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单独中的洞见2读后感精选

单独中的洞见2读后感精选

《单独中的洞见2》是一本由张方宇著作,28.00元出版的2013-1图书,本书定价:304,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单独中的洞见2》读后感(一):此书注定被大众误解——评《单独中的洞见2》

《单独中的洞见》被某些负面误读的读者认为是偏激与悲观,也许是因为它对虚假人性的毫不留情的揭露,对人的丑陋的生存状态的做了形肖毕露的展现,对各种关系做了骨灰级的洞察……可能给生活在迷幻中的人们以当头棒喝,令许多人不忍直视,似乎是带着血淋淋的“屠杀”的意味,屠杀着世间一切美好的虚假,所有伪装下的丑恶和一心热衷追逐还未遂的躁热。许多人恼羞成怒痛恨它的“无情”、“冷漠”、袭卷一切领域的超能量“毁灭”感。它颠覆了原有及惯常的一切,有人喜欢这样的警醒透彻,也有人讥笑它的狂颠。我极为喜欢它的震撼人心与明晰了悟,它刺中我们心中那些种种不堪,它掀起别有用心的层层掩饰。如果你正在哭泣,它告诉你还有笑的理由;如果你正在得意,它告诉你这不是真的;如果你正在失去,它告诉你除了你自己没有失去;如果你正在攫取,它告诉你会失去更多;如果你恰好安静淡泊,那刚好是人生的最佳状态。它就像一阵飓风,吹走该吹走的不牢固的一切,留下的才是真正的宁静和安然。老师说他的书年轻人读可能会影响进取心,但我却认为恰恰相反,它只会更好地让一个人少消耗没用的能量,而放在更有意义的内在积累上。

《单独中的洞见2》读后感(二):对《单独中的洞见》零散的思考(贺征苏)

我一般只看国外那些思想家的语言,只有他们的语言,无论写欲望,还是写爱情,还是别的,总能戳到我的心窝,引起我的震动。当下国内的书,我现在只是认真地阅读《单独中的洞见》,几乎没书能引起我的关注,除了有些有深邃思想的学者的文章。其余的文字,多少带着一股心灵鸡汤味,包括那些宣扬信仰的,包括那些心理治愈的等等。或者是大量带着戾气的文章,一种低级的暴力的反抗。《单独中的洞见》,我最推崇它的,是它异样的眼光与视角,叛逆的精神与批判的力量,你能从中,学到很多思维与审视。而不是那些空洞的甜腻的说教。不管你打着多高尚的旗号,如果是中空的,都是在表现坚硬而狭窄的自我,而没有真思想。而《单独中的洞见》,却一反当下平庸思想的常态。不空洞,不甜腻,不狭隘,反平庸,显神性。

在我们这个中庸之道盛行的国家,总是“枪打出头鸟”,排斥一切异端思想,取缔一切异己力量,不包容一切“异”的声音,《单独中的洞见》确实生存环境极其险恶,受到大众及市场的种种排斥、贬低、嘲笑、诋毁、打压。很多人总在质疑它,它所批判的是不是太偏激了,不能说所有的人与现象都是如此吧?确实,它批判的不是所有,而是部分。那些美好的,合理的,当然不是它批判的对象。他的锋芒永远只是针对那些最阴暗、最龌龊、最虚伪的部分,让他们大曝于阳光之下。而且他的锋芒,是针对那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不易觉察的不合理现象,而我们常将之当成天然来承受,其实这是人类制度、道德等所蓄意制造的反人性、反人道、反天理的不合理现象。我们不应该在阅读此书时,一起来反思一下这些不合理的现象,给我们自己的空间,争取更多的合理性,真理性?

《单独中的洞见》,就是站在人的立场,充满对神性的向往,打破了一切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与壁垒,超越了任何宗教信仰的隔阂,而具有了普世价值,发出了稀世的大音。对人的生存所触及到的领域,提出了共同的质疑与辛辣的嘲讽,而具有了劝世、讽世、警世的作用。如果大众足以警醒,甚至还会起到救世的作用。只是现在的大众,大多是玩世,享世,沉沦于世,醉生梦死,纸醉金迷,不管以后洪水滔天,于是,这类救世之作,大多成了一堆废纸。我仿佛看到一艘巨轮在下沉。而一类人在孤独地思索与书写,也许这类书,会跟着这艘巨轮一起下沉。

