却是枕边人,她美丽的光环在雅各布这里却失去了魔力。

不过作者无意过分渲染这些,他只是给我们讲了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没有复杂的情节,每一个人物饱满的心理合情合理的推动了情节的向前。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庄,一个半封闭的环境,每个人,甚至好几代人都在这里发芽成长再扎根。生命是多元的,在书中,朱迪斯虽然是这个故事的主线,但每一个出现在她身边的人都是饱满的,而朱迪斯却是突然走进他们生活的过客、是他们叙述里的回忆。

村庄是一个神奇的所在,这里有生命,有故事,却又简单许多,因为它是有限度的,人是有限的,疆域是有限的,一生所要追求的也可以是专注的。如果城市带给人的是一种茫然无措,村庄则是一种简单朴素。生命在发展的过程,天性使然,总会追寻繁复,而繁复之后的无法掌握又会将生命个体推向空虚无助的深渊,生命再一次轮回,从简单朴素重新开始。而村庄就是这样的所在,它像女人的子宫,孕育了城市,生命的本初从这里孕育,也在这里得到安宁。

《朱迪斯的爱人们》读后感(四):梅厄·沙莱夫 | 将历史与现实高超结合,写出以色列最好的长篇小说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旧约·传道书》

日头之下,并无新事。但新旧是对更恒远的时空而言,对活在当下的人来说,每一刻都是新的。三千年来,耶路撒冷就在那儿,无论是这座城和它引起的争端,都不新鲜。但是,对每一个初次从文字里或现实里认识它的人来说,一切观感都是可贵的鲜活。

梅厄·沙莱夫,以色列著名小说家,曾获以色列最高文学奖布伦纳奖、以色列总理奖、美国犹太图书奖等奖项。希伯来大学希伯来文学系教授格尔绍恩·谢克德(Gershon Shaked)认为,梅厄·沙莱夫是当今希伯来文学中文化积淀最为深厚丰富的作家之一,可与奥兹、约书亚等希伯来经典作家比肩。

沙莱夫生于1948年,以色列的建国之年,他从小在农业合作社和基布兹长大,祖父是一个俄国农民,上世纪初在第二次犹太移民潮中,从俄国移居到巴勒斯坦。沙莱夫写作的灵感及素材都来源于他的家族背景与成长经历。他自幼见惯了祖辈父辈在土地上的辛勤劳作,听惯了他们讲述的生动有趣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也许正因此,他习惯于探究那些自己出生之前发生过的事情,去寻求某种印证、逻辑或答案。

梅厄·沙莱夫照片

多灾多难的犹太人两千年来流散各地,被歧视、被压榨、被驱逐,乃至被屠杀,渐渐地,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故土的愿望在他们心中扎根萌生。1881年,俄国发生反犹大屠杀,一些犹太人开始号召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居,用购买土地的方法建立民族聚居地。这就是第一次犹太移民潮的兴起。20世纪初,俄国爆发了一系列集体迫害犹太人的事件,引发了第二波移民潮,这一期间,有四万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地区。其中就包括沙莱夫的祖父。

这些人是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他们花高价从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土地所有者中购买了一块块不毛的荒地、沙漠以及疟疾盛行的沼泽地,然后抽干沼泽、改良土壤、饮水灌溉,打造出一片片果园、农田和村庄。他们还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是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所以试图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平等、公正,没有剥削的犹太民族家园。

小说《蓝山》记叙的就是第二批移民及其后代的故事。“我”(巴鲁奇)的爷爷米尔金是第二批移民中的佼佼者,是村庄的建造者之一,因为高超的果树种植技术而被众人尊崇,乃至“封神”。在米尔金和他的同仁们怀着朴素的平等理念建设一个理想村庄的过程中,既充溢着热血与激情,又产生了矛盾的碰撞和难以消解的仇恨。米尔金死后,巴鲁奇遵照他的遗命,把他葬在了自家果园里。老人们都以葬在米尔金身边为荣,在美国发了大财的犹太人也希望能这样入土为安。这又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故事。

蓝山

8.6

[以]梅厄·沙莱夫 / 2018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蓝山》篇幅不是很长,却格局宏大、包罗万象,被称为“以色列最好的长篇小说”,可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相提并论。小说涉及到了复兴理念、群体观念、工作技能、生活态度、爱情繁衍、教育后代和死亡态度等方方面面。以色列社会从未真正从神话中走出,神话思维已经浸入了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这种状态也影响了沙莱夫的创作。他非常有创意地利用怪诞、奇异的神话、传说和口耳相传的奇闻来推进情节发展,将虚与实相结合,用史诗笔法交代了一个村庄的三代人之间的爱恨与仇怨,既描绘出了以色列早期拓荒者的集体群像,又赋予了每一个人血肉和性格。甚至在他笔下,太过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成了一种负担,他借书中人的口说出:“以色列的土地,在这个国家扔块石头,不砸着某个圣地或者疯子才怪。”由于作者对矛盾、失败和仇恨都未加修饰地描写,《图书馆杂志》评论说:“在这里,历史没有被美化;小说和它的主要角色一样,不时表现出尴尬与不妥协。”

