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的刻意练习》读后感锦集

《爱的刻意练习》读后感锦集

《爱的刻意练习》是一本由[韩]尹洪均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3-3-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的刻意练习》读后感(一):爱情的认知-认识自己吧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内心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这一本书就能教会我如何去爱,如何寻找爱,如何维持爱,明知道不可能,但仍存在幻想,这是我个人的问题。这本书读来其实挺有实践意义的,我相信,如果在爱情这个话题中,有相关的问题,这本书能解答你的问题,不能说百分之百吧,但是我认为能做到百分之七八十。

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最大的感悟其实就是检视自己,我是一个长时间没有进入亲密关系的人,所以在和异性沟通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过度热情等等,这个问题书中有提到,并且提到了我们每个人,在喜欢之人面前都会想要展现自己好的一面,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也不能害怕暴露真实的自己,因为这本来就是我们每个人需要面对的课题,爱一个人不是只爱一个人的优点,同时要包容对方的缺点;这本书从对爱的解释、到对爱的缺失、分手、稳定的爱等等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爱情的话题,如果对爱情有所疑惑的还是挺推荐阅读的,也没有必要从头阅读到尾,如果遇到具体的问题那就翻阅具体的章节吧。

祝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做一个有爱情力的人,也祝每一个相爱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吧。

《爱的刻意练习》读后感(二):爱的指南手册

与由来已久的传统有关,我们大多不知如何表达爱,也不公然谈论爱,缺乏关于“爱”“表达爱”“情感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如今的时代,“爱”频繁地被提上日程,成为新一代年轻人在深夜经常会思考的东西。并且经历了特殊时期,人们发现许多情绪的产生都与爱有关,使得人们对于爱的认知变得更加深刻。

在无数个日夜我们不禁反思:

我值得别人的爱吗?

我拥有一段稳定与健康的情感关系吗?

我们能合理地表达爱吗?

相爱就一定要结婚吗?

……

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们脑海中无数次闪现的问题提供了形象且具体的答案。

在现实发生的,我们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担忧未来会面对到的,我们能够提前进行预习。

爱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只有了解爱,懂得合理表达爱,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有爱”。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刻意练习”的书,也更像是一本“爱的指南手册”,为我答疑解惑,指明方向,不在爱里迷茫

《爱的刻意练习》读后感(三):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去爱?

一本风格上符合日韩系“低温美学”的书,讲述爱情方方面面的问题,娓娓道来,平实贴切,并不着力于在爱情中获得成功,只谈论如何在当前这个世界中与他人相爱。

作者说,爱就是日常之事。我们可以将爱视作人一生路途上或能经历到的某段时光,且是不限于恋人间的、人与人的美好情感。

总结一下书中我很认同的内容——

1.同意这本书作者立论的基础。他说,他所见过的人们面临的困难,大多是因为爱。

被生养自己的父母差别对待、甚至厌恶的人在重要的孩童时代没有体验过爱。在长大的过程中不知道怎么爱自己的人,放眼到处都是。以为动心并陷入爱情的人,以为爱会自然而然地生长,但很遗憾,爱情却并不是这样的。被自己相信的人背叛的人,内心变得支离破碎。还有与相爱的人产生难以调解的矛盾,不能得到完整的爱或者不能再相信所爱的人.......这样的人,他们后来生活产生的各种问题的根源,追溯过去,往往也是因为爱。

即使这个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爱情和结婚的意义逐渐缩小,城市生活中与他人建立坚实关系的可能性降低,周围有更多有趣和重要的东西吸引和分散着我们——即使这样,能够得到或体验到爱的人,我相信仍是幸运的。

那些能分享爱意的日常关系是如此弥足珍贵。与他人心意相通的时刻毕生难忘。拥有相对“稳定的爱”让人能更有勇气面对周围世界的变化。也可以去问那些挺过了人生难关的人,他们的答案多半与爱有关。

2.对于爱本身曾造成的伤害,作为心理治疗师的作者给予了相当直接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先处理自己表面的恐惧和焦虑。

