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经典观后感有感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经典观后感有感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是一部由周華山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香港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精选点评:

●太棒了!!!不知道摩梭人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看完特意搜了一下摩梭人现况和其他人的评价,我大概也是不懂人间疾苦的小清新,觉得这种人类最本来的生活形态并没有什么不好。 有些人跟很多人走婚,有些人只跟一个人走婚,有些人从来不走婚,所有的选择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已经比现代社会开阔很多了。 结尾再听到民歌有点想哭,泸沽湖好美。

●活的是个内心纯粹善良质朴自在,人像那的环境一样纯净透彻

●“结婚的好处?我想一想啊。。(想了半天)不知道。” 摩梭人的这种观念是真不错,但是感觉这个片子有点刻意了,感觉可能不是完全真实的。里面所有人都把话说的很明白,反而让我觉得有人是在念剧本

●这样的恋人关系和家庭关系全部只依赖于感情,真轻松。

●原始淳朴的环境,超人性化的思想观念,简直是世外桃源!龌龊的人会在自己局限的思维里看待事情。现在想起来,婚拍那些泪目的送嫁场面,婚宴上的感人誓词真是彻底的反人类。感情是重要的,原生家庭的亲情也是最重要的,没什么在外的东西可以把夫妻两人死死维系在一起。

●通过三位摩梭女人,钩织出整个摩梭社会的历史形态和文化。“重女不轻男”的母系平权观念。非常棒的民族志纪录片,看得时候脑海里总是想到《妮萨》。

●泸沽湖赋予他们原始的纯洁

●“岩石是你的帽子,青松是你的腰帶,大海是你的鞋。”

●去过那个地方后感触更大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观后感(一):关于摩梭人的“婚姻”

最开始知道走婚,是在丽江看“丽江印象”表演所知道的,但当时讲的是少数民族纳西族,是母系社会,以女性为家庭主心骨。当时走婚只是我心目中一个新的名词,只是回忆我在历史书中所学的母系社会这一时代,并没有很大的感触。

其中给我印象中最深的一句话,如果你不尊重女性,就是不尊重你的母亲。虽然b站画质感人,甚至看不清楚人,只有个轮廓,但是里面人的思想内容更打动人。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观后感(二):我单方面宣布 我精神摩梭人了

救命,摩梭族都活得好通透,99年的一些思想观念比现在好多人的想法还先进。可以说是男女平权了,完全是理想蓝图,我愿称之为桃花源!!婚姻和爱情是两种东西,爱就是爱,婚姻的本质更像是一种占有。老是有些人要误解走婚,走婚真的不是一种性混乱,人家只是不用捆绑绝对忠诚的方式来裹脑,反而是没有捆绑纯粹的爱。你可以选择一辈子和一个人走婚,不爱了就滚就分开,反正都是“外人”。

怎么会有这么超前的生活方式?男权社会的弊端可以说是非常明显了,在这个制度下男人女人都喘不过气,而母系氏族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就很舒适啊,“当家不是当权”…女人自由男人也自由,都没有精神负担,这也太好了,科学数据表明平均寿命都要长点。虽然不可能(wenge时期也被迫实行过一夫一妻制了),但是还是很想说坚决不要汉化吖!!!

这就是纪录片的意义吧,至少这种民族文化曾经存在过。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观后感(三):愿摩梭人的文化长存

前两个月在泸沽湖听彝族大叔导游讲,在摩梭文化村听摩梭姑娘讲他们自己的文化,和看完纪录片之后,更加理解了走婚文化。 当时就觉得是值得借鉴的文化和思想,有很多可取之处,也很尊重他们的习俗和文化,觉得部分城市人和摩梭人对比起来更在乎钱和得失,摩梭人的人情世故更加纯朴和自然。 一辈子和外婆母亲兄弟姐妹一起生活,这样的大家庭确实很温暖。 而且走婚也是真心爱彼此,才会在一起走婚的,没有感情了,女性有主动权说分开,没有金钱和孩子的瓜葛,没有三姑六婆的道德捆绑,不会因为没有感情后的分开闹得鸡飞狗跳。摩梭人是独立自由的,是以一个值得大家尊重的个体存在的,大家庭里的每个人都会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更好的让家庭生活幸福。 他们很尊重母亲,对外婆和母亲兄弟姐妹的爱格外明显,对比一部分城市人,不孝的人有多少。 在泸沽湖的时候那个摩梭姑娘说城市人家里最好的东西一般都给最小的孩子,他们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是给外婆的,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她就不在了,能多相处一天就会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她,我觉得这个也是很优质的习惯。她说我们不在乎挣了多少钱,只在乎一家人在一起健康,就是非常幸福的事,他们的幸福感很强,“穷”却富足,很多方面真的让我觉得很走心。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观后感(四):借此思考

微博papi酱事件骂战导致了很多女性躺枪,也导致了大众反感微博“女权”。甚至讽刺其为女拳。在这骂战中引出了的相关话题很多人都是扯西方随夫姓的传统。这事件引发了大家关注一个人起了一个外号叫论文姐的,事件是老公不同意孩子跟她姓离婚了。对她再好也要因此离婚,那么得到了这个累死累活也愿意?

回到这影片里摩梭人的观念上来,生孩子不要男方负责我自己来带。按照我们的观念把女方搞大肚子的就是渣男,必须要负责的。她们的观念放在我们这也不可理喻,她们理解不了结婚。我们也理解不了西方随夫姓的习俗。

在一些观念上没有对错,两人结婚至少一方要让步的;尤其是跨国婚姻或者跨民族面临的冲突更多,有些生活习惯、三观甚至是社会风俗的冲突,女方难受有啥用呢使劲的像疯子一样去闹反而凉的快。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让心理舒服的事,看开些吧。

估计她们也不理解,一个女孩生下来要经历多少的不公、多少的磨难;也想象不到性侵这种伤害吧、觉得女孩被男人伤害就要被处死的事。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自然是无法理解一些细小的观念、看开些不好吗?非要纠结这个干啥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观后感(五):观后联想片

片子大概拍于1999,对于94年去过泸沽湖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多惊艳,也少了猎奇心态,倒是大致相同的时段让我怀念当年!

当年我和另一个小姐姐在丽江花1800租了个夏利车,司机是个纳西族与南京流放汉族的混血男孩子,似乎还不满18,当时的我也是无知无畏,非要连夜赶往泸沽湖,结果那一晚一路……狂风暴雨。当年的山路,真是销魂!一夜未眠,走到宁蒗县城,我们三个都困乏得不行,缩在车子里迷糊了一两个小时,待天亮才重新出发。到了泸沽湖,小司机就发烧了。现在想想真是对不住他!

那时的民居木屋还依水而建,推窗就是湖,伸入湖中有个小木栈,早上我蹲在木栈上用清冽的湖水刷牙,鸭子在旁边游来游去。晚上的跳锅庄和赛歌,汉人游客完败!因为没电,早早就睡了,伴着木床的香气,异常厚实的被褥,还有被褥上的太阳味道,我睡了那段旅程最沉最香的一觉。因要赶路,早上4点半就起来了,意外的是院子里的小锅炉里已经烧好了洗漱的水,内心感激。回丽江的一路,坐前排陪着小司机,怕他疲劳犯困,他说你想听什么歌,我给你用纳西语唱,这一路,那个小姐姐在后排睡觉,我和小司机唱了一路……他,叫“李光武”。

不是影评,只是观后的联想片。人生有意义吗?真的没有,都是蝼蚁。但来过,见世界,见人情,去感受,去感动,不枉。李光武,你还记得一起唱歌的我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