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真相》影评摘抄

《真相》影评摘抄

《真相》是一部由詹姆斯·范德比尔特执导,凯特·布兰切特 / 罗伯特·雷德福 / 伊丽莎白·莫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相》影评(一):真相

历史是人书写的,同样,真相也是人书写的。是人就有意识,是意识就会影响书写。读书时老师说,你把镜头对准谁,本身就是主观的。新闻业的光晕、脆弱和深陷泥沼,在寻求事实路上的“被猎杀”,算是典型一例。新闻理论课上曾花了6个课时来谈论这三个字,现在才慢慢体会到老师的用意。除了新闻业题材外,其实没太多可比性。本片要强调的根本不是真相,而是追逐真相背后的各种影响源。

《真相》影评(二):真相

片中Mary对Dan的情感很复杂,他是上司、战友,甚至还是父亲。新闻业的职业选择很大程度上来自她不幸的童年,在这片天地里她可以和自己完全信任的人一起工作,可以自由自在地question anything,新闻从业人员的天职也不过如此。公众信任你,是因为相信你可以筑起一座抵御政治力量的堡垒,一片捍卫YanLunZY的阵地。若要细思这个故事中Mary犯错的根源,也许就在于她过于把自己对质疑一切的强烈欲望投入到工作中,还混入了同Dan的感情。但即使你犯错,也应该让你的受众来惩罚你,而不是政治拷问。

《真相》影评(三):真相是什么?

真相是无底洞的底,哪有绝对的真相?哪有绝对的客观?你看到的只不过是媒体想让你看到的,议程设置而已,历史永远只是当政者的历史,记者,我只做到尽可能多角度全方面的记述事实就好了……做新闻,最难得就是不忘初心,浅表化阅读、短平快的速食新闻时代,哪有那么多人去在意真相,流量才是一切,因为钱才是最重要的……很恶心吧,但是赖新闻媒体人有什么用呢?还不是你!就是你!你就是市场中的一员,市场就是爸爸……信息爆炸的时代,你还要啥自行车?深度报道?呵呵,当报道发出来以后花都谢了,哪有人真正关注真相?都是追随热点一时上头,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真相》影评(四):魔鬼在细节

作为电影来讲,大魔头演的很好,最后的结尾老头的诘问也颇有意味。不过电影毕竟是电影,这毕竟是个真实存在的事情。前面那么多评论,不知有几个会去真正了解了整个事件的全貌,为什么Mary从此就告别了电视新闻?真的是所谓的阴谋论?还是另有隐情。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事件的调查报告,最后的结论那一页我特意放上来,重点也都标注出来了。全本,230多页。

《真相》影评(五):影评而已

“这条新闻的本意是Bush有没有服完兵役,没人想讨论这一点,大家只想讨论字体、伪造和阴谋论,因为现在的人不喜欢这条新闻,就会钻这些事,大家只会指责和怒骂,质疑你的政治色彩、客观性,还质疑你的基本人性,然后希望真相在角力中遗失。事情终于平息后,大家的叫嚣怒骂吵到我们根本不记得当初的重点。”政治事件本身足够劲爆,但事实真相没有所谓的深刻格局。案件本身涉及的人员和时间跨度大,从胜利的光晕到失败的脆弱,再到先入为主的质疑,我甚至已然不知何者是客观的正确的,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东西本就不能为任何一方发言吧。 评论区有位朋友说得好:“没有记录,只有讲述,没有真相,只有文字。”真相需要人挖掘,而人需要意念热情去支撑,需要价值立场去引导,怎么绝对不带有主观意识呢?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这个主体,真相的发掘过程以及呈现形式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也许已经不够真实全面了。新闻人挖掘真相为民做清道夫真的挺难的,最起码受限于意识形态吧,不知道现实还存不存在。 最酷的还是女主本可以脱罪但最后一刻坚守自我,还是跟检察方对抗了一番,短短几句也是大快人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