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3096天》经典观后感集

《3096天》经典观后感集

《3096天》是一部由雪瑞·霍尔曼执导,安东尼娅·坎贝尔·休斯 / 杰米斯·巴特勒 / 托尔·林德哈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3096天》观后感(一):在害怕什么

看的时候特别害怕,到一小时左右的时候,几乎是每看几个镜头就要暂停。和朋友讲自己害怕,但也不明白到底哪里害怕,要是按照剧情来说,没有jump scare ,没有血腥,看到最后四十分才明白害怕的是男主身上精神病的感觉,是一种细想就毛骨悚然的氛围感。总之,论恐怖片,它在我这里是排得上号的,非常能从小细节尽书压抑与恐怖,甚至比一些极力表现暴力与折磨的手法还强,我是在怕男主打人吗?我是在怕他raping女主吗?这些点拆开来放在其他电影了我都没这么害怕,但在这里,当你看他拿着摄像机假装自己有一个和“女友”同过的完美圣诞的时候----但送出去的礼物都是对方包装的,人家早知道是什么,但要配合演出,你看他假装自己有一个妻子有完美生活的时候,好可怕,而且最终,电影会让人感觉到,他其实是完全没理由这样做的,不管怎么说他在外面很像一个正常人,他可以选择正常人的生活,但他选择花半年时间绑架一个十岁的小孩,仅仅是因为小女孩对他笑,他又话八年时间,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属于他的妻子,奴隶,这才是最恐怖的,是最变态最精神失常的才有的癫狂。

《3096天》观后感(二):我觉得分数打低了,这是一部很好的分析心理电影

首先女主是在幼年的时候被绑架的,所以她的心智很不成熟,一开始还让绑匪亲吻这个细节就非常的好,她依然把绑匪当做是好人,而且她的反抗是逐渐成年才开始的,因为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也符合一个人的成长,在她叛逆期的时候才会想起反抗。她经历了开始几次的机会丢失,再到逃跑尝试,我觉得刻画的特别的好,她一直在寻求生的机会,但是发现自己软弱的时候,她选择了自我责怪。

这是有原型的犯罪电影,最后现实生活中的娜塔莎,甚至把住进了那所曾囚禁她8年的房子作为治愈自己心理创伤的方法。而且她在得知犯罪死亡的时候她还痛哭,其实从电影的细节就可以感觉她的那种依赖的产生,她明明很恨他,但是又不得不依赖他,而这种依赖却会让她模糊了好与坏。更像一个坏人一直坏,但是他突然好,你就会记住那种好。并且将那种好扩大,变成一种习惯。

我觉得细节刻画的非常真实,没有那种喧闹,但是更归于平淡的生活,其实有时候我们身边的恶魔就是这样平淡,甚至你都不觉得这个是恶魔,但是他就是会做很多让人恶心的事。但是每件事都是24小时,白天黑夜发生并改变的,所以这部电影的平淡,更好的反应了女主最后的依恋。

对于原型事件来说,平淡的描述风格更符合原型,因为原型的故事就是在平淡中日复一日的折磨,虽然有折磨但是也有甜头,只是将折磨和甜头混合在一起,就搞不清是平淡,还是罪恶。其实我觉得细节刻画最后是点睛之笔。她在车上一直询问的不是母亲,父亲,而是罪犯:他。

8年,足以让她养成一种习惯,更重要的是,罪犯还是在她成长的关键时期出现,对于她的心理,成长,世界观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女孩勇敢的战胜了习惯和懦弱,但是不意味着她不需要时间平复这段可怕的经历。

《3096天》观后感(三):两个悲剧,或许三个。

胜在平淡。

看之前我好奇过一件事,为什么一个人在被绑架之后,还能活3096天呢?受害者势必一直处于被控制的地位,在这种关系上犯人一旦厌倦了,就能直接下杀手。这不会带给他任何负担,毕竟他早已经是个没有被抓住的罪人了。所以犯人应该是期待一段长期的关系,尽管在表面上他将娜塔莎监禁、控制,也仍不能改变他在这段情感关系上处于被动地位。

很多猎奇犯罪片在讨论犯人画像的时候,总是将他们刻画得极其反社会,仿佛他们生来就该活在血腥和罪恶中。只有鲜血和人们的恐惧可以唤起他们的幸福,这或许在短短一两个小时里真的很刺激又博人眼球,可这一点也不人性。