当事者就是要脱离想象,集中于现实,反复去确认自己所身处的世界比想象中更加温暖。这是受伤者真实可以做到的,就好比对着一个看恐怖电影发抖的人解释说“那些都是特效!我刚才看到化妆过程了!”这样就能为他减轻恐惧。我们对感受的恐惧,比感受本身更可怕,经历了反复的被安慰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懦弱的孩子,而是可以自己赚钱、旅行、对生活负责的成年人了,有力量拒绝和摆脱被困在黑暗中的生活。

如果感到不安,因内心无处安放而战战兢兢,不妨长时间观察某个事物。可以数一下前方建筑物的玻璃窗数量,也可以看看天上的云彩,然后你会发现什么也不会发生,只会产生一种“世界比想象中更和加平”的感觉。

即使人生不会一下子改变,但本人的情绪很珍贵,所以要像护肤一样关注并制定对策。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能在更稳定的状态下度过每一天。别害怕自己的努力看不到什么成效,人不是“做了各种努力却没有任何改变”,而是“做了各种努力才得以维持现状”。

看到令人担忧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发现你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现实之中,便大可放心。这是一种能主动去做的训练,而本书中文版书名中的“练习”二字可视为对这种切实努力的强调。

3. 很喜欢这本书讲述“分离”的部分。真心对待的爱结束了,而且结束得很难堪,曾经的爱还有意义吗?是抓住过去不放,还是麻木自己忘掉一切呢?

说白了,爱情就是寻找一起度过美好时光之人的过程。实际上,要明白爱是极有可能失去的。

当那样的事情果然发生时,如果情绪和反应之间有一个安全地带,我们就有可能做出适当的反应。

作者说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长大的外婆家也有发生争执和矛盾的时候。他记得大人们也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或者因为气氛冷淡而需要小心翼翼地察言观色。因此,他自然而然地就知道,只要人们聚在一起生活,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爱自己。

他把这种体验叫做“安全区”,是人们之间的关系发生问题时你可以暂时容身之地。打个比方:我们在旅行时能够体验到风景和美食,但也可能会迷路、受伤或者遇到小偷。那样的时候,可以不要勉强自己,而是在安全区里停留一下。缺爱的人往往会误解,认为安全区的经历应该是纯粹的、美好的、和平的,其实并不完全是那样,安全区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承认现实,接受当下处境。

有些人会把这种“承认”和“接受”的态度视为放弃,当接受分手的那一刻,觉得一切都将永远结束,因而感到恐惧。快乐的回忆、在一起的时间都变得毫无意义,因而感到不安。一切都化为泡影的空虚感也让人感到疲惫。

但事实上,接受并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它不能结束什么事情,也不能改变过去,同样不是抹去回忆的行为。

只是喜欢一件事物就要能够承受离别。给植物浇水时,就已经知道不能只期待它开花结果,还要为它的枯萎和变作垃圾的过程承担责任。

要把离别也当作爱别人的组成部分。处理好离别,爱才有价值。所以要尽量有礼貌地分手,以彬彬有礼的态度,尊重彼此在一起的时间。

在离别的过程中,会产生无数的情绪:悲伤、不舍、自责、埋怨、过多的期待和留恋、想忘记却不愿忘记的矛盾心态、无法控制的反复无常、摇摆不定、混乱、痛苦等。经历过这些情绪之后,当你再次感到难过的时候,就能更好地理解发生了什么。只有经历过,才能够懂得。感情也是这样。

经历过的人,拥有更强的共情力。而情感的解决方案,除了共情之外没有什么好办法。

4.这本书帮助人们清理了爱的过程中许多需要知道的重要词汇。重新思考它们,会发现爱的样子逐渐清晰。

比如“依赖”。两个相爱的人相互依偎是一件自然而美好的事情,却也要遵守最起码的主体性。“吃什么呢?”“吃你想吃的。”“这次旅行去哪里?”“你决定吧,我一定会跟随。”关系如此持续下去,就是一个不安全的信号,因为被依赖的对方也是一个不完美的人。