《单独中的洞见2》读后感(三):一本注定少数人才能领会的书

这不是一本很容易看懂的书,因为作者只写了一些很精练的格言和短句,但没有对它们进行任何论述和解释,这本格言之书对一个读者是否产生作用主要取决于他的悟性,这是一本需要用心灵和灵魂去体悟的书,只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是没有多大用的,艺术和宗教取向的人更能够体悟出书中文字的精髓。

《单独中的洞见2》短句选摘

人生是对幻象的一场永恒的追逐,同时也是对真相的一个永恒的逃遁。

所谓的庸俗,就是在一个人的自我挂帅下的他身上所有动物性的总和。

谦虚只是傲慢崭露头角之前一个简短的开场白。

人们喜欢听说一些丑闻,唯有如此,他们对于自己的感觉才会好一点。

人们表面上所显示出来的那点教养,常常就像是女人身上的那股脂粉气。

在通往利益的方向上,即便是旁门左道,也已经人满为患。

爱情是从性的沼泽中升腾起来的一层美丽的云雾。

如果说单身是光棍,那么婚姻就是两根棍子的链接——亦即双节棍。

不在别人背后谈论别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比这更了不起的是不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

人以一个欲望和一个自我活着。欲望一路乞讨,自我则沿街叫卖。

没有哪一种优越能够像精神和灵性上的优越那样,让一个人真正地免于自卑。

物质从来就不会直接使精神变得伟大。

我认为的浪漫,是一个人在精神和灵性上所达到的境界。

精神的成熟,就是走过从仰望这个世界到俯瞰这个世界的过程,直到最后能够平视这个世界。

孤独往往意味着一个更高的视角,以及更清晰和广阔的视野。

一个人选择了独处,往往是出于对人性的透彻了解;一个人爱上了单独,则是来自于对内在自性的深刻体悟。

通向天堂、通向自由的是一扇窄门,这扇窄门就是你自己、你的单独。

幽默是智慧的一种自发现象,创造力的即兴发挥。

缺乏幽默的人,最好是保持沉默。沉默,最好是由幽默来打破。

那些已经超越了人类的人,才配得上给人类指路。能够指点一群人最终走出迷途的,往往不是其中的首领,而是远方的一位隐士。

只有在创造和审美活动中,人才有了一点神的样子。

在事物的瞬息万变中捕捉到它的神韵,这就是艺术要达成的目标。

伟大总是饱受非议,唯有平庸才能够免于任何争议。

偏激是带着情绪的真知灼见。

唯有自己会飞翔者,才可向下俯视而不至于眩晕。

即便在景色最美的地方,人们也一路奔跑。

没有人能通过模仿而获得真知,也没有人能通过追随别人而抵达天堂。

《单独中的洞见2》读后感(四):由《单独中的洞见》反思文学——作者:贺征苏

看《单独中的洞见》二书,反反复复也看了很久了。但每看,我心里仍会暗暗吃惊与欣喜,如果没这份感动,我是不可能支持着看这么久的。我如此珍惜时间的人,是不可能也没必要为这两本书浪费太多的时间。看这么久,只能证明,它们太值得了。

这两本书,不是用来求得新奇与新鲜感的,确实它们就是一面镜子,是用来纠正自己的认识与行为的,而这才是需要花费很久时间去做的一件事,而不止是语言上的欣赏。

最近,看到欲望与死亡两章时,我的感动更深更频繁。也有人说,此书很容易理解,并不深刻。我不以为然。从一个人的心里,从不同的角度,用繁复的语言,对同一主题,进行丰富的审视与批驳,作为自己也写作的人,我深知,这绝非易事。如果有人不服,他可以去试试。单就“欲望”二字,你去写,看你自己能写出多少感悟。如果你写不出那么多,你就会知道别人的高深与艰难。睁着眼睛,张着口随意评论,那是件很轻易,也很容易错误的判断。

我记得叶嘉莹曾经说过,很多人批评中国的古典诗词,无非是伤时悼世这些主题,不值得看。叶说,正因为主题单一,而写法多变,才值得看,才更了不起,我觉得在这方面,《单独中的洞见》二书也是如此。最近,看《单独中的洞见》,看张方宇对欲望,对死亡写得那么摇曳多姿,斑驳陆离,姿态万千,很多词语,很多说法,都会深深地触动到我,我还是感叹他的了不起。如果说,深刻就是意味着晦涩,就是看不懂,我是强烈反对的。朴素,清晰,不装腔作势,应该才是写作中最高的美,这种美,很多人已经不知道欣赏了。他们一味追求玩味语言,而忘了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生命的真相。如果抱着这样方向性的错误去阅读,只会耽搁了自己。

