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知青(下部)》读后感摘抄

《知青(下部)》读后感摘抄

《知青(下部)》是一本由梁晓声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5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青(下部)》读后感(一):结局总是好的

其实不能算好了,一个大资本家的女儿最终被折腾成了街道幼儿园老师,好吧我承认此生也想娶一个大资本家的女儿,无奈投胎时不够机灵,生在了偏远地区的小乡村,此生注定与大资本家女儿无缘。此前去看过知青的纪录片,想象一下,一个一线城市的孩子被发配到西北的小农村,最后还扎根那里了,这种事情现在看来仍然无比的惨,但是毛爷爷能把这事变的无比光荣,很多孩子趋之若鹜的拼命要去,若论洗脑,毛爷爷称第二,无人敢做第一,最后向被毁掉青春的知青们致敬,虽然农村能教一点东西给你们,但是真心没卵用,一个农村长大,十八辈都是农民的农村娃总还有点说这话的资格。

《知青(下部)》读后感(二):你们的红色记忆

红色的记忆 从中学时代学习起这段历史的时候,我就深深地爱上了那个时代,不仅仅是带给我的神秘感,更多的是对那一代人的敬佩之心。 如饥似渴的读完了上部,那个疯狂神秘的年代,在我心里算是剥开了迷雾。走进他们,更像是在和他们一起生活,那个北大荒,那个黄土高坡,不自觉的让人想要遐想。 从大城市走进农村的他们,“资本家”的优越感肯定是有的,贫穷饥饿是代名词,反动批斗是家常便饭,不论是适应还是不适应那都是要受得。 他们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不是他们怎么活,不知道要待多久,没有任何信息来源的他们仍有思想的火花,那些所谓的“禁书坏书”是渴望而不可及的。用仅有的思维思考着他们的明天,国家的未来,爱情都是那么的胆小,家庭成分是首要考虑,即使这样也不能阻挡那纯粹的爱情。 书中最印象深刻的是那句话“中国病了”,血淋淋的经历,一部分人倒下一部分人起来,对错在那是显得像是谬论,六亲不认,反目成仇,反革命斗争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那时大多数人是清醒着的,只是不得不装睡了。一二三木头人~ 每每读起来画面感十足,佩服自己脑补的画面像是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黑暗而又温情的时代,有些这样一起思想活跃却只能埋头当木头人的灵魂,寒冬般的北大荒有信仰,有激情,有坚定无悔,有爱情,有纯粹。 很是亲密的朋友,今天的我们很难遇到了吧,他们那会遇到就是一辈子了,今天却更适合有人离开才能有人进来。 他们的友情是出生入死的,他们的爱情是相濡以沫的,不掺杂任何东西,虽有时代所迫但可以随心走,总会遇到灵魂一样的人。友爱的那么真,爱的那么动容,都默默地记在心上,写信成了调剂品,夜里多少次的发问都换不出答案,他们没有绝望。 最后那一年在广播中痛哭,迎来了新时代,今天的人们不会明白当时的人们怎样的心里状态,生活给了他们那样的状态。 当我读完了最后一行字合上书,我不再觉得那是一个神秘不可及的时代了,一百万字写出了当时千千万万知青人的命运和青春,那个时代给了他们独有的经历独有的青春,造就了新的时代,代价是不言而喻的。 一个十年之约一个用十年换来的记忆,今后用无数个十年祭奠。 九零后的我们,正经历着以后所被看到的,今天所有的迷茫都会成为以后的希冀。没有哪一代人是容易的,不要抱怨,每一代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知青(下部)》读后感(三):不是你的错

真温暖。当穷凶极恶的歹徒都立地成佛、互相了断的时候,再争执人性的善恶已经没有了意义。

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使者,携带着方婉之父亲口中所说的“善的种子”。即使是我们认为的“坏人”——李君婷和吴敏,也在坡底村的洪水中和沈力的画展上生长出新的形象。一个所谓的坏人转变为好人比单单的一个好人更能打动上帝。何况两人并非十恶不赦的罪人。在当时风起云涌的政治斗争和群众运动的煽动下,再清醒的头脑也有了走火的可能。君婷在洪水中抱着红兵逝去的时候,所有的创伤都将治愈。将政治口号当儿戏的小女儿长大了,一切都会释然,尘埃落定。

我喜欢梁喜喜。她坦率不做作。好也罢,坏也罢,都到人的心坎里。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什么东西在她身上都透明的反光。这也是我在书中看到的最立体的人物。

我也大爱娜嘉。多调皮的狗狗。淘气爱闹,当它拉着装着小馅饼的小雪橇来到知青们的门前,用爪子挠门的时候,真想上去拥抱它。狗狗也善良。娜嘉成了两国之间交流情谊的纽带,娜嘉的身后,是两位淳朴老人慈眉善目的脸。两位善良老人的背后,是最灿烂的未来。

“不是你的错”,是周萍告诉悲痛欲绝的赵天亮的一句话。舍己救人的傅正,不是你的错;被大树压断腿的王凯,不是你的错;因为一幅画神经错乱的沈力,不是你的错......不是你、你、你的错!这个混乱无序的社会,这个吃人的制度,这个言论思想都难以自由的舆论氛围,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

正如周萍所说,“咱们中国,好比咱们北大荒的土地,即使有几年荒了,野蒿丛生了,那也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啊!三尺之下,还是沃土!”

时代虽乱,难道一点东西都没有留给我们么?当然不是。在邮政局长的儿子傅正看到渔民儿子没有纸笔后滴落的泪里,在方婉之父亲被劳教后再看到自己楼房的感叹里,是人性最耀眼的光亮。

被疾病缠身的尹排长,曾因两桶油漆被知青们误会。在从新疆回兵团的列车上,尹排长从车窗向外看,用双眼找寻母亲的身影,大声向母亲呼唤......落座,流泪,埋怨弟弟没有等他寄钱就买了辆旧自行车......这一切就像一幅画一样在我的脑中定格、放大。我广袤无垠的大中国,有这样的子民,有何畏惧?!

正如结尾所说,知青时代不只是劳动和恋爱,更是思想的酝酿和不亡。生命、自由和思想是人类最幸福的动力。

卷首的一段话:

人不但无法选择家庭出身,

更无法选择所处的时代。

但无论这两点对人多么不利,

人仍有选择自己人性坐标的可能,哪怕选择的余地很小很小。

于是,后人会从史性文化中发现,

即使再寒冬般的时代,竟也有人性的温暖存在,

而那,正是社会终究要进步的希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