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读后感1000字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读后感1000字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是一本由[香港]安妮塔·穆贾尼(Moorjani, Anita)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3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读后感(一):希望你不用经历苦难也能拥抱人生

后半部分有点看不下去,可有人说那才是精华所在。虽然没看完整的书没资格评论,可好想记录点什么下来。以后某些时期还会重温吧,谁知道呢。

看到这里,有一个感想:一位癌症患者能拥有这样的奇迹,神是给了她多大的恩惠呀。简直令人嫉妒,同时又替她庆幸。

主人公患病期间很多关于她亲人的感受都能体会。因为我也和我最亲的家人一起对抗过胃癌这个可恨的病。如果,另外一个世界真的如作者所说。我想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对于那位亲人离开的事实可以接受那么一点了。

可能人都是这样。经历过生离死别,灾祸苦难,才领悟生命的沉重。但愿如标题,不用死里逃生才懂感知周遭的美好。别害怕,去热爱和被爱吧。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读后感(二):后半本金句不断

今天看了本奇书,超五分好评。《再活一次 和人生温柔相拥》(台版叫《死过一次才学会爱》)作者得了淋巴癌,抗争四年后器官衰竭,2006年2月2日在香港昏迷30多小时,所有人都以为她要挂了以后奇迹苏醒,然后不治而愈。昏迷期间她去了彼岸,体会了濒死的感觉,那里没有评判没有考验,有的只是全然的接纳与爱。她选择回来后,整个人完全变了。完全接纳了自己,爱自己,感受到我与宇宙万物之间互为你我。是我所是,爱我所爱,不要忘记,我们自出生起本就是宇宙的精妙产物。作者语言非常精炼且表达能力一流。下午我坐在空调间里的飘窗上看这本书,看着看着打开了窗户,看到了树叶随风摇曳,听到了蝉鸣,看到了天空的蓝天白云,那一刻似乎五官比从前吸收到了更多信息……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读后感(三):愿与世界温柔相拥

人生一场梦,岁月流水中,几经辉煌事,都付黄粱中。

外人看来,韦恩的《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似乎讲述是一个传奇的故事,它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戏谑生和死,而是为了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从生到死在重生,重新认知真实的自。

安妮塔在漫漫四年的时光里,与癌症相伴,相斗。没人能懂其中的苦辣酸甜,昏迷的30个小时,这一段时间漫长而又黑暗,远远超过安妮塔生活时间,这一片虚无中,联通世界的大门里,安妮塔虔诚的聆听着世界对她的宣判,她闭上眼,脑海里浮现的是过去一切美好的事物,门外的花草,幽静的黄昏,父母的叮嘱,丈夫的呵护,没有什么可以带走,连死都不能。

生命终将走向死亡,有形终将化为无形,这一人所共知的事实,却又是世间的一大谜题,因为没人能知道人从生走到死这个过程,因而死就勾起人的兴趣点,安妮塔的经历之所以打动人心,她穿越了生死,给人传回了死那一边的讯息,当经历那种被外人称为奇特之旅的经历时,一种宁静的感觉蔓延身心,同时,对未知的恐惧、焦虑、压力全部化解了,从来没有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读后感(四):水土安和,则人无病

安妮塔是一位富有激情的女士,至今仍活跃在大众视野前,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满足自己的小小“虚荣心”。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崇尚无私奉献和舍己为人。这些都很让人十分迷惑不解。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读到了这本书,并深深地被其吸引。

我们的文化教我们压抑个性去适应社会。我们习惯了听别人话。在读到此书的时候,我感到身体里灵性被唤醒,有一种醍醐灌顶般的感觉,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做,盲目地服从,亦不再对世俗的功利所劳心。回顾一下过去,我是那样的愚蠢。现在看大多数的世人,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他们被迫地活着,他们嫉妒别人,他们不尊重他们自己。

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我与五年前在网上找到了在线电子版的。那时候只读了个开头,作者濒死见到苏妮和父亲,我那时并不是很能理解。我以为这就是这本书的全部,然后就放下没再读了。时隔多年,期间发生很多事,妈妈的肾病,我的学业和工作问题,个人感情问题,这些东西让我不胜其烦,真想一了百了。22年九月的某个夜晚,一宿没睡看完了这本书,真有种宇宙能量充盈的感觉。随后看一些宇宙学的专业论文,书籍,网上的科普--中科院的详解黑洞佯谬,发现其实科学和神学是不冲突的。

尊己才能尊他,爱己才能爱人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读后感(五):爱自己,远离恐惧

昨晚临睡前不经意点开书城里头的本周免费阅读,发现的这本书。还没有验证,到底是书的开篇,还是自己的梦境,那句“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刹那间对其重新释义了。三年多之前,看张德芬的找到自我系列,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好好做自己,学着爱自己,不要让自己受委屈。然而,这下仿佛是突然苏醒。这句话的意思,本应该是:外面的别人,他们的一切反应,都是自己的内心折射!所以每一个别人,都是自己的体现。是故没有别人。 也许是自己天性愚钝,竟然现在才认识到这一点。不过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似乎有的地方,可以融会贯通了。 此书的理念,我是认同的。每个人的疾病,都是内心精神或心理的反映。真正身心健康的人,应该是活得很畅快的。而作者的观念,也并非说这是一种信念,依靠此得新生。她倡导的是从内心真正去爱自己,肯定自己,认可自己的伟大,在宇宙中的独一无二。自爱,再而大爱,爱一切宇宙万物。 我们不是提倡所谓的有神论或鸡汤或教条论。书的末尾有个笔记,我点了进去,发现他的语句,是对作者的怀疑和驳斥。诚然,每一种观点,都会有正反方。支持也好,否定也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就像我们读任何一本书,你想要从中汲取什么,按照你的想法你的方式就好。不盲从不大众有自己的定力不随波逐流就好啦。求同存异,何必强求呢? 或者,我可以再度反思下自己的现状。很高兴读到这样一本书,对于此时正在调理身体,制定规划的我来说,是个好机会。晚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