对这两本书的认识,我从来没狂热过。我反而发现自己,越来越冷静,越来越坚持自己,我决意要去除夹杂着夸大的主观认识。我觉得唯有如此,我的认识才是有价值的。当然,这两本书,不可能完美无缺,它与作者本人的境界是成正比相吻合的。但这恰好反映了作家诚实与对生命的真实探求。也给我们一种独特的审视,独特的角度,独特的言说,独特的姿态和独特的启迪。

作为文学专业的我,其实从一开始,我也看出,这两本书,在文学手法与功底上,确实也单薄了一些,也失去了一部分魅力与读者。这也与作者非文学专业的经历与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但我对这两书如此的喜爱,我又反思出了,其实文学本身也有它的不足,过于丰富的情感而思想单薄甚至混乱,过于追求艺术形式的翻新,却少了很多内核性的东西。这反而又是很多文学作品,过于追求形式,而思想苍白的原因。也是文学慢慢走向衰弱的原因。而《单独中的洞见》,在哲思与灵修上的思考,又增添了文学的精神与力量,恰恰又成了对文学的一种弥补与挽救。这也让我,从文学对文学的痴迷中,慢慢走了出来。而要把文学精美的表达形式,与哲学灵修深刻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探究,完美地结合起来,张方宇的写作方式只是一个开始,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单独中的洞见2》读后感(五):对《单独中的洞见》零散的思考

我一般只看国外那些思想家的语言,只有他们的语言,无论写欲望,还是写爱情,还是别的,总能戳到我的心窝,引起我的震动。当下国内的书,我现在只是认真地阅读《单独中的洞见》,几乎没书能引起我的关注,除了有些有深邃思想的学者的文章。其余的文字,多少带着一股心灵鸡汤味,包括那些宣扬信仰的,包括那些心理治愈的等等。或者是大量带着戾气的文章,一种低级的暴力的反抗。《单独中的洞见》,我最推崇它的,是它异样的眼光与视角,叛逆的精神与批判的力量,你能从中,学到很多思维与审视。而不是那些空洞的甜腻的说教。不管你打着多高尚的旗号,如果是中空的,都是在表现坚硬而狭窄的自我,而没有真思想。而《单独中的洞见》,却一反当下平庸思想的常态。不空洞,不甜腻,不狭隘,反平庸,显神性。

在我们这个中庸之道盛行的国家,总是“枪打出头鸟”,排斥一切异端思想,取缔一切异己力量,不包容一切“异”的声音,《单独中的洞见》确实生存环境极其险恶,受到大众及市场的种种排斥、贬低、嘲笑、诋毁、打压。很多人总在质疑它,它所批判的是不是太偏激了,不能说所有的人与现象都是如此吧?确实,它批判的不是所有,而是部分。那些美好的,合理的,当然不是它批判的对象。他的锋芒永远只是针对那些最阴暗、最龌龊、最虚伪的部分,让他们大曝于阳光之下。而且他的锋芒,是针对那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不易觉察的不合理现象,而我们常将之当成天然来承受,其实这是人类制度、道德等所蓄意制造的反人性、反人道、反天理的不合理现象。我们不应该在阅读此书时,一起来反思一下这些不合理的现象,给我们自己的空间,争取更多的合理性,真理性?

《单独中的洞见》,就是站在人的立场,充满对神性的向往,打破了一切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与壁垒,超越了任何宗教信仰的隔阂,而具有了普世价值,发出了稀世的大音。对人的生存所触及到的领域,提出了共同的质疑与辛辣的嘲讽,而具有了劝世、讽世、警世的作用。如果大众足以警醒,甚至还会起到救世的作用。只是现在的大众,大多是玩世,享世,沉沦于世,醉生梦死,纸醉金迷,不管以后洪水滔天,于是,这类救世之作,大多成了一堆废纸。我仿佛看到一艘巨轮在下沉。而一类人在孤独地思索与书写,也许这类书,会跟着这艘巨轮一起下沉。

本文作者:贺征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