在没有网络就无法生活的情况下,某地区的通信基站发生了火灾,有线和无线网络中断了几个小时。当时的情况怎么样呢?相关地区民众的日常生活突然瘫痪,引发了极大的混乱。人类的心灵也是如此。如果依赖成为了一个人的主要性格,面对微不足道的危机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又比如说“吸引力”。你可能一直在制造虚假的自我,因为希望得到认可,觉得大家更喜欢虚假的你。但很可能这都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错觉。而相信自己已经用面具欺骗了他人也可能只是自己的错觉,因为很多人即使看穿你也不会道破真相。

实际上,让人看起来更有吸引力的因素,正是这个人真实的缺陷和不足。太优秀的人是没有吸引力的。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有缺点需要填补,另一个人会认为对方需要自己,这两人之间就会形成巩固的感情纽带。反之,如果认为对方没有自己也会过得很好,或某个人太过优秀,每次见面都让对方难堪,那么想远离这个人也是人之常情吧。

还有“防卫”问题。在人际关系中,你有多喜欢对方并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有多么讨厌对方。相爱的人之间也是如此。发生矛盾的时候如何少伤害对方,决定着这两个人关系的命运。关系亲密、相处良好的状态下,任何人都不难表现出成熟的态度,但一段感情的成败在危机时刻才能见分晓。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具备以下代表性特征:责怪别人(“都是因为你”)、挑拨(“你知道他在你不在的时候说了什么吗?”)、行动化(辱骂和暴力)、煽动他人爆发(“你也很烦吧?打啊!打吧!”)等。

我们经常会听到“因为性格差异而分手”的说法,严格来说,应该是“因为无法忍受对方的防御机制而分手”。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只是度过危机的权宜之计,它会制造新的矛盾。因此,责怪他人、爆发、背后说坏话的防御机制,最终只能让你遇到类似水平的人。

以及人们最关注的“改变”问题。

作为心理咨询师,本书作者的很多来访者在走进咨询室开始讲述时,他们的经历往往都停留在潜意识中,之后才在讲述中冒出许多“不知道”的事实。当把想法或感情说出来的瞬间,他们听到自己说的话,于是压在潜意识里的记忆就会清晰地上升为意识,产生“原来我经历过那种事情”的感觉。所以本书作者才会说来访者通过自己的耳朵聆听自己的经历来实现自我认知。

这种真正的认知是人们发生变化的起点。当认知被激发时,就会产生觉悟,从而引发旨在改变的行动。

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就会想改正;知道需要改变,才会想去改变。而改变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把习惯上升到意识层面。要注意到自己有什么习惯,还要认识到这个习惯正在剥夺你的能量。然后开始创建其他的习惯来替代原来的习惯。

因此了解自己的倾向、性格、好恶标准非常重要,尤其是自己在压力上升时如何启动防御机制,比心情愉悦时的反应更值得关注。

5.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国的心理学家尹洪钧,他并没有以“爱的专家”的身份来写作,而是甚至带着某种自省来写下这本书。他在咨询室中想必见识过人世间种种不幸与不值得。爱与不爱,瞬间天堂地狱。

“虽然今天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我爱你的心并没有改变,明天我还将继续爱你。”说出这样的话,爱情就能继续下去。

“也许我们一直相爱,但现在还要努力再爱一次。就算再累,也要再试一次。”在那一瞬间,爱的力量也在成长。

可惜无论什么事情,在实现之前都是最难的。

在浪漫爱的时代,或许人们认为只要动心陷入了爱河,爱情就会自然而然地生长。可实际上,这世上的任何一种爱都不是这样存在和延续的。

而这本书就是想广泛地分析生活中遇到的与爱相关的所有问题,因为爱从来就不是理所当然,不是玄学,更不应当飘在空中。作者讲述人们在爱面前的种种反应,欲望的根源与实现,讨论爱可能带来的伤害、爱的复原或新生,更以严肃的态度讲述人们爱人和爱自己时所能做到的事。

我很喜欢作者在书里写的两段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