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

《三国演义》是一本由罗贯中著作,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全两册),页数:4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一):读《三国演义》看人物——诸葛亮

原以为在《三国演义》里,像诸葛亮这样的神人会从一开始就出现,直到全书完才死去。结果,我一直看到五十几回,刘备才去三顾茅庐。诸葛亮的出场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因为我久闻其名,所以迫不及待的期待他出场之后来几个精彩的表现。结果,他刚出场,刘备就接连败了好几次,连一个容身之地都没有了。

在这种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他出使东吴请求救兵,先来一场舌战群儒,展露他雄辩的才能。然后联吴抗曹,扛住了周瑜的各种刁难,顺利协作周瑜完成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取得完满胜利,并趁机取得荆州,窃取周瑜的劳动果实,夺下南郡,从此刘备终于有了一席安身之地。至此,诸葛亮的才能崭露头角,顺利晋级为《三国演义》中第一号谋士。

诸葛亮的这段出场,作者采取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我们对诸葛亮的印象十分深刻。

再说诸葛亮后来用兵,激将法,用火攻,打埋伏,用疑兵,那都是十分精彩。作者将他的各种计谋皆用“如此如此吩咐”来写,让我们直观战场上的效果,这就更加凸显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每次看见诸葛亮出场,我都会觉得这又是一场必胜的战斗。他仿佛把什么都能摆平。我记忆尤深的是,赤壁大战那一回,他用激将法让关羽守华容道。刘备说道,吾弟重义气,恐放走曹操。诸葛亮竟笑曰,吾夜观天象,曹操命数不会绝于此处,暂且留个人情让关羽去做。我真想说一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见过会玩的,没见过这么会玩的。瞬时有一种整个三国都尽在诸葛亮股掌之中的感觉,那三国里其他的人还玩什么嘛。

再说他后来占据西蜀和汉中,思图魏而先去平南蛮,于是七擒孟获,那真叫一个精彩!而后六出祁山,可以总结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每一次都在将要胜利的关头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得已退兵,最后死在军中,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二十七岁初出茅庐辅佐刘备,寿五十四岁。那个当年意气奋发,羽扇纶巾的少年,为刘备辛勤工作了二十七年。司马懿说,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说出了孔明早逝的原因,真知孔明者。借主簿杨颙之口,我才得知,诸葛亮竟然自校薄书。这就是典型的蓝色性格。追求完美,怕别人做不到自己那样细致,所以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这不累死才怪啊。反观曹操,就不会这样,他派人去做,就完全的放手,只追求胜利这个结果,不问过程里是否出了差错。

看到诸葛亮死去,我觉得整个《三国演义》几乎都没有什么看点了,不觉怅然起来,想起书中开头那首杨慎的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诸葛亮的故事很多,也都很精彩,我就不再一一叙述了。总结来说,诸葛亮的智谋实在太高超,我们一般人学不来,而他追求完美的这一性格特点,我们不否定,但也不能完全学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工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二):读《三国演义》看人物——曹操

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以后,原本想看《三国志》,怎奈何图书馆中竟没有一个版本是完整的,只好先借《三国演义》看了。待自己买本完整版本的《三国志》,再细细读来。

先将读《三国演义》之后的感想写来。回想书中人物众多,需一一来写感想,曹操算是诸多英雄人物中出场较早的。遂从曹操开始写起吧。

从曹操小时装中风,以离间其叔与其父之间的关系,从而不受其叔告状之苦这一事中就可看出曹操奸诈之心。到后来,他杀董卓不成骑马逃跑,又在途中误杀准备招待他的一家老小而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名言,已经可以看见他明显的黄色性格。

曹操留给我最可爱的一面是赤壁之战那一回,他站在战船上横槊赋诗的那一段,明明被别人忽悠的使用了连环计,自己还不知道,而特别开心,以为自己是必胜了。当他望着茫茫江面,看着自己连成一片的高大战船,内心里万分激动,而曰,“吾当作歌,汝等和之。”遂作诗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一首诗里,足以见得曹操的雄心壮志,也可以见得他平时的生活趣味。我总觉得,在古时,愿意作诗作词的人,总是有生活情趣的,内心里是快乐的。尤其看曹操这首诗,他虽然说“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但是,他其实是乐观的,他希望自己像周公一饭三吐哺那样,收纳很多智士勇将,建立一番功业。