片子通过平淡的对每一天的描述将犯人和娜塔莎的形象刻画极其细致入微。我相信拍摄出这部片子的人是真的在尽其所能还原整个过程。

犯人对娜塔莎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仅一个笑容就让他耗费大半年为娜塔莎建造容身之所。在这之前他可能从没想过自己会实施绑架,他可能以为自己是个好人。那瞬间他脑中大概就满是将娜塔莎独占的欲望,如果让这样的一个人古灵精怪的可爱女孩成为自己的所有物,我一定会过的比现在幸福的多。于是他实施了计划。

在与娜塔莎的相处过程中,犯人其实真的在认真建立彼此的联系,不像娜塔莎,只是在应付。当娜塔莎需要一个晚安吻的时候,他真的走回来温柔留下一个晚安吻,而不是认为自己被邀请于是实施强暴,可见犯人自己也对两人之间的关系处于矛盾状态,他也没想清楚自己该如何对待娜塔莎,但是他知道他需要她。正是这样的试探与矛盾为我们买下伏笔,暗示后期犯人不会出现抛弃或杀死娜塔莎的行为,因为娜塔莎并非一个普通的泄欲工具。

在犯人眼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健康长久的相处时间,因为他天生的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在和别的女人贴近时感觉到极度的不适。而和自己的附属物相处并不会有这种问题。当然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他喜欢上娜塔莎以后没有正常亲近而是直接绑架的一部分原因,他无法接受失去,无法忍受失败。绑架相当于“不成功便成仁”的策略,他也确实计划的很周全。说回来,娜塔莎从他的附属物,也就是一个没有身份的孩子成为了他的恋人和妻子,到这个部分其实已经很清楚了,犯人离不开娜塔莎,已然是一种病态又极致的爱。

而女主角娜塔莎反而可能比我们大部分人争气。在遭受绑架后没有自怨自艾,反而积极读书,演绎课堂上会出现的老师与学生的剧情,这说明她一直在学习和渴望外界。经过与犯人的一些相处后她找到了合适的方法,适当给予对方鼓励和正面回应,尽管她对犯人永远不可能产生真的感谢。这说明她一直没有对“犯人明里暗里的暗示服从于他”妥协,又让自己在危险的关系里明哲保身。毕竟如果她一整天只会哭,不对犯人的任何互动产生回应,犯人一定会后悔自己这么多的努力而杀了她的。当两人关系逐渐稳定以后,我想如果是我的话,可能已经会感谢自己可以有看似“家庭美满还能接触外界”的生活了。娜塔莎一直在让自己清醒,经历过两人的新婚之夜后,她可能是觉得自己居然对这段关系产生了愉悦,于是她决定自杀逃脱。后期的每一次可以求救的机会溜走,她都会在事后进行反省。

正是这所有的努力让她逃脱了牢笼。

其实我并不喜欢片头和片尾重复强调的那两句台词,“我知道我们之中只有一个人能活着,而这个人是我,不是他。”这个句子仿佛在暗示我娜塔莎在和犯人进行博弈,而她最终赢了。

但实际上给我感觉更多像是娜塔莎在自我博弈。犯人从没表达过两人只能活下来一个的意思,他希望的是两人都活下来,幸福的过日子。不管是娜塔莎死还是他死,最终的结果都是他的死亡。所以娜塔莎除非自杀,否则是不可能死的。是娜塔莎自己在进行究竟是直接放弃而死去,还是坚持等待逃脱的机会?这两者间的选择,绝望感与求生欲的博弈。

这也是为什么影片给我犯人命运的悲凉感。他太爱娜塔莎,所以从一开始的关地下室到后来给她接触社会的机会,最终以为两人能以正常夫妻相处。甚至在捕捉到娜塔莎可能想向外界求助的时候也没有让她重新呆在地下室,他居然将会威胁自己性命的事情看待的如此轻松。他沉迷在一个他和娜塔莎共同搭建的梦境里,然而他以为两人都在沉沦,实际上只有他一个人深陷关系的泥潭,最终毁灭。

所以这实际上是属于两人的悲剧。我不知道娜塔莎最终是如何看待犯人的,但在她询问两名警察“他的情况怎么样了”的时候,他们犹豫了片刻,最终什么也没说。也许他们知道,这对娜塔莎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消息,甚至可能带来悲伤。单独相处了八年的人的死亡,怎能无动于衷?

绑架这种行为无可洗地,只是这3096天形成的羁绊也远不只被绑架者与绑架犯这么简单。我只希望娜塔莎永远不要后悔自己离开那扇门的决定,不要被自己经过八年重新接触这个世界的艰难过程所屈服,不要怀念起这八年的回忆,不要在继犯人自杀后成为游戏的第二个输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