值得一提的是,《蓝山》是沙莱夫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取得这样的成就,足以证实作者的天赋与才华。出色的作家总是在不断寻求自我突破。《蓝山》之后,沙莱夫创作了《朱迪斯的爱人们》(又名《四餐》、《恰如几天》),这部小说因技艺的纯熟,被他认为是自己创作成熟的标志。本版本是该书第一次被引进中国。

《朱迪斯的爱人们》依然描写了一个小村庄里的拓荒者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主要发生在朱迪斯和她的三个情人之间。朱迪斯的前夫因为难以忍受贫穷,去美国寻找出路,但他回来后发现朱迪斯有了情人并且怀孕了,于是盛怒之下带着他们之前生的女儿回了美国。朱迪斯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女儿,怀着的孩子生下就死了。从此她的心里有了一个填补不了的巨大缺口。当她到摩西·拉比诺维奇家帮工时,摩西和村里另两个男人——牛贩子格洛伯曼和育鸟人雅各布——都想赢得她的青睐。朱迪斯与三个爱慕者之间发生的纠葛,与犹太乡村的风俗人情一起,构成了小说的故事主体。

小说的叙述者叫萨义德,是朱迪斯的儿子。浪漫的雅各布在朱迪斯死后,几十年里分四次请萨义德来享用他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就在雅各布的讲述和萨义德的回忆中,人与人之间微妙而复杂的联系,困扰着书中人和读者的复杂谜题,都一一被抽丝剥茧。

《朱迪斯的爱人们》一如既往地从宗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中汲取素材与灵感,同时小说也凝聚了某种神圣、神秘的氛围。《旧约·雅歌》里,所罗门王这样对爱人表白心迹:“我的佳偶啊,你美丽如得撒,秀美如耶路撒冷,威武如展开旌旗的军队。求你掉转眼目不看我,因你的眼目使我惊乱。”在沙莱夫笔下,雅各布的爱远比所罗门王更虔诚。他用童话故事般的魔幻风格在小说里融入了凄婉的哀伤和苦涩的幽默,还有时时闪现的温暖动人的谚语箴言,让这个故事始于爱情,却远比爱情丰富。

为梅厄·沙莱夫带来更大声誉的作品是《耶路撒冷之鸽》(《鸽子与男孩》),这部小说先后荣获以色列布伦纳奖和美国犹太图书奖。与前两部小说相比,《耶路撒冷之鸽》更多地聚焦于城市,聚焦于以色列建国之后的生活。沙莱夫依然在写作手法上有所创新,他采用复线叙述的方式,围绕“爱情”和“家园”讲述了两代人的生活、情感及命运。

耶路撒冷之鸽

评价人数不足

[以]梅厄·沙莱夫 / 2017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前后,犹太复国组织的武装力量帕尔马赫突击队里,有一个外号“宝宝”的驯鸽师。在一次战役中他身负重伤,临死前他在痛苦与激情中放飞了最后一只鸽子,让她负载着爱与希望,将一件礼物送给了恋人拉娅。由此,叙述者雅尔得以诞生。后来,拉娅嫁给了雅科夫•门德尔松医生,并有了第二个孩子。尽管一家人的生活安宁而快乐,但“宝宝”的影子始终存在。终于有一天,拉娅离开了丈夫和孩子另寻居处。雅尔在美国妻子里奥拉和初恋情人蒂扎尔,以及她们所代表的两种生活方式——犹太传统文化与美式现代文化——之间游移不定、难以抉择,他始终困惑并寻找着自己与父辈、与历史的隐秘关联。

拉娅在临死前给了雅尔一笔钱,希望他能去为自己找一个家,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地方。“建造一座房子,并且被它建造。”这是《耶路撒冷之鸽》的主线。这与早期犹太拓荒先驱们的“劳动征服”思想一以贯之:“让我们来建设这片土地,也让这片土地来改造我们。”就像《旧约·诗篇》里说的那样,“但愿我有翅膀像鸽子,我就飞过去得享安息。我必远游,宿在旷野。我必速速逃到避所,脱离狂风暴雨。”那里可以是一个小村子,纷争和宿怨都已停息。雅尔照母亲的话去做了。房子所在的地方,也许就是《蓝山》或《朱迪斯的爱人们》里的小村庄的后来的样子。雅尔没有选择将旧房子推倒,而是保留了房子原有的结构,装修一新。这也许象征着虽然建国之后,犹太复国主义的旧日理想已经失去了魅力,但它的精气神却保留了下来,一代代人还要从里面汲取新的力量。

有评价家说,以色列作家不需要像一些发达国家的生活安稳优裕的作家那样,闭门造车、无病呻吟,他们只需要如实记录和整理自己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就能创作出美妙故事和生动作品。但是,能把如此复杂而繁复的思想、素材与艺术形式囊括在一部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之中,却不显臃肿和矛盾,是非常考察写作者功力的。梅厄·沙莱夫完成得很好,他的小说既是感人肺腑的故事,又有成熟巧妙的写作技法,还融入了自己对于历史的思考,能够带你认识或回味犹太民族三千年来的文化传统。

上述三本小说由外研社“互文”出版,均已上市。以上内容应该是综述/介绍,参考了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钟志清老师和曾采访过沙莱夫的云也退老师的文章,严格来说不算书评。欢迎大家关注梅厄·沙莱夫及他的创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