除写诗外,他还向诸将透露,若攻下江南,窃有一喜,乃江南二乔可得也。我不禁感叹曹操的坦诚。他勇于当众说明自己对美色的喜爱,不虚伪。这一点是值得学习的。

赤壁之战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曹操大败而逃。而在归逃的途中,诸葛亮为他设计了很多埋伏。他逃跑的一路上,每逢遇见一个安全一点的,可以休息的地方,他却大笑,说诸葛亮智谋不过如此,如果在此处设下埋伏,我等必死矣。结果就在一片杀声中,狼狈逃跑。而这样的大笑在这一路逃跑中竟然有三次。不得不说,曹操的乐观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当曹操遇见曹仁接应,回到南郡,可以安枕而饱食时,他却大哭起来。众人不解而问时,他说,“吾哭郭奉孝,若奉孝在此,必不使我有此败。”言讫大哭。我读到这里,亦为之动容。一个堂堂七尺男儿,没有在失败逃亡之路中大哭,而在安逸时因思念曾经得力的谋士而哭,他内心里,是很为这次失败伤心的,可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啊,所以,倔强的曹操会在逃亡路中大笑三次,而在饭桌前反思这次失败,想念郭嘉。这里的曹操是倔强的,是好面子的,也是真实的,可爱的。

另一段我很喜欢的曹操的故事,是关羽投降曹操后,曹操对关羽十分的好,真的是难得见曹操为一个人如此用心。送衣服马匹金银珠宝,关键是,送关羽一个保护胡子的保护套,忘记是什么材质做的了,反正很好,这个东西对关羽也很有用。从这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出,曹操要是真心对某一个人好的话,那肯定是很用心的。当他送给关羽一匹赤兔马时,关羽十分感谢曹操,曹操以为关羽回心转意,十分高兴,结果关羽解释说,因为赤兔马跑得快,可以早点见到刘备。曹操心里那个失落啊。我都忍不住想说,其实刘备对关羽的好,和曹操对关羽的好差不了多少,只是刘备占了先机,和云长拜了兄弟而已。假设曹操先得了关羽,会怎么样呢?估计是不会和关羽结拜了,但是,肯定爱惜关羽的才能,不过关羽会不会容忍曹操对别人的一些不义的做法呢,不得而知啊。

最后,要讲曹操去世前的一个小插曲,就是曹操知自己不久人世,安排好一切正事之后,乃取自己私藏的名香,分给诸位妾侍,还嘱咐诸位妾侍们勤做女红,以维持家用,还嘱咐为自己祭奠时要奏乐供食。可见这个人不是无情人,是爱护自己身边的女人的,也是热爱生活的,喜爱快乐的。

总结来说,曹操一生并没有篡位夺权,顶多是挟持天子发号施令,南征北战,想要统一天下。忙碌的一生,却也没有失去快乐。会作诗,会打仗,有智谋,会搞政治,会享受,爱护女人,懂音乐,自尊心强,要面子,不虚伪,乐观。根据乐嘉性格色彩心理学,我分析他是黄色性格。我觉得他是诸多英雄中比较真实的一个人物,我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看到这个人影子,因为他的真实,我觉得这个人可爱。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读《三国演义》看人物——关羽

关羽这个人物,看得出来,作者非常喜欢他。从他一开始出场,作者似乎就很照顾他。

他的形象最为特殊,有一把好胡子——诸葛亮赞他为美髯公,这在当时乃是判断是否为帅哥的重要标准。他枣红色的脸,穿绿色的衣服,想像一下都觉得这样的搭配很好看。他的武器有着很好听的名字——青龙偃月刀,这把刀的杀伤力也很不错。他有一匹很好的坐骑——赤兔马,马身赤红色,乃是上好的千里马。他的武艺高强几乎无人能及,他的智谋也不差,几乎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他自出道以来几乎战无不胜。他还重情重义,曹操千金也没有收买到他,护嫂千里走单骑。这样看来,这个人几乎是完美的人了。

而我在这里要说的却不只是这些。

首先我想说一下马超投降刘备后关羽的反应。

关羽听说马超投降了刘备,又帮助刘备得了西蜀,又听闻马超英勇无比,大受刘备赞赏。于是写信来说要和马超比试武艺。诸葛亮回信劝说关公,大意是,马超虽然英勇,受到刘备夸赞,但是不及你美髯公,何况把守荆州甚为要紧,是你玄德兄长的托付和信任,不可意气用事,为比试武艺轻易离开。这才使关公心里高兴起来,再不提比试武艺的话。

从这一段里,可以看出,关羽有点不安全感,他需要要确认自己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在刘备这个阵营中的地位。他恐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欣赏,恐自己的地位受到冷落。于是在诸葛亮恰当的回信(赞扬关公为美髯公)中,他满意的微笑了,好好的坚守自己的岗位。

其次我想谈一下刘备自封为汉中王时关羽的反应。

刘备占据荆州和西蜀后向皇上表求立为汉中王,成为汉中王后封了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使者拿着公文去荆州封赏,关羽问道,汉中王给了我什么爵位,答曰,五虎上将之首,问道,哪五虎大将,答曰,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关羽怒曰,张飞是吾弟,可也,赵云久随吾兄,也相当于吾弟,可也,马超世代名家,可也,黄忠算什么,我不和这种人为伍。还好,使者随机应变,劝关公说,虽然封您为五虎上将,但是您跟汉中王桃园结义,有兄弟的情义在,您跟汉中王的地位是一样的,何必为此等小事不快而疏忽了大义呢。关羽这才反应过来,感谢使者提点,接受了封赏。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关公一点什么心理呢,有点骄傲,自居其功而不愿意和别人并肩。这大概就是诸葛亮所说的骄矜。就这样一种不愿与别人为伍的心里来说,这应该是是蓝色性格,其深层次的意思是,难道我还不够完美和优秀吗,竟然把我和这样的人划为一类?我耻于和不够优秀的人为伍。

最后我想重点分析一下关羽丢失荆州败走麦城那一段。

关羽丢失荆州,是因为关羽去救襄城之急,离开了荆州,只留兵把守荆州,让守城士兵用烽火台随时报信以便于回救荆州。而吕蒙用计袭击了烽火台上的士兵,使得关羽设计的烽火台没有起作用。荆州被悄悄占领,而后吕蒙善待荆州的百姓,使得跟着关羽的士兵军心瓦解,投降吕蒙。

在这一段故事中,有这样一个小插曲。就是关羽布兵守卫荆州时,王甫曾建议换掉守城的主将,让另外一个比较靠谱的人(这人名字我忘记了)去做主将,但是关羽没有采纳,说这个靠谱的人要管粮草,这事也很重要,还是不换了。这才有了后来荆州受围攻时,没有坚守,开城投降。于是吕蒙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荆州。

然后说关羽得知荆州失守,急忙赶回,收复不得又败走麦城的事。在麦城中,关羽再次见到王甫,此时关羽的箭伤已有复发之势,当他面对王甫时,他说,悔不听卿之言,以致此败。但是,当关羽决定突出重围寻求救兵时,他还是没有听王甫的劝言,不走大路,而走小路,这才中了埋伏被杀。

总结起来,关羽有此败,跟他自己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记得关羽刚出道时,并没有这般不听人劝,也许是年老的缘故,自恃曾经的功绩而无恐,所以才会在调兵遣将中有所大意,所以才会两次不听王甫的劝言。

诸葛亮说,云长骄矜,至有此败。算是一句点透。

最后说,从关羽之死中仍然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对关羽的喜爱之情。比如诸葛亮的观星,吕范的占卜,关羽左右臂中箭,以及死后那位大师的因果解释。还有百姓将关羽尊为神。这些都在为关羽的失败找台阶,表达了作者对关羽的喜爱和尊敬之情。

关羽对于三国时期三足鼎立的局面有重大的影响。

本来蜀国要联吴抗魏的,但是因为关羽被吴国所害,所以刘备一怒之下不伐魏而攻吴,导致被火烧联营七十里大败而归,折了张飞、黄忠,最后白帝托孤,抑郁而亡。这使得蜀国的元气大伤,此后,虽然诸葛亮六出祁山,却再也没有打破三国鼎立的局面,直至亮亡,蜀灭,继而吴亡,天下归于魏,而后归于晋。

《三国演义》读后感(四):读《三国演义》看人物——刘备和刘禅

《三国演义》里人物众多,想一一写恐怕写不完,只挑我想写的几个人也有点多,于是,这父子俩,我就放到一起写吧。

刘备,大约是三国里出场较早的一位英雄,一开始也并没有看出他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只是有一番雄心壮志,又纠集了两个兄弟,打败了黄巾军,面圣之后,挂上帝室贵胄的身份,级别一下子就跟曹操平齐了。书中有一回讲刘备奉衣带诏,纠集大军要与曹操搦战,曹操并不正面迎敌,只观察刘备大营一圈,当夜,刘备就在各种惊心动魄中失败,狼狈逃奔了。这一回里,作者是明显交代给我们刘备的用兵水平是不及曹操的。

还有刘备获得徐州牧的那一回,刘备的人品简直好到爆表。哪有救援别人时,未动一刀一枪写封信就能劝退敌人的呢?哪有因为这样的救援就将一州之牧的位子拱手让给他人的呢?这么小概率的事件,恰好让刘备碰上了,于是,刘备就成为徐州牧了。这段故事,除了说刘备人品好,我真不知道再说啥。

再讲刘备后来投靠刘表,寄居新野,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对诸葛亮礼敬有佳。一日,下人送上牛尾,刘备这个卖履起家的帝胄就坐在那开始编牛尾了,诸葛亮看见了,问他,你觉得你的智谋跟曹操相比如何?刘备说,不如曹操。又问,那你的军队比曹操的如何?答曰,不如。再问,那你打算怎么办?刘备说,不知道,请问军师有何高见?诸葛亮说,我可以招募士兵,训练他们。刘备说,好。

看完这段对话,我深深觉得刘禅扶不起来那是很正常的啊,你看刘备的这个表现啊。好不容易请来的高级军师,只是礼敬有佳,也不问问成大业的计划。不问也就算了,那你自己励精图治啊,看见牛尾就开始编。明明知道自己的各方面不及曹操,也不想个对策。果然是卖履出身的啊。我看刘备的大志,其实也并没有多大。从这一点就该预见后来他会因为关羽而攻击吴国。诸葛亮当时看见刘备这个表现还好心帮他出主意,他能料想到这个人重小义大于成大事吗?他能料想到这个人会因为个人义气而放弃整个大的事业吗?唉,我都替诸葛亮感到惋惜啊。

再不说刘备娶了孙夫人,好色不思归的那段故事了。男人好色是天性,也再不说啥了。也不说他带着孙夫人回去路上流着泪请孙夫人出面喝退追敌的那段了,太懦弱了,看不下去啊。

就说他因为关羽败走麦城丢了性命后,他极力要为关羽报仇的那段。那么多人都劝谏他,很多话说的那么明白,可是他听不进去啊(刘备不听劝,张飞也有一定责任)。我曾经试想,如果换了是曹操会怎么样?然后我就笑了,因为首先曹操不可能跟谁结拜兄弟嘛。其一因为曹操出身不高(太监的孙子),没人愿意跟他结拜。其二因为曹操奸猾,怎么可能与人交心,做出结拜这种事呢?如果曹操得了关羽,顶多是对关羽特别特别好,但是绝对不可能结拜。如果关羽死了,曹操也许动怒,但是有身边智囊的合理劝谏(还得会说话),曹操也许能听得进去。我记得曹操大怒要杀人报仇,出现在陶谦手下人误杀了曹操的父亲的时候,关羽在曹操心中应该达不到这个级别。

所以说,只有刘备干得出结拜这种事,也只有刘备才会重情义大于国家大义而极力为关羽报仇,这是失去理智的一段,所以刘备败得非常惨烈,火烧连营七百里,最后抑郁而终。

而他身后留下的这个儿子刘禅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看关羽和张飞的儿子关兴、张苞,那真是龙生龙、虎生虎,在战场十分威风,颇有其父亲的遗风。而且张苞和关兴的关系也很好。可是就看不见刘禅和关兴、张苞关系很好了,大约已经是君臣关系,不敢再僭越了吧。其实,刘禅也很有其父亲的遗风啊,继承了其父好色、软弱,犹豫,胸无大志的特点,而恰恰把刘备能够招揽人心的优点给遗失了。我很纳闷刘备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是否整天为了自己的大业,完全没有顾得上教育孩子。古人有言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显然刘备连齐家都没做到嘛,我就很好奇他的治国是怎么做到的。

从孩子身上看,刘备的一生是极其失败的。对比同时代的人,诸葛亮的儿子,曹操的儿子,关羽的儿子,赵云的儿子,张飞的儿子,那都可以称作英雄之后,独独刘禅这个软蛋,给自己老爹丢脸。在此我再次对诸葛亮表示一下惋惜啊。在您看见刘备编牛尾的那一刻起,您就应该分析出来,刘备没有大志啊,刘备的儿子更别提了,你跟这样主真是委屈您了啊!

最后说,刘禅投降后软禁在晋国,被司马昭问到是否思蜀,于是“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出现了。我想说,这一点在刘备身上难道看不见影子吗?当年刘备去吴国娶孙夫人的时候,周瑜和孙权就想用美色迷住刘备,刘备不就上当了吗,在吴国待了半年多,待得赵云都急了,如果不是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估计这个成语就该写成“乐不思荆州”了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